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年前,“自由”,是史松建选择做一名铁路建设者的最大理由。
18年后,在企业发展的轨迹中,他磨砺成一个全能型的劳动者。
18年间,史松建其实只干了一件事:做一个好工人,一个总是被人需要的好工人。
会议室里,一排常年在外施工的一线工人们坐成一排,史松建也在。
不用问年龄,从他们的脸色便能看出年资。工作时间越长,脸色越黑,是常年风吹日晒的健康黑色。史松建的脸色,黑里透点红,同老师傅们的一样黝黑,又没有年轻人的白皙,18年,就是他这种颜色,不多不少,岁月瞒不了人。
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线,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齿,看上去憨憨的史松建,不怎么善于表达,还带着点羞涩。就是眼前这位形象典型的工人,在18年的职业生涯中,在企业发展的轨迹中,磨砺出一个全能型的自己。在中铁一局新运公司杭州地铁项目部,他被称为跨界高手,钳工、电工、焊工、轨道车司机,史松建样样能干,且样样干得出类拔萃。
做个多才的人
一个本分且快乐的人,在工作上也一定是把好手。
对于史松建这样的一线工人来说,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在工地上能够拿出怎样的活儿,用技术说话,骗不了人。
本职是电工,最初,史松建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好好学,好好干”。好好干的最大体现就是遇到难题,能够独立承担起来。那些日复一日的施工中,史松建在自己的专业上,一点一点积累着经验。
好手总有用武之地。2003年,在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中,史松建第一次独立负责500米长钢轨焊接场32台群门吊组装。两周时间里,他要让设备既能联动又能个别自动,所有电路必须重新设计配置。
摄氏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滴水成冰,史松建每天一大早爬上6米高的龙门架横梁,一台一台地布置设备电路,只有吃饭时才下来,一天在上面待足10个小时。有问题,就自己查资料,出现故障,就自己琢磨怎么解决。这是一次飞跃,这次组装群吊成功,史松建在项目部树立起了技术大拿的形象。
这位技术大拿,不单在电工行当里行,在焊接工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你做电工的,怎么还要去学电焊工?”记者不解。
“电工一般在项目建场时事情比较多,一旦展开施工后,也就是机械设备的维护,活儿比较轻松,可人不能闲待着啊,就多学一门手艺吧。”史松建说。
学一门就钻一门,钻一门就成一门,就像武林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史松建在焊接工作上,成长飞快。在一次中铁一局的钢轨焊接工技能比武中,新手史松建居然拿回了第二名,一下子在全局扬名。
就这样,“跨界”成了史松建的新标签,也是这跨界的技术,让他有了更大的作为。
在胶济线上,首次接触长钢轨焊接工作,史松建运用自己电工方面的知识,发现了正火机床的电器线路老化,令正火工位施工时间长达5分钟,是影响这道工序乃至整个焊轨线工作效率的瓶颈。史松建开始琢磨,能不能优化正火机床的集成线路?
