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式博物馆教育情况研究分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物馆拥有独特的教育资源,园林式博物馆在运用自己的教育资源时,有不同于其他博物馆的独到优势。园林式博物馆应采取措施深化教育职能,突出自身的户外教育特色,并通过有效的宣传手段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从而履行对青少年和公众的社会教育职能。文章以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为考察样本,拟从教育实践情况分析园林式博物馆教育模式的特点和效应,为博物馆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园林式;教育;观众调查
  1 园林式博物馆的特点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空间下进行社会教育的良好场所,园林式博物馆将园林的自然环境与馆内的科学展品、历史文物有机结合,更具独特性。这种形式的博物馆具有生命性、动态性的特征,不同于一般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它是将博物馆的藏品通过活物的形式展现出来。首先,园林式博物馆的特点是博物馆风格与周围环境和文化风俗能够相契合,并能合理地规划好园中的物与景,构建出突出主题文化的博物馆。其次,在园林式博物馆中的观众可以运用视觉进行感知,在移步换景中既能观赏园林风景,又能了解博物馆的藏品陈列。最后,园林式博物馆能够将自然与藏品相融合,使开展的科普教育也充满了人性化的特点,寓教于乐,让我们的身心融入自然,也增强了认同陈列展览的亲和性和乐于认同的愉悦性。
  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就是一家典型的园林式博物馆,该馆被评为国家级4A景区,种植了将近1300多种药用植物,位于广州市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厂区内,于2006年开始对外开放。博物馆采用园林式格局,整体布局“堂中有园,园中有宫,宫中有馆”,亭、台、楼、阁、轩等仿自苏州园林样式,景观营造手法也借鉴园林中常见的处理方法,如借景、漏景、对景、隔景等,为观众呈现中医药博物馆的独特风格。
  2 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的教育情况
  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园林式的博物馆教育是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的最大特色,其教育实践情况受到了社会的赞赏和认可。
  2.1 园内科普教育的概况
  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的教育实践中包含与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的科普活动,如“科普自由行”“科普一日游”等。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加强素质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开展活动,并配备专业的博物馆讲解人员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市民在游览的途中受到科普教育。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深受附近市民的喜爱和支持,它拥有的园林景观和中医药文化知识资源,能让市民在游园的同时感受中医药的传统文化,学习中医药科学知识。
  2.2 独具特色的研学活动
  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积极联合中小学开展研学活动,而研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具备环境和教育知识两种因素。学校根据当地的区域特色、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园,转变教学环境,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作为一座园林式博物馆,为了兼顾植物种植和工艺展现,增加博物馆的趣味性,运用雕塑、浮雕、植物标本、画廊、展墙和多媒体等多种表现手法。研学活动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突出园林式博物馆的特色,履行教育职能。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了解中医药历史文化,让学生在园林中识别中草药,学习如何种植和制作中药,能够做到游中有思、游中有学。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的园林式特色,为研学活动的实践和教育的内容提供了基础。研学活动的实施,是将园林景观作为旅游资源,把中医药植物、药材作为知识来源,促进园林式博物馆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2.3 博物馆中的家庭教育
  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拥有一定数量的散客参观,以附近居民为主,多以家庭组合的方式来游园参观。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园林式的博物馆就像一座拥有历史文物的公园,是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合适场所,园林的布局设计为家长提供了锻炼孩子体力和观察力的场所。园林的独特景观可以让孩子感受建筑的魅力,园林中的花木、药草可以让孩子接受自然文化的熏陶,馆内的构造设计也利于提高孩子自发探索的能力。因此,在园林式博物馆中的教育除了普及知识外,还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在园林式博物馆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需求进行相应的家庭教育。
  3 园林式博物馆的教育分析与探索
