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透明的高阶非线性效应对光孤子的影响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te51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电磁感应透明介质中高阶非线性效应对光孤子传输的影响。采用半经典理论获得介质对光场的线性和非线性响应,基于介质特性利用波动理论推演出三-五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介质的线性非线性特性分别决定了群速度色散参量,三阶和五阶非线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该非线性介质既可以诱导亮孤子也可以诱导暗孤子,取决于群速度色散参量和三阶非线性系数。当前者为负同时后者为正时产生亮孤子,当两者均为负时产生暗孤子,二者可以通过载频与相应跃迁能级失谐的调节获得。与普通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相比,三-五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对亮孤子和暗孤子出现的参数和输入条件更加严格。
其他文献
In this Letter, a sensor consisting of a fiber Bragg grating (FBG) and a fiber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FFPI) sensor i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and the thermo-optical coefficient (TOC) of a silica-based optical f
获得了He-Ne 543 nm激光线小信号增益系数随放电管中氦氖气体的配比、总气压及放电电流的变化关系。找出上述三参数的最佳值,并做了最佳激光输出验证。
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技术监测了活体小鼠光老化皮肤的嫩肤效果。利用强脉冲光(IPL)照射经过紫外线诱导后的光老化皮肤,采用OCT观察该皮肤,得到不同能量密度IPL作用前后的光老化皮肤光衰减系数的变化情况,用来判断光老化皮肤的光热损伤程度及修复过程。结果表明,IPL能对光老化皮肤进行有效的嫩肤治疗;OCT是活体监测生物组织胶原修复情况的有力工具。
美国惯性聚变计划在发展惯性聚变技术上有着双重目的。近期目的是武器物理应用,远期目的是演示商用能源的可行性。聚变计划的部署是完成三个驱动器装置的建造。ANTARES(1983财年底)、NOVA(1984财年底)和PBFAII(1986财年初),以及分别用CO2、玻璃激光(频率转换)和脉冲源(离子束)诸途径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获得基本物理数据和弄清预定1987财年期间进行点火的要求。
期刊
研制出一台全固态低噪声连续单频Nd∶YVO4-LBO双波长激光器,通过优化三硼酸锂(LBO)的匹配温度,获得了波长为1.06 μm的激光功率为3.8 W、波长为532 nm的激光功率为7.8 W的连续单频双波长激光输出,并有效降低双波长激光的强度噪声和相位噪声。实测的1.06 μm和532 nm波长激光的强度噪声均在分析频率大于3.5 MHz时达到散粒噪声极限,相位噪声均在分析频率大于5 MHz时达到散粒噪声极限。当采用Pound-Drever-Hall锁腔技术锁定激光器的腔长时,1
近十几年来在软X射线波段光学中取得的进展,很大程度上与法向入射多层干涉反射镜的出现有关[1,2]。这些反射镜通常由两种介电常数不同的物质的交替层组成。理论分析表明,为了获得最大反射率,其中一种物质的吸收应尽可能小[3~5]。
期刊
在45#钢基体上以TH-2激光合金化专用粉进行激光合金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动态原位观察裂纹从基体向激光合金化区(LAZ)扩展的过程,研究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与应力强度因子幅(SIFR)的关系,分析了疲劳断口形貌和表面裂纹扩展路径的组织形态。经历一定循环次数之后,激光合金化区内部也出现裂纹,但是合金化区的边界能强烈阻滞裂纹的扩展,一旦基体中的裂纹与合金化区中的裂纹汇合,裂纹失稳扩展。裂纹扩展速率与应力强度因子幅之间的关系不满足传统的Paris公式,裂纹在基体中扩展的断口形貌有典型的疲劳辉纹,而合金化区的断口呈
本文给出了合成波长的一般计算公式和各级合成波长的测量方程组,介绍了用3.3922μm和3.3912μm双谱线He-Ne激光器产生两级合成波长体系的方法和有关实验结果。提出了两个合成波长干涉测量方案,适用于几米到100米的大尺寸测量,精度优于10~(-6)~10~(-7)。
期刊
Statistical models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plasma frequency approach applied to the atomic electron density a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photoionization cross-section for complex atom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homas–Fermi atom provides surprisingly goo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