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mg/pic.php?url=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zsy/dzsy201911/dzsy20191111-1-l.jpg)
这组作品的整个拍摄时间非常短,只拍了一个多礼拜,短到瓶颈还没出现就结束了。但是意外还是有的,比如拍了5天我才发现相机被无意中设置了日期打印模式,于是差不多有一半的照片是拍摄于1987年1月的(那是相机的出厂日期)。不过这种瑕疵并没有影响我的心情,后来我干脆将错就错,在拍一些带有回忆性质的画面时,故意设置成记忆中的日期,反而有一种老照片的挪用,或是穿越的错觉。
我曾在浙江传媒学院学习摄影,但整个大学四年都处在一种混沌和迷茫中,毕业之后跟许多同学一样去了电视台工作。采访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报社的摄影记者,我特别喜欢他们的工作,但我当时却干着我并不喜欢的电视,这让我有点沮丧。于是我第一次认真考虑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我开始重新自学摄影。
一开始只是为了兴趣,买了许多有关摄影的书籍,有摄影师的传记,也有画册、教材什么的。很幸运,我是那种一旦有了兴趣会自觉钻研的人,记得当时学习《纽约摄影学院教材》,只是看教材我就能看得津津有味,每天都看到很晚。教材里关于新闻摄影的那个章节,有一段描绘一个美国小报记者的一天,让我对摄影记者的职业充满了憧憬。当然,我也和许多摄影师一样受到大师的影响。卡帕、史密斯等充满着人道主义和浪漫情怀的战地摄影师是我对摄影最初的理解,也是我最希望成为的模样。于是我从电视台辞职,考入了报社当摄影记者,并且干了了年。
了年的摄影记者生涯让我学会了用摄影去提出问题,去表达观点,甚至去帮助人。我拍过癌症村的清明节、市中心的棚户区、国民党抗战老兵这样的题材,它们通常都是与主流有所差池的,我因此被批评过,也写过检讨,但报道却登上了大门户的头条,这符合我心中新闻摄影师应该坚守的原则。
不过,我慢慢意识到自己喜欢的并不是新闻和传播,而是摄影本身。我变得更加关心自己而不是别人。虽然乍一看好像格局变小了,但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摄影更加纯粹,也会更轻松。具体来说,我迷上了收藏和阅读摄影书,并且喜欢把自己拍的照片编辑成摄影书。这促使我之后从报社辞职,开始新的尝试。
对于一张好照片、好的摄影作品的标准,我认为在美学上的感觉非常主观,与读者的阅历和修养有关。如果去除美学,我会去观看照片里提供的信息,比如人物的服饰,建筑风格可以得出这是什么年代的照片,拍摄地点处在这个星球的哪个国家或地区。更进一步来说,我会分析画面中人物的关系,他們之间正在发生什么,可能发生什么。画面中是否有什么符号和意象,它们有哪些意义。当然有的图片并不存在这些内容,会有一些抽象的表达,让人看不清看不懂,这时我需要联系照片的语境,它的前后文或者所在地环境。要知道同样一张照片,它出现朋友客厅的墙上和在一本摄影书里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img/pic.php?url=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zsy/dzsy201911/dzsy20191111-2-l.jpg)
![](/img/pic.php?url=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zsy/dzsy201911/dzsy20191111-3-l.jpg)
![](/img/pic.php?url=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zsy/dzsy201911/dzsy20191111-4-l.jpg)
![](/img/pic.php?url=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zsy/dzsy201911/dzsy20191111-5-l.jpg)
![](/img/pic.php?url=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zsy/dzsy201911/dzsy20191111-6-l.jpg)
![](/img/pic.php?url=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zsy/dzsy201911/dzsy20191111-7-l.jpg)
![](/img/pic.php?url=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zsy/dzsy201911/dzsy20191111-8-l.jpg)
![](/img/pic.php?url=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zsy/dzsy201911/dzsy20191111-9-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