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地球人口激增和工业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被破坏和污染的现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问题。作为一个长江主轴上的重要工业城市,武汉一方面有丰富的滩涂湿地,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又非常迅速,如何解决生态破坏的修复问题,如何对大面积滩涂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不断凸显。
关键词:滩涂湿地;生态;修复;可行性措施
作为长江主要生态轴的武汉又被称为“百湖之城”,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全市自然湿地面积1561.86平方公里,占市国土面积18.39%。湿地公园就像是这座城市的的“城市之肺”,它可以调节城市气温维持生态平衡。但是由于长期无序发展,填湖造地、造路、造厂、造房很多滩涂湿地在城市发展、工业生产建设中因使用不当或者规划变动产生中被破坏或者消失。近年来,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出现了大量废弃的、物理化学污染方式多样、地形复杂、土地利用不平衡、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的滩涂湿地,其环境治理及改造成为当今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应用研究的可行性措施探讨是一个关系城市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应用研究的原则和目标
对水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生态修复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修复是一项综合的生态工程,涵括生物、物理、化学、管理等各学科的技术,对我国水域开展生态修复实践有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恢复为主题,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湿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了解了主导生态因子水文特征的变化、形成原因及其生态影响。从湿地生境、湿地生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湿地生态恢复的具体途径,同时为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提出了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应用研究的水文保护恢复措施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与转型,武汉市政府相继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对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的东湖、南湖和汤逊湖以及许多城市附近的滩涂湿地公园,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技术和理论研究,为实现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是,由于滩涂湿地公園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滩涂湿地公园能实现其预定的恢复目标。由此可见,实现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在众多影响因素依然存在的前提下,采取任何单一的治理措施都很难奏效。本文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借鉴前人的研究工作基础上,从理论、技术与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生态系统的恢复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以生态学、生态恢复学、水文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指导,从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入手,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2)研究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中污染源的构成,减少污染源的排放;(3)积极寻求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集成和恢复模式的技术与方法。
三、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应用研究的动植物恢复措施
植被可分为自然植被或野生植被、人工植被和栽培植被,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总体局势受制于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人为改造的程度是很有限的。重建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有两种形式,一是对现有自然植被进行保护,二是增加人工植被。根据滩涂湿地公园的功能与定位,在创造与公园功能相适应景观的前提下,开启自然植被的净化和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与不同水位和滩涂湿地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植物生态系统。就动物恢复措施方面来说,从确保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的要求出发,当前应在其重点分布区域抢救性的建立一批保护区,实行抢救性的保护。特别是对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禁止在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内开展任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确保物种不灭绝。然后进行人工养育辅助繁殖,使动物恢复一定的种群数量,有利于种群的自我繁殖与有效恢复。
四、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应用研究的环境恢复措施
根据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生态环境要素和景观元素的特点,提出5个方面的针对性技术手段:(1)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2)植被修复与设计,植物的修复机理、植物的生态作用和景观功能;(3)水系修复与水体再造,水体修复、水资源利用、湿地再生、水景营造水资源合理利用;(4)环境废弃物处理:污染型处理、非污染型处理:(5)生态系统修复与再造功能。
五、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政府政策保护措施
武汉市政府特别重视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问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著名的张公堤沿线将新建十大特色公园,形成“一带十园”的总体布局。“一带”环绕半个江城,融山、江、湖、堤于一体,形成“码头望竹林、绿毯缀树丛、花塘映花海、苇荡依湖岸、河滩伴湿地”的美景。据统计,武汉现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蔡甸区沉湖国际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5个:蔡甸区沉湖、江夏区上涉湖2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新洲区涨渡湖、黄陂区草湖、汉南区武湖3个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8个:武汉东湖、蔡甸区后官湖、江夏区藏龙岛、江夏区安山、东西湖区杜公湖、金银湖6个国家湿地公园、蔡甸区索子长河、江夏区潴洋海2个省级湿地公园,未来的发展必然成为风景秀美的山水城市。
综上所述,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生态系统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具有供水、防洪、航运以及调节局部气候等重要功能。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进一步实现了城市环境改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文化景观建设三位一体的构想,也为武汉市这样湖泊众多的治理与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环境改造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冬梅,高大文编著.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2]孙毅,郭建斌,党普兴,刘艳辉.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7(03):33-35+38
[3] 吴振斌编著.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02
[4] 刘俊国,安德鲁·克莱尔.生态修复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05
[5] 蒋艳灵,刘春腊,周长青,陈明星.中国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现状与实践问题思考[J].地理研究,2015,34(12):2222-2237
