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晓阳同志是江西省九江市检察院一名退休干部。2001年从共青检察院调到市检察院任调研员,2002年,院领导考虑到他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派他到武宁县田东村负责村建工作,2003年又安排他到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搞定点扶贫和村建工作。2006年初他办了退休手续,按常理应该回家休息,但院里考虑到办案力量不足,以及扶贫村建工作的连续性,又继续让他负责新一轮的星子县波湖村的定点扶贫工作和永修县乐平村的村建工作。
6年多的定点扶贫工作,是他一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他是农民的儿子,曾在村、乡、县多个岗位工作过,对农村深有感情,对农民的疾苦有切身体会。6年多来,他始终带感情,带着使命,带着重托,带着责任,尽心、尽力、尽责把扶贫工作做好,乐做扶贫的热心人和群众的贴心人。他在扶贫工作中,做的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讲的都是一些实实
在在的话。但百姓记住了他,组织记住了他。
一、带着深厚的感情扶贫,以真情实感融入群众
在扶贫点,老百姓常常讲这样一句话:“市检察院的干部是我们的贴心人。”这是老百姓发自内心深处的评价,也是对王晓阳个人的真情鼓励。2007年扶贫、村建工作一开始,他就主动找院领导,请求继续负责此项工作,院领导感到他年纪大,身体不够好,老伴又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有人照顾,考虑再三,有点犹豫,但他表示正是自己的年纪大了,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想在有生之年找一个工作平台为老百姓做点事。鉴于他的一片真情,院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有些同志不理解,扶贫点那么艰苦,长期住在乡下为了什么,能坚持下来吗?但他总是回答:“我是农民出身,不能忘本,住在农村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几年来,他坚持每月在扶贫村建点要住上半个月左右,去年一年就在点上住了138天,与村民同吃同住同活动,不搞任何特殊,自己每天交10元钱的伙食费,每月交60元钱的住宿水电费,从不给村里增加任何负担。他一直认为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融入群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做群众的贴心人,只有这样群众才会向你讲真话,你讲的话群众才会相信。无论在哪一个帮扶点,村民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想尽一切办法热情帮助,村里有纠纷积极协调解决,村里的红白喜事主动参加。为此,几年来他个人花费了近万元。为解决当地群众困难尽了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在长期的交往中,他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为推进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些村民好奇,问他这样做为了什么?他总是平淡地回答:“我岁数大了,也没有什么期望,只是希望自己在身体还行的时候为党为人民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享受着做事的乐趣,也想让群众从我身上看到一个党员干部的好形象。”这是发自他内心的话。
二、带着崇高的使命扶贫,以踏实的作风感染群众
市检察院负责的两个扶贫点,地处偏僻,长期以来,村民观念落后,生活贫困,脱贫致富的期盼非常强烈。他认为,扶贫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为当地的百姓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变“输血”为“造血”。为此,他和工作组的同志先是走村访户,搞清村情,找准贫困的原因。他刚到修水县双井村时,每天坚持逐户走访座谈,一个多月下来,走遍了双井的山山水水,做了几本调查记录,收集了大量的信息。然后静下心来,与当地的村干部,村民反复谈心,交换意见,依托双井的人文资源优势,提出产业的发展规划,从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事做起,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同。为了使项目更加切实可行,他翻山越岭实地考察,不断完善思路,并想方设法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当年,在争取5万元开发茶园经费的同时,自己还担保向银行货款15万元。“双井绿”茶园面积由过去的10亩发展到600多亩。
三、带着组织的重托扶贫,以办成实事激励群众
在双井村有一幅村民自拟的对联:“心贴群众,筹资金立项目办实事,全力帮助群众脱贫;情凝山乡,送温暖谋方略求发展,一心只为百姓致富”。这是村民对市检察院扶贫工作的充分肯定。几年来,为切实改变扶贫点的贫穷面貌,他和工作组积极协调,多方奔走,为村民办成了一些实事好事。如在双井村筹资110万元,修通了“双黄公路”;先后反复与有关部门联系做工作,为双井村边远农户安装了60余部电话,并建立了手机信号塔,促进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8万元资金修水利,解决了400多亩水田的灌溉难题。在星子波湖村,争取水利部门修复跃进沟、新建U型槽1700余米;正争取有关部门立项新建200余平方米村小校舍和全村老百姓的饮水工程。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帮助村民争取到沼气兴建项目,改水、改厕、改厨,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把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修缮黄庭坚墓园、高峰书院牌楼等文化遗产,推动双井村纳入到全县旅游整体规划当中。在跑资金、跑项目的过程中,他是千言万语、不辞劳苦,有时一等就是一上午,中午吃包方便面,下午接着等,直到把办事的人等到。几年来,他总是感到为村民做的不多,但他对能为党和人民做些事情,不负重托,为党争光,为干部争气而感到非常欣慰。
四、带着强烈的责任扶贫,以自身行动引导群众
“承贤启志,修身报国”,这是市检察院为双井村小学所题的校训,他以此勉励自己,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文明新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村民,打牢双井村持续发展的基石。
