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平衡视角下我国网购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现实困境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ish_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4年3月15日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增的消费者冷静期制度是我国在消费者保护领域的新尝试。如果说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立法者对弱势消费者一方进行倾斜保护是对利益冲突的一种平衡,那么当权利被滥用时这种平衡就已被打破, 进而引发了新的利益冲突,这时就需要立法者对利益失衡关系进行再次矫正。本文从利益平衡的视角出发,针对网络购物消费者冷静期制度在现实实践中的困境提出了细化法规,设立双向告知义务、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合理分配成本负担等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网购消费者冷静期制度。
  【关键词】 冷静期制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网络购物
  一、我国网购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立法现状
  (一)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为核心的消费者冷静期制度
  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2014年3月15日起实施,此次修改将“网购7天无理由退货”写入法律,第25條明确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法律在赋予消费者无需任何理由即可行使的撤回权的同时,也在除外适用情形、适用规则等方面进行了限制,以防止该项权利的滥用。
  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为核心构建起的网络购物消费者的冷静期制度与网络购物是相辅相成的。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促进冷静期制度的法律构建,消费者七天无理由退货这项权利为处于信息不对称背景下的消费者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法律保障,发展和维护了网络购物市场的稳定。然而权利的不当行使也容易滋生权利的滥用,如何协调与平衡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关系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网络购物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相关配套规定
  由于我国的冷静期制度相比于德国民法典、欧盟远程购物法、美国冷静期制度等法律出现较晚,故与该制度相关的法律规定目前并不十分集中和完善。各种相关的规定散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等法律以及部分地方性法规中。目前,网购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配套制度有经营者特殊信息披露义务规定、网络格式条款限制性规定、网络购物平台提供者的连带责任规定、经营者怠于履行或拒绝履行退货退款义务的处罚机制等相关制度。[1]
  二、我国网购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现实困境
  (一)冷静期制度的难用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检测报告》指出,2017年零售电商类投诉占全部投诉的60.59%,比例最高,零售电商(国内网购)成为消费投诉“重灾区”。[2]“2017年度零售电商十大热点被投诉问题”中,退换货难、退款难的问题成为热点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冷静期制度在实践运用中仍有较大困难。
  1.是否支持无理由退货的告知不明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4家网络购物平台都选择在商品页面中注明排除适用“7天无理由退货”。但这些注明通常位于不显眼的位置,且往往采用较小的字体以及容易忽视的颜色(灰色)。更有不少商家将商品是否适用“7天无理由退货”的信息在商品页面中隐藏,需要消费者主动点击相关的菜单才能看到具体信息。同时,多数网购平台关于“7天无理由退货”的信息仅在选择商品的页面中注明,但在消费者付费前的最后一个页面——提交订单页面中却无任何说明。由于对“7天无理由退货”的告知不明,实践中常常出现消费者购买商品后想行使撤回权,但彼时才发现该商品属于“排除适用”的范围,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争端不免由此而生。
  2.退货条件繁琐复杂
  现存的法律对于“商品完好”的界定并不清晰,且各大网络购物平台还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于“不影响二次销售”,各平台都有自己的解释,如淘宝对于48类商品的“完好”有特殊的定义;苏宁易购对于个护化妆、清洁洗护、生活纸品类商品如使用后出现过敏或其他不适症状,需出示国家公立医疗机构出具的与产品相关医疗报告,方可给予退货。面对如此复杂繁多的条款,很难期望大多数消费者能仔细了解这些条款的内容,往往是关于退换货的问题上出现争议时才了解到有这些条款的存在。
  (二)冷静期制度的滥用。
  《消保法》第25条规定的消费者冷静期制度具有免责性,因此其在实践中有被滥用的情形,并且这些情形无论是在该制度较早实施的发达国家还是刚实施的中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是表现形式略有不同而已。
  1.经营者的“对策行为”
  网络购物消费者冷静期制度带来了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结构调整,为应对这一改变,经营者便采取了一些行为来扩大自身收益或减少损失。直接抵制,技术途径规避,降低服务品质、收取折旧费等方式都是“7天无理由退货”规定的对策。如大多数经营者会在自己的店铺首页或者选择商品页面中作出不同于立法规定或网购平台的退货声明,部分商家还会选择通过黑名单来禁止有退货记录的消费者购买其商品。显然部分经营者的“对策行为”可谓是“全方面、多层次”,而归根究底,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减轻冷静期制度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
  2.“消费者”不当行使权利
  根据官方权威的解释“设立无理由退货制度的初衷,是解决消费者在特定交易领域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意思表示真实受影响的问题”。[3]然而该制度在现实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有悖于立法初衷的负面影响。
  第一,诱发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的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 [4]《消保法》赋予消费者基于单方意思表示决定双方法律关系这一特权时,易于引发消费者为了自身利益而“损人利己”,如购买商品后以仿冒品替换真品,再利用“无理由退货制度”将仿冒品寄回给经营者,以此谋取不当利益。   第二,轻率购物和退货。设立网购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目的之一是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消费者意思表示真实受影响的问题。[5]然而却有部分消费者在知道了可以无理由退货后,忽视商品的相关信息而更加轻率地购物。