每天,史松建拿着图纸边学边琢磨,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专业技术人员,反复试验,逐个击破难点,最终使正火机床单位作业时间缩短至1分半钟,同时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正火工序错做方法,并在新运公司得以推广。
这之后,史松建又被调往上海地铁9号线整体倒床施工队担任副队长。2010年,史松建再次转行,担负起上海地铁2号线的养护工作。一次又一次转型,史松建一句怨言也没有,他用干一行精一行的责任心,践行着自己那句“绝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做个简单的人
18年前,家里排行老七的史松建,从兰州一所技校毕业后,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名铁路建设者。
在史松建的印象里,父亲常年都不在家,像他这样跟着铁路施工跑的人,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可以看到好多好多的风景,去好多好多的地方,那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啊!自然,自己也将要过上那样幸福的日子,没什么它途可寻。
然而,现实与想象中的浪漫总是有着极大的反差。1992年,17岁的史松建成为中铁一局一名正式员工后,跟随建设大军进疆,建设南疆铁路。
电视画面里的新疆,总是有大颗大颗的葡萄、香甜的哈密瓜,以及异域风情的风光和跳着舞蹈的姑娘。现实中的新疆,风沙大得站不住脚,住在地窝子里,没有任何的浪漫可言。
及至条件好转,史松建和工友们,也只是转移到废弃的火车车厢里住。
“冬天,车厢本来就不怎么保暖,取暖的炉子就在车厢里,也挺脏的,但大家一起生活都挺开心的。”在史松建的记忆里,集体生活从来都充满了欢乐,“干工程的人,心眼儿简单。”
18年后,在杭州地铁项目部,史松建依然过着这样的集体生活。随着企业的发展,住宿条件用史松建的话说,“没啥可挑剔的了”。
尽管是活动板房,但几个人一间的宿舍,冬天有取暖炉,夏天有空调,项目部还送网线“入户”,电脑都是公家出了一半的钱,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18年前,“自由”是史松建选择做一名铁路建设者的最大理由。“跟着工程走,感觉想上哪儿就能去哪儿。”只是,18年后,史松建说,“干了才知道,一点也不自由。去过很多地方,就算离那些著名的风景区很近,也没时间去转,一有时间就想休息了。”
这话,听起来有点无奈,在史松建这里,只是简单地陈述,他“习惯了”这样的集体生活,因为,铁路建设者的生活,就是这样。
家,于他,是内心的归依。但他带着点不好意思地笑说:“可是,回家久了也难受,闲着不舒服。”
问他,“是不是有时候春节也不能回家?”
他答,“你要问,哪年春节是在家过的!”
等到记者这样问了,他却想不起来是哪年了。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剥夺史松建的快乐。在项目部,不论男女老幼都喊他“建建”,这就是史松建的小名,被这样叫的时候,就像被家人叫。他喜欢。
做个需要的人
被人喊着“建建”,史松建的心里总是漾起一阵温暖。但他不知道,这一句亲昵的称呼,在喊的人心里,同样润着一份暖意。领导这样喊他,老师傅这样喊他,就连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技术员也这样喊他。在项目部、在工地,除了史松建,没人有这样的“待遇”。
“他为人特别和善,和他打过交道的人,总能得到他的帮助。”曾经跟随史松建锻炼过一年的文荟鉴说。
2003年,文荟鉴大学毕业后到项目报到,学机械专业的他被分配到机械班,和史松建每天负责工地上的机械养护维修工作。他们一起值班,一起巡查线路,时间久了,成了朋友,文荟鉴有话都和这位师傅说。
“哎,和我一批来的8个大学生,大家基本上都脱离见习岗位,到管理部门去了,只有我还在工班待着……”一次,文荟鉴下意识地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史松建听着,记在了心里。这之后,他一有机会就旁敲侧击地开解文荟鉴,“只有在一线干的时间越长,今后发展越有优势”,还举了很多人的例子。如今,文荟鉴想起那段苦闷的日子,很感谢“建建”那些入情入理的开解和帮助。
