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播音主持是一门极其讲究语言艺术的工作,对于文体不同的播音主持作品,只有运用恰当多样的声音造型,才能够充分表现作品语言的形象美,与受众产生心灵的共鸣。文章从叙述型和抒情型播音主持作品入手,对有声语言表现要求作以简要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播音创作 叙述型作品 抒情型作品 有声语言 形象感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86-01
一、叙述型作品
叙述型作品重点是描述某些具体事物的,播音主体在进行作品的创作时,关键把握好文体的情感表述和自身语速,使语音的情感造型与叙述内容的情感基调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讲得生动形象,让人身临其境。其中要注意的细节是:
(一)对人物语言的模仿要真实贴切
模仿本来角色的声音去表现是播音员处理作品的关键所在。不同角色的语言表达特征是不一样的。比如:心情低落的人说话往往语调比较低沉,透露出对事物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而心情愉悦的人往往是充满自信;平和的人语调往往是平而慢的。我们进行创作时,必须尽量完整,真实地表现作品内容。如下面一段作品:我跪倒在继母面前,“妈,让我死吧,我愿意把所有的器官都给妹妹,只要妹妹能活着。”我昏昏沉沉地倒下了。
这一段描述了一个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姐姐得知同父异母的妹妹因出车祸死亡,母亲决定将妹妹的心脏移植给她时矛盾愧疚的心情。为了表现出这种情感,在姐姐声音的处理上要注意表现出姐姐得知这一消息后的突然和懊悔自己当年的嫉妒。还要考虑到,姐姐是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这么突然的事件发生后,在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后,身体会变得更加虚弱以致后来昏倒。因此,前半部分应是将声音充分表现出来,后半部分就应将声音弱化并适当地进行断断续续的处理,略带哭腔,增强现场的真实感。
(二)描绘的情景要达到逼真的效果
1.情境的色调描绘与声音情感造型保持一致
播音过程中,播音主体必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文体情景的基础上用有效的声音将其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吸引受众,融入到情境氛围中。例如,作品《藏羚羊跪拜》有这样一段表述:
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破肚。他拿着尖刀的双手在颤抖,终于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惊讶地大叫了一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竟然还有一只小羚羊,它已经发育成型,但已经死在了他母亲的腹中。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藏羚羊的身体那样的臃肿,也才明白为什么藏羚羊要对他下跪,原来它是求猎人留下自己腹中孩子的一条命!
这一段情景描绘总的情景基调是震惊与悔恨的,包含了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在朗读时,播音主体要抓住重点词,把情景的悲惨通过声音充分表达出来:例如,忐忑不安、颤抖:语速较慢,延长“颤抖”后的气息。表现出老猎人的饿对藏羚羊下跪这件事原因的好奇。吃惊:加强二字的爆发力,充分地表现出老猎人的意外。
2.动作与语音保持协调一致
在一些作品中,会有很多形象和具体的词汇描写关于表现人物的某些连贯动作。对此,播音主体若能通过语言形象表现出来,做到音色与动作的张驰相同,一定会使作品活灵活现,增光添彩。例如:
“没等扎西张口,单贞一个箭步上前,双手抢过奶茶,一口气喝干了。”
这一段里,一连串动作描绘出单贞为救自己丈夫喝下毒药的场景。她的动作过程是非常紧张的,在播音过程中,用声音将这个场景表现出来,大家才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享受。因此,播音主体必然要加快语速,同时细致处理每个动作,才能使动作声音形象化。
二、抒情型作品
(一)营造意境展现作品真实性
在进行抒情型作品创作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有效地营造抒情的意境氛围,使作品达到感染人的良好效果。例如:看够,品够,秋雨的夜色,仿佛嗅到秋的特殊香气,却不忍离去,于是我们缓缓踱步在雨中,尽量延长和秋雨的亲近。时而仰望雨空,想细数落下的雨滴,无奈,却怎么也收不拢。只好遐思:想那散落在宁静夜空中的雨珠,是送给人们的温馨梦乡;想那秋风秋雨奏响的小夜曲,是带给人们的一种无比和谐的恬静。轻轻的和朋友耳语:不要再打扰秋雨夜的宁静,不要再累的秋雨缠绵,悄悄离去吧!
在这段作品中几组“意象群”组构而成的抒情段落,通过恬美的意象群烘托出浪漫唯美的秋雨。因此,在进行创作时播音主体要注意在处理它们时把握细节。每一个播音员都应该自觉地通过意象组合来协调,避免内容雷同、结构死板。
(二)调控情绪,以情感人
只有对作品内容充分理解和熟悉的前提下,播音主体的创作才能迅速进入状态,有效控制自身的情绪,与内容步调一致,不论喜怒哀乐,收放自如,迅速调整到位,自然、本真地传达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听众。如一些反映生活的文章,我们可以把自己设想为一个旁观者或者是主人公,去把握感情基调。但是从生活中所得到哲理的时候一般我们都应该在感情上和聲音上有所变化,多加练习,就可以创造出播音主持作品中有声语言的音声形象感。
总之,作为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努力通过对作品有声语言的创作追求这种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11.10.
