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wat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感觉的涵义、分类和过程
  
  1.感觉的涵义
  感觉是事物刺激感觉器官后在大脑里形成的直接反应,是感觉器官传送到大脑的有关刺激源的信息,能够从某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生刺激的事物。在体育教学中,感觉便是学生的感觉器官被体育教学内容,譬如体育技能、体育理论课程等,所刺激形成的直接反应,然后感觉器官便把这些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刺激传送到学生的大脑,形成对刺激源的映像,感觉的强烈与否,能够直观地反映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程度和刺激程度。当然,这种感觉也同样适应于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感觉程度以及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吸收情况的感知,都是至关重要的。
  2.感觉的分类
  感觉有外感觉和内感觉之分。外感觉就是刺激人的外部感官而形成的感觉,外部感官包括眼、耳、鼻、口、肤,与之相对应,外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触、痒、痛、温等)。内感觉则是刺激人的内部器官而形成的感觉,最主要的内感觉有饥饿(胃肠蠕动加快和胃酸刺激胃壁所致)、肌肉酸胀感(剧烈运动加速细胞的代谢造成代谢物质乳酸堆积而压迫神经所致)、困倦感(激烈运动所导致的身心疲倦而产生的刺激反应)等。
  3.感觉的过程
  感觉的产生一般都要经过如下过程:
  
  一般来说,感觉过程至少要包括以上几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感觉都不能形成。首先,要有事物作用于外部感官和内部感官,譬如体育教学中的起跑技巧训练,对学生的视觉产生作用,或者是篮球运动的传球动作,要求师生或者学生之间要用触觉去感受篮球的传球的手感和动作,这些都是具体体育教学活动对师生外部感官和内部感官的作用。同时,这种刺激还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否则仍然不能形成感觉。刺激的这一范围与强度就是感觉限制。由于感觉刺激一般都必须具备这两方面因素,即强度和范围,所以我们可以用曲线来表示感觉限制。
  其次,要有感官接受刺激,并且将这些刺激(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这些神经冲动必须以电脉冲的方式通过传入神经传送到大脑,来自不同感官的神经冲动被输送到大脑的不同投射区里。在那里,神经冲动被转变成各种感觉。试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管体育教师多么卖力地授课,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官根本就不在课堂上,没有对教师讲课的内容进行倾听,这些感官就根本谈不上接受刺激,或者即使有刺激,也是非常微弱的,不至于引发学生的感觉发生,进而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从这一感觉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出,一切感官刺激,无论是产生视觉、听觉、肤觉等物理刺激,还是产生味觉、嗅觉等化学刺激,都要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然后在大脑的不同投射区里再变成不同的感觉。事物能产生刺激,但刺激并不等于事物本身。例如体育教师的声音能产生空气振动波,但空气振动波毕竟不是教师的声音本身;学生的耳朵感受到空气震动波后,便产生神经冲动进而在大脑中产生声音的感觉,但这种神经冲动或声音感觉并不等于耳朵感受到的空气振动波,更不等于发生空气震动波的教师的声音。总之,感觉是事物通过感官传达到大脑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大脑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认识该事物,但不能认为这个信息就等同于该事物。
  虽然事物作用产生刺激和冲动,映射到大脑,产生感觉,这种感觉并不代表事物本身,当然这种感觉也不是主观产生的,但是事物的作用却是这种感觉产生的逼真度的源泉。事物的作用反应在体育教学中就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态度认真,教授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巧知识比较规范,则传递给学生大脑中形成的感觉也会更加逼真,学生认识和领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也会更加标准和规范。对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基本技能的技巧、肢体动作、连贯动作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同的,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也会刺激教师的大脑,产生感觉,更加地努力教学,在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情景。
  
