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总结了超声诊断学实习带教中的不足和几点经验,认为:注重基础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PBL教学,启发式教学,学习书写超声报告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超声诊断学;实习带教
超声医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
超声以其无放射性、操作简便、经济、可用于术中及床边等优点,常常成为临床上一线检查方法。与其它影像学相比,超声医学实践性更强,集仪器操作技术和疾病诊断思维于一体,需要手、眼、脑并用,因此诊断医生个人操作能力及知识结构组成决定了其诊断水平的高低。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如何在实习期间提高操作能力及诊断水平,除了自身努力外,实习带教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2]。我院一直承担着徐州医学院本科、研究生的超声诊断学实习带教任务,现对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目前医学影像专业超声医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超声医学相关课程设置较少:目前影像专业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X线诊断学等,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所有专业课课时的15%左右,比如现在所用教材《超声诊断学》第二版厚538页仅有不到100个学时,学生的实习课更为少,仅有20学时,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1.2 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可供医学影像专业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目前超声学科所用教材《超声诊断学》第二版已连续应用近十年,可知教材中的内容早已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超声医学了。一些介绍超声新技术,比如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3]。上述新技术相关的知识学生也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简单的介绍一下,真正能够接触到那些新技术、新知识的学生可谓少之又少。
1.3 教学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实习带教模式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师处于主动灌输的位置,大多数学生以被动学习为主,教师提前准备好各个器官正常及异常的典型超声图像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学习与其有关的超声理论知识,学生只需认真聆听,沿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及思考就行了。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4 教学师资相对不足:超声医学专业无论理论教学还是见习教学师资力量都相对不足,其学历层次、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综合能力参差不齐。通常一位见习带教老师要给一个班几十位同学同时上课,而每次上课的时间都是固定地、有限地,这样很难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上机操作、熟悉操作方式及声像表现,从而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2 教学重点与策略
2.1 重视基础医学:超声医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诊断学,这就必须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解剖学的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在熟悉正常解剖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异常的情况。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对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各种疾病都有其病理学改变,组织和脏器的不同病理、病理生理、解剖变化决定了超声波对其的不同反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声像特征。一个好的超声诊断医生必须学好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了解各科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诉、体征、病程、实验室检查,才能避免出现漏诊、误诊,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较准确的超声学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是对脏器和疾病的初步认识,他们理解不充分,也不利于长期记忆,只有安排实习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机器、观摩声像图像,了解不同技术检测方式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熟悉各种疾病的声像表现,才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一般来说,带教过程中,老师一边做检查一边讲解超声检查的手法与图像的内容,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由学生自己互相检查,老师在旁边加以指导。如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直接对在医院就诊的病人进行检查,让学生试着提出诊断性意见,然后带教老师再帮忙纠正错误或进一步完善诊断结果。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具体讨论,将会启发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及增强他们的疾病诊断能力。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既往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基础理论知识较好而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不足的缺点,这是传统“填鸭式”平面教学的不足。超声检查是一种实时、连续、多切面及动态观察疾病的一种影像检查方法,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动态演示检查过程,显示病变情况。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标准化病例教案,集图像、声音、文字、图表、动画于一体,图、文、声并茂,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经调查发现,学生对于有意义的图片的兴趣远远高于单纯的文字性描述。最好是每讲一个脏器或一种疾病都配以相应的图片,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4 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中心学习)教学法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老师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创新,不拘泥于老师的思路和标准答案,将所学的各种医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总结,解决问题。例如,在“周围血管”理论教学时[4],老师阐述了周围血管的5个重要多普勒特征:自发性、周期性、乏氏动作血流中断、挤压肢体血流增多、单向回心血流;由于血管表浅,检查时要将探头轻置于检查部位,否则有些血管可能会受压闭塞。学生由于没有亲身体会,在课堂上很难理解讲授的理论。在见习课上,老师首先提问:“为何检查血管时不能加压,加压后会出现哪些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告诉大家答案。学生们亲自操作,无形中就激起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变枯燥的理论为轻松的形象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好奇心、学得快、记得牢。 2.5 启发式教学[5] :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利用已掌握知识引出新内容,温故而知新,在超声教学中尤为重要。例如已经讲过肝囊肿的声像表现,在讲肾囊肿声像表现的新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把肝囊肿的声像表现回顾一下,然后再讲肾囊肿和肝囊肿声像表现的相似处及不同点。它们的基本声像表现都是一致的,都是长在实质内,在囊肿较小时对脏器功能几乎没什么影响,只是部分肾囊肿生长的部位有些特殊,可以位于肾盂旁,即肾盂旁囊肿,当肾盂旁囊肿长的足够大压迫肾盂及其内的血管、神经时可以导致肾功能异常。调查发现,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记忆更深刻。
