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中医皮肤性病学课程的实践经验,以提出中医皮肤病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建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我院2014级和2015级两个年级的学生就中医皮肤性病学课程的满意程度及对皮肤病教学的建议等进行调查,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结果:两个年级学生对中医皮肤病课程的教学满意度均超过90%,2015级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对课程的总体满意程度、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四项指标优于2014级学生(P均<0.05)。学生对中医皮肤性病学的改进意见主要有:加强师资培养,避免PBL教学法的不足。结论:中医皮肤性病学的开展应从更新教学理念,突出中医特色,注重实践教学,完善教学体系等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中医 皮肤性病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120-02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形态学较强的学科,病种复杂多达2000余种[1]。西医院校的《皮肤性病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独立开设课程已经数十年。长期以来,我国中医院校未独立设置《皮肤性病学课程》,相关内容是在《中医外科学》设章讲授。随着皮肤科学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学科内容大大丰富,仅将皮肤性病学课程作为《中医外科学》的一个章节讲授,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近几年来,全国统编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类皮肤科教材也已经出版多部,且质量较高,为本门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基础。部分中医院校尝试把《中医皮肤性病学》设单独课程讲授[2]。我院从2015年起,通过课程改革,在中医学专业设置了《中医皮肤性病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设置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创新,现对我院《中医皮肤性病学》的课程建设结合教学实践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1.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以我院2014级和2015级接受《中医皮肤性病学》教育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级学生121人,包括男生53人(占43.80%),女生68人(占56.20%)。专业分布:中医专业76人(占62.81%),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45人(占37.19%)。2015级学生113人,包括男生47人(占41.59%),女生66人(占58.41%)。专业分布:中医专业73人(占64.60%),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40人(占35.40%)。两个年级学生性别和专业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课程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教学效果,对比两个年级学生的教学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中,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教学总体满意度,对课程设置和安排、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提高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教师能力的评价等的满意程度及对皮肤病教学的建议,前五项内容均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选项,所有学生不得漏选多选。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大样本Z检验比较,满意度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对两个年级学生课程结束后的教学效果评价比较,2015级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对课程的总体满意程度、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四项指标优于2014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学生对《中医皮肤性病学》课程的建议
通过问卷收集学生对《中医皮肤性病学》课程的建议,经过定性资料的分析汇总显示,学生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和建议为:(1)教师的专业水平、授课经验、授课技巧直接影响着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加强;(2)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PBL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很有帮助,但由于存在学生相关专业基础薄弱和专业“视野”局限等不足,可能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老师应引起重视并有效避免发生类似情况。
3.讨论及建议
临床实践证明,多数皮肤病中医治疗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中医成为临床治疗皮肤疾病的重要手段[3]。中医皮肤性病学是研究皮肤科学的中医理论。近年来,随着皮肤性病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全国统编教材的出版等条件的成熟[4],部分中医院校尝试把《中医皮肤性病学》设单独课程进行讲授。我院从2015年起在中医学专业设置了《中医皮肤性病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设置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和实践:
(一)注重传承名医经验,培养中医临床思维
遵循中医皮肤性病教学规律,按照大纲系统讲授课程内容,突出“三基”的同时,我们将我科刘复兴名中医及朱仁康、赵炳南等皮肤科大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等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名医案例的讲授,突出中医特色的同时,大大丰富教学内容。见习带教中,除讲解诊治要点、中医理法方药外,注重名医经验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带教,使學生进一步强化中医思维,提高临床技能。以银屑病为例,除重点讲解其基本皮损及辨证规律,使学生了解银屑病的常见证型外,还安排了名老中医常用方剂及地方用药特色学习和讨论。通过床旁带教让学生亲眼见到中医药的良好疗效及优势,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中通过开展PBL教学、直观性教学等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现“做中学”。首先,皮肤科成立了PBL教学小组,对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技巧、教学步骤等培训,使教师充分掌握PBL教学法。其次,选择教学大纲要求的病种(丹毒、蛇串疮、湿疹、银屑病等),收集、筛选临床真实病例,编写“教师版”和“学生版”PBL教案。学生分学习小组,每组5-10人,选组长一人,组织查阅资料及学习。每组选中心发言人1人,准备发言稿进行发言,其他同学参与讨论,教师引导。通过调查,2014级和2015级中医专业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满意度均超过90%,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使自己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临床思维得到了训练。2015级学生的满意度超过2014级(P>0.05),原因可能与本门课程的设置趋向合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等有关。
