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呢?
一、音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音标教学中的辅音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如[p]与[b]的发音就有声带振动与不振动的区别。一般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发音,即发音时让学生注意声带振动与否。为说明问题,老师常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声带发音。现在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发音过程动态有效地模拟出声带振动与不振动来,我们用3D动画进行设计,将人的喉头结构、口腔结构、鼻腔结构,发音时的声带振动过程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配上声音,整个过程是可以重复播放的,学生轻松而有效地掌握了这个语音学习的难点。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掌握情况,可以进一步整合,设计课件提供录音功能,让学生对着课件画面发音,并录下每一个同学的发音,将自己的发音波音图与标准的发音波音图相比较,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反复练习,直到正确无误。这样就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也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二、字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字母教学的难点是字母的识读和字母的书写,字母书写过程中的难点尤在于笔画的书写以及笔画顺序的记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在黑板上板书、反复领读每个字母来传授学生,限于空间和时间,这种教授过程效率比较低,可重复性也差,而且由于教师个体上的差异很难做到完全意义上的一致。
实际上有关字母的读音、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我们可以借助有关信息技术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例如在学习字母“d”时,可以用FLASH作一些技术处理,优美的画面上显示要学的这个字母,字母下面有几个按钮:字音、字形、笔画、笔顺。当你点击任一按钮,便会进入与之相关的新的内容区。并且可随时出入、单个演示、整过程播放、反复使用。课件动态演示“d”字的笔画笔顺,并在书写每一笔画时标出该笔画在整个字母中的笔画顺序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全部笔画书写后读出该字母的发音。将字母的笔画、笔顺教学过程动态、
完整地展现出来,而且可以反复播放,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而且对学生自学也非常有帮助。
三、单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常会遇到因词汇量不足而陷入困境的情况,究其原因,学生对单词意义上的理解不够深刻是一个主要原因。这时,我们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好的教学课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其他任何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特点是交互性。
在微机室上英语课时,教师在教学生字词时,可采用网络广播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为此,我们设计一种课件,因为学生对生动形象的图片有较强的感悟力。我们可以通过看图、理解、想象、说词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认识能力,并有效促进学生词汇量的增多。课件的内容有声音、有动画显示单词的构成要素,学生一看即明白此词的拼写、读音、意义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不同颜色的动画变化将单词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感官的多层次活动,从而达到认知生字的目的。将生字或生词附以声音、音标,并配上形象生动、有趣会动的图片,使用时只要轻轻一点热区,该字或词的发音立刻会传出来,学生可以学读,并结合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达到运用词汇的效果。生动逼真的图片,准确清晰的发音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从而将单词的抽象含义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信息反馈给学生,使枯燥的单词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跃、趣味盎然、更是轻而易举。
实践证明,通过课件直观展示,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个别仍没有学会的学生又可通过“屏幕监视”实施分组教学的办法,达到个别指导、抽查的目的。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适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四、语法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说到语法,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反应出一些硬生生的规则,就有头痛和头涨的感觉。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语法教学,具有传统语法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网络技术就能为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最有力的支撑。网络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形成教学内容的资源一般都是网络上的电子化超文本,是文字、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媒体的结合。每个学生都能共享到这些开放的学习资源,并且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教与学已完全融为一体,这样,自主探究式学习、交互式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就成为可能。
比如在讲授可数名词复数这一概念时,动画显示名词单数与复数的变化规律,并尝试让学生即时人机练习,然后点击练习的得分,激励他们深入学习更多内容。这样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达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加深大脑的识记,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轻松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
五、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让学生从一篇文章中自己系统地归纳选取并深刻理解,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入门阶段的学生难度就更大。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如在学习“描述人物”时,课文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很详细,可以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电脑知识从课件资料库中去寻找有关“人物外貌”的美丽图片、动画效果、视频,然后将最贴近课文内容的图片、影像动画选取出来,自己制作不同时期人物外貌的变化软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文中提到有关人物喜好的种类繁多、活动方法各异等学生均可自己从电脑中找到其真实的动画图片下载、复制、粘贴和组合。这样使得课文阅读既形象又生动,还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电脑的能力。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将不同人物特征制作成现成的模拟的“人物秀”。在这种整合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更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因为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
现在城市的孩子们远离大自然,远离农村,乡村的孩子们不熟悉现代的高楼大厦、日常生活。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事物以往仅靠教师口述或呆板的教学图片加以分辨、讲解,但还是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明白。尤其有一些抽象、难理解的平时不太注意的问题,如教师能把这部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合理地进行整合,用生动美丽的图片或是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将会使难以理解的知识借助直观、生动、有趣的课件的演示使问题迎刃而解。
尽管信息技术是我们当前着重强调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它的局限性。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是“共生性”而不是“替代性”。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适度作用”,以多种方式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是其必经之途。
宽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不一样。
生2:如果长方形的宽一样,围成的圆柱的高也就一样了。
师:如果你是老师,布置同学们做圆柱,而且要求每人做的完全一样,你会给出什么条件?
