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历程,认为人民币价值被低估,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改善美国贸易逆差并无明显作用,但增加汇率弹性有利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贸易差额;出口
中图分类号:F83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5-0066-03
一、中国汇率制度变迁
1994年之前,中国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官方的固定汇率制度与以外汇调剂市场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存。这两种汇率水平差异很大,1993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价格是5.77,外汇调剂市场为8.70。
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当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70,1997年升值到8.28,此后基本保持不变,一直到2005年7月。虽然在经常账户上人民币已经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在资本账户上中国政府仍然实行管制政策。从1994年起,中国实行了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制度安排,目的是防止汇率波动,为出口和吸引外资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国央行通过在外汇市场购买美元、投放人民币的方式,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2005年7月,中国政府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从8.28一次性升值为8.11,升幅为2.1%。与真正的浮动汇率不同,中国央行规定人民币对篮子货币的波幅为每天0.3%,后来扩大为0.5%。
2005年7月以后,人民币开始升值。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8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从8.11升至6.83,升幅为18.7%(如果加上最初的2.1%为20.8%)。从2008年7月开始,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进程停止,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6.83,一直到2010年6月。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10年6月22日,人民币升值了0.43%至6.80,此为2005年7月以来最大的日涨幅。2010年6月23日,人民币汇率贬值至6.81,从2010年6月19日到10月1日,人民币汇率共升值1.9%。
二、人民币价值存在低估吗
1994年以来,中国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不断扩大,如果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应该较快升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从中期的视角来看,人民币价值被严重低估。至于人民币汇率的低估程度,由于分析方法和假设条件不同,经济学家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赫尔穆特?赖森(Helmut Reisen)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低估了12%;哈佛大学的丹尼?罗德里克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低估了25%;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低估了30%;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威廉?克莱恩(William R. Cline)和约翰?威廉逊(John Williamson)分别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低估了40.2%和24.2%;哈佛大学的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学的莫里兹?舒拉里克(Moritz Schularick)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低估了50%。
三、人民币升值对美国进出口的影响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美国贸易逆差就会大幅下降。其实,汇率仅仅是影响进出口的众多因素之一,还需要对其他因素进行讨论。
从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1%,但中美贸易差额并没有明显减少。(1)在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进口增长了39%,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增长了30.1%。(2)在这一时期,中国贸易顺差从1020亿美元增加到2970亿美元,增幅为191%,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了165%。
汇率的传导作用。在讨论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时,还需要考虑物价水平,即国内价格变化如何传导或分布。由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而造成的物价上涨并不会全部转嫁给美国消费者——中国的劳动力、生产商、出口商会吸收部分影响;美国的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也会消化部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人民币升值,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也不会明显减少。
汇率与加工贸易。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过去若干年以来,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大幅增长是制造业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迁移到中国内地的结果,也就是说,过去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地组装随后出口到美国的各种产品,现在是在中国内地组装。根据中国公布的数据,中国出口规模的一半以上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这些企业使用的原材料和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它们占中国出口成本的绝大部分,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价格的影响很小。并且,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增加了企业成本,一些外资企业就会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可能减少,但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则会扩大。
宏观经济失衡与贸易失衡。根据会计恒等式,贸易逆差等于国内储蓄与投资的缺口,贸易顺差等于国内储蓄与投资的结余。多年来,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存在贸易顺差是很正常的事情;美国是一个低储蓄的国家,存在贸易逆差也很正常。虽然中国可以利用钉住汇率和资本管制来保持高储蓄率,但是,即使中国采用浮动汇率也不可能消除中美储蓄率的巨大差异。换言之,中期内,即使人民币升值,美国依然是一个净债务国,中国依然是一个净债权国,中美失衡情况要么依然如故,要么由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失衡取代。