[2]姚喜双.播音学概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1.5.
[关键词]播音创作 叙述型作品 抒情型作品 有声语言 形象感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86-01
一、叙述型作品
叙述型作品重点是描述某些具体事物的,播音主体在进行作品的创作时,关键把握好文体的情感表述和自身语速,使语音的情感造型与叙述内容的情感基调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讲得生动形象,让人身临其境。其中要注意的细节是:
(一)对人物语言的模仿要真实贴切
模仿本来角色的声音去表现是播音员处理作品的关键所在。不同角色的语言表达特征是不一样的。比如:心情低落的人说话往往语调比较低沉,透露出对事物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而心情愉悦的人往往是充满自信;平和的人语调往往是平而慢的。我们进行创作时,必须尽量完整,真实地表现作品内容。如下面一段作品:我跪倒在继母面前,“妈,让我死吧,我愿意把所有的器官都给妹妹,只要妹妹能活着。”我昏昏沉沉地倒下了。
这一段描述了一个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姐姐得知同父异母的妹妹因出车祸死亡,母亲决定将妹妹的心脏移植给她时矛盾愧疚的心情。为了表现出这种情感,在姐姐声音的处理上要注意表现出姐姐得知这一消息后的突然和懊悔自己当年的嫉妒。还要考虑到,姐姐是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这么突然的事件发生后,在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后,身体会变得更加虚弱以致后来昏倒。因此,前半部分应是将声音充分表现出来,后半部分就应将声音弱化并适当地进行断断续续的处理,略带哭腔,增强现场的真实感。
(二)描绘的情景要达到逼真的效果
1.情境的色调描绘与声音情感造型保持一致
播音过程中,播音主体必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文体情景的基础上用有效的声音将其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吸引受众,融入到情境氛围中。例如,作品《藏羚羊跪拜》有这样一段表述:
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破肚。他拿着尖刀的双手在颤抖,终于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惊讶地大叫了一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竟然还有一只小羚羊,它已经发育成型,但已经死在了他母亲的腹中。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藏羚羊的身体那样的臃肿,也才明白为什么藏羚羊要对他下跪,原来它是求猎人留下自己腹中孩子的一条命!
这一段情景描绘总的情景基调是震惊与悔恨的,包含了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在朗读时,播音主体要抓住重点词,把情景的悲惨通过声音充分表达出来:例如,忐忑不安、颤抖:语速较慢,延长“颤抖”后的气息。表现出老猎人的饿对藏羚羊下跪这件事原因的好奇。吃惊:加强二字的爆发力,充分地表现出老猎人的意外。
2.动作与语音保持协调一致
在一些作品中,会有很多形象和具体的词汇描写关于表现人物的某些连贯动作。对此,播音主体若能通过语言形象表现出来,做到音色与动作的张驰相同,一定会使作品活灵活现,增光添彩。例如:
“没等扎西张口,单贞一个箭步上前,双手抢过奶茶,一口气喝干了。”
这一段里,一连串动作描绘出单贞为救自己丈夫喝下毒药的场景。她的动作过程是非常紧张的,在播音过程中,用声音将这个场景表现出来,大家才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享受。因此,播音主体必然要加快语速,同时细致处理每个动作,才能使动作声音形象化。
二、抒情型作品
(一)营造意境展现作品真实性
在进行抒情型作品创作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有效地营造抒情的意境氛围,使作品达到感染人的良好效果。例如:看够,品够,秋雨的夜色,仿佛嗅到秋的特殊香气,却不忍离去,于是我们缓缓踱步在雨中,尽量延长和秋雨的亲近。时而仰望雨空,想细数落下的雨滴,无奈,却怎么也收不拢。只好遐思:想那散落在宁静夜空中的雨珠,是送给人们的温馨梦乡;想那秋风秋雨奏响的小夜曲,是带给人们的一种无比和谐的恬静。轻轻的和朋友耳语:不要再打扰秋雨夜的宁静,不要再累的秋雨缠绵,悄悄离去吧!
在这段作品中几组“意象群”组构而成的抒情段落,通过恬美的意象群烘托出浪漫唯美的秋雨。因此,在进行创作时播音主体要注意在处理它们时把握细节。每一个播音员都应该自觉地通过意象组合来协调,避免内容雷同、结构死板。
(二)调控情绪,以情感人
只有对作品内容充分理解和熟悉的前提下,播音主体的创作才能迅速进入状态,有效控制自身的情绪,与内容步调一致,不论喜怒哀乐,收放自如,迅速调整到位,自然、本真地传达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听众。如一些反映生活的文章,我们可以把自己设想为一个旁观者或者是主人公,去把握感情基调。但是从生活中所得到哲理的时候一般我们都应该在感情上和聲音上有所变化,多加练习,就可以创造出播音主持作品中有声语言的音声形象感。
总之,作为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努力通过对作品有声语言的创作追求这种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11.10.
[2]姚喜双.播音学概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