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危机的主要原因吗

来源 :金融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sx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制度等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关系,认为是各国实行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政策以及国际金融体系导致了危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收支失衡不会长期存在,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解决失衡问题。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危机;汇率
  中图分类号:F8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4-0062-02
  一、国际货币体系是失衡的主要原因吗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吗?我的答案是“不”。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都是由其政府选择和实施的,国际收支平衡情况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运行的结果,是一国宏观经济的内生变量,与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必然联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完善的,相反,我也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但是,在关于改革目标和改革路径等重大问题上,各国政府还没有达成共识。
  二、失衡是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吗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吗?我的回答还是否定的。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是经常项目失衡扭曲了宏观经济环境,最终促成危机,尤其是当失衡表现为外汇储备的积累和循环使用时。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2004年以后,是由于许多国家相继实行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造成了全世界流动性过剩,以及金融机构放松贷款标准。从宏观意义上看,此次危机是由宏观经济政策失误造成的;从微观基础上看,此次危机是国内和国际金融监管政策失效以及激励缺陷造成的。
  三、国际货币体系是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吗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吗?我的回答依然是“不”。在这里,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等同,也不能混淆。从目前的分析看,是国际金融体系而不是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协调管理各国政府经济金融行为的一套规则和制度,包括汇率机制、干预政策、储备资产的规模和构成等。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受私人部门(而不是公共部门)及其资产负债情况的影响。
  在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货币体系发挥了引领国际金融体系的作用。比如,如果私人参与者持有美元资产过多,他们会将美元资产卖给本国的货币当局,货币当局可以将美元资产换成黄金,也可以通过相关政策操作来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如果私人参与者持有的美元资产过多,他们不必与本国货币当局交易,自己就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美元,资产价格也会随之进行调整。因此,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行模式是自我管理、自我修正,这里已经没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引领,也没有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当局的直接干预。
  此外,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的资产主要由私人部门持有,就美元资产而言,到2008年底,各国政府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可能不超过美元资产总额的15%。所有以货币表现的国际资产总额是各国外汇储备总额的6倍。
  四、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失衡会长期存在吗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国际收支不平衡会长期存在吗?我的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是人为的,即通过固定汇率制度或钉住汇率制度造成本币汇率长期高估或者低估,从而持续保持国际收支巨额顺差或逆差,那么,这种失衡将无法长期存在,因为在长期内它将导致国际金融体系崩溃。此外,长期失衡还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和国际资本的异常流动,从而扭曲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增长基础,这一扭曲会以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形式来实现强制性的“再平衡”。
  五、顺差是储备发行国逆差的对应部分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对国际储备(表现为美元资产形式)需求的增长是美国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的主要原因。我完全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尽管美元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要储备货币,但不是唯一的储备货币。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各国外汇储备增加了约5.1万亿美元,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是美元,而另外三分之一,即1.7万亿美元是对欧元区、日本和瑞士的债权——这个数额几乎相当于1998年底外汇储备的全部存量。但是,欧元区、日本和瑞士都存在经常项目顺差,并没有随着世界各国对欧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的需求增加而出现贸易赤字。
  此外,美国并不是大量吸引国外资金流入的唯一国家,从目前情况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经历着巨额资本的流入流出。在从2007年9月到2008年9月的12个月里,由“外国居民”交易的美国证券交易总额为65.3万亿美元;在从2008年9月到2009年9月的12个月中,这个数字为40.3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这些都不是对外国人“发行”的证券,外国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是自愿交易的。同样,“外国居民”也会自愿交易其他国家以本币计价的证券。
  六、浮动汇率能解决失衡问题吗
  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肯定会有助于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但是汇率浮动并不能解决失衡的全部问题。1973年以后,主要发达国家都选择了浮动汇率制度,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当局也逐渐停止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尽管如此,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还是经常出现。因为浮动汇率制度并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差额接近于零。
  并且,如上所述,经常项目差额是一国经济和金融系统内生的。一个国家有记录的、事后的经常项目差额必须同时满足三种关系:一是国内净储蓄与国内净投资之间的差额;二是国内生产(产出)与国内需求之间的差额;三是世界地区对国内资产需求的净变化与资产供给之间的差额。由此推断,汇率自由波动是实现经常项目平衡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有此作用。还可以由此推断,无论特定的一组投资者对特定类别的资产净需求有什么变化,一个大国都有能力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来实现其偏好的经常项目差额。