四、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将提高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减少美国消费者福祉。一个社会的福祉往往不是根据它能够生产多少来决定的,而是根据它能够消费多少来衡量的。人民币价值低估降低了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改善了美国的贸易条件,提高了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同时,人民币价值低估也降低了美国投资品价格,增加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总需求的影响较小,因而对美国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统计数据表明,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当美国失业率下降时,其贸易逆差往往会增加;当美国失业率上升时,其贸易逆差往往会减少。例如,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美国失业率为4.6%;2009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美国失业率为9.3%。
五、钉住汇率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缓慢升值,推动中国出口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与此同时,钉住制度消除了汇率风险,增加了中国对国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直接投资流入国。但是,人民币价值低估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一是过度依赖出口(以及与出口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度依赖外国直接投资,使中国经济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从2001年到2008年,与可贸易商品相关的固定投资和净出口加总起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明显高于七国集团(16%)、欧元区(30%)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35%)。
二是人民币价值低估使进口商品更加昂贵,损害了那些使用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中国企业。钉住制度不仅使中国出口企业获益、非出口企业受损,而且扭曲了资源在国内市场的有效分配,使那些本来应该流向其他部门(比如服务业)的资源被强制性地分配到了出口部门。
三是中国出售的便宜商品不仅是对美国消费者的补贴,而且降低了中国的贸易条件——进口水平可以通过出口达到。此外,还限制了国内市场竞争,因为长期以来中国不是利用贸易顺差从海外购买商品和服务,而是用来购买美国国债。
四是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政府不断提高利率,现在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在钉住制度下,这一“利差”会吸引“热钱”流入中国,迫使中国央行增加货币供给,以更多地购买外汇,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信贷投放规模不断扩大,在钢铁行业中造成了生产能力过剩,在房地产市场中造成了资产泡沫,虽然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对生产能力过剩部门的贷款,但是,在钉住制度下,这些政策往往失灵。
六、增加汇率弹性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一是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二是有利于引导资源离开效率较低的部门,进入效率更高的部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三是有利于降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价格,让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全球竞争,降低中国国内物价水平,提高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四是有利于降低零部件、原材料和设备的进口价格,全面提高中国企业(包括那些只为国内市场生产的企业)的竞争力。五是有助于提高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以及信贷系统根据效率原则分配资本的能力。六是有利于减小中国沿海与内地之间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七是有利于缓和或消除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七、政策选择与效果比较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政策选择其实只有两种:一是继续增加弹性,扩大浮动区间,让市场来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二是通过政府干预,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很明显,第一种选择会给美中两国带来好处:有利于扩大美国出口,减少美中贸易差额;有利于提高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使中央银行将主要精力用于控制通货膨胀而不是控制人民币汇率。
第二种选择对美中两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即使不调整人民币名义汇率,人民币实际汇率也会随着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变动。长期以来,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央行不得不大量投放基础货币,中国的一般物价水平随着货币供给量增加而不断上升,从而造成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从理论上讲,这一升值过程会一直持续到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美国对中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中国贸易顺差缩小(美国贸易逆差缩小)、美中两国经常账户基本平衡时为止。很明显,这一调整是被动的,需要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在此期间,中国将继续面对通货膨胀挑战;美国将继续面对贸易逆差压力。
从根本上讲,所有政策选择都只能改善而无法彻底消除美中贸易差额。由于中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美国是一个低储蓄国家,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贸易顺差、美国的贸易逆差。只要宏观经济失衡存在,贸易失衡就不会消失。问题是,在持续失衡的情况下,为什么中美两国还能保持如此紧密的贸易联系?原因并不完全在于汇率制度,因为即使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中国能够继续保持劳动力的低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仍有可能维持出口商品的低价格。其实,2005—2008年的案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当时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但美中贸易差额并没有明显缩小。
虽然人民币汇率弹性缺乏影响了贸易平衡,但并不是对美国利益最严重的挑战。传统基金会的史剑道(Derek Scissors)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政府补贴和保护政策)限制了那些可能与国有企业形成竞争的货物与服务的进口;垄断为国有企业提供了不公平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即使人民币升值,这些情况也无法改变。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认为,“金融抑制”造成储蓄回报率长期过低,有时甚至是负数,人为压低了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强制性地将收入从家庭转移到企业,由此造成的生产过剩不得不通过出口来消化。如果中国政府继续以家庭收入的减少来补贴国有企业,中国的“出口依赖”模式将无法改变,经常账户失衡将无法缓解,这也是比人民币价值低估更严重的问题。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GX)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贸易差额;出口