生:统一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和高度,这样做成的圆柱就完全一样。
师:现在你认为应该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在多个学生回答后,教者板书计算公式。
整个设计紧紧围绕“怎样做成一个圆柱”这一专题展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而且环环相扣。它以冲突引发操作,又以操作深化探究。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步深化:从部分到整体,从平面到立体,从相异到统一。学生从中还深刻地体验到圆柱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底面与侧面决定的,为后面学习圆柱的体积打下了基础。这样的操作已不再是走过场,而是充分的体验和深刻的探究。
实践出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过程,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对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有着重要意义。总之,要使操作更有探究味,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和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就要让操作与明确的目的同在,与仔细的观察同在,与理性的思考同在,与准确的表达同在。
一、音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音标教学中的辅音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如[p]与[b]的发音就有声带振动与不振动的区别。一般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发音,即发音时让学生注意声带振动与否。为说明问题,老师常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声带发音。现在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发音过程动态有效地模拟出声带振动与不振动来,我们用3D动画进行设计,将人的喉头结构、口腔结构、鼻腔结构,发音时的声带振动过程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配上声音,整个过程是可以重复播放的,学生轻松而有效地掌握了这个语音学习的难点。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掌握情况,可以进一步整合,设计课件提供录音功能,让学生对着课件画面发音,并录下每一个同学的发音,将自己的发音波音图与标准的发音波音图相比较,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反复练习,直到正确无误。这样就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也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二、字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字母教学的难点是字母的识读和字母的书写,字母书写过程中的难点尤在于笔画的书写以及笔画顺序的记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在黑板上板书、反复领读每个字母来传授学生,限于空间和时间,这种教授过程效率比较低,可重复性也差,而且由于教师个体上的差异很难做到完全意义上的一致。
实际上有关字母的读音、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我们可以借助有关信息技术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例如在学习字母“d”时,可以用FLASH作一些技术处理,优美的画面上显示要学的这个字母,字母下面有几个按钮:字音、字形、笔画、笔顺。当你点击任一按钮,便会进入与之相关的新的内容区。并且可随时出入、单个演示、整过程播放、反复使用。课件动态演示“d”字的笔画笔顺,并在书写每一笔画时标出该笔画在整个字母中的笔画顺序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全部笔画书写后读出该字母的发音。将字母的笔画、笔顺教学过程动态、
完整地展现出来,而且可以反复播放,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而且对学生自学也非常有帮助。
三、单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常会遇到因词汇量不足而陷入困境的情况,究其原因,学生对单词意义上的理解不够深刻是一个主要原因。这时,我们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好的教学课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其他任何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特点是交互性。
在微机室上英语课时,教师在教学生字词时,可采用网络广播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为此,我们设计一种课件,因为学生对生动形象的图片有较强的感悟力。我们可以通过看图、理解、想象、说词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认识能力,并有效促进学生词汇量的增多。课件的内容有声音、有动画显示单词的构成要素,学生一看即明白此词的拼写、读音、意义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不同颜色的动画变化将单词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感官的多层次活动,从而达到认知生字的目的。将生字或生词附以声音、音标,并配上形象生动、有趣会动的图片,使用时只要轻轻一点热区,该字或词的发音立刻会传出来,学生可以学读,并结合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达到运用词汇的效果。生动逼真的图片,准确清晰的发音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从而将单词的抽象含义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信息反馈给学生,使枯燥的单词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跃、趣味盎然、更是轻而易举。
实践证明,通过课件直观展示,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个别仍没有学会的学生又可通过“屏幕监视”实施分组教学的办法,达到个别指导、抽查的目的。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适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四、语法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说到语法,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反应出一些硬生生的规则,就有头痛和头涨的感觉。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语法教学,具有传统语法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网络技术就能为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最有力的支撑。网络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形成教学内容的资源一般都是网络上的电子化超文本,是文字、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媒体的结合。每个学生都能共享到这些开放的学习资源,并且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教与学已完全融为一体,这样,自主探究式学习、交互式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就成为可能。
比如在讲授可数名词复数这一概念时,动画显示名词单数与复数的变化规律,并尝试让学生即时人机练习,然后点击练习的得分,激励他们深入学习更多内容。这样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达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加深大脑的识记,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轻松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
五、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让学生从一篇文章中自己系统地归纳选取并深刻理解,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入门阶段的学生难度就更大。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如在学习“描述人物”时,课文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很详细,可以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电脑知识从课件资料库中去寻找有关“人物外貌”的美丽图片、动画效果、视频,然后将最贴近课文内容的图片、影像动画选取出来,自己制作不同时期人物外貌的变化软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文中提到有关人物喜好的种类繁多、活动方法各异等学生均可自己从电脑中找到其真实的动画图片下载、复制、粘贴和组合。这样使得课文阅读既形象又生动,还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电脑的能力。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将不同人物特征制作成现成的模拟的“人物秀”。在这种整合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更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因为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
现在城市的孩子们远离大自然,远离农村,乡村的孩子们不熟悉现代的高楼大厦、日常生活。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事物以往仅靠教师口述或呆板的教学图片加以分辨、讲解,但还是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明白。尤其有一些抽象、难理解的平时不太注意的问题,如教师能把这部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合理地进行整合,用生动美丽的图片或是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将会使难以理解的知识借助直观、生动、有趣的课件的演示使问题迎刃而解。
尽管信息技术是我们当前着重强调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它的局限性。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是“共生性”而不是“替代性”。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适度作用”,以多种方式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是其必经之途。
宽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不一样。
生2:如果长方形的宽一样,围成的圆柱的高也就一样了。
师:如果你是老师,布置同学们做圆柱,而且要求每人做的完全一样,你会给出什么条件?
生:统一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和高度,这样做成的圆柱就完全一样。
师:现在你认为应该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在多个学生回答后,教者板书计算公式。
整个设计紧紧围绕“怎样做成一个圆柱”这一专题展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而且环环相扣。它以冲突引发操作,又以操作深化探究。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步深化:从部分到整体,从平面到立体,从相异到统一。学生从中还深刻地体验到圆柱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底面与侧面决定的,为后面学习圆柱的体积打下了基础。这样的操作已不再是走过场,而是充分的体验和深刻的探究。
实践出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过程,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对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有着重要意义。总之,要使操作更有探究味,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和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就要让操作与明确的目的同在,与仔细的观察同在,与理性的思考同在,与准确的表达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