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远期心脏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对56例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且碳14呼气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常规静滴硝酸酯类等治疗,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2%,对照组64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无明显高危因素的ACS应常规进行Hp检测,阳性患者行Hp清除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事件发作,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急性冠脉综合症 纤维蛋白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022
资料和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碳14呼气试验阳性患者56例,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1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不穩定型心绞痛27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48~76岁,平均586±43岁;无明显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史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入院后行血脂、血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方法:病情稳定后均常规行碳-14呼气试验检查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碳14呼气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常规静滴硝酸酯类,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极化液等治疗;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2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2次;果胶铋胶囊10g,每日3次;克拉霉素分散片05g,每日2次;阿莫西林胶囊10,每日2次,餐前30分钟口服)。治疗2周、1个月后复查心电图、FIB、CRP检测。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ST-T改变;②FIB、CRP的变化;③治疗过程中再发心绞痛、急性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的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01mV或ST段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缺血性ST段恢复005~01mV;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
结 果
临床疗效: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随访:治疗及随访30天内,治疗组再发心绞痛3例、急性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近期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43%(4/28);对照组再发心绞痛10例,急性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死亡1例,近期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0%(14/28),两组比较,近期总心脏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
两组治疗前后FIB、CRP的变化:治疗前两组间FIB和CRP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FIB和CRP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皮疹1例(35%),胃肠道反应2例(7%),无血小板减少发生;对照组出现皮疹1例(35%),胃肠道反应5例(175%),无统计学意义。
讨 论
ACS是冠心病中的急危重症,常规治疗效果差,复发率、致死率高。其发生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而与易损斑块的破裂和继发的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炎症在易损斑块的发生、演变及破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结果显示,对Hp阳性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清除Hp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炎症介质标志物FIB和CRP明显下降,近期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下降,且不良反应无增加。因此,认为对无明显高危因素的ACS应常规进行Hp检测,阳性患者行Hp清除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事件发作,提高治疗效果,为急性冠脉综合症治疗增加一个新途径。但我们观察病例数有限,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体机制还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Ross R.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N Engl J Med,1999,340:115-126.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急性冠脉综合症 纤维蛋白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022
资料和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碳14呼气试验阳性患者56例,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1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不穩定型心绞痛27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48~76岁,平均586±43岁;无明显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史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入院后行血脂、血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方法:病情稳定后均常规行碳-14呼气试验检查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碳14呼气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常规静滴硝酸酯类,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极化液等治疗;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2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2次;果胶铋胶囊10g,每日3次;克拉霉素分散片05g,每日2次;阿莫西林胶囊10,每日2次,餐前30分钟口服)。治疗2周、1个月后复查心电图、FIB、CRP检测。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ST-T改变;②FIB、CRP的变化;③治疗过程中再发心绞痛、急性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的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01mV或ST段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缺血性ST段恢复005~01mV;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
结 果
临床疗效: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随访:治疗及随访30天内,治疗组再发心绞痛3例、急性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近期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43%(4/28);对照组再发心绞痛10例,急性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死亡1例,近期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0%(14/28),两组比较,近期总心脏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
两组治疗前后FIB、CRP的变化:治疗前两组间FIB和CRP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FIB和CRP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皮疹1例(35%),胃肠道反应2例(7%),无血小板减少发生;对照组出现皮疹1例(35%),胃肠道反应5例(175%),无统计学意义。
讨 论
ACS是冠心病中的急危重症,常规治疗效果差,复发率、致死率高。其发生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而与易损斑块的破裂和继发的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炎症在易损斑块的发生、演变及破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结果显示,对Hp阳性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清除Hp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炎症介质标志物FIB和CRP明显下降,近期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下降,且不良反应无增加。因此,认为对无明显高危因素的ACS应常规进行Hp检测,阳性患者行Hp清除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事件发作,提高治疗效果,为急性冠脉综合症治疗增加一个新途径。但我们观察病例数有限,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体机制还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Ross R.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N Engl J Med,1999,340:1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