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译作的门径追寻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llnv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钱钟书提出的“化境”翻译理论,通过“诱”、“媒”、“讹”、“化”四个概念,论述了翻译对于文学作品的正面及负面传播作用,阐释了理想的翻译境界和效果,为后世提出了宝贵的翻译标准和衡量尺度。
  关键词:文学翻译 钱钟书 化境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浩如星云的世界文学原作是意义发生的原初事件,则理想的译作可使时间和历史真正绽开,可使一切因语言障碍而被遮蔽者作为存在重新显现。翻译本身即是应和的,又是超越的。
  关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国内译界一直呈现多元格局,20世纪初各种传统译论和研究争长较短,如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易解与丰姿”、郭沫若的“风韵译”、傅雷的“传神论”、许渊冲的“三美、三化、三之”等等。其中钱钟书在研读了曾被中国近代译界誉为“译界之王”的林纾的作品之后,通过总结两次读林译而产生的不同体会,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化境”学说,为后人照亮了又一条翻译美学的敞开之径。
  
  一
  
  “诱”,“引也”(《广韵》)。钱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中对翻译的作用有如下生动的叙述:“它挑动了有些人的好奇心,惹得他们对原作无限向往,仿佛让他们尝到一点儿味道,引起了胃口,可是没有解馋过瘾。”在钱钟书的眼中“诱”是美好与邪恶的双生子,一种是有着良性促动作用的,“好的译本的作用是消灭自己,它把我们向原作过渡。”具体地说明读者可能会因为翻译的原因而对原作品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勾起想读原著的冲动;另一种是负面的,“坏翻译会发生一种消灭原作的功效。拙劣晦涩的译文无形中替作者拒绝读者;他对译本看不下去,就连原作也不想看了。这类翻译不是居间,而是离间,摧毁了读者进一步和原作直接联系的可能性,扫尽读者的兴趣,同时也破坏原作的名誉。”
  
  二
  
  “媒”,“谋合异类使和成者(《周礼·媒氏注》)”。翻译的重要功能在于做媒,“它是个居间者或联络员,介绍大家去认识外国作品,引诱大家去爱好外国作品,仿佛做媒似的,使国与国之间缔结了‘文学姻缘’。”同“诱”一样,“媒”也是翻译的原动力,藉以实现翻译的文化交流功能。林译就曾在中国文学史上发挥了重要的枢纽和媒介的功能,在当时剧变中的中国社会掀起了新文学运动,成了介绍西方文化和建构意识形态的重要宣传工具,大大拓宽了中国人的文化和艺术视野。
  
  三
  
  “讹”,“伪言”也(《说字》);也有变化之意,“岁月迁讹,斯风渐笃。(《通志》)”。钱指翻译中存在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忠实度的缺失,“译文中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和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就是‘讹’。”钱列举了林纾的种种伪译的例子,指出一类是纯粹的误读误译,归咎于译者有限的主体经验;另一类是创造性的误译,是林纾对原文的“加工改造”,是林纾觉得原文的“描写还不够淋漓尽致,所以浓浓的渲染一下。”钱说:“一个能写作或自信能写作的人从事文学翻译,难免不像林纾那样手痒;他根据个人的写作标准和企图…把翻译变成借体寄生的、东鳞西爪的写作。”钱钟书在评论林纾的翻译时,尤其是对其前期作品充分肯定,赞扬其能将意义视为能动而非僵化,创造性地把握文本意向。钱甚至认为正是由于林纾本人明知故犯的“讹”,反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抗腐作用,因而免于全被淘汰”。但对于林后期的译作中出现的凌驾和僭越倾向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讹”字之说贵在指出:一方面,在翻译实践中或明或暗的意义幽深处与译者本人的心理认知必定存在或大或小的时空差,这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译者充分发挥主体的应变功能,赋予译者充分的酌情权,但要把握“度”,避免过犹不及的主体阐释自由泛滥的问题。
  
  四
  
  “化”,“教行也。从匕,从人。(《说文解字》)”“境”,“疆”也(《说文新附》),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化境”原指佛的境界,即脱离凡尘而修道成真的冥想境界,又可指艺术修养达到登峰造极、超越凡庸的最高境界,如清学者王士曾言:“舍筏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香祖笔记》)。钱将此概念移入其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在这里,钱氏的这个“化”字,翻译的辩证本质蕴于其中。一方面,翻译融汇着解体与重构的经验,当信息从原作向译作转换时,信息的形态结构要发生质的变化和知识形态的转移,是贯穿、流变的体系;另一方面,原作的意味、精神、风格、韵味却没有变,原文的“精神姿致”会被予以最大程度的留存,文本的意指功能不会损失走样。在此状态下,信息在主客体各层次间的传递是一个“同质”和“异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信息流变在主体心理结构层次上实现转化与共生,以打通中西,达到“不隔”的状态。
  
