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时代的要求,是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价值取向。21世纪,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
许多成功教学案例证明,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感觉压力小,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易于开启想象空间,萌发创造力。如果处在一个非常严肃和高强度紧张的心理环境下,学生会产生压抑和恐惧心理,极不利于学习和大脑记忆、储存,甚至对已经储存在脑海中非常熟悉的信息,也难以释放出来。可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1.把微笑带进课堂。
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笑容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使学生感到轻松而愉快,感到无拘无束。不要板着脸,更不能训斥学生,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时迸发火花,收到预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2.把趣味带进课堂。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最好老师,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凡是富有兴趣的东西,都能特别引发孩子们的思考。一个孩子如果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发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直到把问题弄懂或把事情办成为止。
3.把竞争带进课堂。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笔答题竞赛,可允许先做好笔答题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谁写得最漂亮”,“哪个小组合作得既快又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的潜在动力。小学生常常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如,教学“圆的认识”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实践思考,充分发挥主动作用。首先,要求学生先看书自学,再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并汇报实践操作体会。有的学生初学画圆没有成功,教师让他们说出原因:圆规针尖滑动画不好,需要固定圆心;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画图时发生变化,所以画得不圆,叉开的大小要固定不变。其次,让学生在一张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画一个大小不同的圆。再问为什么两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得出:圆心位置不同,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诱发参与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1.巧设课始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也是创造意识的萌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语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让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协作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和推崇,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相互尊重,充满友爱,充满互助和竞赛。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备受大家关爱和尊重,能得到较为自由的空间,有较多发言机会和表现机会。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思考出现困难、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性时、知识需要拓宽时,最好能安排小组讨论。
3.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形成课内学习内动力。如一年级学完“1”的认识后,通过想象,让学生用“1”说一句话,这下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争先说出:一个人,一本书,一个小朋友,一只兔子,一只山羊,一朵花等。接着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片草地,草地上有一只小山羊和一只公鸡,然后一只小白兔向这边跑来,之后我便继续引导学生,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谁能用“1”说两句话或三句话,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立即打开了。
四、加强小组合作,增进交流,提高创新意识。
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沟通信息开阔学生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协作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先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然后提出挑战性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几个面组成,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各个面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接着小组动手剪、拼课前准备的学具。学生自主探索规律。
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养成创新习惯。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历数学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把平行四边形沿底边上的高分割成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时,有个同学提出了疑问:拼成的长方形的长能否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而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呢?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进一步激励创新意识。
总之,创新并不神秘。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
许多成功教学案例证明,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感觉压力小,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易于开启想象空间,萌发创造力。如果处在一个非常严肃和高强度紧张的心理环境下,学生会产生压抑和恐惧心理,极不利于学习和大脑记忆、储存,甚至对已经储存在脑海中非常熟悉的信息,也难以释放出来。可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1.把微笑带进课堂。
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笑容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使学生感到轻松而愉快,感到无拘无束。不要板着脸,更不能训斥学生,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时迸发火花,收到预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2.把趣味带进课堂。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最好老师,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凡是富有兴趣的东西,都能特别引发孩子们的思考。一个孩子如果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发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直到把问题弄懂或把事情办成为止。
3.把竞争带进课堂。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笔答题竞赛,可允许先做好笔答题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谁写得最漂亮”,“哪个小组合作得既快又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的潜在动力。小学生常常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如,教学“圆的认识”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实践思考,充分发挥主动作用。首先,要求学生先看书自学,再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并汇报实践操作体会。有的学生初学画圆没有成功,教师让他们说出原因:圆规针尖滑动画不好,需要固定圆心;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画图时发生变化,所以画得不圆,叉开的大小要固定不变。其次,让学生在一张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画一个大小不同的圆。再问为什么两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得出:圆心位置不同,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诱发参与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1.巧设课始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也是创造意识的萌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语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让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协作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和推崇,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相互尊重,充满友爱,充满互助和竞赛。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备受大家关爱和尊重,能得到较为自由的空间,有较多发言机会和表现机会。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思考出现困难、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性时、知识需要拓宽时,最好能安排小组讨论。
3.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形成课内学习内动力。如一年级学完“1”的认识后,通过想象,让学生用“1”说一句话,这下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争先说出:一个人,一本书,一个小朋友,一只兔子,一只山羊,一朵花等。接着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片草地,草地上有一只小山羊和一只公鸡,然后一只小白兔向这边跑来,之后我便继续引导学生,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谁能用“1”说两句话或三句话,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立即打开了。
四、加强小组合作,增进交流,提高创新意识。
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沟通信息开阔学生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协作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先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然后提出挑战性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几个面组成,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各个面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接着小组动手剪、拼课前准备的学具。学生自主探索规律。
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养成创新习惯。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历数学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把平行四边形沿底边上的高分割成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时,有个同学提出了疑问:拼成的长方形的长能否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而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呢?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进一步激励创新意识。
总之,创新并不神秘。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