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本以其简洁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培养幼儿构建多元智能的功能被公认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为一体,能够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使绘本真正“活起来”,生动有效地完成目标。我们要巧妙地抓住介入时机:提取画面信息时,改变枯燥课堂模式时,解决活动重难点时,引导幼儿自主表达时及时介入,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绘本活动服务,提高绘本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绘本活动 介入时机 画面信息 感官 师幼互动 重难点 表达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0-0033-02
绘本以其简洁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培养幼儿构建多元智能的功能被公认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为一体,能够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使绘本真正“活起来”,生动有效地完成目标。那么,信息技术在什么时候介入才能更好地为绘本活动服务,提高绘本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以大班绘本活动《手套》为例,探索了信息技术在绘本活动中的介入时机。
一、提取画面信息时介入
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通过画面来传达故事情节。要理解绘本情节,感受绘本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观察并提取画面细节中的有效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能够突出画面的细节部分,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表达意义的画面语言和细节线索中去,提取画面有效信息。在《手套》绘本的第一页,老爷爷在林子里走,手上拿着一只手套,猎狗跟在他的后面,地上也有一只手套。这个画面中存在着很多提示故事发展的信息和线索。如,漫天飞雪的树林代表着这个故事发生在冬天的树林里;老爷爷手上的这只手套和地上手套的花纹可以看出这副手套是老爷爷的;地上手套的位置和老爷爷的动作提示着老爷爷不小心掉了这只手套。这些细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写下伏笔。在帮助幼儿掌握这些画面信息时,我使用了白板课件中的放大镜和聚光灯功能:用放大镜将老爷爷手中容易让人忽视的半截手套放大,并将这半截手套与地上的手套进行对比,从而有效地捕捉到这个画面的重点信息——手套。在讲述故事的画面时我利用聚光灯将幼儿的目光再次锁定在画面的重点部分,为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打下铺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用信息技術提取画面信息必须建立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幼儿进行观察、猜想和交流后,运用这种新式的教育手段进行验证,既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又能让幼儿感受成功的体验。
二、改变枯燥课堂模式时介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习内容和方式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引起幼儿的共鸣时,才能使学习成为幼儿的内在需求,从而激发幼儿自主地建构知识经验和认识。而绘本活动经常会陷入一种“展示—观察—提问—讲述”的模式中去,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分散幼儿注意,将幼儿对绘本活动的兴趣扼杀在摇篮里。这时我们介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试听和人机交互功能,融声汇色,充分地唤起幼儿的多种感官,给予幼儿真实的情境体验,激发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和活动兴趣。
1.唤起幼儿多种感官
绘本《手套》用连续多幅的画面描述了不同动物进入手套的过程,将这些重复的情节用生动新奇的手段展示出来是吸引并保持幼儿兴趣的关键。我抓住动物的突出特征设计了不同的悬念:兔子出现时请幼儿来倾听音乐猜猜是谁来了;狐狸是以看尾巴变魔术的方式;野猪的出现伴随着它的吼叫声;沉重的脚步声和一个个慢慢出现的脚印让幼儿一下就猜到熊来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这些新奇有趣的出场方式,唤起了幼儿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既调动了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梳理了不同动物的个性和特征,又为学习运用句式做好了准备。
2.创设新型师幼互动方式
精彩的师幼互动是集体教学的亮点,它支撑起一个成功的课堂活动。信息技术特别是交互式白板一体机作为新型多媒体互动教学终端,它摒弃了以往教师操作课件,幼儿坐着看和听的情况。它让幼儿参与到课件的操作中来,让白板课件真正地全方位地服务于绘本活动。《手套》活动中好多幼儿在倾听音乐后已经猜出是兔子来了,可这时我没有直接公布答案,而是把揭开谜底的机会交到了孩子手上。我问:“到底是不是兔子呢?谁愿意把它请出来?”“我来”“我来”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表现出强烈的操作欲望。接下来出现的动物,在观察了尾巴后,幼儿给出了松鼠和狐狸两个答案。我告诉幼儿:“这次我们用变魔术的方式,用你的小手擦擦这个尾巴,把动物变出来。”“还能变魔术呀,太棒啦!”幼儿的情绪更加高涨起来,高高地举起了小手,都想成为这个神奇的魔术师。新颖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眼前一亮,他们充分地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在玩中学,学中乐,乐有所成。
三、解决活动重难点时介入
