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发展路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a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结合国内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本文提出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发展路径,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关键词】实践教学 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253-0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十大”育人体系,其中实践育人占据重要位置。纲要指出,构建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体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由此可见,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然成为其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实践教育的真正意义,实践教学基地势必发挥重要作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也顺势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回避的课题。
  1.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通知》等系列重要文件,其目的均為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于高校实践育人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基地可为大学生提供认识国情、了解社会的渠道和平台,对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但纵观其建设现状,不难发现仍然存在共性发展问题。
  第一,缺乏实践教学理念,重视程度不足。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成熟完备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将实践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也没有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的教学真正融合,只是“物理组合”,并没有激发“化学聚合”的效果。加之,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的条件都相对比较落后。
  第二,缺乏专职教师,师资队伍不够稳定。专职的实践教学教师一方面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的老师具备殷实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经验;而从企业请进来的指导人员,虽具有实践经验,但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就没有办法真正发挥实践育人的现实功效。
  第三,缺乏长效运行机制。国内很多高校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做成了“面子工程”,重视前期筹建和签约、挂牌等环节,并不重视其长久发展,也没有形成规范的运营模式和保障机制。其实,实践教学基地不仅仅是实践教育的场所,还可以发挥反哺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产学研合作、成果转移转化等多种功效,但因缺乏长效运行模式及机制,诸多深层次的功能并不能得以展现。
  2.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发展路径
  (1)建立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教育理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力。高校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发展,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多方支持,寻求多元合作,引入社会资源进入高校,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2)构建稳健高效的实践教学基地运营模式。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运营效果不错,堪称“订单式”合作。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的相关基础性设施,高校则重在运营,将企业需求全面细致地融入教学环节,将企业的实际问题作为师生的实践科研项目,为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发展难题。同时,这一模式还衔接了学生的校内学习和日后的社会工作,避免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一般将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称之为“双师型”教师。高校一方面可以利用灵活的人事机制引入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推进校内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的学习实训,多管齐下培养“双师型”教师。
  (4)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性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营相对比较独立,存在诸多运营、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所以高校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关保障性工作,建立配套的管理规范制度,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保证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效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春来.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作者简介:
  李玉堂(1967年11月-),男,吉林省通化市人,副研究员,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教学实践管理及党务工作。
  段亚巍(1987年4月-),女,黑龙江省鸡西市人,中级职称,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传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我们认识到了不断地在教育教学中引入新思路,新理念以及新方法,对于教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养成相应的数学素养,不断地优化教学,引入新技术,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有效路径。现代教育技术,简单而言就是当前在教学中应用的技术性成果,对于教学开展模式有着较大的影响,不断地利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促进教学开展尤为关键。本文结合实践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课堂凸显学生的重要性,生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常常让学生提不起任何的兴致。要想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具体的表现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切实的取得进步和满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至关重要,要求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的抓主要矛盾。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从核心素养的角度下,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全面提升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和水平,实现我国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核心素养 视角下 初中历史 教学策略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147-02  一、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中医皮肤性病学课程的实践经验,以提出中医皮肤病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建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我院2014级和2015级两个年级的学生就中医皮肤性病学课程的满意程度及对皮肤病教学的建议等进行调查,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结果:两个年级学生对中医皮肤病课程的教学满意度均超过90%,2015级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对课程的总体满意程度、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四项指标优于2
期刊
【摘要】苏教版小学语文当中的“文包诗”是在新时期的教育变革中所发展出的一种创新性的课文表现形式。它符合小学生年龄与认知水平,使得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门槛更低,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领会与感悟。因此,本文就对苏教版小学语文当中的“文包诗”教学展开相关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文包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65
期刊
【摘要】图画是低年级学生认识和表达的重要媒介,教者应当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让复杂知识简单化,抽象内容具体化,语言表达丰富化;通过读绘本、仿绘本、创绘本践行多层次的绘本阅读;同时构建多元完善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过好表达关。  【关键词】课本插图 绘本阅读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49-02  一、以图为引——开启
期刊
【摘要】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教育,还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作为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现代社会文明建设的助推力,可以帮助解决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性问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不完善,将影响最终的教育效果。因而,本篇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71-02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魯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期刊
【摘要】本文以课堂引导为切入口,以教师的点滴体验勾勒一幅用生命里的爱与乐表现的优美画卷。通过课堂里乐的寻找、发现、深入、总结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美好记忆!  【关键词】爱 乐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12-02  童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为珍贵的记忆,它包含着欢笑、痛苦、成长、蜕变,是生命定格下最唯美的音符。为孩子们的童
期刊
【摘要】近些年旅游乱象每每见报都会引起社会热议,这是因为我国旅游发展速度快,却没有规则限制野蛮生长,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差、综合素质低,本文从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培养人才现状入手,阐述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院校 市场需求 实用型 培养 旅游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252-01  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