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影响高校游泳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生对游泳教学存在恐惧心理,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游泳教学,提升教学效率,有必要对影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消除大学生的恐惧心理。基于此,文章分析高校游泳教學中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大学生游泳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游泳教学;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对策
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国家的栋梁,只有具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游泳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它的训练环境会发生很大改变,参与者通常都是在水中进行练习,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身体因素、水的浮力、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在游泳教学中过于注重游泳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心理素质没有进行过多的关注,导致大学生在游泳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教师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校游泳教学中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1.环境的改变
环境的变化是引起高校大学生在游泳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首要因素。由于我们长期生活在陆地,对于水下这一陌生环境,会产生恐惧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首次接触游泳的大学生来说,更有种无所依靠的感觉。水下环境与陆地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人在水中没有任何依靠物,处于一种漂浮状态,因而会产生恐惧心理,这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另外,在水下进行呼吸时由于呼吸不顺畅,也会使人在活动中受到阻碍,从而产生紧迫感。此外,水温和水质也会对初学游泳的大学生产生一些影响,给大学生带来心理障碍。
2.教学方法不当
在高校游泳教学中,教师一般会提前制订教学方案。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一般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订的,很少考虑个别学生的需求。高校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有的来自内陆,对游泳的认识程度较低;有的来自沿海,有很多接触水的机会,学习游泳时感觉比较容易。另外,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只是针对了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没有根据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来制订教学目标,如对一些没有游泳基础的学生,教师要制订更为完善和详尽的学习计划。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基础较差的学生。此外,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难度,照顾学生的内心感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消除大学生游泳心理障碍的对策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恐惧心理
为了消除大学生游泳心理障碍,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恐惧心理。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对大学生展开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游泳的接受和喜欢程度,开展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对游泳教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其次,教师在游泳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讲解游泳技巧和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高校游泳教学效率的提升。
2.改善教学方法
为了提升高校游泳教学效果,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扶其他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定期进行小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互相学习和进步。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授,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敢于提出建议和要求,共同提高游泳课的教学效果。
3.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游泳学习的重要条件。只有身体素质过硬,才能在游泳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游泳教师要对大学生开展专项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游泳技能,如锻炼大学生的划臂动作、蹬腿动作等,增强大学生的四肢力量,对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也有一定的作用。
4.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游泳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保持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多给予一些表扬与肯定,及时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克服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泳学习中去。
三、结语
总之,当前高校游泳教学中,大学生普遍存在恐惧和胆怯心理,这影响了游泳教学效果的提升。针对这些因素,高校游泳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帮助大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庆华.高校游泳教学大学生恐惧心理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1):142-143.
[2]李松泰.探讨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路径[J].体育科技,2016(1):57-58.
关键词:游泳教学;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对策
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国家的栋梁,只有具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游泳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它的训练环境会发生很大改变,参与者通常都是在水中进行练习,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身体因素、水的浮力、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在游泳教学中过于注重游泳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心理素质没有进行过多的关注,导致大学生在游泳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教师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校游泳教学中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1.环境的改变
环境的变化是引起高校大学生在游泳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首要因素。由于我们长期生活在陆地,对于水下这一陌生环境,会产生恐惧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首次接触游泳的大学生来说,更有种无所依靠的感觉。水下环境与陆地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人在水中没有任何依靠物,处于一种漂浮状态,因而会产生恐惧心理,这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另外,在水下进行呼吸时由于呼吸不顺畅,也会使人在活动中受到阻碍,从而产生紧迫感。此外,水温和水质也会对初学游泳的大学生产生一些影响,给大学生带来心理障碍。
2.教学方法不当
在高校游泳教学中,教师一般会提前制订教学方案。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一般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订的,很少考虑个别学生的需求。高校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有的来自内陆,对游泳的认识程度较低;有的来自沿海,有很多接触水的机会,学习游泳时感觉比较容易。另外,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只是针对了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没有根据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来制订教学目标,如对一些没有游泳基础的学生,教师要制订更为完善和详尽的学习计划。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基础较差的学生。此外,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难度,照顾学生的内心感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消除大学生游泳心理障碍的对策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恐惧心理
为了消除大学生游泳心理障碍,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恐惧心理。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对大学生展开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游泳的接受和喜欢程度,开展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对游泳教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其次,教师在游泳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讲解游泳技巧和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高校游泳教学效率的提升。
2.改善教学方法
为了提升高校游泳教学效果,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扶其他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定期进行小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互相学习和进步。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授,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敢于提出建议和要求,共同提高游泳课的教学效果。
3.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游泳学习的重要条件。只有身体素质过硬,才能在游泳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游泳教师要对大学生开展专项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游泳技能,如锻炼大学生的划臂动作、蹬腿动作等,增强大学生的四肢力量,对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也有一定的作用。
4.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游泳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保持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多给予一些表扬与肯定,及时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克服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泳学习中去。
三、结语
总之,当前高校游泳教学中,大学生普遍存在恐惧和胆怯心理,这影响了游泳教学效果的提升。针对这些因素,高校游泳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帮助大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庆华.高校游泳教学大学生恐惧心理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1):142-143.
[2]李松泰.探讨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路径[J].体育科技,2016(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