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45-02
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宗旨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带来新的生机,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益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呢?下面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给学生“量身定座”,为高效课堂的有效管理提供保障。
微机室是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专用教室,如果机房里的座位让学生随意就座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些学生每次上到信息课就急急忙忙跑进教室的角落里占位置,而违反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往往是由这个角落滋生出来的。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每学期的第一节信息课上,我就为所教年级每个班的学生安排固定座位,把一些经常违反纪律、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安排在靠讲台下面的座位,便于课堂的管理。另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所以在安排座位时就将学生分好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得每个小组里都有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互相搭配,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操作时的互相帮助,更有助于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合理的竞争,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提供保障。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这就需要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来制作合理、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程提出如今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情境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来,比如在教学《调整图形》这一课时,“翻转/旋转”、“拉伸/扭曲”、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等抽象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掌握,老师凭借某一实物在讲台上讲解又是那么枯燥乏味。于是我便开始思考制作一个有趣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或许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想到了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故事,主人公Jerry照镜子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容易理解,通过镜子中的影子和自己本身是个反影引出知识点“翻转/旋转”;接着又通过照哈哈镜出现高矮胖瘦四种效果引出知识点“拉伸/扭曲”,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镜面原理相结合,便于学生掌握。课堂上学生看到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学习新知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这样的教学既加强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又使形象思维的发展得到了飞跃,充分说明了多媒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课前精心预设,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锦上添花。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所以在进行课前预设时,要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学内容。
首先从学生入手,依据他们的年龄、爱好等特点,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储备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在我们备课时都要充分考虑到,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每个年龄段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还要预测课堂上随时会出现的一些状况,并思考怎么应对,然后将弹性的预设存储在教学设计的空间里。例如在教学《下载网上信息》这一课时,虽然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网络单元的学习,但部分学生会上网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所以在课堂上当老师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怎么进入恐龙园的官方网站时,哪怕是记不住网址的学生也知道使用百度网站来搜索。如果课前教师没有预设有学生会,那么只会一味地把每个知识点的操作步骤一点一点灌输给学生;可是如果有学生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的话,就可以转换角色让学生做小老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然预设的课堂教学任务中也要充分考虑其层次性,关注学生在操作中的个性化活动,从而真正体现以学定教,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精彩。
其次关注教学内容,教材是突破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有力依据。但是,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不单单纯粹是教材上的内容,是来自师生对教材内容、整个单元内容的前后联系与实际教学内容的综合体,不仅是书本上要求重点掌握的几个知识点,还包括了师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动态性资源。例如在教学《设置动画效果》这一课时,教材上的两个知识点(文字的自定义动画、幻灯片的切换)都是很简单的操作,学生一学就会。那怎样让40分钟课堂达到高效又改变原来的照搬教材模式呢?在预设教案时,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在“动作路径”这个知识点上花功夫,这个操作学生从没接触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又经常碰到,比如:升国旗、物品移动等等。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这个操作非常感兴趣,课堂上采用了模仿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因此,教师在预设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灵活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创造力,有针对性的处理教材,对书本上的内容进行重组、加工和调整,把更加全面、重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每个学生都需要鼓励,一句由衷的表扬和肯定也许会对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针对每个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层次,使用不同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使评价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一味良药。对于基础好操作快的学生,对他们的评价最严格,不但要求他们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还要以小老师的身份去帮助其他操作有困难的同学,所以在评价时我常常用“你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再找一找,你会有更多的发现;你真是一位称职的小老师;你的作品与众不同太有创意了!……”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卑,所以应该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用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语言来评价他们:“今天你在课堂上的表现真积极;你的操作水平大有进步,相信你每次课听得这么认真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这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仅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操作成功后的快乐。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想尽办法认真上好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变得想学、乐学、主动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创新化了,师生间的学习氛围和谐轻松了,教学效果必然会明显提高,真正实现高效愉快的信息技术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宗旨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带来新的生机,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益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呢?下面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给学生“量身定座”,为高效课堂的有效管理提供保障。
