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全华班

来源 :电子竞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i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几年里,关于全华班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而在4月13日的比赛里,靠着全华班式的阵容,RNG最终挺进了总决赛。 赶着这个档口,似乎可以再谈一谈全华班。
  从始至终,电竞的观众们关于这个话题都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种看上去更理性,这些人接受传统体育的现状,将电竞引援看成是足篮球里的引援;另一类人则站在“非理性”的角度,看上去毫无理由地坚持全华班。
  无论电竞的观众和从业者们如何看待全华班,全华班这个指向意义明显的词汇已经完成了一种蜕变。 可以试着回想一下,最早的时候,全华班只是一种指代,指的是在某些重要的赛事舞台上,比如《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上,五个中国选手同时出场。
  后来,这个词逐渐变成了对一个过程的描述:不单单指出现在决赛舞台上由五名中国选手组成的队伍,而是指一支完全由五名中国选手组成的队伍从常规赛打起,最终站在决赛舞台上的经历。
  全华班是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的问题。我想抛砖引玉地分享我的一些看法。 在我看来,全华班其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赛区的内生性。
  先借用同行提到的一个例子:“Nuguri说,我很欣赏 Bin。Bin一听这个,自己都不好意思瞎操作了。这半年,Bin在自我约束上面已经做到了极致。” 看上去没问题,选手之间互相鼓励,一个以另一个为榜样。
  但这恰恰是问题。说得直白点,Bin的偶像不是本土上单选手。可能这不能用单独的喜好来解释,而是环顾四周,Bin找不到这样的选手。
  一个既定的事实是,竞技的天花板、高度的职业性,哪怕是忠诚、专一,当提到这些完美的选手模板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找一个韩国选手。近年来,可能欧美某些选手也进入了备选名单,但本土的中国选手呢?
  LPL赛区的引援历史已经有了几年了,但是我们始终无法诞生自己的榜样。或者说,除了Uzi和ClearLove这两个人,我们没有更有说服力的明星选手了。
  某种意义上,这和每天宣传的“第一赛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进一步讲,杂志曾经提过一个观点,那就是赛事的运营者不能过分利用所谓的民族情绪,但我们无法阻止粉丝在喜欢电竞这件事上投射再多的民族情绪。
  投射的结果即是对全华班的执着。 每年看着全明星投票的名单,作为观众、作为粉丝,难免心里有落差。 的确,过去几年里,借助着引援,甚至是从韩国挖来优秀的从业者,我们在一点点吸收韩国积累的经验。但从结果看,太慢了。或者说,并没有更进一步地渗透。
  从2013年韩国在《英雄联盟》项目上崛起开始算,八年过去了,在我们的职业联赛里,选手的榜样依然是韩国选手,竞技的天花板也依然是韩国选手。 前几年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观点:不断产出优秀选手是韩国电竞的体系性优势。我不知道这个观点引起了多大的反响,但现实在不断印证这个判断。
  然而,优秀的赛区本来就应该具备产生优秀选手的能力。这是所有优秀赛区共有的内生性。在这方面,这典型的例子自然是足球了。而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距也是肉眼可见的。
  事实上,近两年,LPL已经诞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本土选手。
  然而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晋升到世界顶级的行列。而在竞技的世界里,想要见一见高山总是没有错的选择。于是就出现了Bin和Nuguri之间的故事,而不是Bin和另一个本土上单之间的羁绊。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不断地从韩国吸纳电竞产业的中坚力量,却从来没有破译其中的密码。
  这个密码是不可破译的么?一些事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和《英雄联盟》相比,RTS游戏或者说星际争霸在韩国无疑有着更悠久的传统。然而两件事告诉我们,这个传统是可以被移植过来的。 在黄旭东举办的战队联赛上,中国选手Sakura用战术击败了实力远高于自己的Dear。事后,黄旭东解释道,这是赛前不断观看对手的录像、总结并制定针对性战术的结果。
  另一个例子同样发生在星际争霸2项目上。同样是在战队联赛上,国内最强的神族选手之一jieshi也是利用战术在和世界顶级虫族选手Scarlett的对局里取得了巨大的优势。这背后,同样是jieshi的教练,LP俱乐部的星际争霸2教练QP不断观看Scarlett的录像,最终发现了她侦查盲区的结果。 在和他聊起这件事,他毫不避讳这种准备比赛的方式源自韩国,他甚至强调说,在韩国,这种工作通常由一个教练团隊完成,效果往往也更好。
  换句话说,“没钱没人”的星际项目,在尽最大的努力学习韩国的成熟经验。事实也证明,这个经验完全可以被复制。 但在“有钱有人”的MOBA项目上,我们却没有看到这种进步。或者说,进步同样存在,但并未比其他项目快多少。 诚然,这不是个非此即彼的选择,但问题是,本土选手在选手的成长轨迹里是缺席的。“不能”和“不为”的差别我想不用过多解释了吧。

  2019年的时候,我在《王者荣耀》的一个大众赛事里做采访。采访对象是后来意外夺得了亚军的一支来自哈尔滨的业余战队。
  不管如何,这些人也是在《王者荣耀》上亿玩家里站到顶点的人,是这个游戏里最优秀的一批玩家。我之前在《如何理解次级生态》里提到的一些现状,在他们身上也存在。比如队伍的打野和中路,都具备冲击职业赛场的实力,但因为代打、直播的收入更高,所以二人一直很犹豫,并且没有向前走一步,付出行动。 意外的夺冠给予了两人前进一步的勇气。为了给他们鼓劲,他们的队长反复讲述一个例子:“你们看看Sky那个时候,也没有钱,但就是苦练,后来什么都有了。” 这些没有经历过Sky的时代的95后们,却把Sky作为了职业道路上的路标。
  Sky的职业路径固然让这些普通人能感同身受,但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应该去思考,Sky之后,下一个完美的本土电竞选手,是谁呢?