  博物馆的教育实践情况将会体现该馆教育职能的发挥程度。园林式博物馆在自然风景与历史文物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容易开展以观众体验为先的教育活动。博物馆的教育探索离不开对其教育对象的研究,为深入调查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的参观情况,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参观观众。问卷主要围绕观众构成、参观目的、参观习惯及参观感想展开。2018年10月20日至2019年3月23日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224份,回收率达99.5%,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在观众构成方面,不愿透露年龄的占10.72%,年龄在18岁以下占4.46%,18~25岁占8.04%,26~40岁占29.46%,40~60岁占29.46%,60岁以上占17.86%;按职业分类,学生占9.82%,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教师、科研人员共占36.61%,自由职业者占17.86%,离退休人员占35.71%。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老年观众的占比较大。在职业上,多为自由职业者以及离退休人员。中老年人因其时间较为充裕,亦有教育孩子的需要,因此选择参观园林式的博物馆,将游玩、学习与教育相结合对此类群体颇为合适。观众构成情况反映出园林式博物馆独特的教育方式,特定的教育对象对博物馆的教育方法与方向有一定的影响。博物馆教育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校外补充,青少年的参观人数较少,说明博物馆的教育范围受到了限制。为了吸引更多其他年龄阶段的观众,博物馆需要根据观众不同年龄需求进行特定的宣传活动,选择合适的活动时间。通过公众号、小程序、开发App或与其他组织合作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博物馆的影响力,扩大博物馆的受众范围,吸引青少年积极参观博物馆。   在调查参观者的参观目的中,选择“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教育孩子”这三个选项的占到总数的80%,说明了观众的参观需求都比较类似,都是希望借助园林式博物馆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发现,参观者多为家庭组合,多是家长带孩子来博物馆参观,希望在体验园林式博物馆的环境中陶冶情操。他们希望通过这种轻松参观博物馆的方式,在赏景玩乐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发挥园林式博物馆的寓教于乐的作用非常重要,博物馆需要开发不同的体验项目,设立趣味性活动或是能增加亲子关系的家庭活动,让观众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体验的方式学习知识,了解历史的发展。
  园林博物馆的教育最初是通过环境与观众交融、实物与讲解配套实现的。先将观众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园林设计中“拟态”的意境,比如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的整体设计与内经图相结合,展区内既有洛河图、先天八卦等建筑设计,又有绘有瘟病双雄、葛洪炼丹等人物故事。配有导游式讲解能实现环境与知识交融,结合有奖问答的形式吸引观众,向教育对象普及植物知识、中药历史知识。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引入养生、用药安全、制药方法、假药危机等社会话题,让观众将知识内化到日常生活,达到学以致用,提升教育高度。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的观众最喜欢的参观方式是自由参观,占比达51.34%。而讲解员讲解占41.96%,微信和导览器讲解占6.7%。这表明了参观者需求不一,也从侧面反映出讲解艺术的重要性。讲解员自身水平对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的历史素养将直接影响着参观者所接受到的教育内容。提高讲解咨询的质量,对博物馆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转变成观众喜好的参观方式,就必须从转变讲解开始。博物馆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对讲解服务给予更多的关注,增加观众的体验感,提升讲解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势在必行。
  博物馆应该创设氛围以引发人们自觉的学习意识,并为人们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园林式博物馆能在情景交融的状态下,应针对观众的不同需求,结合博物馆特色设计互动体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教功能。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本身就处于自然环境中,教育场景化体验设计更容易实现,博物馆可以结合中药实物,实现对中药认识实体化的体验式学习。在观众参观的过程中,通过讲解员与观众的双向交流,结合园林场景,创设情景,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使观众能感知知识,体会先人的智慧。值得注意的是,体验式学习的重点在于亲身感受事物产生的情感体验,应把握机会将知识内化,并且应用于生活。
  对博物馆的重游率进行调查,发现选择“会再来参观”的观众占86.61%,这表现出园林式博物馆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园林式博物馆的感知教育、体验式学习刺激了观众的感官世界,馆内环境适合二次参观,能留住观众进行深入教育。园林式博物馆的发展必须要以园内建设为基础,深入了解参观者的需求,深化体验式学习,增强馆与人的交流互动,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发掘更高效的教育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园林式博物馆教育所需要的体验性、互动性和启发性。只有有观众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体验式教育,园林式博物馆的教育效果需要以受众数量来衡量,因此,需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综上所述,寻求科学方法扩大观众基础是园林式博物馆教育发展的前提,增强讲解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是提升园林式博物馆教育效果的必要手段,而合理利用园林式博物馆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知识,并增强观众的参观体验,是提升博物馆教育层次的关键所在。
  4 结语
  园林式博物馆教育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一大补充,其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博物馆中创设具有生动性的环境,运用充满趣味性的讲解和互动方式,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和互动交流,在自我感知中实现自我学习。园林式博物馆的教育真正发挥了博物馆寓教于乐的作用,有利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博物馆的教育发展应当借鉴。
  参考文献
  [1]谭逻松.园林式博物馆建筑利与弊[J].中国博物馆,2001(4):30-34.
