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
所谓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只是学习效果低下,学习有困难,达不到国家规定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动机缺乏;意志不坚强;心智活动是被动状态;道德认识不明确。学困生在学校共有的表现是: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贫乏,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厌学,压抑或个性活泼有余,调皮捣蛋又屡教不改等情形。基于此,他们常常存在如下几种心理状况:
1.严重的自卑心理。学困生因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或打击,他们存在着严重的自卑感,这可以从日常的学校生活中观察到:在课内沉默寡言,不举手发言,起来回答问题时,情绪紧张,声音低沉,生怕讲错;在课后少伙伴,像失群的孤雁;在生活上胆小谨慎,怕出事。产生这种心理的内部根源是背上了“天生笨”的思想包袱,不论做什么事,总认为自己一定比不上别人,便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从而导致成绩越来越差,自卑感也就愈发强烈。这种自卑心理不仅会压抑他们的进取心,使成绩无法提高,而且还束缚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今后的社会交际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2.焦虑、恐惧心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虽不尽人意,但他们的内心也希望能跟上大家,然而,因为学习不得法、学习基础差等原因,一时很难改变现状,因而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长期的压抑就会造成紧张、恐惧心理,严重的会出现一些逃学、旷课等不良行为,甚至出现一些心理疾病。
3.戒备、逆反心理。学困生大多对教师、家长、同学常处于猜疑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堵“精神堵墙”,处处戒备,自我封闭。甚至有的学生由戒备而产生逆反心理,对权威和说教非常反感。
综上所述,单靠教师的“管”和“教”已经远远不够,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这时,应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关注,进而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有时候,教师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对于学困生来说,那也是对他们的肯定,这有可能成为他们进步的开端,从而使他们日渐改变过去那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获得积极健康向上的动力和成功的快乐体验,积极地生活与学习。对学生的关爱也会催生责任。在爱心与责任的驱使下,教师要仔细观察学困生的言行,认真分析其后进的原因,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二、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自身的因素。如智商低,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学习习惯不良等。其二是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教师和家长缺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者是由于评价标准的绝对统一造成的。学困生是教育体系的产物,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教育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当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三、具体的转化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消除思想障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教材中包含的思想教育内容,让学生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并结合个人的理想追求,让学生逐步了解并懂得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不单是升学,更是对自我的一种砥砺,最终消除思想障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养成积极上进的心态。很多学困生之所以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主要是因为在平时,他们就经不起教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刺激。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心理方面的不足,充分地去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并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学生形成较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与竞争力。
3.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用贴切和富于艺术化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当学困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当及时鼓励,即使他们回答的问题存在诸多不足也不能指责他们,更不能训斥,要先委婉地指出不足,再不失时机地鼓励,最终使他们从鼓励中获得强大的信心。例如,班里有一位同学身体不好,患有慢性鼻炎,导致其学习基础差,朗读能力欠缺,认字速度很慢,所以对读字、认字没有兴趣,也缺乏自信,于是笔者反复地教他认字并经常提问,终于激起了他的兴趣。在以后的认字教学中,虽然有了激情,但速度还是很慢,于是笔者总是这样鼓励他:“不错,老师看到你的嘴在动,只是没有发出声音而已。”“没关系,拼拼音节就会认字!”“一时想不起来,让同学来帮帮你吧!”“现在会认了吧?读给大家听听!”就这样,他现在不但对认字充满兴趣,能用认真的态度自己主动地练习认读,而且回答问题时声音大,有自信了。
4.以作业为交流方式,适当采用一些符号语言去鼓励学困生。作业很多时候是师生间交流的最为充分的一种渠道,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去鼓励他们,甚至采用图画和一些标识性的符号让学困生理解并体会教师的“苦心”,进而使得师生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心灵的层面。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的、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感情和精力方面进行巨大投入,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法。但只要教师首先建立起信心,并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转化学困生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所谓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只是学习效果低下,学习有困难,达不到国家规定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动机缺乏;意志不坚强;心智活动是被动状态;道德认识不明确。学困生在学校共有的表现是: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贫乏,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厌学,压抑或个性活泼有余,调皮捣蛋又屡教不改等情形。基于此,他们常常存在如下几种心理状况:
1.严重的自卑心理。学困生因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或打击,他们存在着严重的自卑感,这可以从日常的学校生活中观察到:在课内沉默寡言,不举手发言,起来回答问题时,情绪紧张,声音低沉,生怕讲错;在课后少伙伴,像失群的孤雁;在生活上胆小谨慎,怕出事。产生这种心理的内部根源是背上了“天生笨”的思想包袱,不论做什么事,总认为自己一定比不上别人,便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从而导致成绩越来越差,自卑感也就愈发强烈。这种自卑心理不仅会压抑他们的进取心,使成绩无法提高,而且还束缚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今后的社会交际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2.焦虑、恐惧心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虽不尽人意,但他们的内心也希望能跟上大家,然而,因为学习不得法、学习基础差等原因,一时很难改变现状,因而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长期的压抑就会造成紧张、恐惧心理,严重的会出现一些逃学、旷课等不良行为,甚至出现一些心理疾病。
3.戒备、逆反心理。学困生大多对教师、家长、同学常处于猜疑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堵“精神堵墙”,处处戒备,自我封闭。甚至有的学生由戒备而产生逆反心理,对权威和说教非常反感。
综上所述,单靠教师的“管”和“教”已经远远不够,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这时,应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关注,进而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有时候,教师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对于学困生来说,那也是对他们的肯定,这有可能成为他们进步的开端,从而使他们日渐改变过去那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获得积极健康向上的动力和成功的快乐体验,积极地生活与学习。对学生的关爱也会催生责任。在爱心与责任的驱使下,教师要仔细观察学困生的言行,认真分析其后进的原因,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二、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自身的因素。如智商低,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学习习惯不良等。其二是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教师和家长缺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者是由于评价标准的绝对统一造成的。学困生是教育体系的产物,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教育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当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三、具体的转化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消除思想障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教材中包含的思想教育内容,让学生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并结合个人的理想追求,让学生逐步了解并懂得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不单是升学,更是对自我的一种砥砺,最终消除思想障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养成积极上进的心态。很多学困生之所以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主要是因为在平时,他们就经不起教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刺激。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心理方面的不足,充分地去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并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学生形成较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与竞争力。
3.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用贴切和富于艺术化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当学困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当及时鼓励,即使他们回答的问题存在诸多不足也不能指责他们,更不能训斥,要先委婉地指出不足,再不失时机地鼓励,最终使他们从鼓励中获得强大的信心。例如,班里有一位同学身体不好,患有慢性鼻炎,导致其学习基础差,朗读能力欠缺,认字速度很慢,所以对读字、认字没有兴趣,也缺乏自信,于是笔者反复地教他认字并经常提问,终于激起了他的兴趣。在以后的认字教学中,虽然有了激情,但速度还是很慢,于是笔者总是这样鼓励他:“不错,老师看到你的嘴在动,只是没有发出声音而已。”“没关系,拼拼音节就会认字!”“一时想不起来,让同学来帮帮你吧!”“现在会认了吧?读给大家听听!”就这样,他现在不但对认字充满兴趣,能用认真的态度自己主动地练习认读,而且回答问题时声音大,有自信了。
4.以作业为交流方式,适当采用一些符号语言去鼓励学困生。作业很多时候是师生间交流的最为充分的一种渠道,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去鼓励他们,甚至采用图画和一些标识性的符号让学困生理解并体会教师的“苦心”,进而使得师生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心灵的层面。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的、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感情和精力方面进行巨大投入,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法。但只要教师首先建立起信心,并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转化学困生的目标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