2.6 学习书写超声报告:在超声诊断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个脏器正常及异常的声像图像特点,还要鼓励学生学习书写超声诊断报告。超声报告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报告之一,将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参考。超声报告书写的是否规范、描述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判断。超声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将用到大量的医学术语和超声用语,学生通过反复的接触,可以加深学生对脏器及病变声像表现的声学印象,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各种疾病的认识。例如遇到胆结石时,会让学生在超声报告中写下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随体位改变移动等超声描述性语言,反复多次描述,以后再碰到胆结石时学生就会立即记起它的特征性声像表现。而且可以触类旁通,在遇到膀胱结石时也会用类似的超声描述性语言。
3 学生反馈
2010-2012年,我们在超声见习带教中采用了以上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医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这些方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85%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他们对疾病的分析能力;90%的学生认为能够或多或少提高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力;88%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因此,我们认为,这些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超声诊断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我们在超声诊断学见习带教课中的一些教学体会,只有改进带教模式,丰富见习课内容,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超声报告书写能力,各部分互相融合,共同发展,才能达到提高实习带教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游宇光,葛贻珑,叶军,等.临床医学超声分流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9):1161-1162.
[2] 王平,李凯.医学诊断学专业超声实习带教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 413-415.
[3] 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等.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2-15.
[4] 游宇光,朱卫卫,任苓,等.超声医学分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5):686.
[5] 王忠臣,车彦鹏,宋文卿[J].启发式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7):860-861.
【关键词】 超声诊断学;实习带教
超声医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
超声以其无放射性、操作简便、经济、可用于术中及床边等优点,常常成为临床上一线检查方法。与其它影像学相比,超声医学实践性更强,集仪器操作技术和疾病诊断思维于一体,需要手、眼、脑并用,因此诊断医生个人操作能力及知识结构组成决定了其诊断水平的高低。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如何在实习期间提高操作能力及诊断水平,除了自身努力外,实习带教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2]。我院一直承担着徐州医学院本科、研究生的超声诊断学实习带教任务,现对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目前医学影像专业超声医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超声医学相关课程设置较少:目前影像专业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X线诊断学等,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所有专业课课时的15%左右,比如现在所用教材《超声诊断学》第二版厚538页仅有不到100个学时,学生的实习课更为少,仅有20学时,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1.2 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可供医学影像专业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目前超声学科所用教材《超声诊断学》第二版已连续应用近十年,可知教材中的内容早已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超声医学了。一些介绍超声新技术,比如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3]。上述新技术相关的知识学生也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简单的介绍一下,真正能够接触到那些新技术、新知识的学生可谓少之又少。
1.3 教学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实习带教模式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师处于主动灌输的位置,大多数学生以被动学习为主,教师提前准备好各个器官正常及异常的典型超声图像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学习与其有关的超声理论知识,学生只需认真聆听,沿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及思考就行了。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4 教学师资相对不足:超声医学专业无论理论教学还是见习教学师资力量都相对不足,其学历层次、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综合能力参差不齐。通常一位见习带教老师要给一个班几十位同学同时上课,而每次上课的时间都是固定地、有限地,这样很难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上机操作、熟悉操作方式及声像表现,从而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2 教学重点与策略