  五
  
  钱氏的“化境”中“诱”、“媒”、“讹”、“化”四个义项循循相继、互证互用,有着坚实的中国传统文艺美学观和哲学观的基础,是对文学翻译现象的清醒的学术观察,是介乎于鉴赏型和批评型之间的学理阐释,以理论的冷静置身批评阵地发挥着翻译批评的评价、监督、检查与预测功能,对翻译批评和实践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如果说文学作品是思维的存在之家,则译作就是向家园的切近,而“化境”就是在感性的此岸世界之中“怀想天空”并展开通向彼岸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毛荣贵:《翻译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钱钟书:《林纾的翻译》,《翻译理论研究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79年、1984年。
  
  作者简介:徐健,女,1977—,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东晋著名诗人孙绰幼年遭际坎坷,既遭丧父之痛又因永嘉战乱余波,举家逃难过江。避难过江后孙绰开始了隐居生活,形成其特立独行、萧条高寄的个性,并且在文坛初露峥嵘。游放山水十余年后孙绰步入仕途,在朝为官一段时期后转入各地幕府,此时期不仅展露了他的文学才能,更显露了他不畏权势、上疏请命的过人胆略。孙绰一生亦官亦隐,代表了当时士大夫的普遍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更是引领这个时代文学风潮的领袖人物。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飞速发展与信息的时代中,写作也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崭新的思维不断涌现,而在此时,对于写作意义、意图及意境的分析,或许能够使我们稍稍冷静下来,还原生活的真美。  关键词:意义 意图 意境 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文学创作与日常写作都在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受着时代的考验。科技不断创新致使生活趋于现代化,工作和学习愈来愈便利和快捷。
期刊
摘要消费社会来势迅猛,我们视觉所能及的范围都呈现出消费社会的符号。不管是文学还是历史都受到传媒的强有力的冲击。面对当代社会,最直接的反应是如何把握这个“新媒体”时代,我们将以何种姿态去面对媒传媒。消费社会提示新的生活资源,文学或者史学则在其中寻找切入点。  关键词:文学 历史 媒体 力  中图分类号:I209.7 文献标识码:A    一 从历史热到文学冷    自从1991年香港电视剧《戏说乾隆
期刊
摘要“主旋律文学”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需求,具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以及自由发展等主题内涵,在艺术形式上强调丰富多彩的审美表现形态,而且呈现出道德自律性和意识形态化等理性特征。作为一种创作存在,由于其最终价值目标是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显然就不能忽视其历史的合理性和现实的必然性。本文试图对全球化语境中主旋律文学的审美诉求以及价值内涵予以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主旋律文学 社会主义核心
期刊
摘要体育文学是文学与体育两者的结合,是以体育为题材的文学,它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运用艺术手法,形象化地反映体育的艺术。新时期体育文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而不同的时期分别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与此同时,分析了这个时期我国体育文学的转变。从体育这个窗口透视时代、历史及活生生的人同命运的冲突,这才是体育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深层价值。  关键词:我国 文学 体育 体育文学  中图分类号:I2
期刊
摘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电脑写作、上网写作成为互联网时代写作的新方式,网络文学就是伴随着这种新的写作方式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是具有网络意识的人在网上进行文学创作、作品发表、文学接受、文学交流的文学活动。它包括网上创作、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文学接受、网上文学交流等多个环节。本文对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文学 特征 探索  中图分类号:I247.5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在彝族和汉族的传说故事中,婚恋悲剧是反复出现的母题之一。虽然这种恋爱——阻碍——反抗的模式被广泛应用,但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思想观念的差异被折射进传说故事之中,于是婚恋悲剧传说在情节的设置和细节的处理上表现出了具体的差别。  关键词:彝汉 传说 婚恋悲剧 女性形象 反抗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甘嫫阿妞》是一首感人肺腑的彝族叙事长诗,广泛流传于四川大小凉山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矛盾的分析法阐述了文学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文学和法律这一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之间既存在矛盾、冲突又相互联系、贯通。文学离不开法律,而法律是文学的保障,法律也不能脱离文学存在,文学是法律的基础。  关键词:法律 文学 冲突 联系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学与法律同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故事始终都是文学作品众多主题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每一部法律的制定、修改
期刊
摘要C.S.路易斯的名作《文艺评论的实验》以“实验”的姿态、独特的探讨路径和析理通透、取僻精妙的行文风格而引人入胜。该书以开阔的心胸来对待作品,并深信:文学是为愉悦读者而存在的,书籍应当由它们所引发的阅读类型来判断。正是在好的阅读和好的批评中,书籍与读者才完成了幸福地联姻。  关键词:实验 阅读 批评 文学体验  中图分类号:I006文献标识    身兼作家、学者和评论家于一身,被誉为“最伟大的牛
期刊
摘要《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族历史上的一部文学名著,在维吾尔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既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又集世界各种古志文明于其中,并且对我们当今的社会有着现实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维吾尔民族 古代文学 典范 《福乐智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新疆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要冲,而且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的交汇之处。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