一起在工班的日子,文荟鉴也问史松建很多专业知识,在他的印象里,史松建几乎没有回答不上来的。后来他们分开后,留在上海的文荟鉴独立负责一项加工机具设计任务,一有问题就打电话向远在山东的史松建请教,史松建每次都热情地给出自己的建议。
“那项设计后来还获得了专利,但史松建却没有署名,这一点感觉有点亏欠他。”文荟鉴说。
辗转于不同的项目,与不同的同事合作,史松建总能给别人留下些什么。在工地,他从不让自己闲着,当电工修理不同的设备时,他总会捎带手学一点人家的专业。有些人说他,“搞那么累干嘛”,史松建说,“要是单位不好了,我们职工还能好吗?”这些话,从史松建这样的工人嘴里说出来,很有点“忧国忧民”的况味,但职工和企业,其实就是这样的依存关系。懂得了这一点,史松建便在跨界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被人需要的感觉,很好。”史松建乐呵呵地冒出这么一句。
18年,史松建干过的工种有:电工、钢轨焊接、整体道床浇注、作业队管理、轨道车司机、起重工、钳工。
18年,史松建其实只干了一件事:做一个好工人,一个总是被人需要的好工人。
18年后,在企业发展的轨迹中,他磨砺成一个全能型的劳动者。
18年间,史松建其实只干了一件事:做一个好工人,一个总是被人需要的好工人。
会议室里,一排常年在外施工的一线工人们坐成一排,史松建也在。
不用问年龄,从他们的脸色便能看出年资。工作时间越长,脸色越黑,是常年风吹日晒的健康黑色。史松建的脸色,黑里透点红,同老师傅们的一样黝黑,又没有年轻人的白皙,18年,就是他这种颜色,不多不少,岁月瞒不了人。
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线,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齿,看上去憨憨的史松建,不怎么善于表达,还带着点羞涩。就是眼前这位形象典型的工人,在18年的职业生涯中,在企业发展的轨迹中,磨砺出一个全能型的自己。在中铁一局新运公司杭州地铁项目部,他被称为跨界高手,钳工、电工、焊工、轨道车司机,史松建样样能干,且样样干得出类拔萃。
做个多才的人
一个本分且快乐的人,在工作上也一定是把好手。
对于史松建这样的一线工人来说,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在工地上能够拿出怎样的活儿,用技术说话,骗不了人。
本职是电工,最初,史松建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好好学,好好干”。好好干的最大体现就是遇到难题,能够独立承担起来。那些日复一日的施工中,史松建在自己的专业上,一点一点积累着经验。
好手总有用武之地。2003年,在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中,史松建第一次独立负责500米长钢轨焊接场32台群门吊组装。两周时间里,他要让设备既能联动又能个别自动,所有电路必须重新设计配置。
摄氏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滴水成冰,史松建每天一大早爬上6米高的龙门架横梁,一台一台地布置设备电路,只有吃饭时才下来,一天在上面待足10个小时。有问题,就自己查资料,出现故障,就自己琢磨怎么解决。这是一次飞跃,这次组装群吊成功,史松建在项目部树立起了技术大拿的形象。
这位技术大拿,不单在电工行当里行,在焊接工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你做电工的,怎么还要去学电焊工?”记者不解。
“电工一般在项目建场时事情比较多,一旦展开施工后,也就是机械设备的维护,活儿比较轻松,可人不能闲待着啊,就多学一门手艺吧。”史松建说。
学一门就钻一门,钻一门就成一门,就像武林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史松建在焊接工作上,成长飞快。在一次中铁一局的钢轨焊接工技能比武中,新手史松建居然拿回了第二名,一下子在全局扬名。
就这样,“跨界”成了史松建的新标签,也是这跨界的技术,让他有了更大的作为。
在胶济线上,首次接触长钢轨焊接工作,史松建运用自己电工方面的知识,发现了正火机床的电器线路老化,令正火工位施工时间长达5分钟,是影响这道工序乃至整个焊轨线工作效率的瓶颈。史松建开始琢磨,能不能优化正火机床的集成线路?
