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的类赫氏反应(附5例报告)

来源 :重庆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Rea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的类赫氏反应的机制、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992~1998年间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出现的5例类赫氏反应.结果 5例类赫氏反应均在化疗开始10~26d内发生,平均17.2d.主要表现为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持续高热、胸膜炎.结论类赫氏反应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一般于化疗开始3个月内发生,其症状与病灶的"恶化"常呈矛盾现象;诊断方面应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治疗上应继续抗痨,酌情加用激素及对症.
其他文献
数据挖掘是一个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模型和数据间关系的过程,这些模型和关系可以用来做出预测.
抛掷爆炸是一种工业和军事活动中常见的爆炸形式,可以分为核爆炸和化学爆炸。对爆炸抛掷成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装药量与埋深的关系、装药量与抛掷漏斗坑体积的关系。由于爆
长久以来,消费者对药物的观点在医学及药学研究中不被重视,而消费者对药品的信任是很重要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是否以及如何服药,甚至影响所用药物的疗效。下边这篇文章
电化学发光,即电化学与化学发光两种方法的结合。它保留了化学发光的优点:操作简单、不需要激发光源、易于观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同时具有电化学的优点:重现性好、容易
患者,女,53岁,体重61kg,右侧髋关节置换术12年后拟行右全髋关节翻修术.术前检查心、肺、肝、肾等功能无异常,ASAⅠ级.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于L2~3间隙穿刺成功后以
随着各学科如人工智能、信息科学、化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及边缘学科如基因组学(Genomics)、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结构生物学(Structural Biolo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成本的降低以及成型技术和性能的不断提高,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结构材料,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由于复合材料结构尺寸日渐复杂,连接破坏往往
用Gaussian98程序包中AM1法和DFT方法,对液相沉积法制碳/碳(C/C)复合材料的碳源化合物环己烷的热解机理做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通过对化合物6种可能的热裂解路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首次采用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气相扩散法生长溶菌酶晶体,实验中采用了两种溶解溶菌酶的方法,所得实验结果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表明了NaCl对溶菌酶分子间相互作用产十分重要的影响
报导了一种新型C60-硫醚分子在金表面上自组装膜的形成,并通过接触角、扫描隧道显微术(ST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手段对其进行表征.高分辩STM形貌图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