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品格和知识学术水平,注意教学方法的更新,适应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加强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之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社会需要。
关键词:教师因素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阅读课程为主。因此,阅读课程质量直接决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程度。在诸多制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中,教师因素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学研究者的重视。
一、教育的目的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强调了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环境具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能的实现,只有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下,在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潜能才能像得到了充足阳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样蓬勃而出。而教育者便是这种环境的创造者。
教育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通过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逻辑思维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交流、优美人格的形成、自我的充分自由的体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应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应该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
二、教师的影响力
新时代的发展既向教育和教师的素质提出严峻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素质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就是说,无论新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到多么高的程度,教育或学校总是不会取消的。随着学校教育的现代化社会功能的发挥,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和社会的接触是不会削弱的,其各方面素质对学生,对社会的影响是不会消失的。
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学生传递知识,进行情感交流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情感的特质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真情交换是教育的源泉。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有力前进。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之前,首先是对教师人格的认同。学生则对教师产生信任和好感,随之就会更加认同教师的教学。而师生间建立起的这种情感良性循环,也能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良性发展。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传递“真善美”的实质。一个品格高尚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特别是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他们所面对的是思想成熟,情感丰富,个性独立,眼光“挑剔”的年轻学子,要使其对教师“亲”且“信”,不仅要学识渊博,更要为人高洁。所以大学英语教师要全方面完位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替代的最有效的阳光。”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因此,教师个人风范是影响学生人文修养最直接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有充沛的激情,积极对待生活,爱护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榜样。
三、大学英语阅读课程中教师的形象转变
大学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水平。教师不仅自身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还必须研究透教学大纲,科学制定教学步骤,选择适当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使阅读教学收到实效。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阅读策略运用的培养。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首先,对于教材的研读是阅读教师教学前准备的重中之重。研读教材的工程,其实就是教师先行与文章作者及教材编撰者进行交流的过程。读透教材,教师才能深刻了解阅读策略的使用,掌握策略的重难点,以在教学中将这些阅读策略穿插其中。其次,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而且不仅要注重精读课的教学,也决不能忽略泛读和快读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通读、略读、查阅、评读的能力。教师有责任训练学生去选定他们自己的阅读目标和某一特定阅读的策略,鼓励学生去探索。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时,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可以是裁决者,可以是参与者,但决不能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中心。要为学生创造符合心理语言学模式的阅读环境,让学生真正经历阅读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
阅读其实是一个读者和与语篇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在阅读中,读者应当积极思考,自主与语篇进行互动和沟通。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逐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思维空间尽量多的主动认清文章中各种复杂关系,学会独立解决语篇阅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讲解,用自己的语言活动代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教师讲解越多,就学就越少拥有机会投入到主动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去。这种以听为主的阅读学习模式事实上违背了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有悖于心理语言学的研究,直接导致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缓慢,事倍功半的结果。阅读的教学,就是要将学生从非自由的阅读阶段逐步引入到自由阅读的阶段。如果教师不能认清自己的任务,就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反而会起到一定的副作用。在具体的阅读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教师应以宏观为重,即以作者的态度和基本观点或文章梗概为切入点,倡导学生进行开放式阅读。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师肩负着更重的任务,即不但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紧跟时代的脚步,更要潜心进行教学研究,用多方面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具体情况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文化导入。教师必须抛弃“满堂灌”的模式,通过学习新的语言习得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首先注重阅读材料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导入,要让学生知道这种语言的母语使用者是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的,要让学生了解母语使用者是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的;以扫清阅读理解中文化知识方面的障碍,弄清历史背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此外,教师应改变照本宣科的状态,注重营造生动的,有趣的,人文气息浓厚的课堂气氛,并充分利用书籍、多媒体、网络、校园文化生活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交互和动态开放性的外语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多方位了解语言和文化及社会知识,以此来实现“语言学习由表及里:透过表象的语言符号,看到语篇框架支撑下隐含的丰厚的文化信息,体验其中意味深远的人文意义。”心理学观点认为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此外,还有对文化的超越,能够以某种超脱的和客观的态度对自己出身于其中的文化进行审查,就是要培养一种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大学英语教师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认为精神的渗透,教育和影响,才能逐渐培养出人文素质高超,具有客观批判精神的人。
总而言之,教师的品格、知识、能力决定着人文教育的成败。对于大学英语而言,由于其教授课程的特点,他们更是肩负着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爱国精神和文化包容度的特殊使命。这就要求教师坚持不断学习,加强和更新英语国家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知识,拓宽国际视野,加强信息获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灵活处理教材,寓人文精神于英语教学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由“主人”变为“引导者”,将自己纳为课堂学习的一员中,不仅有利于师生间知识与感情的交流,更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障碍,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萍.发挥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0(2)
[2]罗荷香.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2):59-61
[3]刘明琼.语言教学、文化与人文精神[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3):46-47
