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资源紧缺严重地影响了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尝试着进行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通过采取措施,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来鼓励灌溉用水户更多地参与灌溉管理。
关键词:用水户;灌溉管理;水权
中图分类号:S274
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现结合多种实际工作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管理提出了相应策略。
1 加强新农村建设水利灌溉管理的意义
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目标发展,灌区不断提高灌溉保证程度;但我国水资源短缺、干旱缺水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制约灌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工农业争水、用水户之间争水矛盾日益剧烈。因此,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
1.1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应用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建立了透明的水费计收制度,避免了过去灌溉用水水费计收层次多、收缴不规范、搭车、代收、克扣等现象,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农民用上“明白水”,交了“放心钱”,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同时,由于用水透明,促进了农民节约用水、精耕细作、结构调整,收到节支增收的效果。
1.2 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实行灌溉管理后,通过农民用水落实水费计收制度,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农民多用水就得多交钱,这样做,就使节约用水有了经济调节手段。
1.3 规范用水秩序,减少用水纠纷
实行灌溉管理后,由于灌溉用水管理公正、民主、透明,灌水秩序规范,许多过去用水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在内部就得到解决,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减少了用水纠纷,使农民从繁重的解决用水纠纷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供水服务。
2 当前农村灌溉站存在的问题
怀远县地处皖北平原,淮河之滨,面积23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198万亩。农田易涝、易旱。为确保本地农业生产稳定丰收,全县建有各类型排灌站288座,其中55kw以上固定式农村排灌站192座,总装机5.12万千瓦,水泵保有量833台。这些排灌站中,属县管的排灌站14座,镇、村管的排灌站274座。通过调查发现,所有这些排灌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且以镇、村管的排灌站问题尤为突出。
2.1 管理滞后
目前农村灌溉渠道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生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没办法只好在灌区内打井,大量开采地下水,也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安全造成极大浪费和威胁。这样下去,不仅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水利问题,还潜伏农业发展环境的破坏问题。
2.2 财政投入不足
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便很多欠发达农村地区,财政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难度加大。财政支持项目建设补助资金与农村灌溉渠道建设所需资金差距较大,大部分建设资金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难解决根本问题。
2.3 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水利建设项目逐年增多,规范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不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
3 加强新农村建设水利灌溉管理的策略
3.1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管理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
3.2 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灌溉渠道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發展需求,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灌溉渠道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3.3 开发人力资源
人才是水利事业发展的保障,要高度重视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基层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手里。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4 结语
加强农村水利灌溉管理,深入改革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是保障农村水利灌溉健康发展的关键。要加大乡镇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力度,将承担公益性事业的水管人员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正常经费开支,以稳定农村水利队伍这支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晓云.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问题[J].河北工业科技,2006,23(2):131.
[2]陈意平.水科学研究文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金子.浅谈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东北水利水电,2001,19(2):9-10.
关键词:用水户;灌溉管理;水权
中图分类号:S274
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现结合多种实际工作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管理提出了相应策略。
1 加强新农村建设水利灌溉管理的意义
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目标发展,灌区不断提高灌溉保证程度;但我国水资源短缺、干旱缺水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制约灌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工农业争水、用水户之间争水矛盾日益剧烈。因此,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
1.1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应用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建立了透明的水费计收制度,避免了过去灌溉用水水费计收层次多、收缴不规范、搭车、代收、克扣等现象,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农民用上“明白水”,交了“放心钱”,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同时,由于用水透明,促进了农民节约用水、精耕细作、结构调整,收到节支增收的效果。
1.2 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实行灌溉管理后,通过农民用水落实水费计收制度,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农民多用水就得多交钱,这样做,就使节约用水有了经济调节手段。
1.3 规范用水秩序,减少用水纠纷
实行灌溉管理后,由于灌溉用水管理公正、民主、透明,灌水秩序规范,许多过去用水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在内部就得到解决,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减少了用水纠纷,使农民从繁重的解决用水纠纷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供水服务。
2 当前农村灌溉站存在的问题
怀远县地处皖北平原,淮河之滨,面积23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198万亩。农田易涝、易旱。为确保本地农业生产稳定丰收,全县建有各类型排灌站288座,其中55kw以上固定式农村排灌站192座,总装机5.12万千瓦,水泵保有量833台。这些排灌站中,属县管的排灌站14座,镇、村管的排灌站274座。通过调查发现,所有这些排灌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且以镇、村管的排灌站问题尤为突出。
2.1 管理滞后
目前农村灌溉渠道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生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没办法只好在灌区内打井,大量开采地下水,也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安全造成极大浪费和威胁。这样下去,不仅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水利问题,还潜伏农业发展环境的破坏问题。
2.2 财政投入不足
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便很多欠发达农村地区,财政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难度加大。财政支持项目建设补助资金与农村灌溉渠道建设所需资金差距较大,大部分建设资金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难解决根本问题。
2.3 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水利建设项目逐年增多,规范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不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
3 加强新农村建设水利灌溉管理的策略
3.1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管理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
3.2 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灌溉渠道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發展需求,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灌溉渠道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3.3 开发人力资源
人才是水利事业发展的保障,要高度重视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基层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手里。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4 结语
加强农村水利灌溉管理,深入改革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是保障农村水利灌溉健康发展的关键。要加大乡镇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力度,将承担公益性事业的水管人员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正常经费开支,以稳定农村水利队伍这支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晓云.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问题[J].河北工业科技,2006,23(2):131.
[2]陈意平.水科学研究文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金子.浅谈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东北水利水电,2001,19(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