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滨水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的植物群落特色也有不同。本文结合本地区实际,在分析现有滨水植物群落基础上提出构建植物群落应遵循的原则,并对滨水植物群落的构建提出建议,为今后城市滨水植物群落的构建以及对滨水植物景观的营建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滨水 植物群落 营建 南宁市
城市绿化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及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系良好“天人关系”的物质载体。水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滨水绿地包括河、溪、湖、池、塘、泉等水体的边缘、岛上以及水面的植物群落。南宁市是一座绿城,也是一座水城。城中水体众多,水量丰富,构成“一江、两库、两渠、六环、十八河、一百湖”的水系结构。2020年城市水面率将达到12.5%,滨水区面积将大幅增加。构建滨水区植物群落,丰富滨水植物景观,对改善和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群落是指某一地段上全部植物的综合,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种间的数量比例,一定的结构和外貌,一定的生境条件,执行一定的功能,其中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他们是环境选择的结果,在空间上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在时间上是整个植被发育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以南宁市典型滨水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构建滨水植物群落,以期归纳滨水植物群落特点,探索构建滨水植物群落模式,指导滨水植物景观建设。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南宁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介于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3′-23°32′之间。南宁市面积22112 km2,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2℃左右,1月温度最低,平均温度13℃,7、8月最热,平均温度29℃。降水充沛,年均降雨量达1300 mm以上,平均相对湿度为79%。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干燥,干湿季节分明,降雨集中在夏天。
1.2调查地选择
选择南宁市具有代表性的、滨水区面积比较大的公园、景区、郊野或校园共14处进行调研。分别为邕江滨水公园、滨江公园、五象湖公园、南湖公园、相思湖公园、明月湖公园、狮山公园、石门森林公园、人民公园、金花茶公园、花花大世界、竹排江、广西大学校区、广西民族大学校区。
2.滨水植物群落现状及特色
2.1滨水植物群落现状
南宁市滨水植物群落丰富,原生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混杂林,如柳树、构树、海南蒲桃、水石榕等乔木及竹类植物,人工栽培的有荔枝、龙眼、芒果、扁桃、芭蕉、桃树、柿树等;灌木如桂花、野蔷薇、木芙蓉、木槿、桑树、芘麻等;地被植物如辣蓼、薜荔、三叶鬼针草、春羽、龟背竹、老虎芋、海芋、肾蕨等。经调查,常见的滨水植物有92种,隶属51科77属,其中乔木类33种,灌木类19种,草本类40种。
乔木类:仪花、水石榕、串钱柳、芒果、木菠萝、无花果、水蒲桃、洋蒲桃、秋枫、胭脂木、柳叶榕、海南蒲桃、龙眼、荔枝、白千层、黄葛榕、桑树等。
灌木类:朱槿、夹竹桃、软枝黄蝉、棕竹、络石、野牡丹、龙血树、小花紫薇、蓖麻、龟背竹等。
地被类:大叶红草、巢蕨、白蝴蝶、肾蕨、绿巨人、绿萝、沿阶草、鸭跖草、鸢尾、酢浆草、鬼针草、野艾蒿、艾草、蟛蜞菊、大叶油草、文殊兰、海芋等。
2.2滨水植物群落特点
2.2.1景观风格独具地方特色
南宁市滨水植物配置多用本地植物,通过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的科学合理配置来构建植物群落。例如小叶榕、扁桃树、朱槿花、红花羊蹄甲、桂花等植物,独具岭南园林景观特色。
2.2.2注重植物配置
滨水绿化中极少成片种植单一品种植物,多为组团式、群落式的植物景观布局。每个组团选取多种不同品种、规格的植物进行配置,追求“近自然”及“独立成景”的滨水景观效果。
2.2.3满足多功能需求
南宁市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在滨水区绿地纳凉、休闲、锻炼,为满足人们多种需求而采用多种建园方式。例如群众性集体活动多的地方建敞开式的疏林大草坪,植物布局力求简洁、空旷以便集散:供赏景和休息的相对安静区则更靠近水体,或以乔木、花灌木复层配置来分隔、围合小空间,或建亲水平台,进入水体植物景观。
2.2.4独具本地文化特色
两广人比较注重风水文化,构建植物群落时植物选择也有考究,例如植物配置中要有桔树,取“吉”之意,配有松树以求经济“宽松”,在庭院植物配置中还有桃树以辟邪镇灾。
3.滨水植物群落构建原则
3.1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可增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减少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可提高植物群落整体观赏价值。
3.2坚持用生态位理论指导的原则
