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贫困,他们是最能打的铁军

来源 :宁夏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989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沉下身子,扎根一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心,向贫困发起总攻,用苦干实干换来群众的幸福生活,在脱贫一线彰显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西吉,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已收官,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日子已告别。回望来路,这“千年之变”,与一群被称为“第一书记”的人息息相关。
  王元明:啃下硬骨头,蹚出致富路
  王元明,固原市供销社副主任。2015年至今,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先后在两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6年的姚磨村已是全区的示范村、先进村,2016年7月18日,他担任第一书记的姚磨村,有幸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2017年3月,他新调任的西吉县新庄村是出了名的“问题村”“复杂村”,经过3年多的发展,现已是“全市肉牛养殖示范先进村”、“农村改革示范村”和全县的“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他个人也先后荣获“全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第一书记”和“全区驻村帮扶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王元明看来,新庄村的问题,根子还在思想上,关键在干部上、在人上、在群众基础上。人心齐泰山移,他认为:“人心散了、方向就没了,这种情况下单从物质和资金上扶得越多反而会助长等靠要的思想”。刚开始召开贫困户、村民代表会群众都不积极,更不用说全体村民大会了,而且,涉及人员范围太小,宣传教育面受限,凝聚群众力量的效果不明显。于是,他决定,集中半年时间,在全村深入開展大宣传、大教育、大培训活动,以“路边会”形式进村组开会,路边上、家门口,路灯下、活动场等都成了会场、课堂、讲习所。“路边会”全面深入地把中央惠民政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重大决策部署精神送到了村民家门口,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家风道德促进村风民风,引导群众绘制发展蓝图,共谋致富之路。
  就这样,半年时间里他巡回召开“路边会”60多场次,“路边会”广泛的群众性、针对性、引导教育性解开了干群之间多年的心结,打通了影响村风民风、制约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邻里之间、干群之间的矛盾纠纷明显少了,上访缠访、无理取闹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性好转,以往经常扎堆打牌、聚集闲聊、刁蛮起哄等现象已很难见到,如今呈现出的都是人们聊发展、议政策,夸自家的牛养得好等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话题。
  集中半年的“路边会”为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了强大精神动力,夯实了群众基础。从2017年年底开始规划,到第二年的4000亩薯玉套种基地、500亩特色产业基地、1000亩优质青贮玉米试验基地建设,均得到了群众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产业结构大调整一气呵成,往日的“黄山”变绿,呈现出了一片繁荣景象。全村种植业结构粮饲比由原来的9:1调整到了1:9。饲草种植、肉牛养殖规模成倍增长,牛存栏量由原来的667头增加到2026头,增长了199.3%,羊存栏由原来的1583只增加到2686只,增长了70%。农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了9536元,增长了3倍多。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25.8%降到了0.44%。
  2017年年底,全村5000多亩山坡地变成了平坦的梯田地,发展农业机械化成为王元明的又一个目标。他动员村干部一起贷款10万元,买来2台大型拖拉机和4套农机具,以村集体形式引导农户加入,统一组织、统一作业、统一价格让利经营,在全村开创了农机化新进程,现已发展成为拥有30多台套农机具的农机服务公司。
  随着全村肉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环境污染、群众以牛粪烧炕造成资源浪费和烟气污染等成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又一大难题,他攻坚克难下决心解决。积极争取畜禽粪便集中加工转化有机肥、水暖炕改造推广等项目落地实施,有机肥转化厂、智能科技环保公司、农机化公司、农资综合服务公司等相继成立运营,以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统领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功,“肉牛托管+股份经营+公司联营+村企合作”的村集体经济新模式初步形成。
  新庄村已由原来的“空壳村”发展到目前的年收益近30万元的示范村。道路硬化,公交通行,自来水、动力电入户全覆盖;教育、医疗、安全住房、“家门口服务”等民生保障全面提升;党建、文化体育、社区卫生等功能场所一应俱全。
  “光头”书记的“桃源梦”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每一位村民见到郭荣军都会唠几句家常。在青贮池取草喂牛的陈保国、在地里挖土豆的马富海、在打麦场忙乎的李治军……每个人都认得他,见面就喊“光头书记”。连路上光着屁股、挂着鼻涕、还不记事儿,到处跑着玩耍的娃娃都知道他是谁,“光头强嘛!”
