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研读,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厚度之法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0407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静能生慧”。课堂教学需“动”,更需“静”,没有“静”的“动”是信马由缰,漫无目的放羊式研读,喧闹、华丽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静”是一种内心的沉思。“静”让语文教学逐渐走向质朴和真实;“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更体现了师生对文本的尊重与理解,这是一种内蕴,标志着语文教学的安宁和谐……现结合《背景》教学谈谈研学后教中静态研读的运用。
  静读文本,初探作品的美妙境界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习惯于从大声诵读课文这种模式开始,开课就大声诵读,容易受学生的影响,不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背影》全文带有淡淡的哀伤,非常不利于全班大声齐读,余秋雨说过:“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很多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言表”。在做本课设计时,大胆地花了四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除了进行一两句的阅读方法指导外,不说一句话,老师也完全可以一同静静地再次默读全文一次。此时,有些听课的老师都会感到有点不耐烦了。等到学生静读得差不多了,才让两位学生分别概括三个画面的内容和最感动的镜头。在经过充分的静读之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体会,回答更切主题,不少同学甚至都自然的带有伤感的语调回答问题,课堂交流气氛变得自然、厚重,正好也与课文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可见,默读是最有利于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语文课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位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
  认真静听,走入作品的精神世界
   静态的倾听更能让人进入文本的内在世界,更有利于和作者及文本对话。静听是营造静谧的氛围,让学生的心完全安静下来,集中精力听声音,完全融入作品的精神世界,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的过程,沉浸在作品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更深入地领会文本的意境。
   在初探《背影》文本后,老师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把全文朗读一遍,用略带伤感的声音,轻而悠扬、沉而伤感的吐出每一个字词,用起伏的感情变化深深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在整个诵读期间,课堂很安静,学生静静地倾听,静静地感受,有些学生眼角不知不觉湿润了,在最后读到作者的回信时,有些学生情不自禁的哭泣了,当最后一个字吐出之后,教室里安安静静,全文的感情就在教室里弥漫着,而一旦学生产生了共鸣,自然就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爱与恨、痛苦与欢乐、希望与追求,语言学习与人文精神不着痕迹地自然融合了,品味的情感更深厚了。
  静心感悟,与文本、与作者心灵对话
   课改之后的语文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在学生竟相展示自己的热闹背后,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不少学生光想到发表自己的看法,很难静下心来听别人说,缺乏倾听的意识与能力。南宋教育家朱熹说:“静者,养动之根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班中个个体都存在差异,课堂教学应该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要能让每一位学生的按自己的差异动起来,这就需要有意识的制造“静堂”。在解读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老师应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冷静地咀嚼、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文本,在文本中圈点勾画,并且适时写下自己的感受,真正做到“与文本、与作者心灵对话”。老师只需静静地巡视,让学生孵化自己的思想。
  静心描绘,情于笔尖处流淌
   好的老师常会利用课堂活动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书面表达能力,这是学以致用的最佳时段。但,在上课时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练笔,表达他们最真切的感受,这时,教师要耐得住课堂的“沉闷”,给足时间,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学生还没有写好,决不提问。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有这一环节,但常常是给个三五分钟,却要完成二三百字的任务,明显有悖常理。
   在《背影》一课的最后一环节,也同样设计了写的环节,要求写一二百字有关亲人的一个感人细节,虽要求学生十分钟完成,其实,设计时时间上并没有完全限制,觉得只要学生能写下去,写出来,就让学生的感情自由荡漾。写着写着有学生竟然写哭了,并且较多学生完成后,都愿意把写的内容读出来与同学分享,或许最真的感情,交流起来才没有羞涩,没那么做作。
   一堂课,因为老师有静——老师的观察与发现,老师有动——询问与了解;还因为学生有静——沉浸于感受,学生有动——思考和表达,使“热烈”与“沉默”二者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信,在有效的课堂静态环境中,安安静静的课堂绝不是教学行为的静止,那恰巧是学生的智慧在萌芽,思维在涌动,能力在提高,语文厚度的提升。
其他文献
当时光碰撞着青春的腰身,甩给我一个又一个媚眼的时候,我慌乱得分不清东西南北了,甚至忘记自己姓啥名谁了。在高举个性大旗的同时,面对着种种诱惑,还有自身潜在的惰性,我已无法辨识。  那年,看到大家都在超市抢购盐,听说盐要涨价时,我也赶紧跑回家告诉妈妈去抢购;那年,看到汶川大地震期间人们纷纷捐衣捐物,说要帮助灾区人民时,我也赶紧拿出自己存了多年的压岁钱要寄给灾区的小朋友;那年,看到许多奶粉下架,听说那奶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从相关的教学实践来看,在小学数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生的各类作业均以“超”“上”“中”“下”或“优”“良”“及格”“待及格”为等第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这种评语简单快捷,使用方便而且“及格”“待及格”的评价方法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然而这样长期下去,每天面对着这几个熟悉的字眼,教师没了激情,学生没了动力,严重地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情感……因此笔者尝试着在学生的各类作业结束时加上一点自己的看法,作一下简单的评判、或表扬、或鞭策
期刊
中小学生的过重负担问题,一直被国家和社会各界长期关注。江泽民同志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提出:“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结果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写入教育规划纲要中。目前学生负担的
期刊
留守幼儿,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6周岁及以下的未入小学的儿童。    现在有一个很严重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有的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的跟叔叔婶婶等情况。这些儿童的情况,从留守学生心理角度看,他们中出现了胆怯、懦弱、孤僻、任性、抑郁等不良现象;从德育角度看,出现自私自利、容易冲动等个性特征;从智育
期刊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长提高、有超常进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
期刊
一、演唱者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   良好的音乐感觉,既包括音高、节奏、音色等基础性的乐感,又包括旋律、和声、形式,风格等综合性的乐感。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音乐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音乐记忆力,对于演唱者来说具有不同凡响的重要意义。演唱者先要对歌曲进行研读和反复练习,把音乐融化为自己的思想,深刻地记在自己的头脑里,然后才能集中精力、出神入化地进行表演创造。对音乐的记忆力只有
期刊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崇高的美学价值,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要教好文言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一、巧引导重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从头记到尾,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体现,缺乏表现自己的机会,当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实,从现行初中课本的编排来看,课文都选得比较浅显易懂而且注释十分详细,
期刊
在语文学科中,作文作为表达和书写能力的重要考查部分,无疑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作文在语文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很多师生都了然于心的,无奈,他们并不能切实地改变作文水平低下这个问题。初中语文,要求学生能够流利通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描述自己的生活,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却让很多学生实实在在地头疼不已,甚至对一些偏重理科的学生而言,写一篇作文,远比解答数学题目、钻研物理化学更繁琐困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课堂已经不能再承受教育新形势的冲击,其痛苦的师传生受、压抑的课堂氛围、极低的学习效率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老师忙着备和讲,学生则忙着记和背,没有思考和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既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又让教师的教学效果超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呢?新的教学理念指出,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最后目标。因此,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