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八月十三,我们圩镇要办“古事”了!
听到这个消息,七岁的妹妹兴奋得直拍小巴掌。办“古事”是我们梅州客家人的特有习俗。听大人们讲,为了纪念曾经庇佑过陈氏家族的陈仙师,自两百多年前,我们圩镇周围的陈姓村子开始合力举办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这就叫办“古事”。这一天,人们抬着神龛,组成一支长长的队伍,锣鼓喧天,彩旗飘飘,在小镇的主要道路上巡游。最特别的是有许多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装扮成传说里的金童玉女,站在拖拉机组成的车队上一路展演!她们有个特别的称呼——“古事妹”。
去年,妹妹就一直吵嚷着要去扮演“古事妹”,但那天她恰好生水痘,躲在家里不能吹风,错过了。那次,妹妹的好朋友小芸去当了“古事妹”。小芸回家后绘声绘色地向妹妹讲述了自己的风光经历,最后还掏出一个金灿灿的红包举在妹妹眼前炫耀——那是当“古事妹”的报酬,十元钱呢!从那以后,妹妹天天念叨着下次一定得当上“古事妹”。
这天,我放学回家晚。我是学校鼓乐队的鼓手,放学后在学校多训练了一个小时。一进屋,妹妹就拉着我的手说:“哥哥,带我去找五爷爷报名当古事妹吧!”
我被妹妹纠缠不过,被她牵扯着赶到村头祠堂。
我们进门的时候,五爷爷正在打电话联系我们学校鼓乐队的马老师。他打完电话,得知我们的来意,笑眯眯地问妹妹:“小玉今年多大啦?”
“七岁。”
“七岁呀?小了点。”五爷爷皱了皱眉头,好像有点为难,“去年一个六岁半的细妹子当古事妹,结果巡游半路上睡着了!今年报名的女孩子很多,我们想挑年纪大一点的。”
“我读一年级了,肯定能坚持到底的!”妹妹的脸蛋浮现一圈红晕,言语急切地恳求道。
“五爷爷,那天我们鼓乐队不是也要去表演吗?您把我妹妹安排在最后一辆拖拉机上,我可以照顾妹妹!”我也替妹妹求情。
五爷爷摸了摸光秃秃的脑门:“好吧!我把小玉的名字记上了!”
办“古事”这天终于在妹妹的日思夜想中到来了。这天,整个圩镇人山人海,前来观看的本地乡亲、亲戚游客、做生意的小贩早早就聚拢到街上参与盛会。而最热闹的地方要属我们村的晒谷坪了。晒谷坪中间安放着陈仙师神龛,前来烧香祭拜的陈姓村民排成了长龙。德高望重的九斤爷爷,翘着花白的胡子,念完长长的、拗口的古文祭词后,火红的鞭炮欢快地炸满一地,长龙般的队伍终于要开始巡游了!
我的胸前挂着大鼓,和鼓乐队的其他成员一起做正式演出之前的排练。这天学校放假,许多同学都来看热闹。我的铁杆伙伴黑娃最调皮。他手里卷了张芭蕉叶,做成大喇叭的形状,放在嘴边,鼓起腮帮子,煞有介事地“吹”起来,引得鼓乐队的成员笑作一团。马老师狠狠地朝他瞪眼睛:“黑娃,你再捣乱,回头告诉你爹!”
黑娃一听这话,马上躲到人群中去了。他最怕他爹的烟斗“栗子”了。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快看,古事妹来啦!”
