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期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的教学契机。因此,我们要充分预设,鼓励质疑,捕捉精彩细节,让课堂生成有效、即时和灵动。
关键词:英语课堂; 动态;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106-001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期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的教学契机,乃至整节课的精彩亮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把握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及时搜集、有效筛选学习活动中瞬间生成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先进活动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引向深入,推至高潮。
一、充分预设,有效生成
课堂需要预设,因为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教师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但是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彰显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生命力和创造力。
牛津小学英语6B第一单元主要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级。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能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句型以及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构词结构。在预设教学过程时,我并不急于讲解什么是形容词的比较级,而是通过班级学生、明星照片等对人物的年龄、身高、体型对比,板书句子如 ① Yao Ming is taller than Liu Xiang. S1 is thinner than S2. ③ S2 is fatter than S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明白这些句子都是两者进行比较,“比较级”这一概念在学生脑中生成。然后出示更多的句子如① Who’s taller, Yao Ming or Liu Xiang? ② T his bag is too small. I’d like a bigger one. 等句子,让学生明白形容词的比较级的适用句型。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说说什么是形容词的比较级,什么样的句型适合用形容词的比较级,以及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构词规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预设中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和学会使用句型。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只有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才进行适当的讲解。
二、鼓励质疑,即时生成
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从某种意义上说,处于求知过程中的学生,能否大胆地质疑就成了判断其是否具有创造能力的标准之一。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品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心理学认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在发现问题之后,才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努力激发每个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大胆质疑,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即时生成,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捕捉细节,灵动生成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话语、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细节,及时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因素,并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控。经常听课,发现有三种情况:其一,有的教师面对课堂生成熟视無睹,缺少敏锐的反应和应对的策略,对某些瞬间闪光的东西捕捉不到,就让它一闪而过了,让人觉得甚是可惜;其二,有的老师怕出意外,一概否决,一律封杀,以顺利完成教案预定的任务为目的;其三,不加选择全盘肯定,违背了科学,忽视了正确的知识和价值取向的引导。
我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1 Who is younger?时,在Free talk环节中,我用班上一位学生作为模特当参照,问:“Who’s nicer than Cao Junyi ?” “Miss Pan is.”这个答案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迅速地说了声“Thank you”,但这时感觉告诉我学生已经对于这个语言材料很感兴趣,才会回答得如此精彩。当下,我趁热打铁,说了句“I think you’re much nicer than me,right?”全班都笑了。英语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英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A telephone call一课时,笔者正在与某位学生进行日常会话,此时邻座的学生连续打了几个喷嚏,笔者察觉到了这一现象,随即与邻座的学生进行交流。
T:Hello, Pan Jing.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S:I’ve got a bad cold.
T:Here is a paper handkerchief for you?
S:Thank you.
在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感冒本来是一件普通的事,教师却能通过自然的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是很珍贵的,它有时是奇思妙想,超越教师的思维,有时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有时是“节外生枝”或“锦上添花”。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变这个生成的资源为我们教学的资源,才能使课堂闪烁智慧、富有灵性。
总之,教学在整体上要有计划,在局部中要能生发,在宏观上要进行预设,在微观上要积极生成。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大胆、主动、科学地进行教学预设,也能在教学过程中,凭着深厚的功底和教学机智合理地把握、调节,促进各种课堂生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杨九俊.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关键词:英语课堂; 动态;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106-001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期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的教学契机,乃至整节课的精彩亮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把握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及时搜集、有效筛选学习活动中瞬间生成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先进活动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引向深入,推至高潮。
一、充分预设,有效生成
课堂需要预设,因为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教师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但是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彰显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生命力和创造力。
牛津小学英语6B第一单元主要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级。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能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句型以及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构词结构。在预设教学过程时,我并不急于讲解什么是形容词的比较级,而是通过班级学生、明星照片等对人物的年龄、身高、体型对比,板书句子如 ① Yao Ming is taller than Liu Xiang. S1 is thinner than S2. ③ S2 is fatter than S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明白这些句子都是两者进行比较,“比较级”这一概念在学生脑中生成。然后出示更多的句子如① Who’s taller, Yao Ming or Liu Xiang? ② T his bag is too small. I’d like a bigger one. 等句子,让学生明白形容词的比较级的适用句型。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说说什么是形容词的比较级,什么样的句型适合用形容词的比较级,以及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构词规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预设中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和学会使用句型。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只有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才进行适当的讲解。
二、鼓励质疑,即时生成
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从某种意义上说,处于求知过程中的学生,能否大胆地质疑就成了判断其是否具有创造能力的标准之一。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品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心理学认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在发现问题之后,才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努力激发每个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大胆质疑,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即时生成,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捕捉细节,灵动生成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话语、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细节,及时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因素,并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控。经常听课,发现有三种情况:其一,有的教师面对课堂生成熟视無睹,缺少敏锐的反应和应对的策略,对某些瞬间闪光的东西捕捉不到,就让它一闪而过了,让人觉得甚是可惜;其二,有的老师怕出意外,一概否决,一律封杀,以顺利完成教案预定的任务为目的;其三,不加选择全盘肯定,违背了科学,忽视了正确的知识和价值取向的引导。
我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1 Who is younger?时,在Free talk环节中,我用班上一位学生作为模特当参照,问:“Who’s nicer than Cao Junyi ?” “Miss Pan is.”这个答案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迅速地说了声“Thank you”,但这时感觉告诉我学生已经对于这个语言材料很感兴趣,才会回答得如此精彩。当下,我趁热打铁,说了句“I think you’re much nicer than me,right?”全班都笑了。英语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英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A telephone call一课时,笔者正在与某位学生进行日常会话,此时邻座的学生连续打了几个喷嚏,笔者察觉到了这一现象,随即与邻座的学生进行交流。
T:Hello, Pan Jing.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S:I’ve got a bad cold.
T:Here is a paper handkerchief for you?
S:Thank you.
在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感冒本来是一件普通的事,教师却能通过自然的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是很珍贵的,它有时是奇思妙想,超越教师的思维,有时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有时是“节外生枝”或“锦上添花”。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变这个生成的资源为我们教学的资源,才能使课堂闪烁智慧、富有灵性。
总之,教学在整体上要有计划,在局部中要能生发,在宏观上要进行预设,在微观上要积极生成。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大胆、主动、科学地进行教学预设,也能在教学过程中,凭着深厚的功底和教学机智合理地把握、调节,促进各种课堂生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杨九俊.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