2.1 重视基础医学:超声医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诊断学,这就必须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解剖学的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在熟悉正常解剖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异常的情况。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对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各种疾病都有其病理学改变,组织和脏器的不同病理、病理生理、解剖变化决定了超声波对其的不同反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声像特征。一个好的超声诊断医生必须学好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了解各科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诉、体征、病程、实验室检查,才能避免出现漏诊、误诊,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较准确的超声学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是对脏器和疾病的初步认识,他们理解不充分,也不利于长期记忆,只有安排实习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机器、观摩声像图像,了解不同技术检测方式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熟悉各种疾病的声像表现,才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一般来说,带教过程中,老师一边做检查一边讲解超声检查的手法与图像的内容,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由学生自己互相检查,老师在旁边加以指导。如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直接对在医院就诊的病人进行检查,让学生试着提出诊断性意见,然后带教老师再帮忙纠正错误或进一步完善诊断结果。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具体讨论,将会启发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及增强他们的疾病诊断能力。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既往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基础理论知识较好而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不足的缺点,这是传统“填鸭式”平面教学的不足。超声检查是一种实时、连续、多切面及动态观察疾病的一种影像检查方法,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动态演示检查过程,显示病变情况。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标准化病例教案,集图像、声音、文字、图表、动画于一体,图、文、声并茂,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经调查发现,学生对于有意义的图片的兴趣远远高于单纯的文字性描述。最好是每讲一个脏器或一种疾病都配以相应的图片,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4 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中心学习)教学法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老师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创新,不拘泥于老师的思路和标准答案,将所学的各种医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总结,解决问题。例如,在“周围血管”理论教学时[4],老师阐述了周围血管的5个重要多普勒特征:自发性、周期性、乏氏动作血流中断、挤压肢体血流增多、单向回心血流;由于血管表浅,检查时要将探头轻置于检查部位,否则有些血管可能会受压闭塞。学生由于没有亲身体会,在课堂上很难理解讲授的理论。在见习课上,老师首先提问:“为何检查血管时不能加压,加压后会出现哪些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告诉大家答案。学生们亲自操作,无形中就激起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变枯燥的理论为轻松的形象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好奇心、学得快、记得牢。 2.5 启发式教学[5] :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利用已掌握知识引出新内容,温故而知新,在超声教学中尤为重要。例如已经讲过肝囊肿的声像表现,在讲肾囊肿声像表现的新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把肝囊肿的声像表现回顾一下,然后再讲肾囊肿和肝囊肿声像表现的相似处及不同点。它们的基本声像表现都是一致的,都是长在实质内,在囊肿较小时对脏器功能几乎没什么影响,只是部分肾囊肿生长的部位有些特殊,可以位于肾盂旁,即肾盂旁囊肿,当肾盂旁囊肿长的足够大压迫肾盂及其内的血管、神经时可以导致肾功能异常。调查发现,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记忆更深刻。
2.6 学习书写超声报告:在超声诊断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个脏器正常及异常的声像图像特点,还要鼓励学生学习书写超声诊断报告。超声报告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报告之一,将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参考。超声报告书写的是否规范、描述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判断。超声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将用到大量的医学术语和超声用语,学生通过反复的接触,可以加深学生对脏器及病变声像表现的声学印象,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各种疾病的认识。例如遇到胆结石时,会让学生在超声报告中写下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随体位改变移动等超声描述性语言,反复多次描述,以后再碰到胆结石时学生就会立即记起它的特征性声像表现。而且可以触类旁通,在遇到膀胱结石时也会用类似的超声描述性语言。
3 学生反馈
2010-2012年,我们在超声见习带教中采用了以上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医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这些方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85%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他们对疾病的分析能力;90%的学生认为能够或多或少提高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力;88%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因此,我们认为,这些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超声诊断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我们在超声诊断学见习带教课中的一些教学体会,只有改进带教模式,丰富见习课内容,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超声报告书写能力,各部分互相融合,共同发展,才能达到提高实习带教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游宇光,葛贻珑,叶军,等.临床医学超声分流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9):1161-1162.
[2] 王平,李凯.医学诊断学专业超声实习带教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 413-415.
[3] 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等.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2-15.
[4] 游宇光,朱卫卫,任苓,等.超声医学分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5):686.
[5] 王忠臣,车彦鹏,宋文卿[J].启发式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7):86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