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对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需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泰州市姜堰区教育系统审计实践出发,结合最新颁布的规定,从组织领导、审前准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审计队伍等方面探索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有效开展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20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新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新文件的陆续出台为审计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彰显了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顺应时代要求,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真正实现内部审计与教育的完全融合。
一、当前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不足
(一)审计形式较单一。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两种形式。教育系统学校众多,专业审计力量不强,安排审计计划时,往往只能以离任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为辅,形式较单一。实践发现,因离任审计时校长已经不在任,被审计学校及现任校长对审计的重视和配合程度,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有打折扣现象。与离任审计这种“事后审计”相比,任中审计是一种“事前审计”,审计关口前移,更能发现和预防学校治理风险,及时堵塞漏洞,审计效益更高。
(二)审计方案缺乏针对性。当前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方案的编制有些流于形式,内容空泛、重点不突出,不同学校的审计方案缺乏针对性,指导意义不强。
(三)审计内容创新性不足。当前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仍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主要审计学校行政账、食堂账、工会账三套账,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向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绩效审计等方向倾斜,更没有做到应审尽审。
(四)信息化水平较落后。新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审计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当前,中小学校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仍以手工审计为主。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相比,基层学校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一方面是专业审计软件的空缺,另一方面是信息化审计人才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五)审计结果未能充分运用。审计整改不彻底,有些审计发现问题依然屡审屡犯,存在审计整改最后“一公里”现象。审计结果未能充分运用到其他部门的工作中,不利于审计效能的真正发挥及审计权威的建立。
(六)审计力量薄弱。教育内部审计机构受编制限制,专业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结构单一,以财会类、审计类为主,缺乏符合新时代审计工作要求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二、新时代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新思路和方法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有力的组织领导及其他部门的参与与支持。新时代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根据新《规定》,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建立由监察、内部审计、财务、人事等部门组成的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由单位党政一把手或分管审计的副职领导直接管理。联席会议成员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建议、起草、审核,协调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参与审计报告约谈,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推动审计结果的深层次运用。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内部审计联席会议。
(二)充分做好审前准备工作,精准制定审计方案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校长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思维和治校文化。新时代,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方案的编制,不能千篇一律,循规蹈矩。要充分做好审前调查,对学校进行全方面了解。除做好以往基本的如学校财务、人事、生源、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审前调查外,还要调阅以往年度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财务互审成果,向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了解关于学校及校长本人廉政等方面的信息,梳理学校一些突出矛盾,查询人事部门近几年的考核结果。近年来,学校基本实行了校务公开,可以利用网络对学校相关情况进行概览,做到审前心中有底。在审计人员安排上,要注重审计组成员选择的适当性,合理明确人员分工,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如对于既有初中又有高中的完全中学校长审计,就要安排对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学校业务均熟练的审计人员;对于幼儿园园长审计,就要安排对学前教育有所了解的审计人员。根据各校特色,一校一审计方案,可以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转变审计思路,创新拓展审计内容
1.多种形式开展审计工作,主抓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表面上是对校长在任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则也是在审计学校,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找出问题、指明方向。审计要转换思路,将以往的离任后再审,变为任中审,有助于校长在自己的任期内充分运用审计结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校管理。内部审计部门,要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对各校校长做到“三年一审,一审三年”,全面覆盖辖区内所有学校,及时对校长履职情况作出监督和评价,及时帮助学校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堵塞漏洞。对于即将离任的校长,将经济责任审计安排在其离任之前,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科学选人用人。
2.站在学校治理角度确定审计内容