每个活动都有需要解决的重难点,这往往都是幼儿不易理解和掌握的。这时也是介入信息技术的最恰当的时机。运用信息技术能将绘本中抽象的知识和隐藏的情感伏笔用生动形象的幼儿能理解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直接感受,切身体验,加深对绘本情节的理解和认识。《手套》活动中最为有趣的是随着进入手套的动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从而引发手套的变化,动物们的感受也发生着微妙的转变。这是整个故事的情感转折也是幼儿需要理解和感受的活动难点。为了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到手套的变化过程,我对课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课件里我特意将不同的动物用大小区分开,引导幼儿回忆动物的出场顺序,让他们通过自主操作进行排序。幼儿在自主地操作课件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发现了动物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接着我又用送动物进手套的方式,根据故事情节点击动物。随着一只只动物的不断消失,手套却慢慢地变鼓变大变胀。在幼儿面前将手套从扁到鼓的动态变化过程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幼儿能设身处地的体验角色的感觉,感受动物们的心理变化,深深地投入到故事中去。
四、引导幼儿自主表达时介入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信息技术凭借其情境性强,素材丰富的特点,能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情感体验和支持,激发幼儿强烈的兴趣,产生表达的冲动。在绘本阅读到狗熊也进入到手套里的时候,我并没有继续阅读下去。我切换了一张黑幕,并告诉幼儿:“现在你也到手套里来了,你来试试有什么感受?”在这种情境下幼儿跟同伴肩挤着肩,手推着手,自然而然地喊叫起来:“太挤啦!太挤啦!”“我好难受啊”“我透不过气啦”……孩子们正挤着的时候,我悄悄地点击了音效“刺啦”,我故意惊讶地问:“怎么啦?”“手套裂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喊起来。“是啊,手套终于承受不住——裂了”这时我才出示了手套被动物们撑裂的画面。“手套裂了以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趁热打铁又抛出一个问题。有了之前的情感体验,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有的说:小动物们去找针要把手套缝起来;有的说:大家都生狗熊的气啦,让狗熊出去,其他的小动物继续生活;还有的说:他们找到了老爷爷,对老爷爷说对不起……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增加故事悬念,大大地提高了故事的生动性。而以猜想故事结局发散幼儿的思维,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想象的氛围,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
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到绘本及其他领域活动中去。它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中的短板,使课堂呈现方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生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沿着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探索让信息技术巧妙介入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使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完美融合,达到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蒋晨.《把握介入要素,提升整合实效——谈信息技术介入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三个要素》,《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第1 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绘本活动 介入时机 画面信息 感官 师幼互动 重难点 表达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0-0033-02
绘本以其简洁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培养幼儿构建多元智能的功能被公认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为一体,能够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使绘本真正“活起来”,生动有效地完成目标。那么,信息技术在什么时候介入才能更好地为绘本活动服务,提高绘本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以大班绘本活动《手套》为例,探索了信息技术在绘本活动中的介入时机。
一、提取画面信息时介入
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通过画面来传达故事情节。要理解绘本情节,感受绘本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观察并提取画面细节中的有效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能够突出画面的细节部分,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表达意义的画面语言和细节线索中去,提取画面有效信息。在《手套》绘本的第一页,老爷爷在林子里走,手上拿着一只手套,猎狗跟在他的后面,地上也有一只手套。这个画面中存在着很多提示故事发展的信息和线索。如,漫天飞雪的树林代表着这个故事发生在冬天的树林里;老爷爷手上的这只手套和地上手套的花纹可以看出这副手套是老爷爷的;地上手套的位置和老爷爷的动作提示着老爷爷不小心掉了这只手套。这些细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写下伏笔。在帮助幼儿掌握这些画面信息时,我使用了白板课件中的放大镜和聚光灯功能:用放大镜将老爷爷手中容易让人忽视的半截手套放大,并将这半截手套与地上的手套进行对比,从而有效地捕捉到这个画面的重点信息——手套。在讲述故事的画面时我利用聚光灯将幼儿的目光再次锁定在画面的重点部分,为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打下铺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用信息技術提取画面信息必须建立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幼儿进行观察、猜想和交流后,运用这种新式的教育手段进行验证,既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又能让幼儿感受成功的体验。
