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是由灰飞虱传给稻苗而导致发生的病。灰飞虱能在本土越冬,一年繁殖5~6代。灰飞虱获毒和传毒的能力很强。病毒被灰飞虱传给稻苗后,秧苗期10~15天后发病,分蘖盛期15~20天后发病,分蘖末期拔节初期30天后发病,甚至更长时间才发病。稻苗越小越容易染毒发病。秧苗至分蘖期极易染毒发病,稻苗圆株拔节后耐毒能力逐渐增强,不宜发病显症。秧苗一旦染毒发病,同株的所有分蘖都发病,而且不可康复转好,全部死亡,或穗不畸形、很少结实。
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要按照“切断毒源、治虱防病、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加强灰飞虱防治工作,特别要抓好水稻育秧和移栽前期灰飞虱的防治工作。
(一)合理选用抗(耐)病品种。一般籼型品种发病轻于粳型品种,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地区要优先种植抗(耐)病品种,加强抗病品种鉴定筛选,加快抗病品种选育和推广。
(二)清洁田园,防除杂草。在水稻播种和移栽前,要及时清除田边、沟边、路边、渠边和农田杂草,消除灰飞虱越冬滋生地。
(三)适当迟播迟栽。推广适期迟直播稻、抛栽稻、机插稻等栽培技术,避开灰飞虱成虫迁入秧田、本田的高峰期,减轻病害发生。
(四)加强苗床管理。秧田要远离麦田和上年发病中的冬闲田,采取集中连片育秧,减少一代成虫迁入传毒几率。按照控氮、稳磷、增钾的要求,科学施肥,防止过嫩过绿,诱发灰飞虱危害。
(五)严格把关,治虱防病。水稻播种出苗后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盛期,也是传毒高峰期。药剂防治时要把好以下三关:
1是越冬虫源地防治,把住减少迁入量关。越冬虫源地灰飞虱虫量较大区域,在化学除草的同时,要做好麦田和农田及周围的禾本科杂草上的灰飞虱防治,选用敌敌畏、毒死蜱(麦子穗期不宜使用)等药剂,在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
2是秧田期防治,把住前期危害传毒关。在水稻催芽播种前,选用吡虫啉、锐劲特等内吸性较强的药剂,结合水稻种子处理进行药剂浸泡,对干稻种采取咪酰胺或其他种子处理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800~1000倍液中浸泡48小时。然后进行催芽落谷。秧苗立针后,选用速效性的毒死蜱、敌敌畏与持效好的锐劲特或吡虫啉混用,每隔4~5天防治1次,使秧田灰飞虱带毒虫控制在1.0头/平方尺以下。移栽前2~3天要用好送嫁药(起身药),带药移栽。选用菌克毒克等病毒钝化剂防治1~2次,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减轻发病危害程度。
3是本田前期防治,减少再次传毒关。水稻移栽后,选用噻嗪酮、吡虫啉、锐劲特等药剂,在第二、三代灰飞虱卵孵高峰值低龄若虫高峰期进行防治。同时,要注意交替使用农药,防治灰飞虱产生抗药性。
三、应急补救措施
对已发病的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对病害发生重的田块移密补稀,将健株移栽到拔除病株留下的空穴,适当加施速效肥。对病株率达到70%以上的田块要翻耕改种。水稻育秧与生长前期是防控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时期。要加强防控工作督促检查,指导农户科学防治。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开展防治药剂专项整治,严防劣质药剂影响防治工作。
水稻“三肥”及其施用技巧
李志敏
科学施肥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水稻施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实践中一定要因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等灵活掌握。大家知道: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表现在营养时期、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量相对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中稻、晚稻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吸收强度大,则应增加追肥次数,提高追肥比例。水稻氮、磷、肥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三叶期,有时氮、钾的营养临界期还出现在幼穗分化和幼穗形成期。水稻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据研究,每生产100公斤稻谷,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6~2.5公斤,磷0.8~1.2公斤,钾2.1~3.0公斤。根据水稻的以上需肥特点,生产上要在施足基肥基础上,切实注意施好“三肥”,即分蘖肥、穗肥、粒肥。
一、适时早施分蘖肥
水稻从移栽至幼穗开始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蘸肥”。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高峰期,又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只有适时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创造条件。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5-7公斤。底肥不足的可适当增施,但切忌过量追肥,以防中后期过旺生长,贪青晚熟。
二、巧妙施用穗肥
水稻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这一时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高峰期,科学施好穗肥不仅能起到保花增粒,促进穗大粒多的作用,而且能防止贪青和倒伏的发生。在技术上要做到几点,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晨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黄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施。施用时间为水稻圆秆期,每亩施尿素3~4公斤。并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50公斤均匀喷于叶面。
三、酌情追施粒肥
水稻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又称“壮籽肥”。酌情追施粒肥能有效地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进粒重。但要注意的是,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要选择晴天下午喷施1%的尿素溶液,或1:500倍的惠满丰活性液肥,每亩50公斤喷雾。对于已发纹枯病、稻温病的稻田,要选用菌核净、异稻瘟净、纹枯净、农抗120、消菌灵等农药交替喷施,及时防控。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是由灰飞虱传给稻苗而导致发生的病。灰飞虱能在本土越冬,一年繁殖5~6代。灰飞虱获毒和传毒的能力很强。病毒被灰飞虱传给稻苗后,秧苗期10~15天后发病,分蘖盛期15~20天后发病,分蘖末期拔节初期30天后发病,甚至更长时间才发病。稻苗越小越容易染毒发病。秧苗至分蘖期极易染毒发病,稻苗圆株拔节后耐毒能力逐渐增强,不宜发病显症。秧苗一旦染毒发病,同株的所有分蘖都发病,而且不可康复转好,全部死亡,或穗不畸形、很少结实。