【关键词】中医 皮肤性病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120-02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形态学较强的学科,病种复杂多达2000余种[1]。西医院校的《皮肤性病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独立开设课程已经数十年。长期以来,我国中医院校未独立设置《皮肤性病学课程》,相关内容是在《中医外科学》设章讲授。随着皮肤科学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学科内容大大丰富,仅将皮肤性病学课程作为《中医外科学》的一个章节讲授,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近几年来,全国统编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类皮肤科教材也已经出版多部,且质量较高,为本门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基础。部分中医院校尝试把《中医皮肤性病学》设单独课程讲授[2]。我院从2015年起,通过课程改革,在中医学专业设置了《中医皮肤性病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设置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创新,现对我院《中医皮肤性病学》的课程建设结合教学实践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1.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以我院2014级和2015级接受《中医皮肤性病学》教育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级学生121人,包括男生53人(占43.80%),女生68人(占56.20%)。专业分布:中医专业76人(占62.81%),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45人(占37.19%)。2015级学生113人,包括男生47人(占41.59%),女生66人(占58.41%)。专业分布:中医专业73人(占64.60%),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40人(占35.40%)。两个年级学生性别和专业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课程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教学效果,对比两个年级学生的教学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中,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教学总体满意度,对课程设置和安排、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提高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教师能力的评价等的满意程度及对皮肤病教学的建议,前五项内容均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选项,所有学生不得漏选多选。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大样本Z检验比较,满意度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对两个年级学生课程结束后的教学效果评价比较,2015级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对课程的总体满意程度、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四项指标优于2014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学生对《中医皮肤性病学》课程的建议
通过问卷收集学生对《中医皮肤性病学》课程的建议,经过定性资料的分析汇总显示,学生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和建议为:(1)教师的专业水平、授课经验、授课技巧直接影响着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加强;(2)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PBL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很有帮助,但由于存在学生相关专业基础薄弱和专业“视野”局限等不足,可能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老师应引起重视并有效避免发生类似情况。
3.讨论及建议
临床实践证明,多数皮肤病中医治疗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中医成为临床治疗皮肤疾病的重要手段[3]。中医皮肤性病学是研究皮肤科学的中医理论。近年来,随着皮肤性病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全国统编教材的出版等条件的成熟[4],部分中医院校尝试把《中医皮肤性病学》设单独课程进行讲授。我院从2015年起在中医学专业设置了《中医皮肤性病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设置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和实践:
(一)注重传承名医经验,培养中医临床思维
遵循中医皮肤性病教学规律,按照大纲系统讲授课程内容,突出“三基”的同时,我们将我科刘复兴名中医及朱仁康、赵炳南等皮肤科大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等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名医案例的讲授,突出中医特色的同时,大大丰富教学内容。见习带教中,除讲解诊治要点、中医理法方药外,注重名医经验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带教,使學生进一步强化中医思维,提高临床技能。以银屑病为例,除重点讲解其基本皮损及辨证规律,使学生了解银屑病的常见证型外,还安排了名老中医常用方剂及地方用药特色学习和讨论。通过床旁带教让学生亲眼见到中医药的良好疗效及优势,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中通过开展PBL教学、直观性教学等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现“做中学”。首先,皮肤科成立了PBL教学小组,对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技巧、教学步骤等培训,使教师充分掌握PBL教学法。其次,选择教学大纲要求的病种(丹毒、蛇串疮、湿疹、银屑病等),收集、筛选临床真实病例,编写“教师版”和“学生版”PBL教案。学生分学习小组,每组5-10人,选组长一人,组织查阅资料及学习。每组选中心发言人1人,准备发言稿进行发言,其他同学参与讨论,教师引导。通过调查,2014级和2015级中医专业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满意度均超过90%,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使自己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临床思维得到了训练。2015级学生的满意度超过2014级(P>0.05),原因可能与本门课程的设置趋向合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