每天,史松建拿着图纸边学边琢磨,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专业技术人员,反复试验,逐个击破难点,最终使正火机床单位作业时间缩短至1分半钟,同时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正火工序错做方法,并在新运公司得以推广。
这之后,史松建又被调往上海地铁9号线整体倒床施工队担任副队长。2010年,史松建再次转行,担负起上海地铁2号线的养护工作。一次又一次转型,史松建一句怨言也没有,他用干一行精一行的责任心,践行着自己那句“绝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做个简单的人
18年前,家里排行老七的史松建,从兰州一所技校毕业后,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名铁路建设者。
在史松建的印象里,父亲常年都不在家,像他这样跟着铁路施工跑的人,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可以看到好多好多的风景,去好多好多的地方,那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啊!自然,自己也将要过上那样幸福的日子,没什么它途可寻。
然而,现实与想象中的浪漫总是有着极大的反差。1992年,17岁的史松建成为中铁一局一名正式员工后,跟随建设大军进疆,建设南疆铁路。
电视画面里的新疆,总是有大颗大颗的葡萄、香甜的哈密瓜,以及异域风情的风光和跳着舞蹈的姑娘。现实中的新疆,风沙大得站不住脚,住在地窝子里,没有任何的浪漫可言。
及至条件好转,史松建和工友们,也只是转移到废弃的火车车厢里住。
“冬天,车厢本来就不怎么保暖,取暖的炉子就在车厢里,也挺脏的,但大家一起生活都挺开心的。”在史松建的记忆里,集体生活从来都充满了欢乐,“干工程的人,心眼儿简单。”
18年后,在杭州地铁项目部,史松建依然过着这样的集体生活。随着企业的发展,住宿条件用史松建的话说,“没啥可挑剔的了”。
尽管是活动板房,但几个人一间的宿舍,冬天有取暖炉,夏天有空调,项目部还送网线“入户”,电脑都是公家出了一半的钱,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18年前,“自由”是史松建选择做一名铁路建设者的最大理由。“跟着工程走,感觉想上哪儿就能去哪儿。”只是,18年后,史松建说,“干了才知道,一点也不自由。去过很多地方,就算离那些著名的风景区很近,也没时间去转,一有时间就想休息了。”
这话,听起来有点无奈,在史松建这里,只是简单地陈述,他“习惯了”这样的集体生活,因为,铁路建设者的生活,就是这样。
家,于他,是内心的归依。但他带着点不好意思地笑说:“可是,回家久了也难受,闲着不舒服。”
问他,“是不是有时候春节也不能回家?”
他答,“你要问,哪年春节是在家过的!”
等到记者这样问了,他却想不起来是哪年了。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剥夺史松建的快乐。在项目部,不论男女老幼都喊他“建建”,这就是史松建的小名,被这样叫的时候,就像被家人叫。他喜欢。
做个需要的人
被人喊着“建建”,史松建的心里总是漾起一阵温暖。但他不知道,这一句亲昵的称呼,在喊的人心里,同样润着一份暖意。领导这样喊他,老师傅这样喊他,就连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技术员也这样喊他。在项目部、在工地,除了史松建,没人有这样的“待遇”。
“他为人特别和善,和他打过交道的人,总能得到他的帮助。”曾经跟随史松建锻炼过一年的文荟鉴说。
2003年,文荟鉴大学毕业后到项目报到,学机械专业的他被分配到机械班,和史松建每天负责工地上的机械养护维修工作。他们一起值班,一起巡查线路,时间久了,成了朋友,文荟鉴有话都和这位师傅说。
“哎,和我一批来的8个大学生,大家基本上都脱离见习岗位,到管理部门去了,只有我还在工班待着……”一次,文荟鉴下意识地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史松建听着,记在了心里。这之后,他一有机会就旁敲侧击地开解文荟鉴,“只有在一线干的时间越长,今后发展越有优势”,还举了很多人的例子。如今,文荟鉴想起那段苦闷的日子,很感谢“建建”那些入情入理的开解和帮助。
一起在工班的日子,文荟鉴也问史松建很多专业知识,在他的印象里,史松建几乎没有回答不上来的。后来他们分开后,留在上海的文荟鉴独立负责一项加工机具设计任务,一有问题就打电话向远在山东的史松建请教,史松建每次都热情地给出自己的建议。
“那项设计后来还获得了专利,但史松建却没有署名,这一点感觉有点亏欠他。”文荟鉴说。
辗转于不同的项目,与不同的同事合作,史松建总能给别人留下些什么。在工地,他从不让自己闲着,当电工修理不同的设备时,他总会捎带手学一点人家的专业。有些人说他,“搞那么累干嘛”,史松建说,“要是单位不好了,我们职工还能好吗?”这些话,从史松建这样的工人嘴里说出来,很有点“忧国忧民”的况味,但职工和企业,其实就是这样的依存关系。懂得了这一点,史松建便在跨界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被人需要的感觉,很好。”史松建乐呵呵地冒出这么一句。
18年,史松建干过的工种有:电工、钢轨焊接、整体道床浇注、作业队管理、轨道车司机、起重工、钳工。
18年,史松建其实只干了一件事:做一个好工人,一个总是被人需要的好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