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应用技术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TI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三)能节约课时,增加课堂上的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只需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省去了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时间,节约了课时,从而可以加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一)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
  (二)多媒体运用的频度把握不好。很多教师为迎合当今教育改革中鼓励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潮流,凡课必用,整节课就是把电脑当作黑板、幻灯、投影使用,而忽视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很容易将课堂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
  (三)课件制作不规范。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而要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电脑技术,较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更需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在具体实践中,常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出现问题。在形式上,有的课件只有文本信息,或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将多媒体展示作为电子黑板,没能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对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一点意见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促进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改变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有裨益。但是任何一种事物,如果使用或者把握不当,也会有它缺陷的一面。在教学中,我认为,要考虑以下“三适”,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到好处。
  一、适时介入。目前存在着一个认知上的误区,那就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越能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但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若使用不当,则画蛇添足,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适当配合。一些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俨然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员,导致学生要么觉得上课的内容都在多媒体课件上就懒得听讲,要么无暇顾及消化知识甚至记笔记,这样课堂效率会更低,效果会更差。计算机多媒体虽然有其他电教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但不同的电教媒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和特点,同时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一、什么是自能读书  1、是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放弃书本(课文),而围绕着教师从课本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打转转,虽然偶尔也能读读课文,但却是七零八碎点缀式的,学生无法整体感知和综
期刊
一、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良好的文化修养,富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爱心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教师诚挚的爱,能引起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心情舒畅,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使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爱、欢乐兴奋;使学生在爱心中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取得
期刊
一、明确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  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按照内容专题兼顾文体选取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相互勾连,互相照应。在每篇课文的阅读练习中,就有写作练习、口语交际部分和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时,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也不乏阅读练习、搜集、筛选、整理资料是融合在一起的,读、写、听、说相辅相成,整体推进。这就是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期刊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逐步普及,无纸化办公大行其道,人们对于用笔书写已不重视,大环境影响小环境,在校园中,学生也开始漠视自己的书写,书写的作业更是“惨不忍睹”。然而汉字作为我们母语的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有其独特的魅力,不是千篇一律的印刷体可以替代的。面对现实,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继承好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发扬光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现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期刊
一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陈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
期刊
一、写作更加容易:肚中有货、下笔如神  写作文难,教作文更难。以前我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无外乎就是对命题的“号脉诊断”,也就是帮助学生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可往往吃力不讨好的是,我的“口干舌燥”换来的只是学生像我当年的那副模样——“一头雾水”“抓耳挠腮”,按他们的话说是“老师,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做了很多尝试,比如提供范文、甚至自己“下水”,可还是觉得学生很被动,直到有一个周末我突
期刊
1、“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
期刊
一、 让美在感官中流动  美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兴趣的源泉,有了美的发现学生遍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从不空洞地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习语文的要求及其方法,而是用美来捕获学生那对美蠢蠢欲动的心。如,第一节课我唱起刘欢的老歌《从头再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心如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让美来感
期刊
一、制定《班级公约》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新生刚一入学,就应该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作为规范大家行为的准则,在各个方面约束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教师的要求是通过班委会落实到每个同学。在一个班集体形成的初期,除了培养学生努力学习、作业认真、举止文明、遵守制度等学习习惯外,最重要的是提倡学生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鼓励学生大胆讲实话。  二、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进取精神  中
期刊
一、看当前学生对网络的态度,比较趋向极端  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化虽然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共享和经济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网络游戏的增多,使得一些青少年玩物丧志,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网络也会触及每个人的心灵,对尚未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少年学生影响更深。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阵地,反之,则效果恰恰相反。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