中图分类号:F83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5-0066-03
一、中国汇率制度变迁
1994年之前,中国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官方的固定汇率制度与以外汇调剂市场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存。这两种汇率水平差异很大,1993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价格是5.77,外汇调剂市场为8.70。
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当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70,1997年升值到8.28,此后基本保持不变,一直到2005年7月。虽然在经常账户上人民币已经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在资本账户上中国政府仍然实行管制政策。从1994年起,中国实行了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制度安排,目的是防止汇率波动,为出口和吸引外资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国央行通过在外汇市场购买美元、投放人民币的方式,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2005年7月,中国政府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从8.28一次性升值为8.11,升幅为2.1%。与真正的浮动汇率不同,中国央行规定人民币对篮子货币的波幅为每天0.3%,后来扩大为0.5%。
2005年7月以后,人民币开始升值。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8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从8.11升至6.83,升幅为18.7%(如果加上最初的2.1%为20.8%)。从2008年7月开始,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进程停止,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6.83,一直到2010年6月。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10年6月22日,人民币升值了0.43%至6.80,此为2005年7月以来最大的日涨幅。2010年6月23日,人民币汇率贬值至6.81,从2010年6月19日到10月1日,人民币汇率共升值1.9%。
二、人民币价值存在低估吗
1994年以来,中国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不断扩大,如果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应该较快升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从中期的视角来看,人民币价值被严重低估。至于人民币汇率的低估程度,由于分析方法和假设条件不同,经济学家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赫尔穆特?赖森(Helmut Reisen)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低估了12%;哈佛大学的丹尼?罗德里克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低估了25%;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低估了30%;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威廉?克莱恩(William R. Cline)和约翰?威廉逊(John Williamson)分别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低估了40.2%和24.2%;哈佛大学的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学的莫里兹?舒拉里克(Moritz Schularick)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低估了50%。
三、人民币升值对美国进出口的影响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美国贸易逆差就会大幅下降。其实,汇率仅仅是影响进出口的众多因素之一,还需要对其他因素进行讨论。
从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1%,但中美贸易差额并没有明显减少。(1)在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进口增长了39%,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增长了30.1%。(2)在这一时期,中国贸易顺差从1020亿美元增加到2970亿美元,增幅为191%,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了165%。
汇率的传导作用。在讨论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时,还需要考虑物价水平,即国内价格变化如何传导或分布。由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而造成的物价上涨并不会全部转嫁给美国消费者——中国的劳动力、生产商、出口商会吸收部分影响;美国的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也会消化部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人民币升值,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也不会明显减少。
汇率与加工贸易。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过去若干年以来,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大幅增长是制造业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迁移到中国内地的结果,也就是说,过去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地组装随后出口到美国的各种产品,现在是在中国内地组装。根据中国公布的数据,中国出口规模的一半以上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这些企业使用的原材料和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它们占中国出口成本的绝大部分,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价格的影响很小。并且,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增加了企业成本,一些外资企业就会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可能减少,但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则会扩大。
宏观经济失衡与贸易失衡。根据会计恒等式,贸易逆差等于国内储蓄与投资的缺口,贸易顺差等于国内储蓄与投资的结余。多年来,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存在贸易顺差是很正常的事情;美国是一个低储蓄的国家,存在贸易逆差也很正常。虽然中国可以利用钉住汇率和资本管制来保持高储蓄率,但是,即使中国采用浮动汇率也不可能消除中美储蓄率的巨大差异。换言之,中期内,即使人民币升值,美国依然是一个净债务国,中国依然是一个净债权国,中美失衡情况要么依然如故,要么由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失衡取代。