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要按照“切断毒源、治虱防病、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加强灰飞虱防治工作,特别要抓好水稻育秧和移栽前期灰飞虱的防治工作。
(一)合理选用抗(耐)病品种。一般籼型品种发病轻于粳型品种,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地区要优先种植抗(耐)病品种,加强抗病品种鉴定筛选,加快抗病品种选育和推广。
(二)清洁田园,防除杂草。在水稻播种和移栽前,要及时清除田边、沟边、路边、渠边和农田杂草,消除灰飞虱越冬滋生地。
(三)适当迟播迟栽。推广适期迟直播稻、抛栽稻、机插稻等栽培技术,避开灰飞虱成虫迁入秧田、本田的高峰期,减轻病害发生。
(四)加强苗床管理。秧田要远离麦田和上年发病中的冬闲田,采取集中连片育秧,减少一代成虫迁入传毒几率。按照控氮、稳磷、增钾的要求,科学施肥,防止过嫩过绿,诱发灰飞虱危害。
(五)严格把关,治虱防病。水稻播种出苗后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盛期,也是传毒高峰期。药剂防治时要把好以下三关:
1是越冬虫源地防治,把住减少迁入量关。越冬虫源地灰飞虱虫量较大区域,在化学除草的同时,要做好麦田和农田及周围的禾本科杂草上的灰飞虱防治,选用敌敌畏、毒死蜱(麦子穗期不宜使用)等药剂,在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
2是秧田期防治,把住前期危害传毒关。在水稻催芽播种前,选用吡虫啉、锐劲特等内吸性较强的药剂,结合水稻种子处理进行药剂浸泡,对干稻种采取咪酰胺或其他种子处理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800~1000倍液中浸泡48小时。然后进行催芽落谷。秧苗立针后,选用速效性的毒死蜱、敌敌畏与持效好的锐劲特或吡虫啉混用,每隔4~5天防治1次,使秧田灰飞虱带毒虫控制在1.0头/平方尺以下。移栽前2~3天要用好送嫁药(起身药),带药移栽。选用菌克毒克等病毒钝化剂防治1~2次,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减轻发病危害程度。
3是本田前期防治,减少再次传毒关。水稻移栽后,选用噻嗪酮、吡虫啉、锐劲特等药剂,在第二、三代灰飞虱卵孵高峰值低龄若虫高峰期进行防治。同时,要注意交替使用农药,防治灰飞虱产生抗药性。
三、应急补救措施
对已发病的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对病害发生重的田块移密补稀,将健株移栽到拔除病株留下的空穴,适当加施速效肥。对病株率达到70%以上的田块要翻耕改种。水稻育秧与生长前期是防控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时期。要加强防控工作督促检查,指导农户科学防治。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开展防治药剂专项整治,严防劣质药剂影响防治工作。
水稻“三肥”及其施用技巧
李志敏
科学施肥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水稻施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实践中一定要因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等灵活掌握。大家知道: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表现在营养时期、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量相对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中稻、晚稻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吸收强度大,则应增加追肥次数,提高追肥比例。水稻氮、磷、肥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三叶期,有时氮、钾的营养临界期还出现在幼穗分化和幼穗形成期。水稻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据研究,每生产100公斤稻谷,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6~2.5公斤,磷0.8~1.2公斤,钾2.1~3.0公斤。根据水稻的以上需肥特点,生产上要在施足基肥基础上,切实注意施好“三肥”,即分蘖肥、穗肥、粒肥。
一、适时早施分蘖肥
水稻从移栽至幼穗开始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蘸肥”。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高峰期,又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只有适时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创造条件。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5-7公斤。底肥不足的可适当增施,但切忌过量追肥,以防中后期过旺生长,贪青晚熟。
二、巧妙施用穗肥
水稻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这一时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高峰期,科学施好穗肥不仅能起到保花增粒,促进穗大粒多的作用,而且能防止贪青和倒伏的发生。在技术上要做到几点,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晨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黄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施。施用时间为水稻圆秆期,每亩施尿素3~4公斤。并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50公斤均匀喷于叶面。
三、酌情追施粒肥
水稻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又称“壮籽肥”。酌情追施粒肥能有效地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进粒重。但要注意的是,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要选择晴天下午喷施1%的尿素溶液,或1:500倍的惠满丰活性液肥,每亩50公斤喷雾。对于已发纹枯病、稻温病的稻田,要选用菌核净、异稻瘟净、纹枯净、农抗120、消菌灵等农药交替喷施,及时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