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二题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腰礼
  大姐出嫁那天,妈妈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大姐眼泪婆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别难过,我会时常回来看您的……”妈妈哽咽着说:“闺女,妈没有什么给你的,这个银簪子……就算压腰礼吧……”妈妈边说边从头上取下自己戴了二十多年的银簪子。大姐说:“妈,我不要,您留着戴吧……”妈妈说:“闺女,这是妈的心意,你拿着,急用的时候可以当钱……”
  六年后,二姐出嫁。妈妈又哭得死去活来。二姐也抱着妈哭,说:“妈,别难过,我会时常回来看您的……”妈妈抹着眼泪,摸出一个红布包,塞到二姐手里,说:“这有六千块钱,就算压腰礼吧,留给你应急……”二姐反复推辞,妈妈说:“闺女,拿着,这是规矩。”二姐只好收下。
  光阴荏苒,又到了我出嫁的日子。大姐、二姐出嫁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但妈妈今天一滴眼泪也没有。她看着十几辆接我的轿车,眉开眼笑地说:“闺女啊,去了那边要好好过日子,上要敬老下要抚幼,夫唱妇随万事求和……”说了半天,就没见她给我什么东西。我忍不住说:“妈,压腰礼呢?这可是咱家的规矩啊!”妈妈指了指我的脑袋,笑着说:“幺姑娘啊,妈给你的压腰礼,都装在你这里了……”
  我的脸热了。是啊,妈供我读了大学,做了城里人,这不是最重的压腰礼么?
  清清月湾河
  月湾村的村民都把垃圾倒进月湾河,身兼河长的刘村长采取了诸多措施,仍屡禁不止。
  一天,月湾河的巡视员老武慌慌张张地来到村委会:“刘村长,刚才你二爷往月湾河倒垃圾被我抓了个正着,這事恰好被几个村民看见了,你看咋办?”
  刘村长脱口而出:“罚款!他现在在哪?”
  “他回家了,我让他来见你他不肯,他还叫嚣,说什么谁也管不着他。”老武说。
  “他真是这么说的?我看不罚款是不行的,明天召开村民大会,一定严惩不贷!”刘村长板起面孔,正色道。
  第二天,刘村长在村民大会上通报了关于他二爷往月湾河倒垃圾的事。村民们议论纷纷,都嘀咕着刘村长是雷声大雨点小,吓唬人罢了,何况倒垃圾的人是他二爷。
  刘村长在台上大讲特讲一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道理后,就宣布了关于处罚他二爷五百元的决定。刘村长的二爷不服,大喊大叫:“你吃柿子捡软的吃是不是?就我一个人往河里倒垃圾了?”刘村长说:“今后不管谁再往河里倒垃圾都要罚款五百元,我绝对一视同仁!”
  “这可是你说的——我认罚!”刘村长的二爷说着就当众向刘村长甩出了五百块钱。
  村民们看了,都傻了眼。
  一天,刘村长带他二爷来到了月湾河。眼前的月湾河清澈见底,流水潺潺,婆娑的垂柳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鹅鸭在水中嬉戏,如梦变幻。
  刘村长的二爷忽地笑了:“你那‘杀鸡儆猴’的招数救了月湾河啊!”
  刘村长会心一笑:“二爷,离不了您的支持嘛!”笑声在月湾河上回荡……
  作者简介:武奔腾,笔名“小山绿草”,现在杭州务工,中寓闪小说专委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杭州都市快报》《西南商报》《牡丹晚报》《微型小说月报》《传奇故事》《今日灵川》《濮阳日报》《参花》等报刊。有作品入选年选、获得征文奖项。
  (责任编辑 徐文)
其他文献
一  在我的家乡涉县,这个千年古县的地域文明中,有着浑厚的历史底蕴和乡土文化。因地处多省交界,所以孕育了独特的方言文化,有二十七种不同的方言,有的几乎是一个村子就是一种方言。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的背景下,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将其融合在一起,那就是饮食文化。  涉縣的饮食文化的确是丰富多彩,小米焖饭、菜锅小卷、卤面等诸多美食难以一一详谈,最有代表的小吃,当属抿节。抿节又叫“抿曲的”,是几百年来勤劳智慧的
期刊
