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管理层三番四次对于楼市进行调控,虽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调控毕竟是行政手段,如长期持续,会影响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市场发展自然有其自身规律,没有一个经济市场可以靠不断的行政干预来健康发展的,因此,国内房地产市场需要一种来自其内在的调控来调节,这样才符合市场化需求。
而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目前最大的矛盾,个人认为恰恰不是“房价太高”,而是国内住房保障仍需不断与时俱进的完善。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被誉为国内房地产市场“元年”,首次将商品房、廉租房、保障房从法律上赋予正式的定义。这次改革,确定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由住房保障提供帮助解决,而高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由市场化方式解决,也就是:以商品房来解决高收入部分,中低收入其实根本不存在探讨商品房价格高低问题。
之后,落实为住房公积金、廉租房、保障房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问题。
随着时代变化与经济发展,包括老百姓住房观念的改变,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由于住房保障跟不上市场快速发展与变化的脚步,加上户籍管理问题,越来越多中低收入老百姓无法通过原有住房保障解决住房问题,唯有购买本来属于高收入的商品房,导致社会住房问题矛盾尖锐。
在近年调控中,除了限购等强制性行政干预外,最令人瞩目的是庞大的保障房计划。
自从2012年初宣布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今后5年将共新建3600万套保障房这一庞大计划以来,围绕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过。由于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项负担沉重的“亏本”工作,就算如何积极,无奈因为财政问题,实现起来困难重重。
提出这一庞大的计划出发点估计有三个:一是为了在所谓商品房“高价”环境下,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困难,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二是因为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上,对于入住保障房的中低收入家庭可以安排户籍登记,而通过市场租赁的无法办理,因此货币化保障无法推广,唯有大建保障房;三是为了对冲社会投资的减速,防止经济增速出现过快下降。
但是,大建保障房在美国等国家已经被证明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目前主要是在中国香港、新加波等地区取得较大成效,但是,单一城市地区的成功,对于中国内地来说,没有可比性。
美国在50-60年代曾经实施过大建保障房,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还导致了大量资源与财政浪费,最后出现大面积空置。其原因在于:首先,建成费用以廉租形式,投资款的银行利息要亏损,更谈不上收回成本,变成了一次投资 “终生亏损”;其次,大量廉租房保障房严重冲击正常楼市,导致出让土地与税收大量减少;最后,实物化不可能同时满足各种各样居住、工作需求,缺少人性化,解决不了核心需求。
1974年美国住房保障制度进行革命性改革,通过《住房保障制度SECTION 8》,以货币化全面代替实物化,兼具科学可控与符合财政预算、人性化。至今运行了38年,相当成功,也是目前国际上主流住房保障蓝本。
货币化保障住房、户籍管理的变通、住房观念引导、减税减负才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出路由于内地幅员广阔、结构复杂,应该参考现在国际上主流的货币化住房保障方案。另外,户籍管理上也要与时俱进,通过货币化补助的中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租赁住房也可以办理相应登记,才可以解决目前市场租赁住房无法解决入学、工作、就医等核心问题。同时,必须大力引导住房观念:人类有史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实现人人买得起住房。
最后,商品房价格调控要回归合理、民生要进一步解决、社会要稳定发展、经济要保增长可持续,减负减税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出路。
而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目前最大的矛盾,个人认为恰恰不是“房价太高”,而是国内住房保障仍需不断与时俱进的完善。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被誉为国内房地产市场“元年”,首次将商品房、廉租房、保障房从法律上赋予正式的定义。这次改革,确定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由住房保障提供帮助解决,而高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由市场化方式解决,也就是:以商品房来解决高收入部分,中低收入其实根本不存在探讨商品房价格高低问题。
之后,落实为住房公积金、廉租房、保障房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问题。
随着时代变化与经济发展,包括老百姓住房观念的改变,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由于住房保障跟不上市场快速发展与变化的脚步,加上户籍管理问题,越来越多中低收入老百姓无法通过原有住房保障解决住房问题,唯有购买本来属于高收入的商品房,导致社会住房问题矛盾尖锐。
在近年调控中,除了限购等强制性行政干预外,最令人瞩目的是庞大的保障房计划。
自从2012年初宣布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今后5年将共新建3600万套保障房这一庞大计划以来,围绕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过。由于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项负担沉重的“亏本”工作,就算如何积极,无奈因为财政问题,实现起来困难重重。
提出这一庞大的计划出发点估计有三个:一是为了在所谓商品房“高价”环境下,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困难,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二是因为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上,对于入住保障房的中低收入家庭可以安排户籍登记,而通过市场租赁的无法办理,因此货币化保障无法推广,唯有大建保障房;三是为了对冲社会投资的减速,防止经济增速出现过快下降。
但是,大建保障房在美国等国家已经被证明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目前主要是在中国香港、新加波等地区取得较大成效,但是,单一城市地区的成功,对于中国内地来说,没有可比性。
美国在50-60年代曾经实施过大建保障房,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还导致了大量资源与财政浪费,最后出现大面积空置。其原因在于:首先,建成费用以廉租形式,投资款的银行利息要亏损,更谈不上收回成本,变成了一次投资 “终生亏损”;其次,大量廉租房保障房严重冲击正常楼市,导致出让土地与税收大量减少;最后,实物化不可能同时满足各种各样居住、工作需求,缺少人性化,解决不了核心需求。
1974年美国住房保障制度进行革命性改革,通过《住房保障制度SECTION 8》,以货币化全面代替实物化,兼具科学可控与符合财政预算、人性化。至今运行了38年,相当成功,也是目前国际上主流住房保障蓝本。
货币化保障住房、户籍管理的变通、住房观念引导、减税减负才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出路由于内地幅员广阔、结构复杂,应该参考现在国际上主流的货币化住房保障方案。另外,户籍管理上也要与时俱进,通过货币化补助的中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租赁住房也可以办理相应登记,才可以解决目前市场租赁住房无法解决入学、工作、就医等核心问题。同时,必须大力引导住房观念:人类有史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实现人人买得起住房。
最后,商品房价格调控要回归合理、民生要进一步解决、社会要稳定发展、经济要保增长可持续,减负减税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