  二、感觉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感觉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没有把握住良好而敏锐的听觉,就无法很好地吸收和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听觉,便无法及时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不能及时地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法。当然其他感觉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也都是不容忽视的。
  1.感觉对学生的重要性
  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失去了敏锐的感觉,那对这个学生的体育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创伤,体育教学活动中,各种感觉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视觉,有了视觉才能更好地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才能更好地学习、领悟各种体育技能,如果闭上眼睛,把视觉关闭了,就是简单的一个篮球的运球动作,恐怕你也是很难想象是怎样的运动轨迹,虽然听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视觉的缺憾,但是根本无法代替,良好的视觉对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吸纳无疑都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是听觉,听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师上课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传授体育技能要领,也会用语言加以表述,这些体育教学内容的吸收都需要借助于听觉来完成,有了听觉,学生可以海量地吸收体育知识,可以和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沟通,探讨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再者就是触觉,这种感觉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可能应用较少,但是到了体育室外教学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因为很多的体育动作,都需要亲力亲为,要靠触觉来彻底掌握其中的奥秘和窍门,譬如投掷铅球的动作要领,不仅需要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关键是要靠学生的自己的摸索和触摸,这个时候的触觉就显得异常重要了,从田径运动到游泳,哪一项体育运动都少不了触觉的参与;还有嗅觉以及味觉,这两种感觉平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用较少,但是也不能忽略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都知道,饮食对体育活动者的重要性,饮食可以补充能量,可以调节身心,在这个过程中嗅觉和味觉的重要性就表现出来了。
  2.感觉对教师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体育教师来说,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可以说就是各种感觉的变相灵活运用,在讲授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时,这个时候的视觉和听觉表现的淋漓尽致,需要靠视觉观察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教授的表情反应以及学生对体育技能领悟的动作反馈情况;当然听觉也非常重要,要靠听觉来接收学生对授课情况的反馈,对体育授课内容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教师才能及时、灵活地调整授课方案,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学生满意度最大化。触觉可以说是体育教师授课的最重要的感觉之一了,示范各种体育动作,亲身指导学生,都需要触觉来进行作用。
  
  三、灵活运用感觉,提升体育教学效率的策略
  
  1.集中注意力,体现视觉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视觉是靠眼睛来激发的,这个时候就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才能把视觉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如果没有专心、认真的态度,上课时,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身在课堂心早就飞到九霄云外了,这样就算是再精彩的授课内容,也会白白地在学生眼前流失。
  2.听觉的运用要注意把握交流沟通
  听觉是互相的,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想法,可以知道学生的需求,可以了解到自己授课的不足和缺点;学生通过听觉可以捕捉到教师的授课知识,来领悟吸收。可见,听觉的作用非常重要,也是双方面的,我们不能纯粹地把听觉的成果自己单方面地搁浅,而不进行双方面的沟通,听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要和别人进行交流,把听觉得到的成果通过交流达到最大的利用效率。当然,我们要注意如何才能把学生的听觉发挥到最大处,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先通过一些小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再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者根据时间段进行适当的灵活教学,上午学生的听觉普遍较为敏锐,这个时候进行一些体育技能的传授是非常合适的,学生的吸收速度比其他时段要快得多,而下午的话,学生的热度则来得较慢,可以进行一些普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授。
  3.各种感觉之间要合理搭配,互相贯穿
  各种感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体育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各种感觉,充分调动眼、耳、手、鼻、口的协调动作,达到“1 1>2”的教学效果,举个例子:800米跑步中,眼睛要观察其他同伴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力,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步伐和位置,耳朵要注意听最后一圈的铃声,以便做好冲刺的准备,而鼻子要学会调整呼吸等,各种感觉的搭配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荣.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江海纵横,2008(1).
  [2] 张波,张艳华.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4).
  [3] 王倩.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安徽教育,2005(2).(责任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至于道德价值取向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进步都和学生的心理问题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问题历来都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从心理契约的角度,以各相关联体入手,探讨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谓另辟蹊径。    一、心理契约的涵义及特性    1.心理契约的涵义  心理契约是非正式的,不具备书面形式,也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它确实存
教育观念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背景,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任何教育都不可能离开教育观念,因为它是实实在在的,并顽强地、无孔不入地渗透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因其如此,我们有必要讨论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念。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念有赏识教育理念、问题意识理念、注重过程教学理念、主体性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意识、教育研究意识。    一、教育研究意识    林崇德教授认为,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学
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实施总体方案。笔者认为,学生作文教学与指导应以人为本(即“人本”),而不是以文为本(即“文本”)。那么,作文教学与指导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及心灵,特别是内在表达欲求建立亲密而有机的联系呢?我们不妨将视界从读、写两个维度扩大到听、说、读、写、行五个维度,就不难得到以下几种应对策略。    策略之一:从“口语”到“笔语”    要变单一教室背景下的“作
教育过程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戈尔曼说:“情绪潜能可以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多少年来,我们所受的教育只强调知识和智力,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以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我们否认了自身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忽视情绪因素的在教学中的运用,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
香港特殊的“三语两文”现象使英语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和英文学校的教学语言回归后的香港特区政府将培养“三语两文”都能够自如运用的人才作为其语言政策的出发点,要求进一步普及和改善年轻一代的英语运用能力,以提高香港的国际竞争力为此,21世纪的英语课程总目标被定为: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扩展语言知识和他文化经验的机会;为个人及智力发展为进一步学习以及以英语为媒介而获得快乐和从事工作提供机会;使学习者做
一、有效性输入和英语写作教学的关系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了输入假说。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他提出了符合"i+1"公式("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