所有人一起回头去看。只见从祠堂的小厢房里走来一支花枝招展的“古事妹”队伍,这些小女孩经过一番精心的梳妆打扮,脸蛋上涂着胭脂,身上穿着花花绿绿的古装,一手拿着铁皮做的宝剑,一手摇着折扇,仿佛是从古时候走来的人物。
“像是天女下凡呢!”有人发出一声赞叹。
我的目光四下搜寻,终于找到了妹妹的身影。只见她嘴唇涂得红彤彤的,一双大眼睛抹成了大熊猫般的黑眼圈,我不禁哈哈大笑。
一辆辆手扶拖拉机开过来了。“古事妹”在大人们的搀扶下,登上了拖拉机驾驶室和车斗连接横梁处的架子,那里刚好可供孩子们平稳站立。
妹妹迫不及待地爬上了最后一辆拖拉机,回头朝我张望,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巡游开始了。
鼓乐队的指挥将手中的指挥棒举到头顶上方,示意队员准备。我赶紧收回心思,把鼓棒置于鼓面,准备演奏。
沿途观看的乡邻津津乐道地对拖拉机上俏皮可爱的“古事妹”们指指点点,对她们的外貌装扮评头论足,不时发出一阵赞叹。
黑娃今天特别兴奋。他像是一条滑溜的泥鳅,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他几次凑到我的身边,想试敲我的大鼓,过一下鼓手的瘾。
我把他轰走后,他不甘心,嬉皮笑脸地跟在我身边。
沿途的乡亲太过热情,他们燃烧的鞭炮长得好像没有尽头一般,队伍只好走走停停。过了两个小时,我们的行程还没走完一半。天气炎热,大家都不免有些疲惫。
趁乐队休息,我溜到最后一辆拖拉机前看妹妹。
可怜的妹妹平时从来没有走过远路,也没有站过这么长时间,脸上流淌的汗珠把胭脂粉冲成了一条条小花纹。她一个劲地向我诉苦:“哥哥,我的腿又麻又酸,累死啦!”
我安慰她说:“再坚持一下吧!很快就到了!”
妹妹右手不停地扇着折扇,细密的汗珠从额头上冒出来,看起来好像快中暑了。
我心疼起妹妹来:“我去找点水!”我环视四周,只见后勤保障队伍就在不远处。我让黑娃替我去拿一瓶水送给妹妹。
“拿水可以,你得把鼓借我敲两下!”没等我反应过来,黑娃就夺过我手中的鼓棒,“咚咚”地猛敲了两下。接着他就变戏法似的从裤兜里掏出一瓶矿泉水递给妹妹。
妹妹喝了几口水,脸色舒缓了一些。
这时,黑娃转动着机灵的眼珠子,悄悄地把我拉到一个偏僻的角落,凑在我耳边咕哝了几句。
听完他的鬼点子,我面露迟疑:“这样行吗?”
“咋不行?你和你妹本来就长得像,谁看得出来呀?再说,我还有这个呢!”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个装雪花膏的圆铁盒子,悄声说:“这是我妈的胭脂,我偷偷从家里拿来的!”
想到妹妹还要顶着烈日坚持差不多一半的路程,我咬咬牙,决定试一下。
我对妹妹说:“你要不要下来休息一下?”
妹妹一听,头点得像是鸡啄米似的,巴不得马上就跳下来。
我和黑娃赶紧把妹妹带到一户人家的院落里。
过了十来分钟,鞭炮声再次响起。趁着混乱,我们三人出来了。只不过,这次我穿上了妹妹的古装,戴上了发髻和头花,手持扇子,脸上胡乱涂了些胭脂,扮起了男版“古事妹”。而黑娃,则乐不可支地穿上我的白色乐队制服冒充起了鼓手。而妹妹呢,擦掉脸上的妆容,悄悄地爬上拖拉机的车斗,终于可以歇下来喘口气了。
我们一心打算就这样瞒过去。可是,不到十分钟就露馅了!
鼓乐队重新演奏的时候,人群把疑惑的目光转向假冒鼓手黑娃——原来,滥竽充数的黑娃不知章法,看不懂乐队指挥的动作,瞎敲一气,把整个乐队的节奏都打乱了!
紧接着,又有个小男孩喊了一声:“看,那个古事妹是男的!”
大家先是一愣,接着“啊”的一声,笑得东倒西歪。我的脸羞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心里暗自叫苦不迭:“惨了!几百年的‘古事妹’习俗就这样毁在我手里了。明天校园里一定会盛传‘古事仔’的笑话了!”
