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工人史松建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年前,“自由”,是史松建选择做一名铁路建设者的最大理由。
  18年后,在企业发展的轨迹中,他磨砺成一个全能型的劳动者。
  18年间,史松建其实只干了一件事:做一个好工人,一个总是被人需要的好工人。
  会议室里,一排常年在外施工的一线工人们坐成一排,史松建也在。
  不用问年龄,从他们的脸色便能看出年资。工作时间越长,脸色越黑,是常年风吹日晒的健康黑色。史松建的脸色,黑里透点红,同老师傅们的一样黝黑,又没有年轻人的白皙,18年,就是他这种颜色,不多不少,岁月瞒不了人。
  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线,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齿,看上去憨憨的史松建,不怎么善于表达,还带着点羞涩。就是眼前这位形象典型的工人,在18年的职业生涯中,在企业发展的轨迹中,磨砺出一个全能型的自己。在中铁一局新运公司杭州地铁项目部,他被称为跨界高手,钳工、电工、焊工、轨道车司机,史松建样样能干,且样样干得出类拔萃。
  
  做个多才的人
  
  一个本分且快乐的人,在工作上也一定是把好手。
  对于史松建这样的一线工人来说,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在工地上能够拿出怎样的活儿,用技术说话,骗不了人。
  本职是电工,最初,史松建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好好学,好好干”。好好干的最大体现就是遇到难题,能够独立承担起来。那些日复一日的施工中,史松建在自己的专业上,一点一点积累着经验。
  好手总有用武之地。2003年,在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中,史松建第一次独立负责500米长钢轨焊接场32台群门吊组装。两周时间里,他要让设备既能联动又能个别自动,所有电路必须重新设计配置。
  摄氏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滴水成冰,史松建每天一大早爬上6米高的龙门架横梁,一台一台地布置设备电路,只有吃饭时才下来,一天在上面待足10个小时。有问题,就自己查资料,出现故障,就自己琢磨怎么解决。这是一次飞跃,这次组装群吊成功,史松建在项目部树立起了技术大拿的形象。
  这位技术大拿,不单在电工行当里行,在焊接工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你做电工的,怎么还要去学电焊工?”记者不解。
  “电工一般在项目建场时事情比较多,一旦展开施工后,也就是机械设备的维护,活儿比较轻松,可人不能闲待着啊,就多学一门手艺吧。”史松建说。
  学一门就钻一门,钻一门就成一门,就像武林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史松建在焊接工作上,成长飞快。在一次中铁一局的钢轨焊接工技能比武中,新手史松建居然拿回了第二名,一下子在全局扬名。
  就这样,“跨界”成了史松建的新标签,也是这跨界的技术,让他有了更大的作为。
  在胶济线上,首次接触长钢轨焊接工作,史松建运用自己电工方面的知识,发现了正火机床的电器线路老化,令正火工位施工时间长达5分钟,是影响这道工序乃至整个焊轨线工作效率的瓶颈。史松建开始琢磨,能不能优化正火机床的集成线路?
  每天,史松建拿着图纸边学边琢磨,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专业技术人员,反复试验,逐个击破难点,最终使正火机床单位作业时间缩短至1分半钟,同时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正火工序错做方法,并在新运公司得以推广。
  这之后,史松建又被调往上海地铁9号线整体倒床施工队担任副队长。2010年,史松建再次转行,担负起上海地铁2号线的养护工作。一次又一次转型,史松建一句怨言也没有,他用干一行精一行的责任心,践行着自己那句“绝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做个简单的人
  