[6] 万帆.城市河流的自然化和生态恢复设计方法——以芝加哥河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8:13
2018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18G146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艺术学部)
关键词:滩涂湿地;生态;修复;可行性措施
作为长江主要生态轴的武汉又被称为“百湖之城”,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全市自然湿地面积1561.86平方公里,占市国土面积18.39%。湿地公园就像是这座城市的的“城市之肺”,它可以调节城市气温维持生态平衡。但是由于长期无序发展,填湖造地、造路、造厂、造房很多滩涂湿地在城市发展、工业生产建设中因使用不当或者规划变动产生中被破坏或者消失。近年来,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出现了大量废弃的、物理化学污染方式多样、地形复杂、土地利用不平衡、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的滩涂湿地,其环境治理及改造成为当今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应用研究的可行性措施探讨是一个关系城市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应用研究的原则和目标
对水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生态修复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修复是一项综合的生态工程,涵括生物、物理、化学、管理等各学科的技术,对我国水域开展生态修复实践有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恢复为主题,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湿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了解了主导生态因子水文特征的变化、形成原因及其生态影响。从湿地生境、湿地生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湿地生态恢复的具体途径,同时为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提出了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应用研究的水文保护恢复措施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与转型,武汉市政府相继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对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的东湖、南湖和汤逊湖以及许多城市附近的滩涂湿地公园,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技术和理论研究,为实现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是,由于滩涂湿地公園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滩涂湿地公园能实现其预定的恢复目标。由此可见,实现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在众多影响因素依然存在的前提下,采取任何单一的治理措施都很难奏效。本文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借鉴前人的研究工作基础上,从理论、技术与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生态系统的恢复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以生态学、生态恢复学、水文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指导,从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入手,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2)研究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中污染源的构成,减少污染源的排放;(3)积极寻求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集成和恢复模式的技术与方法。
三、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应用研究的动植物恢复措施
植被可分为自然植被或野生植被、人工植被和栽培植被,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总体局势受制于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人为改造的程度是很有限的。重建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有两种形式,一是对现有自然植被进行保护,二是增加人工植被。根据滩涂湿地公园的功能与定位,在创造与公园功能相适应景观的前提下,开启自然植被的净化和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与不同水位和滩涂湿地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植物生态系统。就动物恢复措施方面来说,从确保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的要求出发,当前应在其重点分布区域抢救性的建立一批保护区,实行抢救性的保护。特别是对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禁止在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内开展任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确保物种不灭绝。然后进行人工养育辅助繁殖,使动物恢复一定的种群数量,有利于种群的自我繁殖与有效恢复。
四、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应用研究的环境恢复措施
根据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生态环境要素和景观元素的特点,提出5个方面的针对性技术手段:(1)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2)植被修复与设计,植物的修复机理、植物的生态作用和景观功能;(3)水系修复与水体再造,水体修复、水资源利用、湿地再生、水景营造水资源合理利用;(4)环境废弃物处理:污染型处理、非污染型处理:(5)生态系统修复与再造功能。
五、武汉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政府政策保护措施
武汉市政府特别重视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问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著名的张公堤沿线将新建十大特色公园,形成“一带十园”的总体布局。“一带”环绕半个江城,融山、江、湖、堤于一体,形成“码头望竹林、绿毯缀树丛、花塘映花海、苇荡依湖岸、河滩伴湿地”的美景。据统计,武汉现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蔡甸区沉湖国际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5个:蔡甸区沉湖、江夏区上涉湖2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新洲区涨渡湖、黄陂区草湖、汉南区武湖3个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8个:武汉东湖、蔡甸区后官湖、江夏区藏龙岛、江夏区安山、东西湖区杜公湖、金银湖6个国家湿地公园、蔡甸区索子长河、江夏区潴洋海2个省级湿地公园,未来的发展必然成为风景秀美的山水城市。
综上所述,滩涂湿地公园生态生态系统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具有供水、防洪、航运以及调节局部气候等重要功能。滩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进一步实现了城市环境改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文化景观建设三位一体的构想,也为武汉市这样湖泊众多的治理与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环境改造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冬梅,高大文编著.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2]孙毅,郭建斌,党普兴,刘艳辉.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7(03):33-35+38
[3] 吴振斌编著.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02
[4] 刘俊国,安德鲁·克莱尔.生态修复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05
[5] 蒋艳灵,刘春腊,周长青,陈明星.中国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现状与实践问题思考[J].地理研究,2015,34(12):2222-2237
[6] 万帆.城市河流的自然化和生态恢复设计方法——以芝加哥河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8:13
2018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18G146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艺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