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拓展中提升“思维品质”

来源 :语文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139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到,“以语文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思维品质的提升,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仅从“课堂拓展”这个小切口进入,做一些实在的探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中枢性损害分类方法对脑瘫高危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01—2019-12常规筛查ABR的2177例婴幼儿资料,对ABR分类为中枢性损害的354例婴幼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BR分类中枢性损害354例,占总体受检患儿的16.3%。本组病例ABR中枢性损害以Ⅲ波潜伏时延迟,Ⅲ、Ⅴ波潜伏时联合延迟最常见;其次为Ⅲ波分化不良,Ⅲ~Ⅴ/Ⅰ~Ⅲ>1等多种因素。中枢性损害婴幼儿Ⅴ波阈值增高主要集中
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普惠金融的数字化发展取向,带来了巨大经济社会绩效。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短缺,市场发育不足,一直制约着地区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收入增长效应、民营企业发展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
宪法学界的讨论现状当下宪法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宪法渊源就是宪法的“表现形式”。一种观点认为宪法渊源的本意指的是宪法的效力来源,而宪法形式指宪法的外部表现形式,它包括宪法的渊源形式与宪法的结构形式,前者是指宪法基于不同的效力来源所形成的外部表现形式。另一种观点将宪法渊源视为一国主权范围内现实的具有宪法法律效力的各种法现象,即“现实宪法的存在方式”。
“19998元冲刺大厂offer”“金融、券商、快消实习内推”“1对1服务,世界500强名企实习内推”……在网络平台上,这样的“商品”随处可见。不少商家声称,自己的“导师”覆盖多家知名企业,均为在职员工,只要进行专业指导,并交纳几千到几万不菲的费用,就可以拿到一份亮眼的实习机会。
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并明确了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任务——“做好入学准备”。《指导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决心和力度、同时也为幼儿园做好衔接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因具有发生率较高及预后较差的特点,其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脑梗死现有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等,而对于急性期患者,因传统抗凝药物导致的高出血风险,使是否立即应用抗凝药物一直存有争议。阿加曲班作为一种新型凝血酶抑制剂,起效迅速,出血倾向低。本文对其与常见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小学一年级是什么样的?听说,没有提前接触过拼音的孩子,每天要学习拼音到很晚;听说,要认很多字,如果孩子没提前学过写字、将来会跟不上学习进度;听说.隔壁家的孩子已经会20以内的加减法了,我们家也得提前学;听说.小学没有生活老师,孩子得自己打饭、做卫生……一谈到这些,家里有小学入学适龄儿童的家长们焦虑了,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治理腐败这一“现象级”的政治实践激发了海外观察家的热议与研究。他们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等多维视角高度评价中国治理腐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将其成功归因为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所具有的独特性与优越性。从深层密码看,中国治理腐败的制度优势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规与国法协同;善于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正是这些“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成功转化为治理腐败的效能,使得中国反腐败能够在短时期内取得压倒性胜利。透过海外对中国反腐经验和反腐方案的称赞、借鉴和期待
以“权力”为分析单位和分析视角来观察,民族旅游开发作为村寨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权力结构的重要变量,带来了诸多力量“积极”参与村寨治理,然而并没有明显改善村寨治理,而是出现了权力“内卷化”,主要表现在资本参与下的权力异化、权力依附与裹挟下的权力弱化、利益分化下的权力离散等方面。民族旅游开发的村寨治理要实现权力“去内卷化”,既要理顺各权力主体诉求的利益目标,也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资本优势,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不断加强村民主体性参与力度,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形成充分合作。应当重塑国家“在场”的村寨公共性目标,强化基于赋
公共文化以其凝聚价值共识、规范社员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精神家园的“软治理”功能成为形塑社会合理状态的重要测度指标,为其参与乡村社会价值引流、行动规束、问题处置、关系调节等治理行动提供了实践空间。现代性冲击及其促发的传统文化衰弱使乡村共同体面临着价值歧殊、权威流失、行动游离和认同衰减的解构风险,对此,乡村文化治理的实施应以公共性建构为实践逻辑,直面变化的人口结构,不断促进公共交往、重塑公共规则、拓展公共空间、革新公共精神。而以新时代主流文化予以价值引导、以内外主体调适促进权力效能整合、以情境共识营造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