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人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草本花卉栽培,花色鲜艳,其适应能力强,全国各地均可栽种,但在最近几年的栽培中,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影响了其生长和观赏性,本文主要从美人蕉几种常见病害的症状特点识别和防治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美人蕉病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59
美人蕉是亚热带和热带常用的观花植物。随着暖冬气候的出现,引种栽培技术的提高,全国各地栽培广泛,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可达1.5米,喜温暖和充足的阳光,但不耐寒。其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不过在土壤肥力高,疏松秀气、排灌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生长最好。
1 美人蕉花叶病
1.1 症状
美人蕉一旦感染花叶病,不但影响美人蕉的观赏价值,特别是在感病的植株叶片上,出现花叶症状,或黄绿相间的斑纹,而花瓣则变小,颜色表现不正常,多出现杂色,发病重的植株叶片会出现内卷、畸型,斑块,甚至坏死,影响其越冬和来年的观赏性。
1.2 防治
在绿地大面积栽培中,美人蕉常采用分根的方法进行繁殖,这样会导致病毒代代相传,因此在初种植的时候,应选用无病毒的母株作为栽培之用。田间若发现感病植株,应立即拔除带到田外集中处置,减少侵染源。该病主要由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傳播,加强害虫防治工作,消灭传病介体。可用噻嗪酮或杀扑磷2000倍液喷雾防治。
2 芽腐病
2.1 症状
芽腐病是美人蕉上一种较严重的病害,其为害主要在展叶、开花之前,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从幼叶和花芽的气孔侵入并进行为害。发病初期,病斑为灰白色,随即变为黑色。花芽受病菌侵染后,在开花之前就变成黑色而枯死。同时病斑可沿叶柄向下扩展,故而引起幼茎和芽死亡。当老叶受到侵害的时候,病斑则扩展较慢,且形态也不规则,呈黄色,边缘呈水渍状。
2.2 防治
在选用繁殖材料时,杜绝带病菌的种球或种苗进行栽植。避免栽植在阴暗潮湿,排水不良的地段,最好种植在向阳、土层深厚、排灌良好的地方,栽植密度要适当。在植株发病前喷施1:1:200的波尔多液,或70%的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注意清洁田园,将枯死的叶片、植株及时清除干净,集中销毁。
3 青枯病
3.1 症状
病菌侵染植株的茎干和根系,流行期植株从染病到枯死一般10~15天。大多从根部感病,也有从茎干处侵入,受害植株地上部分叶片,会出现失水而变黄,严重的萎蔫下垂,在茎基或茎干处会出现黑色条斑,当病斑绕茎达一圈后就会整株枯死。在实验室内,可对病株坏死根或茎进行横切,几分钟后切面上则有乳白色或黄褐色细菌粘液溢出,即为病原细菌,常作为室外诊断青枯病的重要依据。病菌可从寄主伤口侵染,远距离传播靠带病的块茎养殖材料。一般每年3月开始发病,6~10月发病严重,7~9月为高峰期。大雨过后,当气温达33℃以上,相对湿度大于80%时,若绿地积水,该项病最易发生流行。
3.2 防治
加强检疫,严禁带病种苗或种球运输传播,从源头上杜绝病菌的传播蔓延。是轮换种植场地,若以前种植的地块发生该病的,最好不要再种。施用的圈肥等土杂肥要充分腐熟。在病害流行期避免中耕除草,减少植株损伤。发现病株可拔除,药剂防治可用25%青枯灵500倍液四周撒淋或硫磺粉剂。
4 锈病
4.1 症状
有时在病叶上出现许多灰黑褐色斑,其上生出黑色小粒点,这时黄色的锈粉却逐渐减少,此即为锈菌的寄生菌(Darluca filum),此菌与锈菌复合为害,往往加重病情,可使病斑迅速扩大,叶片卷曲凋萎。该病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柄锈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夏孢子黄白至橙黄色,长卵形至椭圆形,厚壁,具刺,生于短梗上,大小20-25×16-22微米;冬孢子长椭圆形至棍棒形,顶端圆形或略扁平,基部较窄,双细胞在分隔处略收缩、淡黄至黄色,大小35-60×13-18微米
除夏日高温和冬春寒冷干燥的天气发病较轻外,其他凉爽气候病害都很严重。病菌通过风吹、水溅将夏孢子传至健叶上,孢子萌发、侵入,反复为害。
4.2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有严禁带病种苗或种球传播;冬季清除庭园病叶及病残体,集中烧毁;在病害易发季节,粉锈宁1500倍液,每隔8天左右喷洒1次,对病害起到预防作用。 发病严重时期,可以使用喷克菌2000-3000倍液,或阿米西达进行防治。
