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露布文体的演变与定型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w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露布文是中国古代的新闻文体之一。东汉至三国时期,露布文由特殊的制诏、奏章向军事捷报转变;南北朝时期,露布文采用骈文体制,体例成熟;至隋朝,露布文在宣露布礼上被宣读,是对其新闻传播功能的强化。唐宋以后,露布文被纳入科举考试,其创作逐步趋向了时文化。
  关键词:露布;捷报;骈俪;时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1005904
  收稿日期:20110221
  作者简介:陈光锐(1971-),男,安徽滁州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On the evolution and finalization of the manifesto literary style
   CHEN Guang-rui
   (School of Literatur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Abstract: The manifesto literary style is one of Chinese ancient times’ news literary styles. From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Three Kingdom Era, the manifesto literary style transformed to the military report of victory via imperial edict and the memorial to the throne. Till the time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manifesto literary style used the mature system of antithetical style; In Sui Dynasty, the public proclamation of manifesto literary style in the manifesto ritual was the intensification of its function of news dissemination. After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manifesto literary style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which suggests that its creation gradually approached modern culture.
  Key words: Manifesto;report of victory;antithetical style; modern culture
  
  露布,在汉代是一种朝廷发布制书、诏书,臣僚上呈奏章的特殊方式,还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顾名思义,“所以名‘露布’者,谓不封检,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亦谓之‘露版’”[1]30。露布文成为中国古代新闻文体的一种,是由于露布在军事通信中的广泛运用而形成的,它也经历了文体自身的演变、定型过程。学界在露布文研究方面已有成果,文献[1-7]主要集中于对露布起源和职能变化方面的研究。其实,露布职能的演进同时会影响露布文体的变化,这是此前的研究者没有给予充分关注的,似仅有徐明《“露布”考释》对此有所涉猎。本文拟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对露布文体的发源至最后定型的演变历程予以细致探讨,剖析南北朝时期文风、隋代将露布列为军礼,以及唐宋词科考试对露布文体最后定型的合力推动作用,即对露布文本进行文体学角度的考察。
  一、汉代:露布是特殊的制诏、奏章
  正如黄春平[3]指出的,在汉代,露布并非用于军事信息的传递,只是朝廷颁布的诏令或臣僚上呈的奏章的一种特殊印封形式,就是说皇帝对臣民的下行传播的制诏、臣僚对皇帝上行传播的奏章都有可能采用露布的形式,而这并非当时颁行制诏和奏章的常态。因为制诏和奏章一般来说都是针对具体的人事,多涉及朝政得失、人事变更的机密,所以下行的制诏、上行的奏章都是要封装的。而露布,就是显露不封的意思,显然是一种非常态的手段。“凡制书,有印,使符下远近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唯赦令、赎令,召三公诣朝堂受制书,司徒封印,露布下州郡。”[8]
  由此可知,制书、章表惯例都要皇帝“玺封”或尚书“重封”的,特别机密之事还要用皂囊盛装,唯一例外就是赦令、赎令可露而不封,所谓赦赎之令的目的乃是自上而下的炫示恩典。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皇帝也会有意识采用露布诏书的形式,比如光武帝为了表彰鲍昱父子相继为司隶之职,委任诏书故意露布不封。但也有臣僚上奏采用“露布”形式的。
  《东观汉记•帝纪三》载:“汉顺帝崩,遗诏俭葬,有奏曰请上尊号曰‘敬’,宗庙天子,世世献奉藏,主袷祭,进武德之舞,如祖宗故事,露布奏,可。”[9]这是臣僚露布上奏称颂汉顺帝遗诏俭葬美德的,皇帝当然乐意将之公之于众。也有少数臣僚露布上奏,指摘朝政过失,彰显君恶,如汉桓帝立庭掖之女亳氏为皇后,大封皇后族人,又过分宠任在诛杀梁冀时出谋划策的单超等五人,导致他们专权选举,白马令李云“露布上书,移副三省。”
  皇帝的赦赎令和李云上书都表明在汉代露布只是一种特殊的诏书奏章,只是不同常例的诏奏手段,目的在于获得更为广泛的受众和更为强烈的宣传效果,存在着试图超越正常范围的传播愿望,但并没有从制诏奏章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与汉代质朴文风相一致,此时的露布是散体行文,李云的露布上书可为一证:
  臣闻皇后天下母,德配坤灵,得其人则五氏来备,不得其人则地动摇宫。比年灾异可谓多矣,皇天之戒可谓至矣。高祖受命至今三百六十四岁,君期一周当有黄精代,见姓陈项虞田许氏,不可令此人居,太尉太傅典兵之官,举措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赏亦应其实。梁冀虽持权专擅,虐流天下,今以罪行诛,犹召家臣搤杀之耳,而猥封谋臣万户以上,高祖闻之,得无见非;西北列将,得无解体。孔子曰:“帝者,谛也”,今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货公行,政化日损尺一,拜用不经御省,是帝不欲谛乎[10]1268
  受到当时流行的谶纬思想的影响,李云将自然灾害与皇后、宰臣不得其人联系在一起,矛头直指桓帝,地震频发给李云提供了上奏的良机和有力证据。但是他并未停留在谶纬的层面,而是从皇后当母仪天下;典兵之官,举措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赏,亦应其实等现实政治方面立论,直书无隐,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谏章,历经千载为人称道。
  汉代露布的职能决定了汉代露布文还属于制诏奏章文,从表面上看,它与后代专用于军事的骈体露布文距离很远,但是它也反映了某些特定信息需要特定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载体的倾向。
  二、汉末三国:专用于军事信息传递的露布文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战乱纷纭,露布依然承袭之前制诏和奏章的功能,但是这一阶段露布传递的信息大多与军事有关,这是露布最后发展为专用军事文书的关键时刻。《三国志》多次记载了露布的使用,大都是以“露布天下”的名义为讨伐敌人张本,这些露布大多产生于汉末三国混战之际,反映出露布与军事的结合日趋紧密。在战争之时,军事机密自然不能示众,败绩也不宜宣扬,能够而且需要“露布天下”的当然应该是胜利的消息。露布运用于战争,而且主要运用于报捷应该是比较自然的事。以魏明帝在诸葛亮大败街亭之后所作的《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为例:
其他文献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该理念下形成了"先探索后讲授"的教学新模式."先探索后讲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
许多教师认为初中作文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也较为困难,导致初中作文教学陷入了困境。针对这样的教学困境,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只有直面教学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并重点抓薄
高校共青团员档案是共青团员大学期间在共青团组织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对于共青团员个体和共青团组织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也是高校档案馆藏的重要来源。针对当前高校共青
抗菌药物问世以来,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人们把它当成治病的法宝。抗菌药物的生产也成为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抗菌药物的使用大国,对抗菌药物的应用也最为广
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与位似是几种重要的图形变换,在考题中变化多端,也是各级考试的难点.同学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变换的图形或根据图形变换求点的坐标,需要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