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伯牙绝弦》一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记叙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纯真友谊、知己的境界,定义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鉴于小学阶段还处于学古文、品古文的开始,因此,本节课教学立足于丰富学生的古文语言的积累,通过不同形式,在朗读中积累,在理解中积累,在感悟中积累,在背诵中积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让他们产生主动积累的意识,掌握主动积累的方法,增进主动积累的能力,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最终促进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积累。
  【教学目标】
  1.学会按照节奏朗读文言文,能积累文言文,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
  2.初步学会读文言文的方法,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意思,知道“志”和“念”的相同意思,知道“善”的不同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整个故事。
  3.感受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纯真友谊,懂得知音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融洽。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文的意思,能背诵这篇古文,体会“知音”之间深切的情感。区别古文特点,感悟古文韵味。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读《伯牙绝弦》。
  【课前谈话】
  1.生活中,我们需要朋友。师生相互介绍朋友。
  2.语言训练:模仿“杨柳依依”词语特点,说说词语,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在“轻盈”中直面语言
  1.读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伯牙绝弦》。
  指名读,正音。(“弦”和“旋”的区别)
  2.初读感知
  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由身边的朋友引出古代的故事,学习就开始了。如此简单的开场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直白而轻盈,让课堂的艺术变得轻松而纯粹。在简单的读书中,让学生感受会跳舞的文字,感受到一个简约而朴素的课堂环境。】
  二、整体品味,在“古韵”处朗读语言
  1.朗读正音
  指名读。(随机正音。哉:平舌音。)
  2.复习品韵
  师导言:今天学习的课文和以往的有什么不一样?
  ——这是一篇文言文。(板书)
  ——上学期学过的《杨氏之子》就是一篇古文。(随机交流学古文的方法)
  ——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
  师总结:其实,阅读文言文如果注意停顿,就能越读越有味。(课件点红停顿处的斜杠)
  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生练习。朗读品味。(强调: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②兮:语气词。③峨峨兮:一个完整的词语。)
  3.朗读解意
  (1)师导言:理解了意思就能处理好停顿,读得更好。请大家联系注解,边读边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自由读,尝试练说意思。
  (2)师导言:谁来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随机逐一解释各句)
  ①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表示。(志和念)
  (当学生说到“志在……”时)伯牙想到高山,就能弹到,你是怎么想到的?(“志”)
  课文后面还有哪个字也是这样的意思?(“念”)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总结:这是中国文字的魅力,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表示。
  ②同一个字表示不同的意思。(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
  文中还有一个字出现了四次,是哪个字?(“善”)意思一样吗?
  “善鼓”和“善听”—— “擅长、善于”。
  “善哉”两个词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
  总结:在这里,同一个字却表现出不同的意思,同样是文字的魅力。
  4.朗读入境
  古文适合慢慢读,慢慢品,我们放慢节奏读一遍。
  【设计意图:古人说: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对语言的感触反对机械地阅读、盲目地抄写和识记,应当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接触语言的因子,促进有效感悟文字。本环节,教师力图通过不同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促成学生积累,如通过对古文停顿的介绍,以及对古文字的理解,古今意义的区别等,激发学生的乐趣。又如对同一个字的不同意义的区别,对同一个意思却用不同的字来表达,促进了学生对文字的深层积累。】
  三、品读知音,在“理解”时触摸语言
  1.感悟“善听”
  (1)导言:话说一个善鼓,一个善听,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课件点红: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请再读一读,在相关的句子上圈圈画画。
  (2)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我们也来读读,想想善听的子期听到了什么,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3)交流中思考:
  这是一座怎样的山?你是从哪些词语判断出的?
  当他志在流水时,你的脑海里蹦出了哪些词语?   (4)师生合作读。
  2.感悟“善鼓”
  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是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有哪些景色呢?
  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绵绵春雨……
  3.“听鼓”合一
  (1)我们试想一下,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子期会赞什么呢?
  (2)我们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优雅地鼓琴,子期正陶醉地倾听。当伯牙鼓琴——
  (个别)志在炊烟,子期就这样静静地听着,他看到了徐徐上升的炊烟,于是他赞道——
  (个别)志在春雨,子期似乎就漫步在绵绵春雨中,于是他赞道——
  (齐)志在流水,子期赞道——
  (齐)志在云雾,子期赞道——
  4.理解“知音”
  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正如文中所说:“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指名读)
  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们把这样的朋友就叫作知音。
  凡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
  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是真正的知音!
  (板书:知音)
  5.朗读“知音”
  从此,两个人形影不离,一个鼓来一个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让我们一起读,共同感受这知音共鸣的融洽。
  (生齐读)
  【设计意图:对文字真正的积累在于文字所表达的真正意义。在此环节利用整体识记的方式凸显学生学习古文、理解古文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习古文、学习语言的能力。而巧妙的语言渗透,如模仿课文的语言尝试说话,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本环节巧妙地把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组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课堂语言学习的实效性。】
  四、聚焦绝弦,在“相聚”时审视语言
  1.对比体验“没有知音的困苦”
  同学们,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遍天下。遇到钟子期前,他缺少赞美吗?