  18年前,家里排行老七的史松建,从兰州一所技校毕业后,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名铁路建设者。
  在史松建的印象里,父亲常年都不在家,像他这样跟着铁路施工跑的人,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可以看到好多好多的风景,去好多好多的地方,那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啊!自然,自己也将要过上那样幸福的日子,没什么它途可寻。
  然而,现实与想象中的浪漫总是有着极大的反差。1992年,17岁的史松建成为中铁一局一名正式员工后,跟随建设大军进疆,建设南疆铁路。
  电视画面里的新疆,总是有大颗大颗的葡萄、香甜的哈密瓜,以及异域风情的风光和跳着舞蹈的姑娘。现实中的新疆,风沙大得站不住脚,住在地窝子里,没有任何的浪漫可言。
  及至条件好转,史松建和工友们,也只是转移到废弃的火车车厢里住。
  “冬天,车厢本来就不怎么保暖,取暖的炉子就在车厢里,也挺脏的,但大家一起生活都挺开心的。”在史松建的记忆里,集体生活从来都充满了欢乐,“干工程的人,心眼儿简单。”
  18年后,在杭州地铁项目部,史松建依然过着这样的集体生活。随着企业的发展,住宿条件用史松建的话说,“没啥可挑剔的了”。
  尽管是活动板房,但几个人一间的宿舍,冬天有取暖炉,夏天有空调,项目部还送网线“入户”,电脑都是公家出了一半的钱,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18年前,“自由”是史松建选择做一名铁路建设者的最大理由。“跟着工程走,感觉想上哪儿就能去哪儿。”只是,18年后,史松建说,“干了才知道,一点也不自由。去过很多地方,就算离那些著名的风景区很近,也没时间去转,一有时间就想休息了。”
  这话,听起来有点无奈,在史松建这里,只是简单地陈述,他“习惯了”这样的集体生活,因为,铁路建设者的生活,就是这样。
  家,于他,是内心的归依。但他带着点不好意思地笑说:“可是,回家久了也难受,闲着不舒服。”
  问他,“是不是有时候春节也不能回家?”
  他答,“你要问,哪年春节是在家过的!”
  等到记者这样问了,他却想不起来是哪年了。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剥夺史松建的快乐。在项目部,不论男女老幼都喊他“建建”,这就是史松建的小名,被这样叫的时候,就像被家人叫。他喜欢。
  