听到这个消息,七岁的妹妹兴奋得直拍小巴掌。办“古事”是我们梅州客家人的特有习俗。听大人们讲,为了纪念曾经庇佑过陈氏家族的陈仙师,自两百多年前,我们圩镇周围的陈姓村子开始合力举办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这就叫办“古事”。这一天,人们抬着神龛,组成一支长长的队伍,锣鼓喧天,彩旗飘飘,在小镇的主要道路上巡游。最特别的是有许多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装扮成传说里的金童玉女,站在拖拉机组成的车队上一路展演!她们有个特别的称呼——“古事妹”。
去年,妹妹就一直吵嚷着要去扮演“古事妹”,但那天她恰好生水痘,躲在家里不能吹风,错过了。那次,妹妹的好朋友小芸去当了“古事妹”。小芸回家后绘声绘色地向妹妹讲述了自己的风光经历,最后还掏出一个金灿灿的红包举在妹妹眼前炫耀——那是当“古事妹”的报酬,十元钱呢!从那以后,妹妹天天念叨着下次一定得当上“古事妹”。
这天,我放学回家晚。我是学校鼓乐队的鼓手,放学后在学校多训练了一个小时。一进屋,妹妹就拉着我的手说:“哥哥,带我去找五爷爷报名当古事妹吧!”
我被妹妹纠缠不过,被她牵扯着赶到村头祠堂。
我们进门的时候,五爷爷正在打电话联系我们学校鼓乐队的马老师。他打完电话,得知我们的来意,笑眯眯地问妹妹:“小玉今年多大啦?”
“七岁。”
“七岁呀?小了点。”五爷爷皱了皱眉头,好像有点为难,“去年一个六岁半的细妹子当古事妹,结果巡游半路上睡着了!今年报名的女孩子很多,我们想挑年纪大一点的。”
“我读一年级了,肯定能坚持到底的!”妹妹的脸蛋浮现一圈红晕,言语急切地恳求道。
“五爷爷,那天我们鼓乐队不是也要去表演吗?您把我妹妹安排在最后一辆拖拉机上,我可以照顾妹妹!”我也替妹妹求情。
五爷爷摸了摸光秃秃的脑门:“好吧!我把小玉的名字记上了!”
办“古事”这天终于在妹妹的日思夜想中到来了。这天,整个圩镇人山人海,前来观看的本地乡亲、亲戚游客、做生意的小贩早早就聚拢到街上参与盛会。而最热闹的地方要属我们村的晒谷坪了。晒谷坪中间安放着陈仙师神龛,前来烧香祭拜的陈姓村民排成了长龙。德高望重的九斤爷爷,翘着花白的胡子,念完长长的、拗口的古文祭词后,火红的鞭炮欢快地炸满一地,长龙般的队伍终于要开始巡游了!
我的胸前挂着大鼓,和鼓乐队的其他成员一起做正式演出之前的排练。这天学校放假,许多同学都来看热闹。我的铁杆伙伴黑娃最调皮。他手里卷了张芭蕉叶,做成大喇叭的形状,放在嘴边,鼓起腮帮子,煞有介事地“吹”起来,引得鼓乐队的成员笑作一团。马老师狠狠地朝他瞪眼睛:“黑娃,你再捣乱,回头告诉你爹!”
黑娃一听这话,马上躲到人群中去了。他最怕他爹的烟斗“栗子”了。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快看,古事妹来啦!”
