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小学说写训练的内容而言,至少应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生活性、体验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就教师应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说写训练,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总结出比较清晰、行之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训练;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40-01
当今世界不少国家都从现代社会实践要求出发,注重从生活需要出发,安排写作训练内容,并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进行写作训练。如美国、英国、法国作文教学的重点是实用文的学习,日本小学二年级就学习写信,西德的弗兰茨·海贝尔教授主编的语文教科书中就注重从社会生活的需要出发,安排写作训练的内容。在练习项目中,占绝大多数的是调查报告、事件报道、科技说明、新书介绍、会议记录、讲演提纲、个人经历、商品广告等实用的题材,几乎没有什么吟风弄月、感时伤怀的散文题目。通过对国内外作文教学考察,进一步印证了读写训练的思路新、效率高,丰富了作文教学观的内涵的理解。但是,虽然相关评析性的文章经常见诸报端,却对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于永正的作文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将对广大教师改革作文教学,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就是本论题所要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作文时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其一,要在语文实践中指导作文;其二,指导过程要体现“三维目标”;其三,要重视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无论从素质教育、国际作文发展趋势视野,还是“作文需要论”角度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对广大教师指导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文,学生不愿写,老师感觉难教,这是普遍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置身于这样的课堂,你会有这种感受:在教师的鼓励、帮助下,在教师巧妙的点拨下,学生畅所欲言、如沐春风。这应该是最佳的教学境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那么这个交际工具学生又掌握得如何呢?我们发现,学生不会写申请书,不会写请假条,不会写借条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么学生的学习态度又如何呢?说喜欢语文的只有少数,特别是作文,说喜欢的更是少之又少。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以“从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出,为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服务”的指导思想。它的教学原则有三:先有生活感受,而后写作的原则;在言语交际中学会交际的原则;立体交叉,和谐发展的原则。“言语交际表达训练”进行的都是现实的言语交际,至少让学生感到是现实的言语交际。让学生感到说与写都是生活的一种需要,说和写都是有目的的,有对象的。当学生感到说与写是一种需要的时候,这种“内驱力”就会把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
教学观,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所持的态度和思想认识。于永正搞“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实验,他的教学观是什么?他的教学观是否突破了前人的认识?这些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潘自由先生是这样阐述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或思维的实践活动。“言语交际”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相互交流的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听说读写活动。说和写是表达,听和读是理解,表达和理解相互依存,是一个言语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
用“言语交际”来限定“表达训练”,说明这里的“表达训练”不是没有听者、没有读者,为表达而表达的表达训练,也不是为文学创作打基础的表达训练,更不是因为考试要考作文而作的表达的训练,而是为言语交际需要服务的表达训练,是言语交际中的表达训练。“言语交际”是表达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训练的全过程。它的精神实质在于按照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改革作文教学,强调作文教学的社会效益。可见,“言语表达训练”有如下内涵:第一,言语交际表达是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说和写是表达,听和读是理解,表达和理解相互依存,是一个言语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第二,说和写是因“言语交际需要”而起。第三,“言语交际表达训练”有听众、有读者。
古人杨雄在《法言·问神》篇所说“言,心声也”,意思是写文章就是把心里话表达出来;刘勰《文心雕龙》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大抵可以理解成:只有情到深处,才能下笔成文。纵览祖国灿烂文化,特别是唐诗宋词,堪称文化瑰宝。或抒发情怀,或感伤时事,或指点江山,敢问哪一首是奉旨而作呢?当然,学生的习作不等同于文学创作,但是,道理是相通的,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作文,都是作者在表达心中所想,倾吐真情实感。叶圣陶指出,“文题取材应广博”。学校中所诵习所闻见可以命题,即家庭社会之事,苟学生能思议及之者,亦无不可命题。事事物物,与学生接触而引起其思想情感者,均可为文题之材料。张孔义《美国小学写作教学的一些特点》一文介绍:美国小学写作教学比较重视写作的实用性,使写作练习起到真正的交际作用。例如,要求学生写信邀请家长访问学校,给郊游的接待单位写感谢信,给著名作家、演员、运动员写信。为了鼓励学生和别人交往,有的教师还设立班级信箱,学生可以写信给班上的同学和老师,或者和校内外的其他班级建立通信联系。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写作是交际的工具,它可以使人们分享各种想法。
笔者以为,小学生说、写素材至少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生活性。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中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是作文之泉,是培植作文的土壤。于永正在教学中通过别具匠心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反映生活的本色,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灵感,写出原汁原味的生活。可见,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生活的源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体验的心,那么学生的习作才会是一棵有扎实根基有丰满枝叶的焕发生命活力的树。第二,体验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体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指亲身经历,“验”则指感悟。小学生人生阅历浅,只有亲身体验的事物,才能有话可说,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真正体现作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就必须切实尊重做作文的人,让做作文的孩子写自己想写的话,写自己切身体验的生活。”第三,趣味性。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研究表明,好玩的事物最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说写训练中要精选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或游戏方式,使其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第四,实用性。说、写素材对学生现实和未来生活有用,才是最有价值的,才是我们应该加强训练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训练;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40-01