在传统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审计内容的基础上,以問题和风险为导向,进一步关注学校“三重一大”政策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固定资产管理、预算执行情况等治理重点。其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对学校所有经济活动的风险点可以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管控,新时代,开展学校内部控制审计是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审计实践发现,很多学校虽然制订了一些内控规章制度,但形同虚设。审计要创新审计内容,深入学校管理,为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言献策。通过审查支出单据经办、证明、审核人是否齐全,支出附件是否齐全,发票内容与实际支出明细是否相符,收款人与开票人是否一致等看学校支出审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通过审查学校财务、后勤人员的配备情况来看学校是否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通过审查学校大宗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合同及付款凭证,看学校是否建立健全合同内部控制制度等。总之,学校风险点在哪里,审计方向就要跟到哪里。 (四)开展大数据审计,推动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新时代开展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要努力实现审计方法现代化,利用大数据做好审计。前提要实现本区域教育系统各学校之间数据的可取、可比。学校财务数据、固定资产数据、食堂数据等重点环节要全面联网。审计实践中,笔者所在姜堰区教育系统已在努力尝试大数据审计。食堂话题历来是民生重点,姜堰区教育系统紧跟时代步伐,在全国率先建成“校餐惠”食堂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了全区学校食堂物资的招标采购、出入库、食品的质量检验等的智能化、信息化、阳光化。校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借助“校餐惠”平台,对各校大宗物资采购价格、生均消耗、人工成本占比等情况进行大数据比对分析,可以高效地辨别出异常数据,发现很可能存在问题或管理不规范的学校,大大节约了审计成本,促进了学校食堂规范化管理。审计过程中,要注重有关数据的采集、清洗、整理与分析,逐渐形成大数据库,运用到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中,有利于提高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审计建议的合理性,在区域层面推动学校治理水平的提升。
(五)适应新时代,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新时代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配备和经费保障。教育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可以从多方扩充审计力量。一方面,内部选聘和培养。从学校选聘综合素质高的财务人员作为兼职审计人员,同时培养新入职的会计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在兼职审计人员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一些专业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年轻同志的专业成长,力求做到审计力量的年轻化、专业化。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社会审计专业力量,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联合,协同办公。针对审计手段单一的问题,审计人员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积极主动参加如计算机审计、工程审计等审计中涉及项目的培训,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六)加强审计整改力度,推动审计结果的转化与运用
针对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不能单纯就问题提整改建议,要提升高度,从学校治理、制度建设等出发点提出操作性强的整改建议。建立审计发现问题长效整改机制,审计结束后,开展审计“回头看”活动,持续跟踪学校及校长个人对于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整改期限结束后,出具后续跟踪审计报告。对于屡审屡犯、整改不彻底的学校及人员,严肃问责并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处分。
审计结果及时报告给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内部审计联席会议要将审计结果与被审计校长本人职业生涯、岗位晋升及学校考核挂鉤,将是否“认真整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列入学校年底考核项目,充分发挥审计结果在领导科学决策、选拔任用校级干部等中的积极作用。平时注重总结归纳共性问题,从制度层面规范管理。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审计发现问题清单”,分门别类列出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督促各个学校对标找差,形成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堵塞管理漏洞,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20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新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新文件的陆续出台为审计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彰显了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顺应时代要求,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真正实现内部审计与教育的完全融合。
一、当前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不足
(一)审计形式较单一。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两种形式。教育系统学校众多,专业审计力量不强,安排审计计划时,往往只能以离任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为辅,形式较单一。实践发现,因离任审计时校长已经不在任,被审计学校及现任校长对审计的重视和配合程度,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有打折扣现象。与离任审计这种“事后审计”相比,任中审计是一种“事前审计”,审计关口前移,更能发现和预防学校治理风险,及时堵塞漏洞,审计效益更高。
(二)审计方案缺乏针对性。当前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方案的编制有些流于形式,内容空泛、重点不突出,不同学校的审计方案缺乏针对性,指导意义不强。
(三)审计内容创新性不足。当前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仍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主要审计学校行政账、食堂账、工会账三套账,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向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绩效审计等方向倾斜,更没有做到应审尽审。
(四)信息化水平较落后。新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审计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当前,中小学校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仍以手工审计为主。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相比,基层学校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一方面是专业审计软件的空缺,另一方面是信息化审计人才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五)审计结果未能充分运用。审计整改不彻底,有些审计发现问题依然屡审屡犯,存在审计整改最后“一公里”现象。审计结果未能充分运用到其他部门的工作中,不利于审计效能的真正发挥及审计权威的建立。
(六)审计力量薄弱。教育内部审计机构受编制限制,专业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结构单一,以财会类、审计类为主,缺乏符合新时代审计工作要求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二、新时代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新思路和方法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有力的组织领导及其他部门的参与与支持。新时代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根据新《规定》,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建立由监察、内部审计、财务、人事等部门组成的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由单位党政一把手或分管审计的副职领导直接管理。联席会议成员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建议、起草、审核,协调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参与审计报告约谈,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推动审计结果的深层次运用。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内部审计联席会议。