  [2]周璐.中医药博物馆设计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7.
  [3]李阳.博物馆与研学旅行[N].中国文物报,2016-07-05(007).
  [4]开放式中医药博物馆—神农草堂即将建成[J].中国药房,2006(21):1655.
  [5]多杰加.浅谈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对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9):130-131.
  [6]袁文婷.體验式学习理念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实践与启示[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94-97.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些年来,国内公众考古研究与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考古学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公众考古学界关注的重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与新发现为切入点,连续多日推出《三星堆新发现》直播特别节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仅从2021年3月20日首日播出情况来看,此次央视推出的直播节目与以往大众传媒报道考古发现与研究不同,在节目内容上强调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以宏大的时空视角整体推介
期刊
摘 要:纵观博物馆陈展诸多成功之作,光环境都是一个特殊环节和重要因素,光环境塑造了视觉传达和心理审美及情感共振的联结。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往往是因为灯光的效果被忽视或运用不合理。科学、环保、舒适、凸显展览特色的灯光日益成为展厅光环境主流。文章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专题展区“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为例,阐述光环境的塑造和光效果的表达。  关键词:光环境;保护;舒适  博物馆中的人物类纪念馆是展示革命
期刊
摘 要: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活动是实现历史文化与受众交流、促进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宣传教育为例,以“纪念历史,保持初心”为宣传教育主题,促进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牢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牢记历史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关键词:纪念历史;保持初心;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宣传教育  在全国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以“不忘初心,
期刊
摘 要:公共部门编外人员管理因“临时工现象”引发广泛关注。由于合同期限、经济激励、發展空间、社会地位等原因,编外人员在工作积极性、履职能力、行为规范性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对编外人员专业培训、建立合理的薪酬与考核制度、探索通过劳务派遣方式等措施改进公共部门编外人员的管理。  关键词:博物馆;编外人员;激励机制  近年来,由于围殴商户、暴力执法、临时工成为突发事件挡箭牌①等现象层出不穷,编外人
期刊
摘 要:考古遗址公园是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是新时期遗址保护理论和实践的有益探索。文章以禹会村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为例,分析讨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中几个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①  考古遗址公
期刊
摘 要: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文帝行玺”“泰子”和“右夫人玺”三枚金印,为确定墓主人身份,了解南越国的玺印制度、预立太子制度、后宫制度,研究汉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反映出南越国的制度效仿中原而有别于中原,在中国印章史上有其独特地位。  关键词:南越王墓;印;玺  1983年发现的广州南越王墓是目前所知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随葬品最丰富的汉代墓葬,墓主人为2000多年前南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各地博物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馆际交流展,不仅满足了公众对精神文化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各地间的文化交流,而且也扩大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文章从红河州博物馆近年来的馆际交流展出发,对馆际交流展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以探寻博物馆馆际交流展的新思路,促进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博物事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馆际交流;展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期刊
摘 要:母花是苗族特有的织绣手工技艺传承手段,被时间证明是简单、经济并行之有效的。文章采用田野考察与实物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翔实的例证,分析梳理这种方式的外在表现与工艺原理,并结合苗族历史与文化特征,挖掘它们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母花;苗族;手工技艺;传承  1 引言  苗族的织绣工艺包含了各类传统织锦和苗绣,它们将装饰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运用丰富而精湛的技法表现各种个性鲜明的纹样,制成服装、
期刊
摘 要:文章根据光绪仿古瓷出现的政治背景、社会根源,重点分析光绪民窑仿古瓷在商品化影响下的时代特征,以广州市文物总店的藏品为例,概括其鉴赏要点,以供后世认识此类瓷器的鉴别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仿古;光绪民窑;商品化;借鉴与发展  清末陈浏在其所著《陶雅》中曾诠释道:“……吾华之瓷业近益凋瘵矣,其尤能以其瓷蜚声于环球而为环球之人所称道弗衰者,则国初之旧瓷也,居中国之人不能使其国以坚船利炮,称雄于海
期刊
摘 要:在少数民族壮族中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即“背带”。壮族背带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背带上面独特的纹样、色彩、形式都成为一种特别的存在,同时也有着深层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装饰纹样  在壮族人民的成长中,有一个物品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背带。壮族民间流行的这种背带,有其独特的价值,不仅能保护新生儿的脖颈,还能起到保暖防风的作用。特别是在过去,人们不得不外出务农或工作,为了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