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需要能教会学生变被动地接受学习为学会主动地学习数学,进而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发展数学.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面对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好引导作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好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过渡,从而喜欢上数学、爱数学、用数学,我认为要做好兴趣培养,知识衔接,动手操作,重视语言,学会思考等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 兴趣培养;知识衔接;动手操作;重视语言;学会思考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常听到一些家长的困惑:我的孩子小学数学成绩挺好的,为何上了初中成绩一直在下降呢?这固然有一些学生自身学习素质的问题,但作为基础课程的数学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的内容上,初中都较小学有了较大的不同,如何引领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进而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人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在思维上也会更专注、更活跃,也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数学课程相较其他学科,是一门极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学科,学生上课常会感到无精打采,提不起兴致.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这就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和争强好胜的认知特点,在学习数学时,多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的知识入手,以教材为基础,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
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都是小学知识的延续和扩展,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和小学所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多寻找知识之问的异同点,发现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思考产生差异的原因,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起到融会贯通的良好作用. 如在讲述正数、负数之前,先复习小学所学的过程. 从最早大家认识到的自然数,到运算时由于除法的不能整除才出现的小数,引申到现在的自然数、小数的基础上,是否加、减、乘、除运算都能实施呢?学生容易发现在算术中当减数大于被减数时,会出现不够减的问题,从而引出负数,由此使学生认识到由于生活的需要,才把数进行扩充,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解决,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又如在讲述有理数的运算律时,先复习学生在小学所学过的数的运算律,在学生都能熟练地运用时,提出问题:数的家族中现在多了两位新成员——“正数”和“负数”,那么这一运算律的“家规”会不会随之改变呢?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计算、探索发现:数的种类增加,但运算时的本质不变,所以运算律仍可实施. 在这样的比较中,学生一定会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同时在探索中学生还学会运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几何的学习中,也应让学生从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人手,从熟悉的已知中去感受未知,感受变化,使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3. 重视语言教学,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
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教育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注重数学语言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让学生学会正确、合理地理解和使用好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任务. 相信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时所讲的内容学生都懂了,但独立地做题时,写出来的答案却不能令人满意.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体会清楚题目中的数学语言,或者是在书写数学语言时,言不达意. 长此以往,会使学生逐渐感到学习数学的困难,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既要求准确,又要简练,尤其在几何部分初始学习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够完成好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互译. 如在讲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中的异号两数相加时,在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外,要注意强调“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而非“用绝对值较大的减去绝对值较小的”,并让学生仔细体会文字顺序的不同导致的结果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则,同时养成在学习数学时“咬文嚼字”、认真体会的习惯. 又如:在几何中我们用“∥”代表了“平行”关系,用“⊥”代表了“垂直”关系……这些简单的数学符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文字的繁琐,还可以帮助我们画出与之相对应的图形,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语言的准确、精练及简单之美,从而也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严谨认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而学会思考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前提.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教法服务于学法,要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单纯的教师教转变到让学生主动学,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激励下,了解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后如何得到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方法时,可采取让学生循着思考、探索、归纳、验证的方法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之后教师再给以必要的提示,使规律更加完善;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可先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会解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要是能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成一元一次方程就好了,谁有办法做到呢?使学生在找到转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求解后,再进而引申到多元方程组的解法. 学生在这样的多问、多思、多解、多练中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探索,不仅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同时也养成了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使数学的学习成为一种本能的学习.
有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有了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有了学习数学的本能意识,我们还用担忧学生学不好数学吗?
【关键词】 兴趣培养;知识衔接;动手操作;重视语言;学会思考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常听到一些家长的困惑:我的孩子小学数学成绩挺好的,为何上了初中成绩一直在下降呢?这固然有一些学生自身学习素质的问题,但作为基础课程的数学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的内容上,初中都较小学有了较大的不同,如何引领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进而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人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在思维上也会更专注、更活跃,也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数学课程相较其他学科,是一门极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学科,学生上课常会感到无精打采,提不起兴致.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这就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和争强好胜的认知特点,在学习数学时,多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的知识入手,以教材为基础,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
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都是小学知识的延续和扩展,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和小学所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多寻找知识之问的异同点,发现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思考产生差异的原因,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起到融会贯通的良好作用. 如在讲述正数、负数之前,先复习小学所学的过程. 从最早大家认识到的自然数,到运算时由于除法的不能整除才出现的小数,引申到现在的自然数、小数的基础上,是否加、减、乘、除运算都能实施呢?学生容易发现在算术中当减数大于被减数时,会出现不够减的问题,从而引出负数,由此使学生认识到由于生活的需要,才把数进行扩充,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解决,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又如在讲述有理数的运算律时,先复习学生在小学所学过的数的运算律,在学生都能熟练地运用时,提出问题:数的家族中现在多了两位新成员——“正数”和“负数”,那么这一运算律的“家规”会不会随之改变呢?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计算、探索发现:数的种类增加,但运算时的本质不变,所以运算律仍可实施. 在这样的比较中,学生一定会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同时在探索中学生还学会运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几何的学习中,也应让学生从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人手,从熟悉的已知中去感受未知,感受变化,使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3. 重视语言教学,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
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教育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注重数学语言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让学生学会正确、合理地理解和使用好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任务. 相信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时所讲的内容学生都懂了,但独立地做题时,写出来的答案却不能令人满意.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体会清楚题目中的数学语言,或者是在书写数学语言时,言不达意. 长此以往,会使学生逐渐感到学习数学的困难,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既要求准确,又要简练,尤其在几何部分初始学习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够完成好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互译. 如在讲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中的异号两数相加时,在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外,要注意强调“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而非“用绝对值较大的减去绝对值较小的”,并让学生仔细体会文字顺序的不同导致的结果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则,同时养成在学习数学时“咬文嚼字”、认真体会的习惯. 又如:在几何中我们用“∥”代表了“平行”关系,用“⊥”代表了“垂直”关系……这些简单的数学符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文字的繁琐,还可以帮助我们画出与之相对应的图形,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语言的准确、精练及简单之美,从而也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严谨认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而学会思考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前提.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教法服务于学法,要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单纯的教师教转变到让学生主动学,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激励下,了解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后如何得到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方法时,可采取让学生循着思考、探索、归纳、验证的方法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之后教师再给以必要的提示,使规律更加完善;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可先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会解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要是能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成一元一次方程就好了,谁有办法做到呢?使学生在找到转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求解后,再进而引申到多元方程组的解法. 学生在这样的多问、多思、多解、多练中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探索,不仅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同时也养成了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使数学的学习成为一种本能的学习.
有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有了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有了学习数学的本能意识,我们还用担忧学生学不好数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