四、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将提高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减少美国消费者福祉。一个社会的福祉往往不是根据它能够生产多少来决定的,而是根据它能够消费多少来衡量的。人民币价值低估降低了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改善了美国的贸易条件,提高了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同时,人民币价值低估也降低了美国投资品价格,增加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总需求的影响较小,因而对美国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统计数据表明,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当美国失业率下降时,其贸易逆差往往会增加;当美国失业率上升时,其贸易逆差往往会减少。例如,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美国失业率为4.6%;2009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美国失业率为9.3%。
五、钉住汇率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缓慢升值,推动中国出口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与此同时,钉住制度消除了汇率风险,增加了中国对国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直接投资流入国。但是,人民币价值低估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一是过度依赖出口(以及与出口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度依赖外国直接投资,使中国经济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从2001年到2008年,与可贸易商品相关的固定投资和净出口加总起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明显高于七国集团(16%)、欧元区(30%)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35%)。
二是人民币价值低估使进口商品更加昂贵,损害了那些使用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中国企业。钉住制度不仅使中国出口企业获益、非出口企业受损,而且扭曲了资源在国内市场的有效分配,使那些本来应该流向其他部门(比如服务业)的资源被强制性地分配到了出口部门。
三是中国出售的便宜商品不仅是对美国消费者的补贴,而且降低了中国的贸易条件——进口水平可以通过出口达到。此外,还限制了国内市场竞争,因为长期以来中国不是利用贸易顺差从海外购买商品和服务,而是用来购买美国国债。
四是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政府不断提高利率,现在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在钉住制度下,这一“利差”会吸引“热钱”流入中国,迫使中国央行增加货币供给,以更多地购买外汇,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信贷投放规模不断扩大,在钢铁行业中造成了生产能力过剩,在房地产市场中造成了资产泡沫,虽然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对生产能力过剩部门的贷款,但是,在钉住制度下,这些政策往往失灵。
六、增加汇率弹性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一是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二是有利于引导资源离开效率较低的部门,进入效率更高的部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三是有利于降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价格,让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全球竞争,降低中国国内物价水平,提高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四是有利于降低零部件、原材料和设备的进口价格,全面提高中国企业(包括那些只为国内市场生产的企业)的竞争力。五是有助于提高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以及信贷系统根据效率原则分配资本的能力。六是有利于减小中国沿海与内地之间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七是有利于缓和或消除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七、政策选择与效果比较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政策选择其实只有两种:一是继续增加弹性,扩大浮动区间,让市场来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二是通过政府干预,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很明显,第一种选择会给美中两国带来好处:有利于扩大美国出口,减少美中贸易差额;有利于提高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使中央银行将主要精力用于控制通货膨胀而不是控制人民币汇率。
第二种选择对美中两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即使不调整人民币名义汇率,人民币实际汇率也会随着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变动。长期以来,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央行不得不大量投放基础货币,中国的一般物价水平随着货币供给量增加而不断上升,从而造成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从理论上讲,这一升值过程会一直持续到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美国对中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中国贸易顺差缩小(美国贸易逆差缩小)、美中两国经常账户基本平衡时为止。很明显,这一调整是被动的,需要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在此期间,中国将继续面对通货膨胀挑战;美国将继续面对贸易逆差压力。
从根本上讲,所有政策选择都只能改善而无法彻底消除美中贸易差额。由于中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美国是一个低储蓄国家,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贸易顺差、美国的贸易逆差。只要宏观经济失衡存在,贸易失衡就不会消失。问题是,在持续失衡的情况下,为什么中美两国还能保持如此紧密的贸易联系?原因并不完全在于汇率制度,因为即使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中国能够继续保持劳动力的低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仍有可能维持出口商品的低价格。其实,2005—2008年的案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当时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但美中贸易差额并没有明显缩小。
虽然人民币汇率弹性缺乏影响了贸易平衡,但并不是对美国利益最严重的挑战。传统基金会的史剑道(Derek Scissors)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政府补贴和保护政策)限制了那些可能与国有企业形成竞争的货物与服务的进口;垄断为国有企业提供了不公平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即使人民币升值,这些情况也无法改变。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认为,“金融抑制”造成储蓄回报率长期过低,有时甚至是负数,人为压低了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强制性地将收入从家庭转移到企业,由此造成的生产过剩不得不通过出口来消化。如果中国政府继续以家庭收入的减少来补贴国有企业,中国的“出口依赖”模式将无法改变,经常账户失衡将无法缓解,这也是比人民币价值低估更严重的问题。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