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宽
河北承德人,1938年3月出生,1957年1月入伍,海军原副政治委员,海军中将军衔。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十五大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摄影作品在全国十多种报刊上发表,在全国首届将军摄影展获得突出贡献奖,举办个人摄影展和海军五将军联展,出版作品有《莲之韵系列摄影作品集》《国庆观礼这一天》等。
我是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2001年离开领导岗位后才把摄影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开始以拍摄花卉入手,以后陆续拍摄风光、人物和城市建筑。10年来,在吕厚民、陈勃老师和已故中国摄影家协会原主席邵华的指导下,在诸多影友的帮助下,摄影技术有所提高。一些作品先后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摄影报》《摄影世界》等十几家报刊上发表,多次参加全国全军摄影大展,先后在哈尔滨、江苏泰州、云南大理等举行了个展和联展,并出版了《莲之韵》3册系列摄影作品集。
摄影对于在北京居住的人来说,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有机会去现场拍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比如北京奥运会期间,我虽然没到现场,但随机拍摄了大量具有奥运元素的片子。白天拍,有时晚上也拍。因为感到拍摄夜景往往具有白天所不及的效果。在夜光下(多数在灯光下,有时也在月光下,还有其他反射光),被摄体目标集中,主体周围的一些景物都被黑暗所吞噬,容易表现主题。加之专门设计的装饰灯色彩艳丽,造型精美,更有白天不容易达成的效果。
奥运会开幕前5天,也就是2008年8月3日晚开幕式进行最后一次彩排,并燃放火花,我和一些影友到“鸟巢”南面的民族文化园一座楼顶平台拍摄,结果被空中侦察的直升机发现,被指出不准在楼顶拍照,所有人都被赶到了屋里,只能隔着窗玻璃拍。但在朋友的关照下,我被领到过廊一端可以开一扇窗户的狭窄地方,于是支上三角架,把镜头伸出窗外进行拍摄。那天晚上共放4次火花,每次间隔半个小时左右,我用连拍档足足拍满了两张8G的卡,也在那足足站了2个多小时。《凤还巢》这张片子就是那天晚上得到的。在翌年3月中国摄协举行的“两会”影友联谊会上,这张片子受到好评。
那年我虽然已经71岁,但还是不顾炎热在奥运期间,爬到景山公园的顶峰“万乐亭”拍了《古城新韵》,记录的是整个故宫这座古城在奥运期间的夜色全景。晚9点多钟从山上下来,又拍了故宫西北角楼《古城夜色》这张片子。还有一天晚上,我径直奔新建不久的国家大剧院,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其中从大剧院正面拍了一张《五环高照》,整个剧院倒映在水中,构图完美,色彩艳丽,高悬的五环与映在水中的五环倒影相互呼应,别有韵味。
看后感到图案有些“单”,怎样使大剧院与周围的环境相连呢?我找了很多拍摄点,最后在大剧院的西北角、距大剧院10米开外的一个拍摄点,用佳能16~35mm镜头正好将大剧院和人民大会堂两座建筑装进一个画面中。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大代表议政的地方,是我们国家的政治殿堂;而国家大剧院是国家级文艺演出的地方,是我国的文化殿堂。一座是我国古典建筑,一座是西方设计的现代建筑,虽然建筑风格不同,但从内涵来讲却都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政治发展和文化繁荣,可谓《共奏乐章》。就这样,快门使这一幕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事后有网友发表一篇长文,评述这幅照片是他看到大剧院片子中拍得最好的。他还专门到实地去找我拍片的点。这真让我有很强的幸福感。
河北承德人,1938年3月出生,1957年1月入伍,海军原副政治委员,海军中将军衔。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十五大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摄影作品在全国十多种报刊上发表,在全国首届将军摄影展获得突出贡献奖,举办个人摄影展和海军五将军联展,出版作品有《莲之韵系列摄影作品集》《国庆观礼这一天》等。
我是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2001年离开领导岗位后才把摄影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开始以拍摄花卉入手,以后陆续拍摄风光、人物和城市建筑。10年来,在吕厚民、陈勃老师和已故中国摄影家协会原主席邵华的指导下,在诸多影友的帮助下,摄影技术有所提高。一些作品先后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摄影报》《摄影世界》等十几家报刊上发表,多次参加全国全军摄影大展,先后在哈尔滨、江苏泰州、云南大理等举行了个展和联展,并出版了《莲之韵》3册系列摄影作品集。
摄影对于在北京居住的人来说,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有机会去现场拍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比如北京奥运会期间,我虽然没到现场,但随机拍摄了大量具有奥运元素的片子。白天拍,有时晚上也拍。因为感到拍摄夜景往往具有白天所不及的效果。在夜光下(多数在灯光下,有时也在月光下,还有其他反射光),被摄体目标集中,主体周围的一些景物都被黑暗所吞噬,容易表现主题。加之专门设计的装饰灯色彩艳丽,造型精美,更有白天不容易达成的效果。
奥运会开幕前5天,也就是2008年8月3日晚开幕式进行最后一次彩排,并燃放火花,我和一些影友到“鸟巢”南面的民族文化园一座楼顶平台拍摄,结果被空中侦察的直升机发现,被指出不准在楼顶拍照,所有人都被赶到了屋里,只能隔着窗玻璃拍。但在朋友的关照下,我被领到过廊一端可以开一扇窗户的狭窄地方,于是支上三角架,把镜头伸出窗外进行拍摄。那天晚上共放4次火花,每次间隔半个小时左右,我用连拍档足足拍满了两张8G的卡,也在那足足站了2个多小时。《凤还巢》这张片子就是那天晚上得到的。在翌年3月中国摄协举行的“两会”影友联谊会上,这张片子受到好评。
那年我虽然已经71岁,但还是不顾炎热在奥运期间,爬到景山公园的顶峰“万乐亭”拍了《古城新韵》,记录的是整个故宫这座古城在奥运期间的夜色全景。晚9点多钟从山上下来,又拍了故宫西北角楼《古城夜色》这张片子。还有一天晚上,我径直奔新建不久的国家大剧院,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其中从大剧院正面拍了一张《五环高照》,整个剧院倒映在水中,构图完美,色彩艳丽,高悬的五环与映在水中的五环倒影相互呼应,别有韵味。
看后感到图案有些“单”,怎样使大剧院与周围的环境相连呢?我找了很多拍摄点,最后在大剧院的西北角、距大剧院10米开外的一个拍摄点,用佳能16~35mm镜头正好将大剧院和人民大会堂两座建筑装进一个画面中。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大代表议政的地方,是我们国家的政治殿堂;而国家大剧院是国家级文艺演出的地方,是我国的文化殿堂。一座是我国古典建筑,一座是西方设计的现代建筑,虽然建筑风格不同,但从内涵来讲却都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政治发展和文化繁荣,可谓《共奏乐章》。就这样,快门使这一幕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事后有网友发表一篇长文,评述这幅照片是他看到大剧院片子中拍得最好的。他还专门到实地去找我拍片的点。这真让我有很强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