(二)充分做好审前准备工作,精准制定审计方案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校长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思维和治校文化。新时代,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方案的编制,不能千篇一律,循规蹈矩。要充分做好审前调查,对学校进行全方面了解。除做好以往基本的如学校财务、人事、生源、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审前调查外,还要调阅以往年度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财务互审成果,向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了解关于学校及校长本人廉政等方面的信息,梳理学校一些突出矛盾,查询人事部门近几年的考核结果。近年来,学校基本实行了校务公开,可以利用网络对学校相关情况进行概览,做到审前心中有底。在审计人员安排上,要注重审计组成员选择的适当性,合理明确人员分工,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如对于既有初中又有高中的完全中学校长审计,就要安排对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学校业务均熟练的审计人员;对于幼儿园园长审计,就要安排对学前教育有所了解的审计人员。根据各校特色,一校一审计方案,可以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转变审计思路,创新拓展审计内容
1.多种形式开展审计工作,主抓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表面上是对校长在任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则也是在审计学校,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找出问题、指明方向。审计要转换思路,将以往的离任后再审,变为任中审,有助于校长在自己的任期内充分运用审计结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校管理。内部审计部门,要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对各校校长做到“三年一审,一审三年”,全面覆盖辖区内所有学校,及时对校长履职情况作出监督和评价,及时帮助学校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堵塞漏洞。对于即将离任的校长,将经济责任审计安排在其离任之前,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科学选人用人。
2.站在学校治理角度确定审计内容
在传统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审计内容的基础上,以問题和风险为导向,进一步关注学校“三重一大”政策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固定资产管理、预算执行情况等治理重点。其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对学校所有经济活动的风险点可以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管控,新时代,开展学校内部控制审计是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审计实践发现,很多学校虽然制订了一些内控规章制度,但形同虚设。审计要创新审计内容,深入学校管理,为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言献策。通过审查支出单据经办、证明、审核人是否齐全,支出附件是否齐全,发票内容与实际支出明细是否相符,收款人与开票人是否一致等看学校支出审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通过审查学校财务、后勤人员的配备情况来看学校是否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通过审查学校大宗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合同及付款凭证,看学校是否建立健全合同内部控制制度等。总之,学校风险点在哪里,审计方向就要跟到哪里。 (四)开展大数据审计,推动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新时代开展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要努力实现审计方法现代化,利用大数据做好审计。前提要实现本区域教育系统各学校之间数据的可取、可比。学校财务数据、固定资产数据、食堂数据等重点环节要全面联网。审计实践中,笔者所在姜堰区教育系统已在努力尝试大数据审计。食堂话题历来是民生重点,姜堰区教育系统紧跟时代步伐,在全国率先建成“校餐惠”食堂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了全区学校食堂物资的招标采购、出入库、食品的质量检验等的智能化、信息化、阳光化。校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借助“校餐惠”平台,对各校大宗物资采购价格、生均消耗、人工成本占比等情况进行大数据比对分析,可以高效地辨别出异常数据,发现很可能存在问题或管理不规范的学校,大大节约了审计成本,促进了学校食堂规范化管理。审计过程中,要注重有关数据的采集、清洗、整理与分析,逐渐形成大数据库,运用到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中,有利于提高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审计建议的合理性,在区域层面推动学校治理水平的提升。
(五)适应新时代,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新时代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配备和经费保障。教育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可以从多方扩充审计力量。一方面,内部选聘和培养。从学校选聘综合素质高的财务人员作为兼职审计人员,同时培养新入职的会计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在兼职审计人员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一些专业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年轻同志的专业成长,力求做到审计力量的年轻化、专业化。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社会审计专业力量,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联合,协同办公。针对审计手段单一的问题,审计人员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积极主动参加如计算机审计、工程审计等审计中涉及项目的培训,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六)加强审计整改力度,推动审计结果的转化与运用
针对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不能单纯就问题提整改建议,要提升高度,从学校治理、制度建设等出发点提出操作性强的整改建议。建立审计发现问题长效整改机制,审计结束后,开展审计“回头看”活动,持续跟踪学校及校长个人对于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整改期限结束后,出具后续跟踪审计报告。对于屡审屡犯、整改不彻底的学校及人员,严肃问责并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处分。
审计结果及时报告给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内部审计联席会议要将审计结果与被审计校长本人职业生涯、岗位晋升及学校考核挂鉤,将是否“认真整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列入学校年底考核项目,充分发挥审计结果在领导科学决策、选拔任用校级干部等中的积极作用。平时注重总结归纳共性问题,从制度层面规范管理。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审计发现问题清单”,分门别类列出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督促各个学校对标找差,形成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堵塞管理漏洞,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