微机室是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专用教室,如果机房里的座位让学生随意就座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些学生每次上到信息课就急急忙忙跑进教室的角落里占位置,而违反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往往是由这个角落滋生出来的。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每学期的第一节信息课上,我就为所教年级每个班的学生安排固定座位,把一些经常违反纪律、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安排在靠讲台下面的座位,便于课堂的管理。另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所以在安排座位时就将学生分好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得每个小组里都有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互相搭配,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操作时的互相帮助,更有助于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合理的竞争,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提供保障。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这就需要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来制作合理、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程提出如今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情境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来,比如在教学《调整图形》这一课时,“翻转/旋转”、“拉伸/扭曲”、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等抽象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掌握,老师凭借某一实物在讲台上讲解又是那么枯燥乏味。于是我便开始思考制作一个有趣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或许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想到了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故事,主人公Jerry照镜子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容易理解,通过镜子中的影子和自己本身是个反影引出知识点“翻转/旋转”;接着又通过照哈哈镜出现高矮胖瘦四种效果引出知识点“拉伸/扭曲”,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镜面原理相结合,便于学生掌握。课堂上学生看到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学习新知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这样的教学既加强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又使形象思维的发展得到了飞跃,充分说明了多媒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课前精心预设,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锦上添花。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所以在进行课前预设时,要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学内容。
首先从学生入手,依据他们的年龄、爱好等特点,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储备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在我们备课时都要充分考虑到,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每个年龄段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还要预测课堂上随时会出现的一些状况,并思考怎么应对,然后将弹性的预设存储在教学设计的空间里。例如在教学《下载网上信息》这一课时,虽然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网络单元的学习,但部分学生会上网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所以在课堂上当老师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怎么进入恐龙园的官方网站时,哪怕是记不住网址的学生也知道使用百度网站来搜索。如果课前教师没有预设有学生会,那么只会一味地把每个知识点的操作步骤一点一点灌输给学生;可是如果有学生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的话,就可以转换角色让学生做小老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然预设的课堂教学任务中也要充分考虑其层次性,关注学生在操作中的个性化活动,从而真正体现以学定教,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精彩。
其次关注教学内容,教材是突破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有力依据。但是,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不单单纯粹是教材上的内容,是来自师生对教材内容、整个单元内容的前后联系与实际教学内容的综合体,不仅是书本上要求重点掌握的几个知识点,还包括了师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动态性资源。例如在教学《设置动画效果》这一课时,教材上的两个知识点(文字的自定义动画、幻灯片的切换)都是很简单的操作,学生一学就会。那怎样让40分钟课堂达到高效又改变原来的照搬教材模式呢?在预设教案时,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在“动作路径”这个知识点上花功夫,这个操作学生从没接触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又经常碰到,比如:升国旗、物品移动等等。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这个操作非常感兴趣,课堂上采用了模仿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因此,教师在预设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灵活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创造力,有针对性的处理教材,对书本上的内容进行重组、加工和调整,把更加全面、重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每个学生都需要鼓励,一句由衷的表扬和肯定也许会对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针对每个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层次,使用不同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使评价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一味良药。对于基础好操作快的学生,对他们的评价最严格,不但要求他们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还要以小老师的身份去帮助其他操作有困难的同学,所以在评价时我常常用“你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再找一找,你会有更多的发现;你真是一位称职的小老师;你的作品与众不同太有创意了!……”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卑,所以应该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用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语言来评价他们:“今天你在课堂上的表现真积极;你的操作水平大有进步,相信你每次课听得这么认真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这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仅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操作成功后的快乐。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想尽办法认真上好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变得想学、乐学、主动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创新化了,师生间的学习氛围和谐轻松了,教学效果必然会明显提高,真正实现高效愉快的信息技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