  七、能够回到金本位或布雷顿森林体系吗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能够回到金本位制度或者布雷顿森林体系吗?我的回答是根本不可能了。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从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演变而来的,这一演进过程推动了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退回以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或者建立新的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不可能的。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主要储备货币能够自由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私人资本不能自由流动,这两种情况显然都不可能重现了。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GX)
其他文献
摘要: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解释经常项目差额是一个中长期的结构性研究视角。东亚国家的典型事实分析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很可能是可贸易品在国家间转移的重要决定因素。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发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常项目差额受到国内储蓄、投资等经济变量的显著性影响,经常项目差额与国内投资率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少儿人口比重和老年人口比重与经常项目差额存在反向关系。可以推断,中国在人口总抚养比较低的“人口红利”期贸易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香港恒生指数期权为研究对象,对期权与标的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和指数期权定价偏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恒生指数分别和恒生指数看涨期权、恒生指数看跌期权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的关系,引起看涨期权价格偏差的主要原因有期权价值状况、到期日隐含波动率、交易量等因素。这个结论为中国持续连贯地发展股指衍生品市场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指数期权;价格偏差;运行效率  Abstract:In t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调整指数成份股的价格效应进行分析。在剔除了一系列特殊停牌的样本后,对国内上证180指数调整成份股事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近年来成份股被调出后,其价格反转趋势愈加明显。  关键词:上证180指数;价格效应;异常收益率;实证检验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first review relevant literat
期刊
摘 要:本文以2003—200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投资者为获得信息所支付的溢价与信息结构之间的关系,由此判断投资者对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的不同关注度。研究显示,投资者支付的信息溢价与信息结构的关系为非线性。当私有信息占比较低时,投资者支付的信息溢价与信息结构呈现正相关;随着私有信息占比的提高,投资者支付的信息溢价与信息结构呈现负相关关系。就中国股票市场整体而言,信息披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2005—2009年中国寿险业生产率变动,并把指数分解为技术变动与效率变动。实证结果表明:2005—2009年,我国寿险业生产率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4.8%;特别是2006—2007年间的增长率达到45.2%。但期间也出现生产率衰退。这与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分不开的。总的来说,在样本期间Malmquist指数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了汽车行业作为研究样本,以2005年7月和2010年6月两次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背景,对人民币升值的出口效应和结构调整效应、特别是产业内的结构调整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实现维持通胀水平的长期稳定、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内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利益,超过了灵活汇率制度对出口的暂时影响。因而,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符合“十二五”加快转变经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历程,认为人民币价值被低估,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改善美国贸易逆差并无明显作用,但增加汇率弹性有利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贸易差额;出口  中图分类号:F83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5-0066-03  一、中国汇率制度变迁  1994年之前,中国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中央银行回收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应该使用何种政策工具进行了深入研究。虽然使用中央银行票据作为政策工具有实践依据,但由于政府债券对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最佳选择应是政府债券。政策工具选择应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中央银行操作的独立性、金融市场发展需要、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关键词:货币政策;流动性管理;政策工具  中图分类号: F830.3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提升及大型商业银行的竞争是国内城商行加快中小企业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基于动态演进及后发优势理论的视角分析表明,国内城商行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模仿创新及定标比超实现自身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丰富与完善。通过立足担保方式、立足中小企业成长周期、立足集群特色行业的金融服务开发与创新,同时,注重对产品功能性开发、结构授信满足中小企业动态需求,国内城商行可以在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基础
期刊
摘 要:本文认为,中国银行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体制改革释放的政策性红利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而银行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业自主性、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的有效性、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并没有明显提高,银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根本性、长期性矛盾依然存在,银行作为市场化主体的自生能力和自律约束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本文分析了制度方面的成因与根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