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的悯人情怀

来源 :初中全科导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h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王朝和汉王朝兴起的时候,统治者都曾残酷地奴役人民为他们建筑华丽的宫殿。而他们经常进行的战争,又往往使这些宫殿毁于一旦。通过“宫阙万间”的化为焦土,他发出不管封建王朝或兴或亡,都只会给人民带来痛苦的慨叹。这人,就是张养浩。
  最为动人心弦的最后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改朝换代,或兴或衰,或成或败,平民百姓都一样是受苦者。这首深切关怀人民疾苦的元散曲小令是张养浩奉命入关赈灾、路过潼关时写的。
  
  善修勤学,以诚报答
  
  张养浩做官从学正小吏开始,历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直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相当于副丞相)。
  据《元史》记载:“(张养浩)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这段话意思是说张养浩有拾金不昧、勤学苦读的精神。因此,他被当时的山东按察使(省级地方行政长官)焦遂推荐做了东平县掌管教育的学正。35岁时由平章(相当于副宰相)不忽木推荐,张养浩被朝廷起用,当了堂邑县的县令。堂邑是个小县,土地贫瘠,人烟稀少,经常发生水旱灾害。张养浩一上任,便以诗明志:“一县安危任不轻,初闻恩命喜愁并。徒劳人尔岂吾意,何以报之惟此诚。”表达自己以诚以勤治县的抱负和愿望。
  在任堂邑县令期间,张养浩一面减免赋税,发展生产:一面重视教育,教化百姓,安定民生。三年后,堂邑县百废俱兴,旧貌换了新颜,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乡邻和睦、父慈子孝的社会风气。当张养浩离任堂邑县令到京城做官时,当地百姓们为他立了碑,歌颂赞美他的功绩美德。
  “吉网罗钳非我志,尧年舜日尽民欢。”(《堂邑远心亭归饮》)张养浩虽然是在堂邑县当个七品芝麻官,却志向远大,能够胸怀天下苍生。不久,张养浩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接着又改任秘书少监。他还没有来得及上任,又被皇帝起用为监察御史。自此,张养浩便积极参与国事政事,以百姓的忧乐为己任,正如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远是非,绝名利
  
  张养浩的言论坦诚直率,切中时弊,在当时却触怒了达官权贵的利益,为当权者所忌恨。由于统治集团中“忠直为国者少,阿容佞诈、惟己之为者多”(《元史》)致使怀有“致君泽民”理想的张养浩感到自己的才华难有用武之地,并且时时有性命不保的危险,因此,他决定“远是非,绝名利”。在52岁那年,他借口要侍奉年迈的父亲,辞官还乡。张养浩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他纵情故乡山水,吟诵着“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画幅中”(《登汇波楼》)的诗句,抒发了自己对自然风光、田园生活的陶醉喜爱。
  “好田园,佳山水。闲中真乐,几个人知?自在身,从吟醉。一片闲云无拘束,说神仙恰是真的。”(《中吕·普天乐》)张养浩栖身隐居在云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优游在山水之间,过着“山妻雅子,团栾笑语,其乐无涯”(《中吕·普天乐》)的天伦生活。
  朝廷的权贵虽然忌恨张养浩,但对“博学硕德,声名显赫”的他却又时时想加以利用。八年之间,朝廷七次下诏书要张养浩进京当官,他均称卧病在床,辞官不就。
  
  为民入仕,鞠躬尽瘁
  
  虽然张养浩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但是,他那颗济世悯人的情怀却时时在跳动着,他没有真正地忘记百姓,仍难以摆脱世事的困扰,无法做到万事皆空地退隐。因此,当国家有了危难,百姓需要他的时候,张养浩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地重新步入了仕途,担当起救民救苦的责任。
  据《元史》记载,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这场空前的天灾人祸强烈地震撼着60岁的张养浩,他一反七次拒绝当官初衷,重新出仕到关中赈灾济民。
  一接到任命诏书,张养浩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关中。张养浩对自己的这次上任,他自己是这样解释的:“无多惭,此心非为官”。意思是说自己没什么惭隗的,我的心思不是当官,而是救济灾民。是啊,一听说要赈济灾民,便不顾年事已高,毅然接受任命,并且散尽家财,竭尽心力,爱民如子的悯人情怀又是怎样的真诚啊!
  张养浩赈灾进入陕西,“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悲天悯人的心是多么深切。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心境:“亲登华岳悲哀雨,自舍资财拯救民。”“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这是在久旱逢甘霖时发自内心的欢笑,他与灾民的喜乐情感相通。久旱逢甘雨,张养浩竟然笑逐颜开,抒发起奇丽的想象来:“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都濞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张养浩在赴官途中经洛阳、渑池、潼关,直达长安。一路行来,目睹灾民惨状,感怀历朝历代兴盛败废,写了数首怀古曲,意绪苍凉,流露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曲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饱含着悲天悯人的思虑,这正是张养浩作为一代名臣的悯人心迹的艺术再现。
  张养浩并不只是写写文章,洒些同情的眼泪,更是亲历躬行救济灾民。史载张养浩“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六十岁的老人,四个月没有住在舒适的家中,昼夜忙碌,不敢有一点松懈。终于因为劳累过度一病不起,“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消息传开,“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正如明代吏部尚书尹曼在张养浩公坟碑文中赞誉道:“风绰高致,节全始终,名留天地,齐鲁一人!”
其他文献
只见王大侠的一记重腿就要扫中老和尚的小腿,老和尚见状心里冷笑,“因为老衲知道,只要老衲使出无影脚,就可以把对方的招式轻松化解。”  “妙啊大师!可是……您这条腿到底是怎么瘸的呢?”  “阿弥陀佛。老衲又‘特么’不会无影脚。”  每次在荧幕上看黄飞鸿对敌,“嚎”的一声“佛山无影脚”,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时,总会想起这个段子,然后贼兮兮地笑上半天。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无影脚”在电影中的表现法是先跳起来
为研究12周有氧运动干预对运动员血浆压力激素的影响,将某体育学院的30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令实验组受试者进行12周的有氧训练,对照组受试者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治疗。结果
脑部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造成视功能障碍的主要诱因,属于神经科、眼科、其他学科联合交叉疾病。随着近些年对脑部疾病导致的眼部症状进行的研究发现,患者如果发生脑
第一眼:背景链接    《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之《杂说》。《杂说》共四篇,这是第四篇,题目为后人所加。  文章大约作于贞元11年至16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25岁,但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拔,“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于是郁郁寡欢,常怀“伯乐不常有”的感叹。直到10年后,才被召回朝廷任职。他从自身经历中,深感朝廷昏暗和统治者对下层知识分
出身贵族,起步皇村    1799年6月6日,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古老的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天资聪颖、酷爱读书的他在童年时代便学会了法语,并常常钻入父亲藏书丰富的书房,不舍昼夜地阅读古希腊、古罗马及18世纪法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这些书籍在幼小的普希金心灵中播下了文学与自由思想的种子。他的保姆阿琳娜总有讲不完的俄罗斯民间故事和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