美人是一个驻唱歌手,这条街上的人都称呼她“美人”,因为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在小区旁的八号公馆里工作。  美人有一张妩媚的脸,弯弯的柳叶眉,水亮的大眼睛,微翘的睫毛,诱惑的樱桃小嘴,白皙的皮肤和一头浓密的长卷发。当她缓缓地从小区楼下走向公馆时,女人们的目光充满羡慕和嫉妒。  这条街上还有一个丑婆,大家也因为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所以就叫她“丑婆”。丑婆是负责清扫这个小区的环卫工人,一年四季都穿
期刊
西窗的窗台上有一盆不开花的花。分成三堆,每五六株簇拥在一起。至于它的名字,我也叫不出,总之,是一个很俗气的名字。不愿意提起,时间长了也就淡忘了。  除了西窗再也没有别的窗户了。这盆花,端过来以后,就放在了窗台上。喝剩下的茶渣,涮杯子的水,很自然、随意地倾倒在里面。原本黏质的黄土,板结得厉害。以至于倒上去的水,竟然在上面滚动着,反复寻找到裂纹才能一点点地渗下去。松松土是个不错的想法,折断了几根方便筷
期刊
买电脑  张三在单位是个采购员,虽没职没权,但单位的业务需要四处出差,张三这些年也就祖国的大江南北基本转了个遍,再加上每每出差,总有单位的同事让张三捎这捎那的,张三又是个极热情的人,常做顺水人情借出差之便给同事们捎回来些喜欢或需要的小东西,也往往受到同事的承情,张三因此对自己的工作十分满意。  本单位李四听说张三这次要到广州出差,来找张三。李四是张三的好朋友,李四老早就想买台笔记本电脑,但因手头拮
期刊
位于太行东麓的涉县更乐镇,有一个叫南漫驼的古老小山村。村口,矗立着千古文人心目中的乡关;山顶,隐藏着千年岁月无法湮灭的悬崖兵寨;门楼,悬挂着55位科举子弟合伙赠送的金匾;石巷,掩隐着山碾一体的“大吨位”石碾……  我们一行六人,曾先后五次结伴前往南漫驼探秘,每次都有新发现。  一  驱车穿越一条长长的隧道,再曲里拐弯穿过被称为“十里画廊”的张家庄,眼前出现一个骆驼形的山峰,南漫驼村就依山就势呈“V
期刊
说到读书,脑海里总是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类的诗句所充斥。古人崇尚读书,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离不开读书,但后人却常常简单地把古人的读书与仕途联系起来,认为他们读书是为了做官光耀门庭,攫取厚禄。其实,古人读书更多还是为了修身治国平天下,为了天下苍生黎民百姓造福祉。  我出生在农村,父母常年靠务农维持家用,最大的愿望就是风调雨
期刊
爷爷去看树了! 河边柳树上的叶子黄了,开始离开树的怀抱……他着魔似的最爱看这一幕。  小时侯我也爱看树, 站在爷爷的胳肢窝下,仰起头看到爷爷的下巴和下巴上的胡茬儿,看树上的小蚂蚁从上跑到下忙忙碌碌地搬家,一直看到了我长过爷爷的头,站在爷爷的身后看还没看够的爷爷!  柳枝轻拂,像是在挥手告别,“走吧,朕準了。”爷爷姓康,常记得历史的曾经过往,一如自己年轻时威风地标榜说他是皇族后裔。起风了,爷爷掬了掬
期刊
寻燕  我问燕:燕,你在哪里?春天已经来临,为何不见你的身影?  燕:无声。  我问燕:燕,你是否在天空盘旋,寻找我?  燕说:我已飞回,在觅安家之地。  问燕  我问燕:燕,这里怎么样?这里适合你建巢筑窝。  燕,滑翔而来。  我問燕:燕,你有爱人了么?  燕说:他与我一同归来。  访燕  我问燕:燕,为什么你最近总卧在窝里?  燕说:难道你没看到那一个个黑黑的小脑袋和嫩黄色的小嘴吗?  我问燕
期刊
不经意间我延着小路走上了山梁,晨风吹来,格外凉爽。唉!多少年没有找到这样的感觉了。  在城里住的时候我有个习惯,天蒙蒙亮就起床,去公园或南照山上溜一圈,打打拳,喊喊嗓,春夏秋冬基本不耽误。这一次退休回乡下老家主要是照顾年迈的父母。站在山梁上,嗅着那一缕缕久违了的乡土气息,这浓烈、熟悉的泥土的味道,仿佛一下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大脑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激动还是冲动,心脏在怦怦地跳动着,泪
期刊
杜鹃花开的时候,仁华一中来了几个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他们是来实习的。  茵茵是个十八岁的女孩,正在仁华一中上高二。北京师范大学的那几个实习的研究生,其中一个男生被分配在茵茵的班级,教茵茵班的数学。那男生二十三四左右,文质彬彬的脸上架着一副金边近视眼镜,名字叫李世民,与唐朝皇帝同名同姓。上第一堂课时,那男生首先来了个自我介绍,说:“我叫李世民,与唐朝皇帝同名同姓。”说完,他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大字: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