  郭荣军是固原市西吉县偏城乡上马村的第一书记,2015年1月,被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选派至这里驻村,至今已有近6个年头。
  夏末初秋走进上马村,你绝不会觉得它曾与贫困沾边儿。一个个白墙黑瓦的小院子整整齐齐,一条条硬化过的乡间小路干干净净,一道道梯田烟雾缭绕绿意盎然,一张张勤劳朴实的笑脸意气风发……用郭荣军的话说,“这就是《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但6年前,他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看到的场景,至今无法忘怀。“当时整个村子都在山洼洼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车开上根本没办法走,从这个组到那个组要绕好大一圈路才能过去,村民们住的都是破败的土坯房,吃水要靠驴驮或者三轮车拉,更别提村委会是啥样了,我们过来以后没处吃没处住,开会都得站在院子里……”
  6年来,郭荣军见证也推动着这座小山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对上马村来说别提“富”了,没有路基本生活都受影响。郭荣军积极与单位沟通,最终打通了村里的巷道及生产道路40.5公里,硬化村组道路15.6公里,铺设砂砾路3.3公里,形成“一环三纵”的通村通组交通网,彻底解决了村民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的出行难问题。“除此之外,娃娃们的学习条件要改,村民们的居住条件也要改。”2014年至今,上马村危房改造249座,建设上马组、腰巴庄组、母家梁组3个移民安置点,拆除旧庄院211户,村部及3个移民点全部实现绿化亮化,网络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100%。满是尘土的操场铺上了石板,毫无生机的校舍变得色彩斑斓。截至目前,上马村学校共有4个教学班,在校适龄学生49人,现设幼儿班1个,共有20名幼儿;在校小学生全面享受“两免一补”惠民政策和免费早、午餐阳光政策。   做到了这些,郭荣军还不满足,基础条件改善了,还要带着村民奔小康。他积极帮助村民申请金融扶持贷款,目前167户共贷款1098万元,户均6.57万元;鼓励村民发展多元产业,全村牛存栏1632头,户均6.2头,羊存栏1800余只,户均6.8只,今年种植青贮玉米7000余亩,建设青贮池182座。村里的养殖大户马宗保家养了400只羊,早已脱贫过上了美好新生活。
  郭荣军还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整合县乡及帮扶资金,购买收割机、旋耕机等农机具11台,为村民提供青贮玉米种植、收割、加工、配送一體化服务。2020年,上马村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宁夏众旺达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投入40万元建设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加工地软、苦苦菜、蕨菜、蒲公英等野菜,地椒茶,杂粮、精品土豆、淀粉精加工等土特产,该车间不仅解决了上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能让全村及周边村村民通过“拾地软”“铲野菜”等增加收入,同时也解决了农民种植的土豆及土特产卖不上好价格的问题。扶贫车间不论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还是助力脱贫方面都发挥了明显的作用,预计年产值可达230多万元。
  上马村2018年被评为全县环境整治先进村,2019年村党支部被评为4星级党组织。
  能得到这些荣誉,郭荣军打心眼里高兴。村部的一间小房子既是他和同事的办公室,也是接待室、卧室和食堂。墙边摆放着两张床,床边紧挨着两张办公桌,陪他一起驻村的干部一年换一个,只有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6年,吃在这里、住在这里,心也在这里。
  也许是今年年底,也许是明年年初,郭荣军就要结束驻村离开上马村了。但他想做的事还有一箩筐,所以必须争分夺秒。
  “你知道上马村以前叫什么名字吗?上马泉村!因为这里的泉水可好了,专家来勘查过水质,富含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所以我想在这里招商引资办个纯净水厂。”
  “我还想发展乡村旅游,你看我们这里风景好、人也好,保持着非常自然纯朴的状态,特别适合城里人来体验纯粹的乡村生活,耕地、挑水、玩泥巴。”
  “上马村”变“桃花源”,“光头强”书记的“桃源梦”总有一天会实现。                               (文字和部分图片由西吉县委宣传部提供)
其他文献
当晨曦的阳光照亮将台堡镇时,这里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前已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人们缅怀英烈,用铮铮誓言表达着传承和弘扬好伟大长征精神的决心。  在兴隆镇的卫生院里,明亮、温馨的病房里有专业的医生、护士穿行其间。附近的村民可以不紧不慢地在医院里看病、检查。  马建乡马建村的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民宅,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房屋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自来水、淋浴器、冲水卫生间……这里已没有了昔日