植物种类生态位理论的原理主要是群落中各植物个体彼此能充分利用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资源,使整个植物群落自我维持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较强较牢。坚持用生态位理论指导植物群落构建,优化植物个体生态位,避免和减少生态位重叠。
3.3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
遵循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和演替规律,选择乡土植物种类和本地顶级群落的构成方式,构建乔、灌、草复合混交群落和多样性的滨水植物群落。
3.4坚持人工干预最小化原则
对现有的滨水植物群落要保护好、维持好,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使群落能自然演替、发展;对已遭受破坏的植物群落要人工整理优化;对新建的群落要借鉴本地成功案例构建。
3.5坚持节约的原则
响应“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及“集雨系统”、“循环再生”等措施要求,节约建园。
4.滨水植物群落构建的建议 4.1强化乡土植物应用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该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种类,具成活率高,抗逆性强、成景快等优点,是园林绿化中最能展现地域特色的标志性的材料。南宁市植物资源丰富,可满足营建滨水植物群落需要,应多用乡土植物资源,如仪花、串钱柳、阳桃、木菠萝、无花果、夹竹桃、垂叶榕、黄葛榕等,创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滨水植物景观。
4.2提高物种多样性
组成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也越强。五象湖公园、明月湖公园、竹排江等是新建绿地,滨水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不够丰富,高层植物缺乏,可进一步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加乔木层的种类和数量,如可增植观赏性较强的木棉、木菠萝、仪花、水石榕、串钱柳、无花果、龙眼、荔枝、白千层、黄葛榕等,提高高层树种在的比率,形成优势树种;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校园大树较多,中层灌木及地被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少,可选择棕竹、龙血树、绿帝王、龟背竹、海芋、花叶良姜等低矮、耐阴湿的植物进行增植。当然,也可应适当引进适应本地区生长的外来物种作为有益的补充。近年来南宁市在引进外种、提高生物多样性方面做了不少的尝试和努力,如五象湖公园内引进多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观赏草,所引植株形态优美,色彩丰富多样,深受游客喜爱:南湖公园名树博览园内的佛肚树也是国外引进的种,具有很高的观赏效果,已成为南湖公园植物景观一大亮点;多年前所引种的加拿利海枣已广泛种植在大街小巷、庭院小区,表现出较好的生态适应性。
4.3选择生态幅较广的植物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個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过多或不足都会使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乃至死亡,这种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及世界各热带地方的凤凰树,性喜高温、多日、阳光充足的环境,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在南宁市广泛种植,但由于其生态幅较小,耐不住持续低温,在2008年冷害中冻死很多,损失惨重,所剩无几。因此,在滨水植物群落构建时可选择生态幅较大的植物,如荔枝、龙眼、木棉、黄葛榕、小叶榕等。
4.4注重群落垂直结构的布局
研究发现,当前南宁市滨水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多为“乔-草”、“乔-灌”、“灌-草”模式,缺乏“乔-灌-草”复层模式。例如相思湖、明月湖公园多为“灌-草”模式,滨江公园、石门森林公园多为“乔-灌”模式,金花茶公园、南湖公园很多区域多为“乔-草”模式等等。构建植物群落时尽可能采用“乔-灌-草”复层模式,充分考虑和整体协调植物群落,使群落的各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邕江滨水公园依据群落生态学原理,建园时保留了原有的植物如荔枝、龙眼、芭蕉等作为高层,中层则大量种植了海芋和肾蕨等半阴生植物,底层地被则以肾蕨为主,形成了高层是荔枝,中层是海芋,底层是肾蕨的群落垂直植物层级结构,是典型的“乔-灌-草”结构类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滨水植物群落,景观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4.5追求“近自然”景观
“近自然”群落是以生态学潜在的自然植被、群落的演替规律为基本理论依据,选择乡土树种,应用容器育苗,用“模拟自然”的技术方法,人工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营建接近自然的绿地。近年来南宁市新建很多滨水绿地,如江南公园、金沙湖公园以及城市中各河道、水体的滨水区绿化等,均以构建“近自然”的植物群落为目标,人工“模拟自然”,形成个体种类丰富、结构完整、生物量高的滨水植物群落。“近自然”植物群落已成为当前城市绿地建设的一个追求目标。
4.6坚持节约建设
滨水景观建设和构建植物群落往往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指导下,加强滨水植物群落维护的专职化、专业化管理与养护,合理修剪整理,科学施肥、施药。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的能量、营养关系以及物种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达到省水、省药、省工、省钱的节约目的。