  你能想象一下,当他当众鼓琴时,听众会说——
  当他操琴演奏时,崇拜者会说——
  但是这么多的赞美,伯牙却觉得寂寞和失望,为什么呢?
  ——没有人能听懂他的音乐的内容。
  ——没有人理解他想表达的东西。
  2.回顾体验“相遇知音的快乐”
  (1)当伯牙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寂寞,却万万没想到,当他抚琴演奏时,居然听到了——
  当他听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此时的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心情非常激动。是兴奋的。
  ——感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2)朗读指导:激动之情。
  师:知我者,子期也!(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指名读)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感受这知音相聚时的激动。
  五、再现绝弦,在“感动”后温润语言
  师叙述:
  后来两人结拜,洒泪而别,约定明年再聚,以叙衷肠。次年,伯牙驾舟而至,谁知却在路口见一墓碑,碑上写着“钟子期之墓”。他顿时热泪长流,捶打着墓碑道:“天不该灭我知音!地不能埋我知音!可怜我一辈子才遇到这一知音,竟先我而亡!天地不公!”
  俞伯牙悲痛欲绝。他在子期坟前行了三拜九叩大礼后,仰天叫道:“子期呀,且听伯牙再为你弹一曲吧……”
  只见他双臂大起大落,十指如癫如狂。只听那琴声起初呜呜咽咽,含悲带血;继而又嘈嘈切切,噪响不绝……
  他悲怀难抑,泪流满面地说:“从此知音绝矣!”
  说罢,他蓦地抓起琴,对着子期墓前的磐石用力一摔,只听得轰然爆响,琴身粉碎。
  1.品读“绝弦”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
  (生读“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感悟“断弦”
  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交流: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会像子期一样赞他——(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体会“伤怀”
  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伤怀?
  ——这是无边无际的孤寂。
  ——这是一生一世的遗憾。
  ——这是无人倾诉的痛苦。
  (交流,根据回答朗读。)
  4.练笔“绝弦”
  读了子期和伯牙的故事,你肯定对“知音”有了更多的理解,请你写一写感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巧妙之处在于适时地把“知音”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这里做了一个提升,不管是音乐的作用,还是补充的文字,都如琴弦一丝一丝敲击着学生的心房,而声声弦音里,拨动着的却是语言的奇妙。那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如同琴声,积淀在学生柔软的心房里。】
  六、呼唤知音,在“纯洁”处积累语言
  1.人生知音难求,知音的故事更是难忘。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书中说伯牙曾在子期墓前写下一首短歌。(课件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只是此曲不复弹。让我们在那一曲《高山流水》中,一起记住这千古传诵的佳话。
  (播放《高山流水》,师生齐诵《伯牙绝弦》。)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对文本的阅读包括对课内文本的阅读和对课外文本的阅读。本环节通过必要的拓展,借助相关的背景介绍,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再次积累。】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学习中是两个有机联系的部分。阅读作为写作素材和方法的积淀,能为写作提供情感表达、语言表达的范例,小学语文的写作尤其要重视阅读。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
该破产的企业就让它破产,不必给它吃长生不老药,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抚顺玻璃厂的破产实际上是破而不死,这就给企业、职工和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中的关键
<正> 历代封建王朝,对于蛮族地区,均设官管理,同时其族内亦有长帅,管理其内部事务,然皆纳贡献,授以官爵,使自镇抚.《宋书·蛮夷传》卷九十七载:“荆、雍州蛮,盘瓠之后也,分建种落,布在诸郡县.(宋因晋)荆州置南蛮、雍州置宁蛮校尉以领之.……少帝景平二年,宜都蛮帅石宁等一百二十三人,诣阙上献.”唐代实行羁縻政策,以少数民族首领治理其地.宋沿袭唐羁縻政策,以瑶族地区为羁縻溪峒.宋太祖时,以辰州瑶人秦再雄智勇双全,而熟悉当地情况,在瑶族中有威信,擢为辰州刺史,“自辟吏属,予一州之赋.”后又升为辰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一股春风,承载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扑面而来。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6 0岁。因“咳嗽、咳痰 3d ,恶心呕吐、淡漠懒言 1d”于 1999年 3月 2 8日入院。 3月 2 5日因劳累、受冻而出现了咳嗽、咳痰、发热。在单位卫生所按“
记得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位俄罗斯人养了一头熊,人与熊相处得很好,彼此关爱对方,并且,熊对主人非常忠心。一日,主人带熊到森林里玩,主人玩累了便躺下睡着了,恰好有
“你喜欢做武术操吗?”“喜欢。”“你想上台去领操吗?”“想。”“我们去跟体育老师说说,给你这个机会尝试一下,怎么样?”“我不敢,还是不去了吧!”“别害怕,咱们去试一试,
低血糖可引起多种神经精神症状,而低血糖性偏瘫由于其发病突然,极易与急性脑血管病混淆,本文报道2例,以期引起注意. 例1:女,62岁,发现糖尿病已3年,空腹血糖最高为15.21mmol/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实的人、事、情等生活之源是生成真文美文之流的源头活水。小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关注更要引导学生去关注他们
中国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受灾影响地域广,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自然灾害形成更加复杂,灾害应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