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趣味性、探索性较强的学科,在网络环境的教学氛围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已不适应信息技术课的发展。因此,在网络引导下的教学,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学生学习和创新两不误,是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创新意识
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教学由传统的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与其它学科相比,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景创设,激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创新思维时提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会自然的涌出,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探索型学科,更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情景。首先,课堂中的师生氛围应该轻松愉悦、和谐融洽,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情景条件。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或真实、或有趣、或生动、或新奇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奇效果,借教师的方法创新带动学生的思维创新。例如,在讲授Word时,新年即将来临,为了向亲朋好友送去新年的祝福,我要求学生掌握使用Word工具来制作新年贺卡。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Word工具,所以兴趣盎然,认为这是小菜一碟。为了使教学有序开展,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制作得又快又精美。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设置了三个带有启发性的小问题: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如何把文字放在图片的上面?问题刚一提出,学生就纷纷尝试使用Word工具来插入图片等,即使使用工具不熟练的学生,在小组员的沟通、交流、合作下也进行各种大胆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在学生作品展示环节,一幅幅洋溢着新年气息的作品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难以忘怀。
二、分层教学,发掘创新潜能
过去“统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很难照顾到全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许多教师往往偏爱尖子生,而忽略甚至轻视中、差等生,课堂上很少给他们表现和实践的机会,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中、差等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上课时生怕老师提问到自己,讨论问题时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操作时不能大胆实践。这种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而积极地实行“分层教学”,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把一个班集体分成几个小组,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小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给各个不同层次的小组布置不同难度和特点的任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与合作,使教学形式呈现流动化、多样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与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尊重自信的目光里体验一次次成功,创造一次次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發挥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三、实践操作,提高创造能力
意识决定行为。创新想法的实现基于现实中的实践操作,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侧重点之一也是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教会学生熟练的实践操作,才能有效的提升其创造力。以“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为主题教学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家中的电脑感染病毒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病毒侵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然后将一些预先处理好的病毒发送到学生计算机中,让学生自主观察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症状,并动手杀毒,对于不能即刻杀死的病毒,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析病毒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开拓思维,设法清除。根据教师提示,学生想到不少有价值的防止病毒的方法,有“保护注册表,不给病毒可乘之机”还有“用病毒的名字建立只读文件,病毒无法写入”等。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到关于杀毒的工作是围绕“检测”、“清除(杀毒)”、“预防(监控)”三个环节,面对突发情况,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无形中提升了创造力。但同时应当注意的是,无论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教师都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和创新。
四、科学评价,激发创新动机
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如果我们用传统教学评价方法去考核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难以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中还需要对评价方式加以改革,使信息技术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将对学生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体现上,给所有的学生以肯定或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我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创意实践”的考核,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创作,使他们完成的作品尽可能精致、生动和富有灵性。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究、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努力探索各种更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要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那么,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9(2):7-7.
[2]杨滨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7(8):123-124.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创新意识
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教学由传统的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与其它学科相比,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景创设,激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创新思维时提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会自然的涌出,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探索型学科,更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情景。首先,课堂中的师生氛围应该轻松愉悦、和谐融洽,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情景条件。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或真实、或有趣、或生动、或新奇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奇效果,借教师的方法创新带动学生的思维创新。例如,在讲授Word时,新年即将来临,为了向亲朋好友送去新年的祝福,我要求学生掌握使用Word工具来制作新年贺卡。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Word工具,所以兴趣盎然,认为这是小菜一碟。为了使教学有序开展,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制作得又快又精美。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设置了三个带有启发性的小问题: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如何把文字放在图片的上面?问题刚一提出,学生就纷纷尝试使用Word工具来插入图片等,即使使用工具不熟练的学生,在小组员的沟通、交流、合作下也进行各种大胆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在学生作品展示环节,一幅幅洋溢着新年气息的作品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难以忘怀。
二、分层教学,发掘创新潜能
过去“统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很难照顾到全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许多教师往往偏爱尖子生,而忽略甚至轻视中、差等生,课堂上很少给他们表现和实践的机会,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中、差等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上课时生怕老师提问到自己,讨论问题时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操作时不能大胆实践。这种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而积极地实行“分层教学”,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把一个班集体分成几个小组,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小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给各个不同层次的小组布置不同难度和特点的任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与合作,使教学形式呈现流动化、多样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与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尊重自信的目光里体验一次次成功,创造一次次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發挥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三、实践操作,提高创造能力
意识决定行为。创新想法的实现基于现实中的实践操作,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侧重点之一也是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教会学生熟练的实践操作,才能有效的提升其创造力。以“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为主题教学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家中的电脑感染病毒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病毒侵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然后将一些预先处理好的病毒发送到学生计算机中,让学生自主观察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症状,并动手杀毒,对于不能即刻杀死的病毒,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析病毒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开拓思维,设法清除。根据教师提示,学生想到不少有价值的防止病毒的方法,有“保护注册表,不给病毒可乘之机”还有“用病毒的名字建立只读文件,病毒无法写入”等。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到关于杀毒的工作是围绕“检测”、“清除(杀毒)”、“预防(监控)”三个环节,面对突发情况,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无形中提升了创造力。但同时应当注意的是,无论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教师都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和创新。
四、科学评价,激发创新动机
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如果我们用传统教学评价方法去考核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难以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中还需要对评价方式加以改革,使信息技术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将对学生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体现上,给所有的学生以肯定或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我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创意实践”的考核,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创作,使他们完成的作品尽可能精致、生动和富有灵性。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究、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努力探索各种更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要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那么,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9(2):7-7.
[2]杨滨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7(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