关键词:滨水 植物群落 营建 南宁市
城市绿化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及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系良好“天人关系”的物质载体。水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滨水绿地包括河、溪、湖、池、塘、泉等水体的边缘、岛上以及水面的植物群落。南宁市是一座绿城,也是一座水城。城中水体众多,水量丰富,构成“一江、两库、两渠、六环、十八河、一百湖”的水系结构。2020年城市水面率将达到12.5%,滨水区面积将大幅增加。构建滨水区植物群落,丰富滨水植物景观,对改善和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群落是指某一地段上全部植物的综合,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种间的数量比例,一定的结构和外貌,一定的生境条件,执行一定的功能,其中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他们是环境选择的结果,在空间上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在时间上是整个植被发育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以南宁市典型滨水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构建滨水植物群落,以期归纳滨水植物群落特点,探索构建滨水植物群落模式,指导滨水植物景观建设。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南宁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介于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3′-23°32′之间。南宁市面积22112 km2,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2℃左右,1月温度最低,平均温度13℃,7、8月最热,平均温度29℃。降水充沛,年均降雨量达1300 mm以上,平均相对湿度为79%。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干燥,干湿季节分明,降雨集中在夏天。
1.2调查地选择
选择南宁市具有代表性的、滨水区面积比较大的公园、景区、郊野或校园共14处进行调研。分别为邕江滨水公园、滨江公园、五象湖公园、南湖公园、相思湖公园、明月湖公园、狮山公园、石门森林公园、人民公园、金花茶公园、花花大世界、竹排江、广西大学校区、广西民族大学校区。
2.滨水植物群落现状及特色
2.1滨水植物群落现状
南宁市滨水植物群落丰富,原生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混杂林,如柳树、构树、海南蒲桃、水石榕等乔木及竹类植物,人工栽培的有荔枝、龙眼、芒果、扁桃、芭蕉、桃树、柿树等;灌木如桂花、野蔷薇、木芙蓉、木槿、桑树、芘麻等;地被植物如辣蓼、薜荔、三叶鬼针草、春羽、龟背竹、老虎芋、海芋、肾蕨等。经调查,常见的滨水植物有92种,隶属51科77属,其中乔木类33种,灌木类19种,草本类40种。
乔木类:仪花、水石榕、串钱柳、芒果、木菠萝、无花果、水蒲桃、洋蒲桃、秋枫、胭脂木、柳叶榕、海南蒲桃、龙眼、荔枝、白千层、黄葛榕、桑树等。
灌木类:朱槿、夹竹桃、软枝黄蝉、棕竹、络石、野牡丹、龙血树、小花紫薇、蓖麻、龟背竹等。
地被类:大叶红草、巢蕨、白蝴蝶、肾蕨、绿巨人、绿萝、沿阶草、鸭跖草、鸢尾、酢浆草、鬼针草、野艾蒿、艾草、蟛蜞菊、大叶油草、文殊兰、海芋等。
2.2滨水植物群落特点
2.2.1景观风格独具地方特色
南宁市滨水植物配置多用本地植物,通过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的科学合理配置来构建植物群落。例如小叶榕、扁桃树、朱槿花、红花羊蹄甲、桂花等植物,独具岭南园林景观特色。
2.2.2注重植物配置
滨水绿化中极少成片种植单一品种植物,多为组团式、群落式的植物景观布局。每个组团选取多种不同品种、规格的植物进行配置,追求“近自然”及“独立成景”的滨水景观效果。
2.2.3满足多功能需求
南宁市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在滨水区绿地纳凉、休闲、锻炼,为满足人们多种需求而采用多种建园方式。例如群众性集体活动多的地方建敞开式的疏林大草坪,植物布局力求简洁、空旷以便集散:供赏景和休息的相对安静区则更靠近水体,或以乔木、花灌木复层配置来分隔、围合小空间,或建亲水平台,进入水体植物景观。
2.2.4独具本地文化特色
两广人比较注重风水文化,构建植物群落时植物选择也有考究,例如植物配置中要有桔树,取“吉”之意,配有松树以求经济“宽松”,在庭院植物配置中还有桃树以辟邪镇灾。
3.滨水植物群落构建原则
3.1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可增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减少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可提高植物群落整体观赏价值。
3.2坚持用生态位理论指导的原则
植物种类生态位理论的原理主要是群落中各植物个体彼此能充分利用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资源,使整个植物群落自我维持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较强较牢。坚持用生态位理论指导植物群落构建,优化植物个体生态位,避免和减少生态位重叠。
3.3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
