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块面,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核心素养,体现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文章将从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要渠道作用、灵活采取丰富多元的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加大家校互动的共育同管力度、注重建设德育管理的人本队伍力量四个方面阐述德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方式;有效管理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社会建设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基层学校应当而且必须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并把之切实有效地落实在日常性教育工作之中。然而,由于在思想程度上重视不够,在具体做法上难以到位,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校园德育工作普遍处于一种较低层次化发展的运行态势,集中地体现在:德育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在日常性教学活动中难以真正高效地推进,在思想认识上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某些方面还有“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学生德育养成方面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等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如何实现小学德育的有效管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要渠道作用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无论哪科教学,都蕴藏着或多或少,或显或隐的德育元素。如语文课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数学课中的人物形象力量,品德与生活课中的行为引导力量,法治与社会课中的法规政策内容,劳动与技术课中的手口脑互动能量,音体美课中的审美情感体验,信息技术课中的科技发展现象等,所有这些,都是对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绝好素材和优质资源。只要学校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起来,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地行动起来,定会从潜移默化中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德育活动效益。作为校园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学校,一是要认真贯彻并积极落实关于小学生德育工作整体化意见,开设、开齐、开好思想品德课程;二是把德育教化寓于各类课程教学活动之中,充分发挥“1+1>2”的正强化作用;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德育实践活动,如重大节日德育活动评比;四是把德育工作具体化、实在化、艺术化,不断完善考评机制。
二、灵活采取丰富多元的道德教育方式
要想实现小学德育的有效管理,学校必须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元的思想道德活动。一是要开展多类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坚持少先队和班集体为组织,紧紧围绕小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等实际情况,开展爱国主义、孝亲感恩、诚实守信、心理健康、习惯养成、安全卫生、遵纪守法、文明礼仪等方面的主题教育活动,并把之与相应的行为实践相结合,从中收获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二是遵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坚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因素,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少儿科普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道德法制教育基地等,对小学生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精心设计和认真组织,以鲜活多样的内容、新颖有趣的形式以及“以赛激趣促动”等手段,不断增强思德教育的针对性、感染力、持久性和实在性。值得强调的是,要善于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小学生的道德体验和情感实践,促进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三、不断加大家校互动的共育同管力度
加强新时期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中的应尽义务,还是每一个学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义不容辞之事。正因为如此,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本着共同性的愿望和目标,充分发挥手中拥有的“非权力”因素,主动协调与家庭和社会机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和方法,如家长学校教育、座谈会、问卷调查、校外辅导、社会实践等,积极开展“家校联动、齐抓共管”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营造浓烈的德育氛围,有效凝练强大的德育合力,从而为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尤其是现代小学生群体,他们生长在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普遍存在“90后”“00后”时代特质,还有城镇化步伐在不断加快,“留守儿童”队伍在不断加大,为学生思想教育提出了日益重大的挑战,这就更加需要学校主动与家庭、社会携起手来,一方面联合开展立体式德育活动,一方面有效深化并不断放大德育效应。
四、注重建设德育管理的人本队伍力量
德育工作的根本就是“以人育人、以人管人”。被管教的人自然是学生,而管教他人的自然是教师。人常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怎么去说服和教育学生?如何去规范和管理学生?又怎么可能做到“以身立教”呢?这就是说,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学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比如,注重挑选品德高尚、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当班主任,并且建设一支“以老促新、以新促老”“结构合理、呈梯队状”的班主任队伍。还可设立“德育辅导员”,让他们帮助班主任更好地把德育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再如,在推行教师绩效工资考评过程中,以更加合理的制度化形式,适当增加班主任或德育辅导员的专项津贴,在工作考评和评先中更多地向德育化倾斜,以更加引发广大师生对德育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充分调动他们的德育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开展学生德育管理活动中,学校要尽量站在“人本化”角度去设计和实施,尽量根据“校本化”实际去设计和实施,尽量立足“创新性”思维去设计和实施,如此才会赢得令人期待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方式;有效管理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社会建设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基层学校应当而且必须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并把之切实有效地落实在日常性教育工作之中。然而,由于在思想程度上重视不够,在具体做法上难以到位,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校园德育工作普遍处于一种较低层次化发展的运行态势,集中地体现在:德育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在日常性教学活动中难以真正高效地推进,在思想认识上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某些方面还有“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学生德育养成方面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等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如何实现小学德育的有效管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要渠道作用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无论哪科教学,都蕴藏着或多或少,或显或隐的德育元素。如语文课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数学课中的人物形象力量,品德与生活课中的行为引导力量,法治与社会课中的法规政策内容,劳动与技术课中的手口脑互动能量,音体美课中的审美情感体验,信息技术课中的科技发展现象等,所有这些,都是对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绝好素材和优质资源。只要学校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起来,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地行动起来,定会从潜移默化中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德育活动效益。作为校园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学校,一是要认真贯彻并积极落实关于小学生德育工作整体化意见,开设、开齐、开好思想品德课程;二是把德育教化寓于各类课程教学活动之中,充分发挥“1+1>2”的正强化作用;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德育实践活动,如重大节日德育活动评比;四是把德育工作具体化、实在化、艺术化,不断完善考评机制。
二、灵活采取丰富多元的道德教育方式
要想实现小学德育的有效管理,学校必须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元的思想道德活动。一是要开展多类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坚持少先队和班集体为组织,紧紧围绕小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等实际情况,开展爱国主义、孝亲感恩、诚实守信、心理健康、习惯养成、安全卫生、遵纪守法、文明礼仪等方面的主题教育活动,并把之与相应的行为实践相结合,从中收获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二是遵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坚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因素,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少儿科普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道德法制教育基地等,对小学生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精心设计和认真组织,以鲜活多样的内容、新颖有趣的形式以及“以赛激趣促动”等手段,不断增强思德教育的针对性、感染力、持久性和实在性。值得强调的是,要善于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小学生的道德体验和情感实践,促进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三、不断加大家校互动的共育同管力度
加强新时期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中的应尽义务,还是每一个学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义不容辞之事。正因为如此,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本着共同性的愿望和目标,充分发挥手中拥有的“非权力”因素,主动协调与家庭和社会机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和方法,如家长学校教育、座谈会、问卷调查、校外辅导、社会实践等,积极开展“家校联动、齐抓共管”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营造浓烈的德育氛围,有效凝练强大的德育合力,从而为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尤其是现代小学生群体,他们生长在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普遍存在“90后”“00后”时代特质,还有城镇化步伐在不断加快,“留守儿童”队伍在不断加大,为学生思想教育提出了日益重大的挑战,这就更加需要学校主动与家庭、社会携起手来,一方面联合开展立体式德育活动,一方面有效深化并不断放大德育效应。
四、注重建设德育管理的人本队伍力量
德育工作的根本就是“以人育人、以人管人”。被管教的人自然是学生,而管教他人的自然是教师。人常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怎么去说服和教育学生?如何去规范和管理学生?又怎么可能做到“以身立教”呢?这就是说,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学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比如,注重挑选品德高尚、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当班主任,并且建设一支“以老促新、以新促老”“结构合理、呈梯队状”的班主任队伍。还可设立“德育辅导员”,让他们帮助班主任更好地把德育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再如,在推行教师绩效工资考评过程中,以更加合理的制度化形式,适当增加班主任或德育辅导员的专项津贴,在工作考评和评先中更多地向德育化倾斜,以更加引发广大师生对德育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充分调动他们的德育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开展学生德育管理活动中,学校要尽量站在“人本化”角度去设计和实施,尽量根据“校本化”实际去设计和实施,尽量立足“创新性”思维去设计和实施,如此才会赢得令人期待的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