其他文献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Charles不得不接回在加拿大留学的儿子,但国内外教育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差异,却使得回国后的Steve并不能很好的衔接和跟上国内的课程。在国外留学期间,15岁的Steve接触到了一款名为《使命召唤手游》(以下简称:CODM)的游戏。没过太久,他就已经打到了游戏中最高的段位,如今他在游戏内的分数已经能够达到职业青训的招募门槛,只是在KDA(击杀数据)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出
海洋工程装备正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对海洋工程装备、海上作业平台的状态安全监控及环境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面向海工装备智能化的海洋异构物联网架构,基于水声通信、海上无线通信及智能网关和云平台实现海上作业装备及平台的远程监控与在线监测。介绍了网络架构的主要模块、关键技术及主要挑战。该网络架构可为基于物联网实现海工设备的远程诊断,最终实现全方位智能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各赛区的春季赛渐入尾声,季后赛即将来临。  今年LCK和LPL的季后赛赛制都发生改动了。  LCK季后赛的队伍从5支变成6支,常规赛第一名再也不能直通季后赛决赛,而是像往年的LPL一样,前两名率先进入半决赛,第三和第六、第四和第五决出另外两个半决赛名额。  LPL季后赛的队伍从8支变成10支,改为双败制,准确的说是四强双败,也就是第一、第四、第五、第八为一个半区,第二、第三、第六、第七为另一个半区
2016年10月16日,首届KPL秋季赛常规赛AG超玩会对阵sViper,第一场比赛的最后阶段,在己方四名队友全部阵亡的情况下,操刀韩信的梦泪独自来到对方水晶之下,利用名刀·司命触发的特效,实现了无兵线偷家的壮举,以一己之力帮助队伍获得胜利的同时,更迫使游戏策划在日后修改了防御塔机制。梦泪赛后采访  梦泪的惊人之举,韩信偷家的名场面,帮助他上演了“一球成名”的好戏。游戏机制的改变,使得更多《王者荣
2018年,在安然花了两个月工资买了一台新主机,又在年底看到喜欢的选手Imp加入主场落地家乡北京的JDG时,她明显感觉到,自己花费在打英雄联盟游戏和看JDG比赛上的时间开始成倍地增长。有时候她也觉得自己投入的时间和金钱与自己的黄金段位并不相称,但更多个晚上,她还是放弃刷剧,一下班就打开电脑登录直播间。  比起过去对于电竞的浅尝辄止,毫无保留地拥抱电竞在更多时候是给她生活带来快乐的部分,不过时间长了
3月31日,2021年LPL春季赛常规赛的荣誉评选结果公布,EDG的Viper选手获得常规赛最有价值选手(MVP)以及常规赛最佳新秀,这一结果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有些人会认为只是被带节奏了,而事实或许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去年的同样时间、同样都是韩援、JDG的Kanavi选手同样获得春季赛常规赛MVP,却是几乎没有争议的。  那去年的春季赛MVP为何没有如此大的争议呢?  当时的情景是两位韩国选手K
iG和RNG的比赛结束了。节目效果拉满的“电竞春晚”相信没让观众失望。然而,在联赛里,这样的比赛也许并不多。  这几年一直流行一个论调:电竞比赛越来越不好看了。考虑到团队竞技游戏在当下的统治地位,这种变化很容易被解读为战术博弈压倒个人能力的结果。  但这从来都是一个关于思路的问题。  现在所有的电竞赛事都有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说白了,就是噱头很大,但比赛内容没跟上。  很多从业者会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