遵循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和演替规律,选择乡土植物种类和本地顶级群落的构成方式,构建乔、灌、草复合混交群落和多样性的滨水植物群落。
3.4坚持人工干预最小化原则
对现有的滨水植物群落要保护好、维持好,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使群落能自然演替、发展;对已遭受破坏的植物群落要人工整理优化;对新建的群落要借鉴本地成功案例构建。
3.5坚持节约的原则
响应“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及“集雨系统”、“循环再生”等措施要求,节约建园。
4.滨水植物群落构建的建议 4.1强化乡土植物应用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该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种类,具成活率高,抗逆性强、成景快等优点,是园林绿化中最能展现地域特色的标志性的材料。南宁市植物资源丰富,可满足营建滨水植物群落需要,应多用乡土植物资源,如仪花、串钱柳、阳桃、木菠萝、无花果、夹竹桃、垂叶榕、黄葛榕等,创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滨水植物景观。
4.2提高物种多样性
组成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也越强。五象湖公园、明月湖公园、竹排江等是新建绿地,滨水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不够丰富,高层植物缺乏,可进一步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加乔木层的种类和数量,如可增植观赏性较强的木棉、木菠萝、仪花、水石榕、串钱柳、无花果、龙眼、荔枝、白千层、黄葛榕等,提高高层树种在的比率,形成优势树种;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校园大树较多,中层灌木及地被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少,可选择棕竹、龙血树、绿帝王、龟背竹、海芋、花叶良姜等低矮、耐阴湿的植物进行增植。当然,也可应适当引进适应本地区生长的外来物种作为有益的补充。近年来南宁市在引进外种、提高生物多样性方面做了不少的尝试和努力,如五象湖公园内引进多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观赏草,所引植株形态优美,色彩丰富多样,深受游客喜爱:南湖公园名树博览园内的佛肚树也是国外引进的种,具有很高的观赏效果,已成为南湖公园植物景观一大亮点;多年前所引种的加拿利海枣已广泛种植在大街小巷、庭院小区,表现出较好的生态适应性。
4.3选择生态幅较广的植物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個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过多或不足都会使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乃至死亡,这种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及世界各热带地方的凤凰树,性喜高温、多日、阳光充足的环境,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在南宁市广泛种植,但由于其生态幅较小,耐不住持续低温,在2008年冷害中冻死很多,损失惨重,所剩无几。因此,在滨水植物群落构建时可选择生态幅较大的植物,如荔枝、龙眼、木棉、黄葛榕、小叶榕等。
4.4注重群落垂直结构的布局
研究发现,当前南宁市滨水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多为“乔-草”、“乔-灌”、“灌-草”模式,缺乏“乔-灌-草”复层模式。例如相思湖、明月湖公园多为“灌-草”模式,滨江公园、石门森林公园多为“乔-灌”模式,金花茶公园、南湖公园很多区域多为“乔-草”模式等等。构建植物群落时尽可能采用“乔-灌-草”复层模式,充分考虑和整体协调植物群落,使群落的各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邕江滨水公园依据群落生态学原理,建园时保留了原有的植物如荔枝、龙眼、芭蕉等作为高层,中层则大量种植了海芋和肾蕨等半阴生植物,底层地被则以肾蕨为主,形成了高层是荔枝,中层是海芋,底层是肾蕨的群落垂直植物层级结构,是典型的“乔-灌-草”结构类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滨水植物群落,景观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4.5追求“近自然”景观
“近自然”群落是以生态学潜在的自然植被、群落的演替规律为基本理论依据,选择乡土树种,应用容器育苗,用“模拟自然”的技术方法,人工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营建接近自然的绿地。近年来南宁市新建很多滨水绿地,如江南公园、金沙湖公园以及城市中各河道、水体的滨水区绿化等,均以构建“近自然”的植物群落为目标,人工“模拟自然”,形成个体种类丰富、结构完整、生物量高的滨水植物群落。“近自然”植物群落已成为当前城市绿地建设的一个追求目标。
4.6坚持节约建设
滨水景观建设和构建植物群落往往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指导下,加强滨水植物群落维护的专职化、专业化管理与养护,合理修剪整理,科学施肥、施药。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的能量、营养关系以及物种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达到省水、省药、省工、省钱的节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