二、改变枯燥课堂模式时介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习内容和方式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引起幼儿的共鸣时,才能使学习成为幼儿的内在需求,从而激发幼儿自主地建构知识经验和认识。而绘本活动经常会陷入一种“展示—观察—提问—讲述”的模式中去,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分散幼儿注意,将幼儿对绘本活动的兴趣扼杀在摇篮里。这时我们介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试听和人机交互功能,融声汇色,充分地唤起幼儿的多种感官,给予幼儿真实的情境体验,激发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和活动兴趣。
1.唤起幼儿多种感官
绘本《手套》用连续多幅的画面描述了不同动物进入手套的过程,将这些重复的情节用生动新奇的手段展示出来是吸引并保持幼儿兴趣的关键。我抓住动物的突出特征设计了不同的悬念:兔子出现时请幼儿来倾听音乐猜猜是谁来了;狐狸是以看尾巴变魔术的方式;野猪的出现伴随着它的吼叫声;沉重的脚步声和一个个慢慢出现的脚印让幼儿一下就猜到熊来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这些新奇有趣的出场方式,唤起了幼儿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既调动了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梳理了不同动物的个性和特征,又为学习运用句式做好了准备。
2.创设新型师幼互动方式
精彩的师幼互动是集体教学的亮点,它支撑起一个成功的课堂活动。信息技术特别是交互式白板一体机作为新型多媒体互动教学终端,它摒弃了以往教师操作课件,幼儿坐着看和听的情况。它让幼儿参与到课件的操作中来,让白板课件真正地全方位地服务于绘本活动。《手套》活动中好多幼儿在倾听音乐后已经猜出是兔子来了,可这时我没有直接公布答案,而是把揭开谜底的机会交到了孩子手上。我问:“到底是不是兔子呢?谁愿意把它请出来?”“我来”“我来”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表现出强烈的操作欲望。接下来出现的动物,在观察了尾巴后,幼儿给出了松鼠和狐狸两个答案。我告诉幼儿:“这次我们用变魔术的方式,用你的小手擦擦这个尾巴,把动物变出来。”“还能变魔术呀,太棒啦!”幼儿的情绪更加高涨起来,高高地举起了小手,都想成为这个神奇的魔术师。新颖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眼前一亮,他们充分地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在玩中学,学中乐,乐有所成。
三、解决活动重难点时介入
每个活动都有需要解决的重难点,这往往都是幼儿不易理解和掌握的。这时也是介入信息技术的最恰当的时机。运用信息技术能将绘本中抽象的知识和隐藏的情感伏笔用生动形象的幼儿能理解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直接感受,切身体验,加深对绘本情节的理解和认识。《手套》活动中最为有趣的是随着进入手套的动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从而引发手套的变化,动物们的感受也发生着微妙的转变。这是整个故事的情感转折也是幼儿需要理解和感受的活动难点。为了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到手套的变化过程,我对课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课件里我特意将不同的动物用大小区分开,引导幼儿回忆动物的出场顺序,让他们通过自主操作进行排序。幼儿在自主地操作课件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发现了动物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接着我又用送动物进手套的方式,根据故事情节点击动物。随着一只只动物的不断消失,手套却慢慢地变鼓变大变胀。在幼儿面前将手套从扁到鼓的动态变化过程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幼儿能设身处地的体验角色的感觉,感受动物们的心理变化,深深地投入到故事中去。
四、引导幼儿自主表达时介入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信息技术凭借其情境性强,素材丰富的特点,能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情感体验和支持,激发幼儿强烈的兴趣,产生表达的冲动。在绘本阅读到狗熊也进入到手套里的时候,我并没有继续阅读下去。我切换了一张黑幕,并告诉幼儿:“现在你也到手套里来了,你来试试有什么感受?”在这种情境下幼儿跟同伴肩挤着肩,手推着手,自然而然地喊叫起来:“太挤啦!太挤啦!”“我好难受啊”“我透不过气啦”……孩子们正挤着的时候,我悄悄地点击了音效“刺啦”,我故意惊讶地问:“怎么啦?”“手套裂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喊起来。“是啊,手套终于承受不住——裂了”这时我才出示了手套被动物们撑裂的画面。“手套裂了以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趁热打铁又抛出一个问题。有了之前的情感体验,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有的说:小动物们去找针要把手套缝起来;有的说:大家都生狗熊的气啦,让狗熊出去,其他的小动物继续生活;还有的说:他们找到了老爷爷,对老爷爷说对不起……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增加故事悬念,大大地提高了故事的生动性。而以猜想故事结局发散幼儿的思维,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想象的氛围,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
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到绘本及其他领域活动中去。它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中的短板,使课堂呈现方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生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沿着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探索让信息技术巧妙介入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使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完美融合,达到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蒋晨.《把握介入要素,提升整合实效——谈信息技术介入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三个要素》,《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