双井村是一代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的故里,高峰书院历史有名,但已破烂不堪,位于此处的小学校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此,市检察院争取资金70余万元,进行了修复。同时,积极改善了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争取了两名优秀教师来任教,他个人自费向学校捐赠了100本《弟子规》、《三字经》,为每名学生送去了一套校服,他还被县教委聘为名誉校长,并投入到学校的教学指导当中,积极推进以学校为主,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每学期要召开2次家长会,对每个学生要进行两次家访。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学书法、学画画等活动,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已连续三年在全镇教学评比中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针对村里文化生活落后,村民中有些不良现象,又积极开展了“形势政策、科技知识、传统美德、移风易俗”四项教育,并请财大教授、农艺师到村里给老百姓讲课。同时,倡导社会公德、传统美德。他融入其中,模范带头,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敬重长辈”的传统美德,在2005、2006两年“老年节”期间,他自己拿出几千元,为全村8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照一张像,每人送一个热水袋、一个电热杯和一件羽绒背心,并召开座谈会,吃餐午饭,有的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使青年人受到一些启发和教育。
在工作中,市检察院非常注重加强村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种组织的作用。协助镇党委调整了“两委”班子,充实了年轻干部,健全了兵、青、妇各种组织,完善了“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同时,在党员中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活动和理想信念、宗旨责任、革命传统、廉洁自律等四项教育。他作为驻村干部,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并积极督促抓好落实,经常走访检查,耐心细致做工作,强化了村民的道德意识。一些以往经常赌博、打架的青年人常讲:“看到王检从心里就不敢追求享乐,不敢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他们不是害怕王晓阳,而是为村里弘扬的传统美德所感染,为他的责任心所感动。
生命有限,事业无限。他的老年观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服务人民,奉献人民,奉献社会。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将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今后的扶贫、村建工作当中去,为九江市的“三农”工作多尽一点责,多出一份力!乐做扶贫的热心人,群众的贴心人!
[作者简介]查修彭,男,江西省九江市扶贫办社会扶贫科。
[责任编辑:尧水根]
6年多的定点扶贫工作,是他一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他是农民的儿子,曾在村、乡、县多个岗位工作过,对农村深有感情,对农民的疾苦有切身体会。6年多来,他始终带感情,带着使命,带着重托,带着责任,尽心、尽力、尽责把扶贫工作做好,乐做扶贫的热心人和群众的贴心人。他在扶贫工作中,做的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讲的都是一些实实
在在的话。但百姓记住了他,组织记住了他。
一、带着深厚的感情扶贫,以真情实感融入群众
在扶贫点,老百姓常常讲这样一句话:“市检察院的干部是我们的贴心人。”这是老百姓发自内心深处的评价,也是对王晓阳个人的真情鼓励。2007年扶贫、村建工作一开始,他就主动找院领导,请求继续负责此项工作,院领导感到他年纪大,身体不够好,老伴又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有人照顾,考虑再三,有点犹豫,但他表示正是自己的年纪大了,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想在有生之年找一个工作平台为老百姓做点事。鉴于他的一片真情,院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有些同志不理解,扶贫点那么艰苦,长期住在乡下为了什么,能坚持下来吗?但他总是回答:“我是农民出身,不能忘本,住在农村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几年来,他坚持每月在扶贫村建点要住上半个月左右,去年一年就在点上住了138天,与村民同吃同住同活动,不搞任何特殊,自己每天交10元钱的伙食费,每月交60元钱的住宿水电费,从不给村里增加任何负担。他一直认为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融入群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做群众的贴心人,只有这样群众才会向你讲真话,你讲的话群众才会相信。无论在哪一个帮扶点,村民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想尽一切办法热情帮助,村里有纠纷积极协调解决,村里的红白喜事主动参加。为此,几年来他个人花费了近万元。为解决当地群众困难尽了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在长期的交往中,他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为推进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些村民好奇,问他这样做为了什么?他总是平淡地回答:“我岁数大了,也没有什么期望,只是希望自己在身体还行的时候为党为人民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享受着做事的乐趣,也想让群众从我身上看到一个党员干部的好形象。”这是发自他内心的话。
二、带着崇高的使命扶贫,以踏实的作风感染群众