[4]徐亚辉.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162-163
(责任编辑:杨 辉)
关键词:教师因素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阅读课程为主。因此,阅读课程质量直接决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程度。在诸多制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中,教师因素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学研究者的重视。
一、教育的目的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强调了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环境具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能的实现,只有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下,在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潜能才能像得到了充足阳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样蓬勃而出。而教育者便是这种环境的创造者。
教育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通过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逻辑思维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交流、优美人格的形成、自我的充分自由的体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应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应该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
二、教师的影响力
新时代的发展既向教育和教师的素质提出严峻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素质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就是说,无论新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到多么高的程度,教育或学校总是不会取消的。随着学校教育的现代化社会功能的发挥,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和社会的接触是不会削弱的,其各方面素质对学生,对社会的影响是不会消失的。
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学生传递知识,进行情感交流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情感的特质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真情交换是教育的源泉。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有力前进。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之前,首先是对教师人格的认同。学生则对教师产生信任和好感,随之就会更加认同教师的教学。而师生间建立起的这种情感良性循环,也能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良性发展。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传递“真善美”的实质。一个品格高尚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特别是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他们所面对的是思想成熟,情感丰富,个性独立,眼光“挑剔”的年轻学子,要使其对教师“亲”且“信”,不仅要学识渊博,更要为人高洁。所以大学英语教师要全方面完位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替代的最有效的阳光。”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因此,教师个人风范是影响学生人文修养最直接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有充沛的激情,积极对待生活,爱护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榜样。
三、大学英语阅读课程中教师的形象转变
大学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水平。教师不仅自身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还必须研究透教学大纲,科学制定教学步骤,选择适当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使阅读教学收到实效。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阅读策略运用的培养。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首先,对于教材的研读是阅读教师教学前准备的重中之重。研读教材的工程,其实就是教师先行与文章作者及教材编撰者进行交流的过程。读透教材,教师才能深刻了解阅读策略的使用,掌握策略的重难点,以在教学中将这些阅读策略穿插其中。其次,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而且不仅要注重精读课的教学,也决不能忽略泛读和快读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通读、略读、查阅、评读的能力。教师有责任训练学生去选定他们自己的阅读目标和某一特定阅读的策略,鼓励学生去探索。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时,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可以是裁决者,可以是参与者,但决不能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中心。要为学生创造符合心理语言学模式的阅读环境,让学生真正经历阅读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
阅读其实是一个读者和与语篇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在阅读中,读者应当积极思考,自主与语篇进行互动和沟通。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逐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思维空间尽量多的主动认清文章中各种复杂关系,学会独立解决语篇阅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讲解,用自己的语言活动代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教师讲解越多,就学就越少拥有机会投入到主动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去。这种以听为主的阅读学习模式事实上违背了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有悖于心理语言学的研究,直接导致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缓慢,事倍功半的结果。阅读的教学,就是要将学生从非自由的阅读阶段逐步引入到自由阅读的阶段。如果教师不能认清自己的任务,就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反而会起到一定的副作用。在具体的阅读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教师应以宏观为重,即以作者的态度和基本观点或文章梗概为切入点,倡导学生进行开放式阅读。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师肩负着更重的任务,即不但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紧跟时代的脚步,更要潜心进行教学研究,用多方面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具体情况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文化导入。教师必须抛弃“满堂灌”的模式,通过学习新的语言习得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首先注重阅读材料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导入,要让学生知道这种语言的母语使用者是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的,要让学生了解母语使用者是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的;以扫清阅读理解中文化知识方面的障碍,弄清历史背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此外,教师应改变照本宣科的状态,注重营造生动的,有趣的,人文气息浓厚的课堂气氛,并充分利用书籍、多媒体、网络、校园文化生活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交互和动态开放性的外语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多方位了解语言和文化及社会知识,以此来实现“语言学习由表及里:透过表象的语言符号,看到语篇框架支撑下隐含的丰厚的文化信息,体验其中意味深远的人文意义。”心理学观点认为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此外,还有对文化的超越,能够以某种超脱的和客观的态度对自己出身于其中的文化进行审查,就是要培养一种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大学英语教师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认为精神的渗透,教育和影响,才能逐渐培养出人文素质高超,具有客观批判精神的人。
总而言之,教师的品格、知识、能力决定着人文教育的成败。对于大学英语而言,由于其教授课程的特点,他们更是肩负着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爱国精神和文化包容度的特殊使命。这就要求教师坚持不断学习,加强和更新英语国家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知识,拓宽国际视野,加强信息获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灵活处理教材,寓人文精神于英语教学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由“主人”变为“引导者”,将自己纳为课堂学习的一员中,不仅有利于师生间知识与感情的交流,更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障碍,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萍.发挥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0(2)
[2]罗荷香.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2):59-61
[3]刘明琼.语言教学、文化与人文精神[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3):46-47
[4]徐亚辉.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162-163
(责任编辑:杨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