  第三,经营者冒充“消费者”的不正当竞争。在网购这一非传统方式销售中,经营者可以轻易地冒充“消费者”购买商品,然后自己再售出,若商品在一定期间内无法售出,则可利用无理由退货制度将商品退回。对此类情况,虽可以通过主张恶意购买者不是消保法上的“消费者”而排除其适用,但现实中认定的难度较大,受害方也往往不愿花大量精力提起诉讼。更甚,网购消费者的冷静期制度可能成为经营者之间不正当竞争的工具。
  四、利益平衡视角下完善我国网购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建议
  立法者在将冷静期制度纳入法律时是相信大多数消费者都是理性谨慎和真诚的。虽然实践中出现了一些立法者未预见的困境,但任何权利都有被少数人利用或滥用的可能,我们应理性地看待网购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负面效应,不能因为其在现实中遇到困境就“因噎废食”。对于目前该制度的现实困境,我们需要根据消费关系的变化来协调倾斜保护和利益平衡,同时辅以相关的保障机制,“有的放矢”地对该制度加以调整和完善。
  (一)完善法律条文,使其清晰易懂
  鉴于《消保法》第25条中关于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规定较为笼统和模糊,如“排除适用”的商品内容、“商品完好”的标准等关于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范围,该制度的具体行使规则、法律后果等内容单薄,在实施过程中导致了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完善。
  1.出台司法解释、实施细则、单行立法等
  利用司法解释将法律条文中比较模糊和容易在现实中出现争议的地方进行解释以避免现实中的歧解和冲突。而实施细则的制定,可以明确两者需要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单行立法则能将网络购物这种交易模式单独拿出来考虑,对笼统的冷静期制度做一些具体调整。事实上,上述措施在《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等法律文件中已经有所体现,这也意味着该制度也正在朝着更加完好的方向发展。
  2.与其他有关法律相衔接
  消保法中的冷静期制度可以与《合同法》中的冷静期制度衔接起来,在《合同法》中添加“消费者订立的买卖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的内容,以保证《消法与实体法有效衔接。[6]此外,为防止经营者利用冷静期制度进行不正当竞争,应当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此类行为进行一定的规制。
  (二)强化保障机制,增强可操作性
  1.设立双向告知义务,建立网络交易信用体制
  关于告知义务,可以借鉴欧盟的规定,对经营者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清晰界定,同时消费者也应在决定退货时有及时告知经营者的义务,以便双方就退换货的事宜进行沟通,也给经营者一定时间准备接收、查验等事项,减少在交易过程中不必要的冲突。除了双向的告知义务,还应辅之以双向信用评价体系。我们还可以建立统一的双向信用评价制度,评价消费者的信用层级和经营者的信誉等级。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拒绝或拖延履行退换货义务的经营者的失信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消费者滥用权利或者经营者扰乱竞争的行为。
  2.完善行业协会的自律制度,强化消费者协会的职责作用
  在经营者方面,行业协会作为自律组织,应当制定行业统一的规范制度来界定合理正当的经营者行为,并对网络经营者的行为加以引导和监管,及时公开甚至排除不注重商品质量和商业信誉的经营者。在消费者方面,消费者保护协会作为消费者保护的职责要注重落实其职责,通过普及法律、反映问题、调解纠纷等方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消保法》还赋予了消费者保护协会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消费者保护协会也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此项权利。
  (三)合理设计权利行使时的成本分配。
  关于“无理由退货”这一权利的行使规则,在设计时必须有效地衡量双方利益。对消费者而言,这种规则设计要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避免其实施机会主义行为。而对经营者而言,法律也必须避免其机会主义行为。
  1.允许经营者收取一定的折旧费或服务费等
  如果交易的标的是服务,在消费者告知经营者其要行使撤回权时,消费者对其已经享受的服务也应按照已经提供的服务与总服务比例支付相应的费用给经营者。如果一律禁止经营者向消费者收取费用,会鼓励消费者的滥用权利的行为,也会导致经营者将因消费者冷静期制度而增加的成本转嫁到别的消费者身上。事实上,不少经营者在允许消费者无理由退货的同时,会要求收取一定的费用,若这一费用的收取的相关约定应当在交易前以显著的方式告知消费者,应认可该约定的效力。
  2.经营者负担信息提供的成本,承担违反提供信息义务承担不利后果
  经营者必须承担提供适当信息的义务,才能使撤回权的行使更具实效。现实中,不可能每一个消费者都是理性而谨慎的,也不可能每一个消费者都知悉相关的法律制度。因此,法律应当要求经营者告知消费者商品是否适用冷静期制度,该项权利的行使条件,时间限制和程序等相关信息。同时仅规定信息义务而不匹配责任规则的设计往往使规则可执行性差,因为“无救济、 无权利”,我国也有学者对此进行过较为具体的分析。因此,可以参考《消费者权利指令》的若干规定。如根据该指令第6条第6款的规定,如果经营者没有规定由消费者承担返还货物的成本,消费者就不用承担这些成本;根据该指令第10条第1款的规定,如果经营者没有向消费者提供撤回权的信息,撤回权期间则从原初撤回权期间终止后12个月截止。
  五、结语
  网购消费者冷静期制度被视为是保障消费者利益的一项强有力的制度,但该制度在实践中遭遇了诸多困境,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该制度的影响,因而导致了制度目标与现实效果之间的背离。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是长期、多回合的交往,而不是单回合的一次性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仅是消费者的法,也是经营者的法,是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法。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协调倾斜保护和利益平衡,不能在冷静期制度中,过度地保护消费者而忽视了交易双方的利益平衡。只有在利益平衡的基础上推行并完善法律法规,辅以配套保障机制,才能更好地完善冷静期制度,以达到良法谋善治之目的,才能在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构建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交易秩序。
  【參考文献】
  [1] 孙丹丹. 网络购物消费者撤回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2] 贾东明.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103.
