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众所周知,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所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能增强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具体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变被动为主动
什么叫变被动为主动?就是促使幼儿将认识见之于行动,激发幼儿仿效的欲望,增强自觉性。我们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孩子的认识,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寓教育与情境表演、小实验、儿歌、故事、投影、课件之中,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变空洞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变教师要为他做为幼儿自觉的行动。比如健康教育中“爱清洁,讲卫生”一课中:把孩子的脏手或一块未洗净的苹果切片,放在显微镜下引导幼儿观察,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有许多毛毛虫在里面跳舞。生动的实验事实使孩子们知道:不吃未洗干净的瓜果,饭前便后要洗手。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都要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增加了感性认识。倘若我们留心观察一下,会发现孩子们身边有许多说服力很强的事例。这类从孩子们中来又还给孩子们的创作素材,极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明白道理。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小笼包,肉末、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生动有趣的儿歌,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二、好习惯从模仿、练习中来
习惯的形成是外部强化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的结果。形成了习惯能使行为由偶然性变成了必然性,由不经常的成为经常的一贯的行为。因此,必需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模仿、练习是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手段。幼儿一些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群体中通过模仿练习获得,模仿也应寓于情境或游戏之中,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要反复让幼儿练习,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和行为习惯。如:在“预防龃齿”活动中,让小朋友手持小牙刷在录音的伴奏下,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在韵律活动中,“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洗手.吃饭等一系列动作编成富有生活情趣的律动让孩子们学习;在“预防近视”活动中,让小朋友一同来练习握笔和书写的姿势,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在“我会扣纽扣”活动中,让小朋友互相学习穿脱衣服,顺序扣纽扣的方法。通过群体的练习、参与,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曾习惯于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把粉笔折断,又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不料,有一次几个幼儿就把粉笔盒里面的粉笔也拿出来折断扔在地上。老师觉得奇怪,便去问小朋友,小朋友回答说:“我们是跟您学的,每个都会啦!这位老师这才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对孩子的培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所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三、激励、提醒,强化习惯形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将始终如一的要求与坚强有力的措施融为一体,才能强化幼儿生活习惯的形成。
1、表扬、鼓励幼儿
表扬是对幼儿正确行为的肯定,能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巩固优良习惯的形成。针对幼儿某个闪光点给以肯定: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肯定的动作,让孩子们不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如:“你把椅子放得真整齐”;“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你能将废纸扔进垃圾箱,真乖!”,“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很乐意和你玩,真好。”教师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会强烈地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还可以通过“红花栏”,一日评一次,谁做得好,就给谁贴上一个苹果娃娃,周末累计苹果娃娃数量,谁的苹果娃娃多,就是本周的小明星。当然,集体表扬有很多方法,言语上的、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表扬奖励根据具体情况恰当使用。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能极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强化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2、督促、检查
督促、检查是强化幼儿良好的生理卫生习惯形成的有效手段。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父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最重要的是教育,引导子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尊重别人,孩子的成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变化转折时期,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判断是非的能力差,高雅和庸俗还难以区分,导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洗尽的“痕迹”,好的自然不用说,最可怕的是那些在孩子的年龄阶段不应知道和了解的事情,可以想象,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将来的人生旅途将是什么样的结局,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爱读书、爱学习并有广泛业余爱好的氛围中,孩子自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作用已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家长问卷调查等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如大班主题:
别说我小。我们教育幼儿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些家长却因为时间紧,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累着等各种原因,不给幼儿动手的机会,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专题讲座,用新的教育理念、用大量的生动事例,改变了家长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生活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变被动为主动
什么叫变被动为主动?就是促使幼儿将认识见之于行动,激发幼儿仿效的欲望,增强自觉性。我们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孩子的认识,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寓教育与情境表演、小实验、儿歌、故事、投影、课件之中,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变空洞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变教师要为他做为幼儿自觉的行动。比如健康教育中“爱清洁,讲卫生”一课中:把孩子的脏手或一块未洗净的苹果切片,放在显微镜下引导幼儿观察,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有许多毛毛虫在里面跳舞。生动的实验事实使孩子们知道:不吃未洗干净的瓜果,饭前便后要洗手。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都要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增加了感性认识。倘若我们留心观察一下,会发现孩子们身边有许多说服力很强的事例。这类从孩子们中来又还给孩子们的创作素材,极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明白道理。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小笼包,肉末、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生动有趣的儿歌,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二、好习惯从模仿、练习中来
习惯的形成是外部强化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的结果。形成了习惯能使行为由偶然性变成了必然性,由不经常的成为经常的一贯的行为。因此,必需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模仿、练习是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手段。幼儿一些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群体中通过模仿练习获得,模仿也应寓于情境或游戏之中,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要反复让幼儿练习,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和行为习惯。如:在“预防龃齿”活动中,让小朋友手持小牙刷在录音的伴奏下,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在韵律活动中,“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洗手.吃饭等一系列动作编成富有生活情趣的律动让孩子们学习;在“预防近视”活动中,让小朋友一同来练习握笔和书写的姿势,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在“我会扣纽扣”活动中,让小朋友互相学习穿脱衣服,顺序扣纽扣的方法。通过群体的练习、参与,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曾习惯于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把粉笔折断,又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不料,有一次几个幼儿就把粉笔盒里面的粉笔也拿出来折断扔在地上。老师觉得奇怪,便去问小朋友,小朋友回答说:“我们是跟您学的,每个都会啦!这位老师这才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对孩子的培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所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三、激励、提醒,强化习惯形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将始终如一的要求与坚强有力的措施融为一体,才能强化幼儿生活习惯的形成。
1、表扬、鼓励幼儿
表扬是对幼儿正确行为的肯定,能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巩固优良习惯的形成。针对幼儿某个闪光点给以肯定: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肯定的动作,让孩子们不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如:“你把椅子放得真整齐”;“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你能将废纸扔进垃圾箱,真乖!”,“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很乐意和你玩,真好。”教师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会强烈地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还可以通过“红花栏”,一日评一次,谁做得好,就给谁贴上一个苹果娃娃,周末累计苹果娃娃数量,谁的苹果娃娃多,就是本周的小明星。当然,集体表扬有很多方法,言语上的、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表扬奖励根据具体情况恰当使用。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能极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强化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2、督促、检查
督促、检查是强化幼儿良好的生理卫生习惯形成的有效手段。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父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最重要的是教育,引导子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尊重别人,孩子的成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变化转折时期,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判断是非的能力差,高雅和庸俗还难以区分,导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洗尽的“痕迹”,好的自然不用说,最可怕的是那些在孩子的年龄阶段不应知道和了解的事情,可以想象,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将来的人生旅途将是什么样的结局,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爱读书、爱学习并有广泛业余爱好的氛围中,孩子自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作用已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家长问卷调查等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如大班主题:
别说我小。我们教育幼儿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些家长却因为时间紧,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累着等各种原因,不给幼儿动手的机会,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专题讲座,用新的教育理念、用大量的生动事例,改变了家长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生活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