所有人一起回头去看。只见从祠堂的小厢房里走来一支花枝招展的“古事妹”队伍,这些小女孩经过一番精心的梳妆打扮,脸蛋上涂着胭脂,身上穿着花花绿绿的古装,一手拿着铁皮做的宝剑,一手摇着折扇,仿佛是从古时候走来的人物。
“像是天女下凡呢!”有人发出一声赞叹。
我的目光四下搜寻,终于找到了妹妹的身影。只见她嘴唇涂得红彤彤的,一双大眼睛抹成了大熊猫般的黑眼圈,我不禁哈哈大笑。
一辆辆手扶拖拉机开过来了。“古事妹”在大人们的搀扶下,登上了拖拉机驾驶室和车斗连接横梁处的架子,那里刚好可供孩子们平稳站立。
妹妹迫不及待地爬上了最后一辆拖拉机,回头朝我张望,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巡游开始了。
鼓乐队的指挥将手中的指挥棒举到头顶上方,示意队员准备。我赶紧收回心思,把鼓棒置于鼓面,准备演奏。
沿途观看的乡邻津津乐道地对拖拉机上俏皮可爱的“古事妹”们指指点点,对她们的外貌装扮评头论足,不时发出一阵赞叹。
黑娃今天特别兴奋。他像是一条滑溜的泥鳅,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他几次凑到我的身边,想试敲我的大鼓,过一下鼓手的瘾。
我把他轰走后,他不甘心,嬉皮笑脸地跟在我身边。
沿途的乡亲太过热情,他们燃烧的鞭炮长得好像没有尽头一般,队伍只好走走停停。过了两个小时,我们的行程还没走完一半。天气炎热,大家都不免有些疲惫。
趁乐队休息,我溜到最后一辆拖拉机前看妹妹。
可怜的妹妹平时从来没有走过远路,也没有站过这么长时间,脸上流淌的汗珠把胭脂粉冲成了一条条小花纹。她一个劲地向我诉苦:“哥哥,我的腿又麻又酸,累死啦!”
我安慰她说:“再坚持一下吧!很快就到了!”
妹妹右手不停地扇着折扇,细密的汗珠从额头上冒出来,看起来好像快中暑了。
我心疼起妹妹来:“我去找点水!”我环视四周,只见后勤保障队伍就在不远处。我让黑娃替我去拿一瓶水送给妹妹。
“拿水可以,你得把鼓借我敲两下!”没等我反应过来,黑娃就夺过我手中的鼓棒,“咚咚”地猛敲了两下。接着他就变戏法似的从裤兜里掏出一瓶矿泉水递给妹妹。
妹妹喝了几口水,脸色舒缓了一些。
这时,黑娃转动着机灵的眼珠子,悄悄地把我拉到一个偏僻的角落,凑在我耳边咕哝了几句。
听完他的鬼点子,我面露迟疑:“这样行吗?”
“咋不行?你和你妹本来就长得像,谁看得出来呀?再说,我还有这个呢!”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个装雪花膏的圆铁盒子,悄声说:“这是我妈的胭脂,我偷偷从家里拿来的!”
想到妹妹还要顶着烈日坚持差不多一半的路程,我咬咬牙,决定试一下。
我对妹妹说:“你要不要下来休息一下?”
妹妹一听,头点得像是鸡啄米似的,巴不得马上就跳下来。
我和黑娃赶紧把妹妹带到一户人家的院落里。
过了十来分钟,鞭炮声再次响起。趁着混乱,我们三人出来了。只不过,这次我穿上了妹妹的古装,戴上了发髻和头花,手持扇子,脸上胡乱涂了些胭脂,扮起了男版“古事妹”。而黑娃,则乐不可支地穿上我的白色乐队制服冒充起了鼓手。而妹妹呢,擦掉脸上的妆容,悄悄地爬上拖拉机的车斗,终于可以歇下来喘口气了。
我们一心打算就这样瞒过去。可是,不到十分钟就露馅了!
鼓乐队重新演奏的时候,人群把疑惑的目光转向假冒鼓手黑娃——原来,滥竽充数的黑娃不知章法,看不懂乐队指挥的动作,瞎敲一气,把整个乐队的节奏都打乱了!
紧接着,又有个小男孩喊了一声:“看,那个古事妹是男的!”
大家先是一愣,接着“啊”的一声,笑得东倒西歪。我的脸羞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心里暗自叫苦不迭:“惨了!几百年的‘古事妹’习俗就这样毁在我手里了。明天校园里一定会盛传‘古事仔’的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