  [3] 约翰·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M]. 陈岱孙,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4] 徐伟.重估网络购物中的消费者撤回权[J].法学,2016(03):84-96.
  [5] 俞梦睿.利益平衡视角下的消费者冷静期制度[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06):95-100.
  [6] 孙丹丹. 网络购物消费者撤回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7] 钟金.试述我国消费者后悔权的构建[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04):49-52.
  [8] 孙良国.消费者撤回权中的利益衡量与规则设计[J].浙江社会科学,2012(07):58-64+156-157.
  [9] 张学哲.论消费者撤回权的构成与行使要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01):42-51.
  [10] 孙良国.消费者撤回权中的利益衡量与规则设计[J].浙江社会科学,2012(07):58-64+156-157.
  [11] 熊秉元.正义的成本[M].东方出版社,2014:158-161.
其他文献
【摘 要】 并购作为一种普遍的方式广泛存在于企业的资本运营和发展战略中,并购支付是实现并购交易的一个关键环节,关系到并购双方的利益。本文通过以海尔集团并购通用家电成功案为例,探究了企业在海外并购中支付方式的选择与并购整合及效果的内在联系,对企业选择海外并购支付方式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并购 海外并购 支付方式   一、企业并购支付方式及影响  企业并购支付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现金支付、
期刊
【摘 要】 基于云南省2002年、2007年及2012年42X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平均波及步数法(Average Propagations Lengths)对云南省三个年份各产业部门进行经济复杂度测算以及演变趋势分析。  关键词 投入產出表 平均波及步数法 经济复杂度  一、引言  面对云南省现阶段产业发展环境与机遇,需要更好地明晰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态势,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推动
期刊
【摘 要】 精准扶贫是与粗放扶贫相对应的治贫方式,是指根据不同的贫困环境、农户情况,采用有效的科学程序进行精确识别、帮扶和管理的过程。但就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解决,本文以精准扶贫开展为落脚点,以石坑镇为个案,叙述精准扶贫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 新时期 精准扶贫 互联网+  一、研究背景  我国在扶贫
期刊
【摘 要】 十八大以来,党建工作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它不仅对党的制度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还对促进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剖析了国企党建工作的现状,结合具体情况,对党建工作做了必要性的讨论。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党建工作 创新研究  一:国企党建工作的概述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
期刊
【摘 要】 始于1993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经历26年的大潮洗礼后有望迈出最为重要的一步,完成最后一跃。虽然这是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央行政策效力趋弱背景下的不得已行为,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也是必然趋势,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引 言  利率市场化“两轨并一轨”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最后一跃。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货币政策的表述中明确提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际利率水平”。  201
期刊
【摘 要】 目前中国的网络时代着改变国人的沟通交流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使用社交媒体工具,于是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社交网站或软件上。如今以及未来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正在向移动端发展,正从大平台流转到垂直社交。微信公众号是当前新媒体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其在微信強大的信息传播能力的影响下具有规模庞大的受众。传统媒体在进行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时,使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影响力的提升不失为一种明
期刊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高科技企业成长密切相关,是企业界关注的一个主题,本文将从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策略和上市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科技 中小企业 融资 上市  一、前言  中国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包含四方面内容:第一,中国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第二,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期刊
【摘 要】 孤东油田西区北部1973年5月投入开发,经历了天然能量、注水、注聚开发阶段,目前已进入后续水驱,综合含水97.0%,采出程度为47.1%。西区北水井多采用卡封、丢封方式细分层系,由于Ng35和Ng42的隔层发育差,因此层系干扰、测试遇阻、验封失效井较为普遍,并且地层吐聚在某些区域十分严重,套变停产和带病注水井较多,给井网完善和层系细分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井网完善,实施分层优化
期刊
【摘 要】 心理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应用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本文阐述了心理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作用以及融合应用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学 融合应用 意义 方法  心理学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一、心理学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学研究的内容都是人们的意识层面的东西,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学的原
期刊
【摘 要】 严格区分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以后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计量以及会计核算更加明确,会计核算时会计政策变更适用追溯调整法,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规定为会计估计变更,因此采用未来适用法。会计估计对财务报表的意义深远而复杂,一方面会计估计可以增强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会计估计面向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管理者的主管操控。对当期与后期利润以及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