  做个需要的人
  
  被人喊着“建建”,史松建的心里总是漾起一阵温暖。但他不知道,这一句亲昵的称呼,在喊的人心里,同样润着一份暖意。领导这样喊他,老师傅这样喊他,就连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技术员也这样喊他。在项目部、在工地,除了史松建,没人有这样的“待遇”。
  “他为人特别和善,和他打过交道的人,总能得到他的帮助。”曾经跟随史松建锻炼过一年的文荟鉴说。
  2003年,文荟鉴大学毕业后到项目报到,学机械专业的他被分配到机械班,和史松建每天负责工地上的机械养护维修工作。他们一起值班,一起巡查线路,时间久了,成了朋友,文荟鉴有话都和这位师傅说。
  “哎,和我一批来的8个大学生,大家基本上都脱离见习岗位,到管理部门去了,只有我还在工班待着……”一次,文荟鉴下意识地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史松建听着,记在了心里。这之后,他一有机会就旁敲侧击地开解文荟鉴,“只有在一线干的时间越长,今后发展越有优势”,还举了很多人的例子。如今,文荟鉴想起那段苦闷的日子,很感谢“建建”那些入情入理的开解和帮助。
  一起在工班的日子,文荟鉴也问史松建很多专业知识,在他的印象里,史松建几乎没有回答不上来的。后来他们分开后,留在上海的文荟鉴独立负责一项加工机具设计任务,一有问题就打电话向远在山东的史松建请教,史松建每次都热情地给出自己的建议。
  “那项设计后来还获得了专利,但史松建却没有署名,这一点感觉有点亏欠他。”文荟鉴说。
  辗转于不同的项目,与不同的同事合作,史松建总能给别人留下些什么。在工地,他从不让自己闲着,当电工修理不同的设备时,他总会捎带手学一点人家的专业。有些人说他,“搞那么累干嘛”,史松建说,“要是单位不好了,我们职工还能好吗?”这些话,从史松建这样的工人嘴里说出来,很有点“忧国忧民”的况味,但职工和企业,其实就是这样的依存关系。懂得了这一点,史松建便在跨界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被人需要的感觉,很好。”史松建乐呵呵地冒出这么一句。
  18年,史松建干过的工种有:电工、钢轨焊接、整体道床浇注、作业队管理、轨道车司机、起重工、钳工。
  18年,史松建其实只干了一件事:做一个好工人,一个总是被人需要的好工人。
其他文献
楔子    在韶山冲,这个季节是超美的。  雨后斜阳,一垅被刚刚洗涤过的红杜鹃,欢天喜地舒展开来,在山崖倒挂,在路边伸枝,一簇簇,一蓬蓬大胆地张扬自己,微黑的蕊头在清风中摇曳着,像是等待母乳的婴儿。  韶山冲距韶山市区约10来里远,无论从南环和北环出入,两旁都是十分美丽的林木苍郁的山谷,冲的尾端便是巍巍韶峰,其峭拔奇伟。晚清自号“山石布衣”的文人周定宁有诗为证:  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插天空。
期刊
2011年,涟源市总工会按照娄底市总工会和涟源市委的统一部署,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工会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把开展“惠民服务先锋行”、“四化两型先锋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活动与做好工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推动了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先后荣获“全省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示范点”、“全国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娄底市工会工作目标管理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
期刊
墨蓝色、复杂的线路图扑面而来,这是一张让普通人看起来有些眼花缭乱的图纸。但在修锐眼里,这每一条直线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在我眼里,这些图纸比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还要漂亮,将它们交给厂里的工人,就会被赋予生命,造福人类。”她说。   因为这一张张图纸,记者看到了一名女航空设计员独有的阅历和人生。    最简单的 她也要亲手做好     “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只要我接手的任务,哪怕再简单,我
期刊
今年以来,娄底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系统工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四个创新”,推动工会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和实际成效,为全市住建事业实现科学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局党委高度重视和支持局系统工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局党委每次例会上,都按惯例听取工会主席对上一周工会工作情况的汇报、当周工作
期刊
2010年10月26日。48岁的李新林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飞机起飞的那一刻,他突然有种惶恐的幸福:我这个小工人也有飞上天的时候啊!   李新林是鞍钢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炼钢工区一名架工,他此行的目的地是德国纽伦堡。他要在这里举办的第62届国际发明展上,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明成果——大型吊车检修新型装置。   纽伦堡国际发明展是世界最知名的国际发明展之一,中国发明协会首次组织16人携带33项发明
期刊
20多年前的金秋。一位20多岁、虎头虎脑的复员军人从部队回到了曾经养育过他的家乡——古秦州甘肃天水。   自此,这个年轻人经历了改革各个阶段的艰辛与辉煌,也体悟出了更深的人生哲理,让他欣慰的是,他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安排上万失业人员就业,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走过风雨,陕西鱼化城中村改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民感叹:“命都是老天爷的,贪婪什么?只有干对社会有益的事,才能体现人生价值,才是人生最大
期刊
康厚明,重庆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路面工程处合同工、农民工班班长。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3个农民工代表之一)。从1979年外出打工,先后到过西藏、武汉、广州、昆明,一直都像“候鸟”一样到处找工作,干过建筑工、挖煤工、装配工……  “天越热越忙,有时忙得连轴转。”   9月14日清晨7时许,当记者来到重庆市九龙坡区毛线沟沥青拌合站基地时,康厚明正指挥工
期刊
萧育轩,原名萧毓辉,一九三七年古历九月二日生,湖南涟源檀山村人。中专文化,原系电业工人,后改行文学,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自一九六二年发表小说起,著有短篇小说集《迎冰曲》、《西方来客》、《战冰冻》,散文集《夜笔留痕》,长篇小说《乱世少年》、《山水依依》、《三怪客》等。其中,《乱世少年》荣获陈伯吹儿童长篇小说奖,中国作协第一届长篇儿童小说奖,国家优秀儿童读物二等奖。多篇小说被译成英、日文本,二
期刊
她曾经献血就晕,却勇敢地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第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她由于自身体质原因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然而,当患者再次发出“紧急呼救”,她艰难地做通家人的工作,成为山东省首位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又一次为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州妹子”点燃生命的希望。  今年37岁的吕明玉,是国家电网威海文登市电业总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面对社会各界的赞誉,吕明玉恬然一笑:“受一点皮肉之苦救人一命,
期刊
11月20日早上8点,泰州文峰大世界。记者竖着衣领,静静地在冷风中等待郑美琴的到来。   郑美琴是海陵工商分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但在泰州,她是个名人,人称“维权大姐”。近30年来,她的调解成功率超过99%,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佼佼者。   上午9点,一身编号“05119”的制服,一只挎包,郑美琴匆匆赶来,连声说“不好意思”。边走边聊,原来,一大早,她已经去金鹰、中百一店两个大商场转了一圈。“元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