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463878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参加心理教育的学习,讲师提到一个调查数字:10%与90%。具体内容是,在一次关于师德现状的调查中,90%的教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而只有10%的学生说自己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巨大的落差让人们不禁要问:作为教师,到底该怎样爱学生?
  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师德讨论,介绍了多名优秀教师及优秀教师群体的事迹,倾听着,思考着,对比着。
  霍懋征,一位从事教育事业60多年的老教师,经历了文革的磨难仍对教育事业痴心不改的教育家。6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未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未向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未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具有何等耐心、何等毅力才做得到的事情!反观现在的教师,动不动因学生“不听话”“不完成作业”“调皮捣蛋”而发火,动不动因学生成绩不佳而烦恼倦怠,动不动因学生的种种“劣迹”而向家长抱怨不休。更别提班里的那些“不可救要”的学生了,每一批学生中总有那么一两个吧,一直赶不上来,到最后也就放弃了。相比之下,是多么大的落差呀。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霍老把教育当作事业,他认为:“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是理想,是终身追求的理想。”他把教育当作科学,也当作艺术,终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教育的最高境界。他是全心地爱着学生,为着学生的成长而“激励、赏识、参与、期待”。
  支玉恒,另一位值得敬佩的名师,他“用心灵感受,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教学中,用一种种灵活巧妙的教学设计,用一回回课堂突发事件的机智处理,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文中,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了师之恩、师之爱。他用自己的心去对待学生,教师在他眼中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一种完美自己人生的途径。他用浓厚的文化底蕴、幽默诙谐的语言与挥洒自如的教学艺术相结合,为学生打开了通向语文学习、通向文化探索的一扇窗,把学生引领到无限美好的境界当中。因此,如果向他的学生进行调查,他的学生肯定能感受到教师之爱吧。
  爱学生,就要为学生想50年,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要把学生引导到怎样的人生中去?是否在小学这五年中,年年考100,就一定能成为将来的人才,或者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呢?事实恰恰相反,很多在学校表现突出的学生到了社会上反而表现平平,甚至平庸。这当然与学校的考核方式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方式就无关吗?多少创造的萌芽,多少自我发展的意识,被教师无意中扼杀,因为学校要的是成绩。这是急功近利的行为,教师也多少意识到了,但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师的思想境界,似乎常常只能达到这一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说完成规定的考试任务。用各种方法把书本上的知识塞给学生,而不去管学生今后会不会有使用它们的能力。教学的目的、教师的考核标准只在当前,学习,作业,考试,评估,考核,奖励,周而复始。很少能静下心来想一想,学校到底想让学生成为怎样的人,他们会具有怎样的人生,这种急躁也反映到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
  教师认为自己是对学生好,要想让学生学好,就要对学生严一些,这也是一些家长的观点。于是,教师把自己严厉的一面对着学生,对达不到自己要求的学生教师怒目以对,教师“恨铁不成钢”, 教师告诉学生:“现在对你严是为你将来好。”在这些声疾色厉中,学生如何感受到教师的爱呢?就像母亲一定爱自己的孩子,为自己孩子的学习费尽心思,但不是仍旧有“弑母惨案”的发生吗?因为孩子感受不到母亲的爱,而感受到的只有一种逼迫、一种压力。教师的“爱”,又给了学生什么样的感受呢?
  作为小学教师,应该摈弃躁动的状态,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从小处入手,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不断提高,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在教育教学中,悉心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材施教,创设和谐的师生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教师付给学生90%的爱,得到学生90%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师爱。
其他文献
中原土地富饶,人民安居乐业,自古为豪杰王侯聚居之地。作为七朝古都的开封,自然有它的独特风韵,其中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而建造的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最富魅力。  早晨八点,我们便来到了园口——东大门,此时离正式开园还有很长时间,东大门前却早已人声鼎沸、拥挤嘈杂了。在苦等了一小时之后,随着一声宏亮而又富有野性的大吼声,冲出一队人马。为首的壮士身着猩红亮绣甲,头系皂青黑绒带,脚穿白底高
期刊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礼记·学记》也告诉人们:“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此可见,教师的终生学习是教育有活水源头的关键,而教育能否幸福却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情怀。教育的情怀是诗意的,就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教育的情怀是溢满了爱的,用爱来撑起师生的天空;教育的情怀是满含期待的,在期待中收获桃李芬芳。  一节晨诵课上,可以和学生在古诗中徜徉,
期刊
课堂是师生教育活动的生命场,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舞台。要实现这一课堂的最大价值,必须聚焦一个核心:学习是否真的发生在学生身上。  学生参与课堂的态度、投入度决定了课堂效果。真正的学习不是由教师的“教”起决定作用,也不是靠同伴合作督促决定,真正的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是自己学,是为自己而学,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行为。学习者只有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在建构中改变,学习才
期刊
我5岁那年,爸爸妈妈带我去海边玩。听当地人说,日出之前退潮的时候,海边的石头底下可以捉到螃蟹。于是,我就和爸爸妈妈商量好第二天一早去捉螃蟹。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就“全副武装”:提着小桶,带着铲子,拿着网子向海边“进军”了!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来到海边,我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捉螃蟹了。我亟不可待地跑到海边的一堆石头旁找了起来,蹑手蹑脚地掀开一块石头:啊!好多的小螃蟹,有指甲盖般大小,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累”,在命题作文时,学生一看题目,就感到无话可说,他们腹中空空如也,拿什么来倾吐,用什么材料来表示呢?无米之炊,巧妇难为,追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注意观察,不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更不懂得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来表达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写作时自然就出现“卡壳”现象。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根本方法,应指导他们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只有在积极的自主阅读和探究中,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套比较完整、深入、可以掌握批注阅读能力的措施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一、阅读魅力之始于规范符号  低年级要教会学生运用规范的批注符号,
期刊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单纯而美好的幼小心灵,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怀有一颗饱含爱的心,并将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教师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上总会有几个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问题学生”。他们往往由于调皮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就是在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错过一个教育学生的
期刊
“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入思考文本。“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自学字词,潜心阅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进行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交流,开展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将听说读写语文实践活动融于其中,从而
期刊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但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就算是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路遥老先生笔下黄土高原的冬天严寒而漫长,但值得庆幸的却是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孙少安在奋斗,孙少平在奋斗,每一个平凡而不甘于平凡的人都在奋斗。像是开在荒山野地里的朴素花朵,没有什么人瞩目,却有自身独特的芬芳。  
期刊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是这样的: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