市检察院负责的两个扶贫点,地处偏僻,长期以来,村民观念落后,生活贫困,脱贫致富的期盼非常强烈。他认为,扶贫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为当地的百姓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变“输血”为“造血”。为此,他和工作组的同志先是走村访户,搞清村情,找准贫困的原因。他刚到修水县双井村时,每天坚持逐户走访座谈,一个多月下来,走遍了双井的山山水水,做了几本调查记录,收集了大量的信息。然后静下心来,与当地的村干部,村民反复谈心,交换意见,依托双井的人文资源优势,提出产业的发展规划,从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事做起,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同。为了使项目更加切实可行,他翻山越岭实地考察,不断完善思路,并想方设法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当年,在争取5万元开发茶园经费的同时,自己还担保向银行货款15万元。“双井绿”茶园面积由过去的10亩发展到600多亩。
三、带着组织的重托扶贫,以办成实事激励群众
在双井村有一幅村民自拟的对联:“心贴群众,筹资金立项目办实事,全力帮助群众脱贫;情凝山乡,送温暖谋方略求发展,一心只为百姓致富”。这是村民对市检察院扶贫工作的充分肯定。几年来,为切实改变扶贫点的贫穷面貌,他和工作组积极协调,多方奔走,为村民办成了一些实事好事。如在双井村筹资110万元,修通了“双黄公路”;先后反复与有关部门联系做工作,为双井村边远农户安装了60余部电话,并建立了手机信号塔,促进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8万元资金修水利,解决了400多亩水田的灌溉难题。在星子波湖村,争取水利部门修复跃进沟、新建U型槽1700余米;正争取有关部门立项新建200余平方米村小校舍和全村老百姓的饮水工程。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帮助村民争取到沼气兴建项目,改水、改厕、改厨,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把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修缮黄庭坚墓园、高峰书院牌楼等文化遗产,推动双井村纳入到全县旅游整体规划当中。在跑资金、跑项目的过程中,他是千言万语、不辞劳苦,有时一等就是一上午,中午吃包方便面,下午接着等,直到把办事的人等到。几年来,他总是感到为村民做的不多,但他对能为党和人民做些事情,不负重托,为党争光,为干部争气而感到非常欣慰。
四、带着强烈的责任扶贫,以自身行动引导群众
“承贤启志,修身报国”,这是市检察院为双井村小学所题的校训,他以此勉励自己,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文明新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村民,打牢双井村持续发展的基石。
双井村是一代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的故里,高峰书院历史有名,但已破烂不堪,位于此处的小学校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此,市检察院争取资金70余万元,进行了修复。同时,积极改善了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争取了两名优秀教师来任教,他个人自费向学校捐赠了100本《弟子规》、《三字经》,为每名学生送去了一套校服,他还被县教委聘为名誉校长,并投入到学校的教学指导当中,积极推进以学校为主,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每学期要召开2次家长会,对每个学生要进行两次家访。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学书法、学画画等活动,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已连续三年在全镇教学评比中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针对村里文化生活落后,村民中有些不良现象,又积极开展了“形势政策、科技知识、传统美德、移风易俗”四项教育,并请财大教授、农艺师到村里给老百姓讲课。同时,倡导社会公德、传统美德。他融入其中,模范带头,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敬重长辈”的传统美德,在2005、2006两年“老年节”期间,他自己拿出几千元,为全村8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照一张像,每人送一个热水袋、一个电热杯和一件羽绒背心,并召开座谈会,吃餐午饭,有的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使青年人受到一些启发和教育。
在工作中,市检察院非常注重加强村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种组织的作用。协助镇党委调整了“两委”班子,充实了年轻干部,健全了兵、青、妇各种组织,完善了“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同时,在党员中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活动和理想信念、宗旨责任、革命传统、廉洁自律等四项教育。他作为驻村干部,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并积极督促抓好落实,经常走访检查,耐心细致做工作,强化了村民的道德意识。一些以往经常赌博、打架的青年人常讲:“看到王检从心里就不敢追求享乐,不敢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他们不是害怕王晓阳,而是为村里弘扬的传统美德所感染,为他的责任心所感动。
生命有限,事业无限。他的老年观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服务人民,奉献人民,奉献社会。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将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今后的扶贫、村建工作当中去,为九江市的“三农”工作多尽一点责,多出一份力!乐做扶贫的热心人,群众的贴心人!
[作者简介]查修彭,男,江西省九江市扶贫办社会扶贫科。
[责任编辑:尧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