当今世界不少国家都从现代社会实践要求出发,注重从生活需要出发,安排写作训练内容,并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进行写作训练。如美国、英国、法国作文教学的重点是实用文的学习,日本小学二年级就学习写信,西德的弗兰茨·海贝尔教授主编的语文教科书中就注重从社会生活的需要出发,安排写作训练的内容。在练习项目中,占绝大多数的是调查报告、事件报道、科技说明、新书介绍、会议记录、讲演提纲、个人经历、商品广告等实用的题材,几乎没有什么吟风弄月、感时伤怀的散文题目。通过对国内外作文教学考察,进一步印证了读写训练的思路新、效率高,丰富了作文教学观的内涵的理解。但是,虽然相关评析性的文章经常见诸报端,却对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于永正的作文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将对广大教师改革作文教学,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就是本论题所要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作文时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其一,要在语文实践中指导作文;其二,指导过程要体现“三维目标”;其三,要重视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无论从素质教育、国际作文发展趋势视野,还是“作文需要论”角度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对广大教师指导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文,学生不愿写,老师感觉难教,这是普遍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置身于这样的课堂,你会有这种感受:在教师的鼓励、帮助下,在教师巧妙的点拨下,学生畅所欲言、如沐春风。这应该是最佳的教学境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那么这个交际工具学生又掌握得如何呢?我们发现,学生不会写申请书,不会写请假条,不会写借条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么学生的学习态度又如何呢?说喜欢语文的只有少数,特别是作文,说喜欢的更是少之又少。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以“从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出,为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服务”的指导思想。它的教学原则有三:先有生活感受,而后写作的原则;在言语交际中学会交际的原则;立体交叉,和谐发展的原则。“言语交际表达训练”进行的都是现实的言语交际,至少让学生感到是现实的言语交际。让学生感到说与写都是生活的一种需要,说和写都是有目的的,有对象的。当学生感到说与写是一种需要的时候,这种“内驱力”就会把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
教学观,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所持的态度和思想认识。于永正搞“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实验,他的教学观是什么?他的教学观是否突破了前人的认识?这些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潘自由先生是这样阐述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或思维的实践活动。“言语交际”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相互交流的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听说读写活动。说和写是表达,听和读是理解,表达和理解相互依存,是一个言语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
用“言语交际”来限定“表达训练”,说明这里的“表达训练”不是没有听者、没有读者,为表达而表达的表达训练,也不是为文学创作打基础的表达训练,更不是因为考试要考作文而作的表达的训练,而是为言语交际需要服务的表达训练,是言语交际中的表达训练。“言语交际”是表达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训练的全过程。它的精神实质在于按照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改革作文教学,强调作文教学的社会效益。可见,“言语表达训练”有如下内涵:第一,言语交际表达是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说和写是表达,听和读是理解,表达和理解相互依存,是一个言语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第二,说和写是因“言语交际需要”而起。第三,“言语交际表达训练”有听众、有读者。
古人杨雄在《法言·问神》篇所说“言,心声也”,意思是写文章就是把心里话表达出来;刘勰《文心雕龙》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大抵可以理解成:只有情到深处,才能下笔成文。纵览祖国灿烂文化,特别是唐诗宋词,堪称文化瑰宝。或抒发情怀,或感伤时事,或指点江山,敢问哪一首是奉旨而作呢?当然,学生的习作不等同于文学创作,但是,道理是相通的,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作文,都是作者在表达心中所想,倾吐真情实感。叶圣陶指出,“文题取材应广博”。学校中所诵习所闻见可以命题,即家庭社会之事,苟学生能思议及之者,亦无不可命题。事事物物,与学生接触而引起其思想情感者,均可为文题之材料。张孔义《美国小学写作教学的一些特点》一文介绍:美国小学写作教学比较重视写作的实用性,使写作练习起到真正的交际作用。例如,要求学生写信邀请家长访问学校,给郊游的接待单位写感谢信,给著名作家、演员、运动员写信。为了鼓励学生和别人交往,有的教师还设立班级信箱,学生可以写信给班上的同学和老师,或者和校内外的其他班级建立通信联系。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写作是交际的工具,它可以使人们分享各种想法。
笔者以为,小学生说、写素材至少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生活性。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中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是作文之泉,是培植作文的土壤。于永正在教学中通过别具匠心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反映生活的本色,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灵感,写出原汁原味的生活。可见,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生活的源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体验的心,那么学生的习作才会是一棵有扎实根基有丰满枝叶的焕发生命活力的树。第二,体验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体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指亲身经历,“验”则指感悟。小学生人生阅历浅,只有亲身体验的事物,才能有话可说,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真正体现作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就必须切实尊重做作文的人,让做作文的孩子写自己想写的话,写自己切身体验的生活。”第三,趣味性。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研究表明,好玩的事物最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说写训练中要精选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或游戏方式,使其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第四,实用性。说、写素材对学生现实和未来生活有用,才是最有价值的,才是我们应该加强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