期刊
2020年的盛夏时节,西吉县的农副产品直播迎来了“高光”时刻。7月1日~3日,西吉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组织举办了为期3天的“西吉县首届扶贫助农直播节”。西吉将台堡游客中心成为此次直播活动的主会场,分会场则设在了北京和福州,同时,又在西吉龙王坝村、勇兴三粉加工有限公司、泽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不同分会场,分别进行西吉整体推介、招商引资推介、特色农产品推介。本此活动意在通过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
期刊
十月的涵江村,青贮玉米籽粒饱满,牛羊膘肥体壮,人们忙着收割庄稼,腌制饲料。  涵江村原名“烂泥滩村”,位于宁夏西吉县偏城乡东南5公里处的山坳里,3条沟壑交错勾勒出村庄轮廓,7个自然组在沟畔、山坡上有序排列。  4年前这里还是一副憔悴模样。  “2017年之前,涵江村因山高、路陡、无水,水土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贫困发生率超过18%,是名副其实的‘烂泥滩’。”涵江村第一书记秦振邦说。  
期刊
撸起袖子加油干,他们让乡村富起来、美起来,让百姓的笑容多起来。正是这些许许多多的致富带头人,带领更多的百姓走上脱贫致富路。  精准扶贫,他们永远在路上。  魏廷峰,带着乡亲敲开“幸福门”  “出栏3000只肉鸡,除去饲料、人工工资,净赚4万多元。”7月21日,西吉县马莲乡张堡塬村村民苟发银坐在炕上,乐呵呵地和妻子算着近4个月的收入。  苟发银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常年在外跑运输的他
期刊
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拥有湄洲湾深水良港。西吉县,位于宁夏六盘山西麓,农产品资源丰富。  在党中央、国务院“开展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重大决策下, 1997年,莆田市与西吉縣确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开启了一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接力长跑”。  六盘山高,闽江水长。23年来,莆田市与西吉县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断深化市县、镇村、部门之间的结对帮扶。
期刊
炎炎夏日,銀川的夜生活也迎来了一年中的高峰期。  灯火耀眼、人流不息的夜市,人声喧嚷、撸串不止的烧烤摊,歌乐高扬、舞姿多彩的街头广场,衣鬓香影、杯酒言欢的夜店,挥汗如雨、运动至上的健身馆,三五一局、健脑益智的牌屋共同构成了银川夜生活的主场。当然,也有茶舍、书店、影院,只是,它们呈献了另一种气质的夜生活。  沉沉夜幕下,霓虹绚丽处。夜生活延续了城市的活力与丰富,每一个城市的人也因夜生活,有所排遣、有
期刊
说到西吉,就不得不说六盘山,因为西吉就是六盘山的一部分,西吉的一切和六盘山难以分割。  六盘山是我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海拔近3000米,逶迤200余公里,雄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  六盘山云海苍茫,重峦叠嶂,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镇,也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古代多民族在
期刊
在西吉脱贫攻坚第一线,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帮助贫困村解决实际困难、发展经济,帮助村民想办法、出实招,在他们的帮扶下,告别贫困的步伐在加快,走上致富的道路越来越宽阔。它们就是驻村工作队。  丁彦东“贷款”记  从一开始的拒绝贷款,到现在整天追着领导要贷款,西吉县平峰镇八岔村村民丁彦东近段时间的举动,让工商银行宁夏分行派驻帮扶驻村第一书记郑伟有点哭笑不得。因为在这之前,为让丁彦东贷款搞养殖,郑伟没
期刊
8月的西吉县,青山滴翠,绿草如茵,山川竞秀。  为了绿色梦想,西吉县干部群众改山治水、植树造林,用智慧和汗水在黄土地上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态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实施“四个一”林草工程,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如今,西吉县林业用地面积从20世纪末的36万亩增加至137.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5%上升到17
期刊
近年来,西吉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经过多年努力,西吉县“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危房改造2万多户,安全住房覆盖率100%;适龄儿童8万多人全部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2万多人,参保率100%。  兴教育 提素质  盛夏7月,西吉县葫芦河流域的农田里绿浪翻涌,河畔的将台堡火集村小学校园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孩子们都在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