作者简介:丁振民(1983-),男,河南商丘人,本科,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林业局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和园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关键词:美人蕉病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59
美人蕉是亚热带和热带常用的观花植物。随着暖冬气候的出现,引种栽培技术的提高,全国各地栽培广泛,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可达1.5米,喜温暖和充足的阳光,但不耐寒。其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不过在土壤肥力高,疏松秀气、排灌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生长最好。
1 美人蕉花叶病
1.1 症状
美人蕉一旦感染花叶病,不但影响美人蕉的观赏价值,特别是在感病的植株叶片上,出现花叶症状,或黄绿相间的斑纹,而花瓣则变小,颜色表现不正常,多出现杂色,发病重的植株叶片会出现内卷、畸型,斑块,甚至坏死,影响其越冬和来年的观赏性。
1.2 防治
在绿地大面积栽培中,美人蕉常采用分根的方法进行繁殖,这样会导致病毒代代相传,因此在初种植的时候,应选用无病毒的母株作为栽培之用。田间若发现感病植株,应立即拔除带到田外集中处置,减少侵染源。该病主要由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傳播,加强害虫防治工作,消灭传病介体。可用噻嗪酮或杀扑磷2000倍液喷雾防治。
2 芽腐病
2.1 症状
芽腐病是美人蕉上一种较严重的病害,其为害主要在展叶、开花之前,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从幼叶和花芽的气孔侵入并进行为害。发病初期,病斑为灰白色,随即变为黑色。花芽受病菌侵染后,在开花之前就变成黑色而枯死。同时病斑可沿叶柄向下扩展,故而引起幼茎和芽死亡。当老叶受到侵害的时候,病斑则扩展较慢,且形态也不规则,呈黄色,边缘呈水渍状。
2.2 防治
在选用繁殖材料时,杜绝带病菌的种球或种苗进行栽植。避免栽植在阴暗潮湿,排水不良的地段,最好种植在向阳、土层深厚、排灌良好的地方,栽植密度要适当。在植株发病前喷施1:1:200的波尔多液,或70%的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注意清洁田园,将枯死的叶片、植株及时清除干净,集中销毁。
3 青枯病
3.1 症状
病菌侵染植株的茎干和根系,流行期植株从染病到枯死一般10~15天。大多从根部感病,也有从茎干处侵入,受害植株地上部分叶片,会出现失水而变黄,严重的萎蔫下垂,在茎基或茎干处会出现黑色条斑,当病斑绕茎达一圈后就会整株枯死。在实验室内,可对病株坏死根或茎进行横切,几分钟后切面上则有乳白色或黄褐色细菌粘液溢出,即为病原细菌,常作为室外诊断青枯病的重要依据。病菌可从寄主伤口侵染,远距离传播靠带病的块茎养殖材料。一般每年3月开始发病,6~10月发病严重,7~9月为高峰期。大雨过后,当气温达33℃以上,相对湿度大于80%时,若绿地积水,该项病最易发生流行。
3.2 防治
加强检疫,严禁带病种苗或种球运输传播,从源头上杜绝病菌的传播蔓延。是轮换种植场地,若以前种植的地块发生该病的,最好不要再种。施用的圈肥等土杂肥要充分腐熟。在病害流行期避免中耕除草,减少植株损伤。发现病株可拔除,药剂防治可用25%青枯灵500倍液四周撒淋或硫磺粉剂。
4 锈病
4.1 症状
有时在病叶上出现许多灰黑褐色斑,其上生出黑色小粒点,这时黄色的锈粉却逐渐减少,此即为锈菌的寄生菌(Darluca filum),此菌与锈菌复合为害,往往加重病情,可使病斑迅速扩大,叶片卷曲凋萎。该病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柄锈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夏孢子黄白至橙黄色,长卵形至椭圆形,厚壁,具刺,生于短梗上,大小20-25×16-22微米;冬孢子长椭圆形至棍棒形,顶端圆形或略扁平,基部较窄,双细胞在分隔处略收缩、淡黄至黄色,大小35-60×13-18微米
除夏日高温和冬春寒冷干燥的天气发病较轻外,其他凉爽气候病害都很严重。病菌通过风吹、水溅将夏孢子传至健叶上,孢子萌发、侵入,反复为害。
4.2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有严禁带病种苗或种球传播;冬季清除庭园病叶及病残体,集中烧毁;在病害易发季节,粉锈宁1500倍液,每隔8天左右喷洒1次,对病害起到预防作用。 发病严重时期,可以使用喷克菌2000-3000倍液,或阿米西达进行防治。
作者简介:丁振民(1983-),男,河南商丘人,本科,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林业局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和园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