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记》中的“绳话”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黄雀记》,苏童再次用他充满氤氲气息的手笔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关于魂灵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绳索这一意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历了从捆人工具到束缚枷锁的转变,使得整个小说充满了探寻意味。捆人者变成了被捆者,绳索连接着小说人物的命运,成为苏童在小说中的说话者。
  关键词:绳索;黄雀记;捆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1
  《黄雀记》讲述的是三个青年的成长故事:保润、柳生和仙女。三人因一场青春期的强奸案而被紧绑在一起。三段式的小说结构向读者呈现了这场强奸案的由来以及案发后人物命运的走向:保润从一个饱受冤屈的强奸犯发展成真正的杀人犯;柳生经历了从真正强奸者到无辜被杀者的转变;小说的女主人公则从高傲自负的“仙女”变成了摩登堕落的“白小姐”。只有小说的核心人物——祖父是始终如一的,他构成了小说发展的中轴线。而绳索,更是与祖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绳索本是保润用来绑住祖父不让其挖掘树下的祖辈的遗骨的工具,进而成了保润的代名词。至此,绳索完成了从工具到说话者的演变历程,成为了真正的“绳话”。
  一、作为工具的绳索——捆人
  “依靠一根绳子,保润成了一名特殊的艺术家。”
  在“保润的春天”中,绳索是保润捆绑祖父的工具。他用这绳子征服了无数的病人,也赢得了无数的赞赏,绳索由此变成了保润的事业。他发明了各种的捆法:文明结、民主结、和桃花结……保润是绳索的主宰者。他用绳索捆绑祖父的身体,也试图用绳索捆绑住祖父的灵魂。而祖父也渐渐习惯这种捆绑,甚至向人们展示其孙子的精湛捆法。从反抗到挣扎再到温顺,与其说祖父是被保润所控制,不如说是被绳子所束缚。
  绳子在保润手上是具体可操作的存在,他在祖父身上完成了对绳索的无尽想象。他习惯用绳子去捆绑住不安分守己的病人,也当然习惯用它去捆绑住不听话的仙女。他用绳子将挣扎的仙女捆在了水塔后扬长而去,换来的却是十年的牢狱生活。十年后,当他将白小姐捆绑在水塔的时候,他选择再次扬长而去,以此表明他们之间“清账了”。而这账,源于绳索,以至于他们都以为也会终于绳索。但事实是这“账”,清不了。他们已经被捆绑。
  二、作为束缚的绳索——被捆
  “铁丝上搭满了长长短短粗细不一的麻绳,门一开,绳子闻风起舞,似乎在向客人表达热忱的敬意。”
  保润用绳子捆住了仙女,不久后便被警察用手铐铐走。保润捆人的绳子成了铐住他自己的手铐,保润陷入了无尽的空虚与迷惘。保润用绳子限制了祖父的自由,也左右了自己、仙女以及柳生三个人的命运。被保润捆绑后的人们目光渐趋空洞虚无,唯独保润的目光是尖锐的、凛冽的,似乎要将一切吞噬。他的目光就是一捆绳子,他已经被自己引以为傲的绳子所捆绑。祖父进了井亭医院,他将自己置身事外,试图与这荒诞的家庭脱离关系,然而“一家人的事,保润终究脱不了干系”。他是孙子也是儿子,这些伦理身份将保润捆绑在家庭的高压之下,无处挣扎。他是无辜的受害者,却被逼进了悲剧的黑洞。表面上,保润用绳索捆绑住祖父、仙女,成为了绳索的控制者,而更有意蕴的却是,捆绑着他的绳索也无时无刻不再出现。
  被保润捆了两次的仙女对绳子有着挥之不去的恐惧感。她是绳索的受害者,却又无意识地成为了捆绑柳生的绳索。柳生侥幸的生活在仙女以白小姐的身份回归后再次凌乱。保润是他的梦魇,十年的时间已经让他习惯和这阴影相处。而白小姐的出现却又唤起了他所有的负罪感。“你不在,我的魂就在,你回来了,我的魂就丢了”。他试图为自己青春期丢魂后的冲动赎罪:他照顾保润的祖父,打理保润出狱后的生活,帮仙女讨债寻住所。成年后的柳生圆滑世故,最后却仍免不了被保润复仇。在柳生漫长的赎罪历程中,他已竭尽全力却仍无法突围。他在保润与仙女的阴影之下,沉陷在人性的困境之中,挣扎不脱。
  如果说保润与柳生的被捆皆出于自我内在的挣扎与冲突,那白小姐的被捆显现的则是外在浮华世界对人性的侵蚀。从青春年少的仙女到坠入风尘的白小姐,她仍是那样不谙世事。她用自己的肉体来换取金钱的满足,成为了这个浮躁不安的唯金钱是图时代的牺牲品。她用一己之言将保润捆绑,也用反复的离去归来将柳生束缚。而自己却终究免不了堕落迷失的命运。摩登世界的灯红酒绿与唯利是图成为她生活的常态,她的傲慢与不屑里渗透着浅显的物质欲望。然而我们又不得不说她是单纯的,单纯得仅仅需要物质的满足,也为此不择手段。她已经被自己曾经无限向往地外面的世界所奴役,只能用自己的肉体来买单。
  保润用来捆绑祖父的绳子变成了束缚着每个人的或明或暗的枷锁,人们深陷其中,没有自由,没有侥幸,只能沉沦。
  三、绳话与魂语
  祖父的丢魂引出了保润的绳索,进而成为束缚人们的枷锁。不管保润用怎样的结法,民主结也好,法治结也好,终究归于束缚。《黄雀记》中的绳索,无时无地不在,它连接着祖父与三位青年的命运,也昭示了人物外在与内在的挣扎与妥协。丢了魂的祖父被送进了井亭医院,丢了魂的保润捆绑了仙女,丢了魂的柳生强奸了仙女,丢了魂的白小姐迷失在物质社会。他们每个人都丢了魂,而绳索的出现则是对丢魂的一种延续:在魂灵丢失后自我肉体与精神的迷失。绳索的话语连接着魂灵的话语构成了《黄雀记》最发人深省的意蕴。
  在《黄雀记》中,绳索完成了从捆人工具到人之精神束缚的转变,成了作者剖析小说人物内在精神困窘的切入口。不管是保润,柳生还是白小姐又或者是祖父,绳索都成了他们人生中的一个相伴者,挣不脱也逃不掉。
  参考文献:
  [1]孔范今、施战军主编.陈晨编选.苏童研究资料[C].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5.
  [2]苏童.黄雀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8(2015.8重印).
其他文献
摘 要:长篇小说《蟠虺》在出版以来就被认为是刘醒龙的转型之作,这本书也的确与刘醒龙之前的长篇小说如《圣天门口》、《天行者》等,无论是在主题思想上,还是创作手法上都呈现出了较大的变化。在主题上,作者首次将视角对准了精英知识分子群体,深入探讨了当代知识分子在种种利益与诱惑面前,如何坚守本心,坚守正直人格的现实问题。在叙事技巧上,也比以往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主要分析《蟠虺》中的隐喻和反
摘 要:作为张洁转型的开山之作,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女性主义小说”的《方舟》以围城内外的三个女人——荆华、梁倩、柳泉为中心,讲述了其爱情婚姻、工作生活中遭遇的形形色色的男性与不幸。本文拟以张洁小说《方舟》为范本,以女性主义为理论支撑,分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及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洁;《方舟》;女性主义;男性形象  作者简介:杨骥(1990-),男,四川都江堰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研究
摘 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通俗文学应运而生。从晚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鸳鸯蝴蝶派”,大陆通俗文学在正统文学的夹缝中蓬勃发展着。20世纪50年代初起,国家以行政或半行政的方式对通俗文学的创作进行干预,使其发展陷入困境。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台湾大量通俗小说的引进刺激了大陆读者被压抑许久的感情,也使原先被政治中断的大陆传统通俗文学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同时改革开放的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高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分析,认为特色发展是高校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体现;认为办学特色是指—所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
摘 要:朱自清在散文的创作之路中,表现出了其独有的艺术风格。他散文的语言清丽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口语巧用,彰显出一个语言大家的语言品位、鲜明的个性以及独特精神气质。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2  翻开中国现代散文史,迎面扑来的是一阵阵清新
摘 要:五四伊始,乡土文学就成为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且一直延续至今。然而,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乡土文学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流变,第一次是发生在四十年代从乡土文学到农村题材小说的转变,第二次是发生在八十年代,从农村题材小说到新乡土文学的转变,而中国社会历史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变迁也在乡土文学的两次流变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关键词:乡土文学;农村题材小说;新乡土文学;流变  作者简介:王静(1982.3-)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扩大就业、稳定增长、繁荣市场、自主创新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享受到的金融服务与其地位很不相配,极大地限制了我
摘 要:新时期以来,新历史主义小说于文坛上异军突起,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及表现形式,再现日常的平民的历史。陈忠实的《白鹿原》以一种全新视角来审视历史,并以全新的话语演绎了历史。无论从主题到内容,还是从叙事方式到人物及语言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新历史主义。本文是从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全面分析和解读《白鹿原》。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白鹿原》;全新视角  作者简介:秦赞(1991.5-),女,汉族,祖籍河北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