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文本,探索课外阅读超链接途径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ong52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它,语文课外拓展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中的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恰到好处的实施。
  【关键词】巧借文本课外阅读超链接
  【正文】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教育大辞典》)《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这都与课文的拓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阅读活动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内,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狭窄,阅读的层次较浅。小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无外课内与课外,教材是流,课外文本是源;课内文本是沧海一粟,课外文本则是浩瀚汪洋。教材与课外阅读资源互通声息,互相呼应,如花与叶,枝与根一般亲密,两者不可割。只有以教材为依托,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围绕文本做超链接,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才会让语文素养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一、找准时机,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增色
  1、铺垫情感时巧借课外阅读
  课文是课外文本资源的引入,有着众多的文章或许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或许跨越许多年代,学生与之很陌生。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表面,而不做深层的挖掘,学生的思维认知就被禁锢于课堂,如无源之水。这时就要结合课文内容补充课外阅读,在课内进行交流,丰富了语文学习内容,拉近学生与作品距离,铺垫情感基调。教学《永生的眼睛》,上课伊始,我便补充一首小诗:我用你的眼睛/看见了无数/我想看到的/未曾想到的/平添了几番阅历/你用你的眼睛/把我到了/崭新的时间/崭新的空间/生命由此延续。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读诗时,就已经为课文的学习垫定情感坚石。教学《梅花魂》,我引入余光中的《乡愁》,一边背诵,一边感受,既进行了语言积累的训练,又奠定了浓浓的思乡的情感基调。
  2、突破重难点处巧借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的重难点的突破是保证学生提高认知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适当利用课外阅读资料,有助降低课文难度,让学生充分理解、感悟文章。理解《种一片太阳花》中的句子:太阳花的事业,这样的兴旺发达,这样的繁荣昌盛。学生很难由花的事业想到献身事业,此时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资料、教材一些删除部分,牵着学生迈上知识台阶就容易多了。
  3、课文空白处巧借课外阅读
  教材中有很多地方留有空白,这是学生练笔的好时机。学生平时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在教学课文《草帽计》的尾声,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人人拍手称快,个个称赞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总之,课堂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地教,课外阅读要丰丰富富地读,课内牵手课外,学生就能遨游知识的海洋。
  二、选对类型,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助力
  1、向相關阅读材料拓展
  语文教学中,适当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的需要进行课外扩展,有时最能达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之目的,就好像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很大的帮助。
  如:学完《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后,以课文详略得当这一点为基点,向课后“阅读链接”拓展,通过阅读梁实秋的《过年》和斯妤的《除夕》,让同学们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从而扩展节日习俗信息。
  又如:学完老舍的散文《草原》后,以课文作者移步换景这一写作手法为基点,向课外“阅读链接”拓展,通过阅读席慕蓉的《夏日草原》和艾青的《草原上》,是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同是草原不同的作者抓住不同的特点写,草原也就别有一番景致了。
  可见课堂之外的课外阅读是一个拓展延伸的好环节,只有抓好课内和课外这两个同等重要的学习环节,那么我们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我们的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系统的。
  2、向该作家的其它作品拓展
  学了著名作家的某一篇著作后,学生往往有全面了解该作家,想进一步读他的作品的愿望,这时只要我们抓住有利时机,拓展阅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向同一题材作品拓展
  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在教学中,我选择与教材同题材的阅读内容,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多向思维,提高读写能力。
  例如:学习《山雨》一课,在课文导入时补充朱自清《春》中雨的片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这是怎样的雨?这样由朱自清的文章引入课文的学习,既是对课外阅读的拓展,又创设了情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而且在这样的氛围当中,一开始,学生就比较投入。
  又如:《金钱的魔力》学习中,出示了《红楼梦》里各种人物的一组笑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笑。通过各式各样的笑的对比,一则,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想象托德的笑究竟是怎样的难看,从而从这恶心的笑走进托德丑陋的灵魂与内心。二则让让学生深入明白作品的言说形式,形象理解马克吐温笔下的托德的“笑”的文学魅力,
  4、跨学科拓展
  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只有理解科学的精神,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妇科2014年7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
目的探讨间接能量测定系统(简称代谢车)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按代谢车监测的静息能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质量提升的主体。近来,河北省唐山市市场监管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念好“帮、奖、降、保”四字经,在提升民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激励企
2017年10月,江苏省淮安市淮海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接到市民举报,称辖区内紫晶苑居民小区物业公司未经业主同意,违法对小区电梯加装(IC卡)刷卡系统,侵犯了业主合法权益。执法人员经
1995年3月,我们采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一例严重失眠的病人,收到较满意的郊果,现报告如下: 魏××,男性,35岁,平素身体健康,因家庭问题引起失眠,并伴有头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学校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终身教育的要求, “学会学习”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因此,“学会学习”不仅是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学校环境 学习习惯 社会气候  目前,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育思想不端正,重教不重学,重知识的传授,轻方法指导,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养成过程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等工程的大规模建设,隧道软岩流变带来的大变形灾害越来越多。依托福建永宁高速石林隧道软岩大变形灾害相关问题,采用
案情回顾《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6年第10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本案起重机作业人员资格应如何处理?》介绍了这样一起案例:2015年7月1日上午10:00左右,J省T市某公司使用
中高职衔接问题,是随着职业教育的日益发达而衍生出的一个新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中高职脱节的问题是很难一步到位解决的,探索与实践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其中考试改革是中高职
唐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很耐咀嚼。  唐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含蓄。所谓“含蓄”,就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语),就是“拿灰盖着的炉炭”(梁启超语),就是“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钱钟书语),就是“作者的见解愈隐蔽愈好”(恩格斯语),就是“在海里移动的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的冰山”(海明威语)。含蓄,就得避免平直浅露,言尽意尽,不能在作品中直接站出来说明自己的用意,而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